美术鉴赏课学到了 大学美术鉴赏学习心得体会(汇总6篇)

小编:QJ墨客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美术鉴赏课学到了篇一

音乐以其独特、美妙的艺术魅力伴随人类历史的发展,伴随我们每一天的生活。聆听一场音乐会,会使我们陶醉其中,观看一场歌舞晚会,会使们激动万分。演奏家精湛的表演,令我们羡慕不已,歌唱家动听的歌声,令我们跃跃欲试,这是因为音乐是美的艺术。追求美是人类的天性,高层次的审美追求会使人的精神得到升华,情操受到陶冶,生活也将变得更加丰富而充实。

我记得小学的音乐老师是一位气质高雅的女教师,莫名的我们都很喜欢她,记得那时候课本叫唱游,一直都是跟着老师唱唱跳跳,后来我们还学了一学期口琴,那个时候能够吹出一首曲子非常兴奋。课堂上老师没教什么乐理知识,只是教我们唱,不过我的音乐老师组织了校合唱团,那个时候她说我的声音不错,她希望我去参加她的团,那个时候我很高兴,也去上了课,在那段时间我学了些乐理知识,包括识五线谱,简谱,不过只学了一学期就升学了,后来也就没再学,高中回老家念书,音乐课几乎被那些所谓的主课占用了,也没上什么课,也就荒废了。

本来这次选修音乐鉴赏课是因为学院要求修艺术类的课才选的,之前也是抱着一种随便听听的心态,不过渐渐地我被吸引了,它让我再次感受到音乐的魅力。课堂上老师不但教给我们一些基础乐理知识以便我们更好的学习,还叫我们视唱,还给我们能介绍乐曲和一些优秀歌唱家的作品。这不但使我们会唱,还让我们了解一些民族音乐,使我们受益颇多。一些优美的民族音乐一直萦绕在我耳边,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康定情歌》,以前一直听别人说起这首曲子,可从来没认真听过,也没唱过,在课堂上我不但听了,还会唱了。还有阿柄的二胡独奏《二泉映月》深感人心,我终于明白音乐给人带来的震撼和情感的共鸣,音乐是最能抒发人类情感的。

至于音乐鉴赏课有没有必要学习一些基础乐理知识和视唱知识,我不是很清楚,我个人认为如果仅仅就欣赏而言,不是很重要,音乐是作曲家(当然也包括演绎者)心灵的吟唱,所以,要用心灵去感受。如果过多的用乐理知识去分析一部音乐,那其实是对音乐的肢解。我认为,其实音乐的技巧即使对于作曲家来说也不是最重要的,更重要的是内涵。就像那些世代传颂,脍炙人口的诗词往往不是那些格律谨严的诗词;那些精于格律的诗词家,其作品往往是苍白的、空洞的技巧的堆砌。音乐也是同样的道理。

周国平先生有过这样一段话,比较有趣。他说“音乐家用天国的语言叙说天国的事情,诗人用人间的语言述说天国的事情。诗人痛苦了,因为俗人根据人间的事情来理解人间的语言,总是误解了诗人。音乐家可以免于此患,反正俗人听不懂天国的语言。”从另一个角度来理解其最后一句,也就是每个人对于同一首音乐作品,会有各种不同的感受和理解。很多时候,即使同一个人在不同的环境和心境下,对于同一首作品的理解和感悟,也可能会发生很大的差异。

适当的了解作品产生的时候作曲家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作曲家当时的处境,对理解音乐也许有一定的帮助。但是,也仅仅是“适当的帮助”而已。因为我们即使知道作曲家当时所处的时代环境、生活环境,我们也不可能完全了解作曲家当时的心境。对于音乐而言,最重要的,还是能不能引起你共鸣。再退一步讲,也就是能不能让我们觉得所听的音乐“好听”。伯牙与子期的“高山流水”的故事是大家耳熟能详的。钟子期以一介樵夫,应该也没有什么高深的乐理知识,但是,却能感受伯牙琴声中高山流水的意境。所以,我觉得,乐理知识对于欣赏(仅仅是欣赏)音乐而言,不是太重要。欣赏音乐,重要的是感悟,而不是知识。

但说到音乐鉴赏与基础乐理知识和视唱知识的联系时,我还是要承认他们之间是有一定联系的。音乐知识是音乐鉴赏的重要内容之一,和其他门类的科学知识一样,由于高度理论,故难免显得机械、枯燥、单调、乏味,所以我们一般特别不喜欢音乐课上讲乐理。音乐知识可分为音乐常识和乐理两类,音乐常识很容易掌握,而乐理则缺乏形象性、生动性,咬文嚼字的概念往往可以让我们迅速失去对它的兴趣。然而,乐理又是音乐知识的核心内容,只有掌握了乐理,才能使我们的音乐欣赏从必然王国迈向自由王国,才能从“欣赏”音乐提升到“鉴赏”音乐,才能做音乐的主人。因为乐理提供了解析音乐作品的武器、打开音乐神秘大门的钥匙。在艺术与心灵的碰撞中,激起知识的火花,真正感受知识的力量与魅力。补充与乐理完全对应的、美妙的听赏资料,只有在动听的音响活动过程中细细地、尽情地品味旋律特征带来的震撼,才能真正领略所谓“音乐的灵魂”那丰富的内涵,进而享受音乐带来的快乐,陶冶情操,完善人格。视唱包含了丰富的音乐词汇,有节奏、旋律音调、和声、调式以及各种体裁,这些元素不仅具有广泛的代表性,而且是音乐中的经典。而且在视唱的过程中培养了我们的音乐感觉,同时提高我们的学习兴趣。因此音乐鉴赏课上学习一些基础乐理知识和视唱知识还是有必要的。

通过一学期的音乐鉴赏课学习,我对我国民族音乐又有了更深的认识。以前我一直觉得民族音乐不好听,或者说是听不懂,不了解。像大多数青年人一样,我们喜欢当今的流行音乐,我们对港台流行音乐更是趋之若鹜,不喜欢民族音乐,对民族音乐知识可以说了解甚少,说不出几种民族乐器的名称、叫不出几位中华民族音乐家的姓名。通过这一学期的学习,我深深地感受到我国民族音乐的优美、动人,我被吸引了,我国民歌浩若烟海,内蒙民歌的豪放、辽阔,江南民歌的婉转、秀丽,陕北民歌的高亢、奔放,云南民歌的明丽、清新,新疆民歌的活泼、欢快,无不给人以美的享受,从中得到丰富的体验,体味到各民族的风俗民情和鲜明的地域色彩。民族音乐风格上地区差异而不同,这也是它们的魅力所在,因为只有这样,音乐的元素才会丰富起来,否则再有内涵的歌曲总有一天也会听“腻”的,歌曲的'最高境界我认为还是音乐元素的多元化。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音乐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成为生活的调和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深刻的感受到音乐的意义所在。在情绪低落时适合听激情澎湃的音乐如交响曲与进行曲,在心情烦躁的时轻音乐是不错的选择能让人平静下来,认真的思索。在这个充满竞争的世界,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里,音乐,作为一种意识形态,作为一种感情重要的存储和表达方式,必定将会更受我们的欢迎。

文档为doc格式

美术鉴赏课学到了篇二

下面让我们来看一幅油画作品《父亲》。这张作品想必同学们在中学时也见到过,那么请你谈谈你的感受吧。说不定很多同学谈到的准是这位农民父亲让人感动的脸。罗中立这幅《父亲》的原型是一位守粪农民。巨大的画幅和超级写实手法描绘的“父亲”脸上的皱纹当时震撼了全国人民。的确,多少人在这幅画前端详着这位农民父亲时思绪万千、热泪滚滚,产生出深深的遗憾、惭愧与负疚之感。该作品创作于20世纪80年代初,它以纪念碑式的宏伟构图,饱含深情地刻画出了中国农民的典型形象,深深的打动了无数中国人的心,在我国美术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父亲》作者简介:罗中立,1948年出生于重庆郊区,幼年在父亲影响下学画,1968年从四川美院附中毕业后主动到大巴山农村生活10年,1981年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毕业,1983年赴欧洲考察学习,1998年开始担任四川美术学院院长。偌大的中国,一张饱含隐喻的农民肖像曾经在广大民众中产生强烈的轰动:在当代美术,除了时期有几件表现领袖丰功伟绩的作品外,直至今日尚未再有任何绘画作品能比《父亲》赢得更多的受众和共鸣:就这点而言,人们对作者罗中立及《父亲》这件作品的厚爱是不言而喻的。

被《父亲》这件作品感染过的人群始终不能忘却那张饱经沧桑、象征着中国历史的脸。他们也不希望艺术家脱离他们已经习惯的欣赏轨迹。正是由于这些原因,罗中立从欧洲回国后创作的一批新作,并没有引起艺术批评家()和媒体太多的重视。

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绘画艺术必须克服因循守旧的惯性。也正是因为这样的逻辑背景,罗中立才有意回避过去所取得的成就,而采取坦然的态度来克服绘画中的教条主义,用包容的观念来重新对待具象艺术的`传统形式。经过多年的历练,罗中立无论是在内容,题材的选择上。还是在艺术表现的技法上。都显然超越了当年的《父亲》,并以一种独立的姿态反映出其在艺术修养上的完整性。应该说,20xx年后的今天。罗中立的创作再也不显得孤立和偶然它已经被纳入一个统一的文化体系。

美术鉴赏课学到了篇三

美术是一门独具魅力的艺术形式,它通过色彩、形状、线条等元素来表达艺术家的情感和观点。作为一个爱好者,我对美术鉴赏有着浓厚的兴趣,并从中得到许多启发和心得体会。美术鉴赏对于一个人的视野开阔、情感表达和审美素养等方面都有着积极的影响。以下是我关于美术鉴赏的心得体会。

首先,美术鉴赏让我拥有了广阔的视野。通过欣赏不同艺术家的作品,我能够领略到不同文化、不同时代的艺术表达方式。在一幅画作中,可以看到作者的思想、情感、对社会现象的关注等。通常,一个优秀的艺术家能够通过作品传递出一种特有的风格和思想,让人们对他的创作有更深入的理解。例如,梵高的《向日葵》系列作品,通过细腻的色彩和独特的构图,展现出对自然之美的讴歌以及对人生和希望的思考。这样的作品使我能够在艺术中扩展思维和眼界,更好地理解世界和生活。

其次,美术鉴赏能够帮助我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很多时候,艺术家通过他们的作品表达出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的赞美、对人性的思考等。在欣赏这些作品的同时,我也能够感受到艺术家与我之间的共鸣。当我被一幅作品深深打动时,我会感到内心的喜悦和震撼。这样的时刻让我感到,艺术无国界,它能够超越时间和空间,与人们的情感相通。所以,我也开始尝试通过自己的画作来表达个人的感受和情感。这种表达方式让我找到了一种独特的情感出口,帮助我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与他人进行交流。

进而,美术鉴赏提升了我的审美素养。审美素养是指对美的鉴别和欣赏能力。通过不断欣赏艺术作品,我对于色彩的搭配、形状的构成、线条的运用等方面有了更敏锐的感知。我能够更准确地辨别出优秀作品与普通作品之间的差别,并对它们的美感产生更深刻的认识。同时,我也开始关注艺术市场的动态和展览活动,在平时的学习中也更注重对美的感悟和品味。这一切都促使我对美的要素和艺术发展有着更全面的理解,提升了我的审美经验和判断力。

从另一个角度看,美术鉴赏对于我的生活也有着积极的影响。平时,我会找时间去美术馆、画廊等地方观赏作品。在欣赏的过程中,我能够从繁忙的工作、学习中暂时解脱出来,享受到一种宁静和平和。艺术作为一种表达和抒发情感的方式,能够给人一种精神上的放松和满足。同时,美术鉴赏对于我个人的成长也起到了促进作用。它培养了我的观察力、思考力和想象力,并激发了我的创造力。这让我在面对问题和挑战时能够更加积极地思考和解决。

综上所述,美术鉴赏给我带来了很多的启发和感悟。通过欣赏作品,我能够开阔自己的视野,理解艺术家的创作和思想;通过表达情感,我能够与艺术家产生共鸣,找到自己的情感出口;通过提升审美素养,我能够更好地辨别和欣赏美的作品;通过艺术的享受,我能够在生活中寻找一份宁静和满足。美术鉴赏不仅是一种娱乐,更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我希望通过继续学习和欣赏美术,能够对艺术有更深入的了解,并在生活和工作中更好地运用艺术的智慧。

美术鉴赏课学到了篇四

美术课程结业了,这个时刻也意味着美术学习的一个里程碑的完成。在这个学习的道路上,我们跌跌撞撞,却也感悟颇深。此时,在结业之时回首过去,我们能够追溯到自己刚刚开端学美术时的一些感性体验,同时也可以真正理解美术这门专业的精髓。作为学习者,我们深知,美术并非那么简单的一件事。它是别具特色的一门艺术。在这次结业中,我们深入感受到了美术的神奇之处,并且收获了一些宝贵的心得体验。

第二段:美术教育的价值

我们不难发现,美术对于人类的文化、艺术、乃至历史的传承和发展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早在我们人类的出现之初,就有了涂鸦记录生活的事例。而到了现代,美术学的涵盖领域不断扩大,美术不仅仅只是绘画,更包括了雕塑、戏剧、工艺等领域。美术教育也逐渐转向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而不是单纯地追求技能上的提高。美术教育不仅仅培养我们的审美观,更是培养我们的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和提升我们的想象力。

第三段:美术学习的收获

在这个学习美术的过程中,我们收获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体会。其中有许多重要的收获,比如对于素描的掌握,对于色彩的理解,以及对于构图、透视等技术的运用。更为重要的是,学习美术让我们拥有了模拟和绘制能力,并教我们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内心和情感。更进一步地,学习美术甚至让我们开始尝试创作,尤其是当我们发现注重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时,我们才更加感到自己的能力得以不断提升。

第四段:美术学习的感悟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肯定遇到过困难和挫折。但是,我们也从中悟到了许多人生的智慧。比如,坚持不懈的努力和勤奋,在美术方面的学习中也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在进行美术创作时,也需要耐心和细致。只有用心地付出,才能让自己更好地去吸取美术的精髓,同时也培养自身的美学素养。我们也认识到了美术在我们这个个体化社会中最为重要的作用之一——让人们以更加优美、清晰和艺术化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第五段:美术学习的启示

回顾这段时间的美术学习,我们深刻体会到,美术学习的最终目的并不是为了考取高分,而是为了更加全面地提升自我。在美术学习中,我们懂得了如何纯粹地享受艺术,让自己沉浸在其中。有时候,在美术的世界里,我们的想象会变得无限、瞬间,看到生活中独具特色的另一面,表现出自然、充满生机的某种美感,进而拥有创新突破,这一点是美术教育所带给我们最重要的启示。美术教育帮助我们找到了探索自我而又不断突破自我的途径,让我们随着个人品味、文化甚至是学习中的矛盾与合理化理论,了解自身连同社会发展自身的丰富性。

结论:

在美术课程里,我们因此认识到,美术教育不仅培养了我们审美能力,也为我们开启了更为广阔的想象空间,我们也在这个过程中认识到:开拓我们自己的思路不仅要理性思考、审视问题,还需要用艺术的方式进行表述。总的来说,美术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娱乐和美的享受,也为我们的发展带来了深刻的启示,帮助我们创造力得到提升和展示。只要我们不断去探寻和实现自己的艺术梦想,那么,美术就会一直在我们身边,并引领我们走向更加充满艺术气息的人生之路。

美术鉴赏课学到了篇五

《美术鉴赏》是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它对于广大艺术爱好者和美术专业学生来说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绘画、雕塑、建筑等艺术门类,更重要的是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艺术鉴赏能力,让我们从中感受到艺术的美和艺术家的精神。

第二段:概括《美术鉴赏》的主旨

《美术鉴赏》的主旨是以人类文化艺术为内容,通过对艺术品的分类、形式、风格、技法、作品背景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讲解,使学生及爱好者较全面地了解艺术的发展,加深对艺术现象的认识,提高艺术欣赏和创造能力。

第三段:谈谈《美术鉴赏》对自己的影响

我个人觉得,《美术鉴赏》对我的影响非常大。在课程学习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通过具体细节,如构图、细节处理等,来分析艺术品,并且慢慢地明白了绘画、建筑、雕塑等艺术门类的不同的鉴赏方法。在学习艺术史方面,我发现现代艺术与古艺术的课程安排十分有用,它们帮助我了解到当代艺术家的思想和创意,并且学会用更加自由和开放的角度看待艺术。此外,还有教师引导我们做一些创作性的作业,真正帮助我发现了我对艺术的热爱,使我更加自信地进行创作。

第四段:谈谈如何提高美术鉴赏能力

通过《美术鉴赏》,我认为提高美术鉴赏能力有三个方面。首先,要认真学习相应的历史和理论知识,掌握艺术品的背景和特点,尽可能多了解大师们的思考和创作方法。其次,要平时多欣赏、多聆听,多参加各种艺术活动,如美术展览、舞台表演等,积累更多的艺术经验,并且结合自己的感悟,进行归纳和总结。最后,要有创造性思维,应该有勇气和决心尝试自己的创作,从中发掘自己的不足和优势之处,并且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的技术和表现力。

第五段:总结体会,展望未来

《美术鉴赏》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对于提高我们美术鉴赏能力有非常大的帮助。在以后的学习和创作过程中,我将继续在历史、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加强实践,注重体验,不断地学习、研究和探索,在艺术之路上不断地追求和创新,努力成为一名具有创造性、有思想、有实践经验的艺术工作者。

美术鉴赏课学到了篇六

中国书法经过几千年的沉淀、积累和发展,已成为独具华夏特色的文化瑰宝。关于如何学习书法,我有“三个经验”体会与书法爱好者共勉。本人经历了从不知到有知,从知之甚少到知之较多,从写字到书法,从不自觉到自觉的过程。从我知事的那天起,就把它作为终身追求的一项事业,从真学上下工夫。坚持60多年如一日,为国家学,为民族学,为传承和创新而学。家境贫寒,买不起灯油和笔墨,就用山上的松树油照明,用树枝当笔,以大地当纸;没有字帖,就蹲在墓碑前观摩习练;出门在外,没有笔墨,就在自己的膝盖上比划名碑名帖;有条件时拼命学,没有条件时千方百计创造条件学,工作繁忙时挤出时间学,把别人用于唱歌、跳舞和钓鱼的闲余,都用来学书法,这样抓住空暇刻苦学,自觉地把学习书法作为生活中除衣食之外的须臾不可缺少的第三件大事,不管生活条件多艰苦,也不管工作环境多险恶,从未间断过认真学书法。

善练是方法。人间凡事,没有学不会,只有不会学。“无巧不成书”,学习书法,既要有决心,更要讲方法。方法是渡河之舟。我在学习书法时,坚持“帖学与碑学并重,古法和今法相济;楷行习练交叉,常练榜书在先;首要把握重心,字形结构严谨;注重学习效率,练字习法共进;心中有字在胸,下笔方可有神”。从而,变苦练为善练,变死练为活练,变练一体为练多体,变单练书法为绘画、雕刻(石、木、竹)、装裱并举。这样,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相互融会,事半功倍。

苦研是恒守。书法是我国千古绝唱的线条艺术之一。要传承和发展,必须刻苦钻研、持之以恒地探清其脉络,理清其源泉,把握其精髓,效法其规范,开掘其新境。据此,我进入大学后,就发奋学习王羲之、黄庭坚、颜真卿、苏东坡、张怀、怀素等历代书法名家的书法理论,既研习书法的历史进程和演化,又研习书法的产生形成与风格;既研习各种书体自身的美学原则和技法规律,又研习各种书体的用笔技术与文化背景;既研习我国的书法和绘画,又研习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原生态的基础构筑,凡是有利于学习、弘扬和创新书画艺术的各个领域都有所涉猎。因此,从创立自己超越传统的握笔方法,到行之有效的“书法重心学”,从写字的基本笔法到字体的和美结构,从帖学到碑学,从书写形式到书写内涵,从学会一体到学会多体,从学好一家到学会百家,从集百家之长到独具个性特点,从书法的外形美到书法的内在美等等,都进行过认真不懈地研习。同时还研习了唐诗宋词和哲学、美学,不断为自己的书法创作,打下坚实牢固的基础和吸取鲜活元素的条件。实践使我深切地感悟到:没有凝练厚重的文化底蕴,领悟不了书法的真谛精华,充其量就只能做个写字匠,而永远、绝对当不成书法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