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天都峰课反思 爬天都峰语文教学反思(通用6篇)

小编:文锋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爬天都峰课反思篇一

在教学《爬天都峰》时,一上课,我就先告诉同学们这节课的学习任务:学习课文,体会天都峰的高和陡,以及“我”和老爷爷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学习老爷爷和“我”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在这节课中,我首先让同学们自读课文,然后指名读,齐读,最后让同学齐读完后,我兴致勃勃地对学生说:“你们读的真有感情,让老师看到了天都峰的高和陡,看到了老爷爷和作者是怎样爬上天都峰顶的。那么让我也来读一读,你们体会体会好吗?”“好”!同学们异口同声的回答,此时,我与学生已完全融入一体,可见老师的范读相当重要。一位诗人说过:“好的朗读体现了对作品的真正理解,是对作品的绝好解释。”教师精彩的范读是最直观的教具,学生可以视其人,闻其声,直接领略老师的语气,语调和表情,进行仔细体会和把握课文的思想内容和感情。同时给学生树立声音的样板,让学生感受到朗读的多姿多彩,使学生潜移默化的受到感染,不断的提高读书兴趣,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发现。

学生在全神贯注的听着,而我在读时却故意漏掉几个字,是课文中的(奋力),(终于)这几个词语。可是出问题了,当听完后,学生们目瞪口呆的看着我,但却不敢举手提问,说“老师你读错了。”我也愣住了,这点我在备课时也没有考虑到,只想学生能提出来的,可见,这堂课还未真正放开。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在改变陈旧的教育观念,却忽略了长期以来受传统教学管理下的学生因素,课堂改革,其实是学生,他们要适应由老师问变学生问,从一言一行都要经过老师批准至自由发言,从要求统一答案到倡导创新有个人见解,从被动接受知识到自己探索新知。这些,学生一时半会是接受不了的,所以当原先设想好的教学步骤,却突然出现了冷场,我马上就说:“你们有什么发现吗?这时学生才纷纷举手说,接着我又让他们说说加与不加有什么不同,引出词语的作用,他们在老师的引导下理解了词语的作用。

课结束了,我却久久不能平静,回顾整节课的学习流程:自读发现、交流探索、有感情地朗读,但还没有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所以在今后的教学当中,首先应树立学生自学的观念,让他们明白,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老师只是一个引导者。我们现在课堂上强调学习方法,但学生会用的很少很少,今后我想应多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前几天,我从网上看到学习古诗的方法,我就把这种方法教给学生:

1、知诗人,解诗题。

2、抓字眼,明诗境。

3、想诗境,悟诗情。

4、吟诗句,背诗文。

我想,学生只要拥有了“自学方法,”才能真正的去自学、自悟课文。

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注意不能过分地对学生说;“应该这样做”“应该那样做”来限制学生,更不能认为学生这不行,那不行。学生是可信任的,学生是需要释放的,因为学生是生命发展的个体!

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我将为学生创造一切机会,为学生的自学、自悟开辟一片蓝天。

爬天都峰课反思篇二

《爬天都峰》一课主要讲了天都峰的高和险以及我和老爷爷相互激励解决困难爬上天都峰的。透过对课文的朗读体会善于从别人身上相互学习、相互激励、共同进步解决困难的道理。

课堂上,我首先对生字和词语检查过关,然后就把重点放在朗读感悟上。这一课中我把朗读感悟重点放在了对天都峰的高和险上以及我和老爷爷相互激励的话语上面。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读6、7自然段时,有个学生提出个问题“为什么要用‘爬’字呢?山上不是有台阶还有扶的铁链吗?”当时我就鼓励他说:“他提出的问题很有思考价值,真是肯动脑筋的孩子!”然后我和学生一齐讨论了一下,透过看天都峰的高,(图片和课件)学生明白因为山太高太陡,所以直起身子走可能走不动,大家是像猴子一样爬的,所以用爬山。

透过这节课的教学,我了解到课堂务必有一个主要目标把这个目标记在心里,重点解决这个问题,你的教学目的就到达了,让每个学生在每一节课都有一些收获。

爬天都峰课反思篇三

《爬天都峰》一文教学,我用了三课时。印象最深,效果最好的是第三课时。前面两课时教学,我从生字词语教学到引导学生感情朗读,初步领悟文义,做得很慢。第三课时我下载运用了两个课件,一个是动画版的朗读课件,另一个是着重于帮助理解文章的教学课件。

上课伊始,学生因为是本学期第一次在多媒体教室上课,异常兴奋,纪律不是很好。我马上打开朗读课件,把声音放大些,让他们的讲话声音被课件里优美的朗读盖住。学生渐渐安静下来,比较投入地欣赏朗读与画面。接下来,我让学生翻开书,试着和朗读声一起进入课文,轻声跟读。他们渐渐地把感情融入更多了。

在朗读课文后,我打开了另外一个课件,引导学生们看图片。引导学生一边读有关的词句:“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我着重让他们读出感叹词,并带形体表演朗读。接着让他们用自己的话说说画面上的天都峰是什么样,用自己的词汇一起形容感受到的天都峰的高耸入云,阶梯陡峭。

然后我问学生:“如果你站在山脚下,会有什么样的想法?”再进入课文和作者的感受比较一下是否一样?学生在这样的引导下,自然就进入了状态,和作者有同感了。“真叫人发颤”“我爬得上去吗”引导学生读好问句与感叹句,就能让他们体会出作者缺乏自信、畏惧退缩的心理。

接着我问:“‘小朋友,你也来爬天都峰?’是谁在说话?”引导学生进入到“我”和老爷爷的对话,并深入学习后面几个自然段,让学生读出问句的语气,说出问号包含的疑问。“你这么小,也来爬天都峰?”“老爷爷,您年纪这么大,怎么也来爬天都峰?”表面上双方都有怀疑,其实是向对方表示敬意。

后面的教学就围绕怎么爬山以及“我”和老爷爷为什么能爬上天都峰顶进行讨论。学生从课文中找到相关的词句就能体会到爬山的艰难和“我们”上山后的喜悦。正因为有历尽辛苦上山后的喜悦,所以在“我”和老爷爷的交谈中都流露出对对方的鼓励的感激之情。由此,学生们领悟到:人与人的相处中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共同进步,这样,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都能克服。

本课教学虽然是承前教学,但因为有课件的加入,使得教学生动了许多。学生若是能与课文文本接触更近,效果会出奇地好。

爬天都峰课反思篇四

教了《爬天都峰》之后,一种感觉就是自己教低段的时候,好像在打散弹,课文的教学没有高段那样顺畅。首先还是想到了三年级的特点,在文章的人文性方面关注更少了,而在字词的学习上做了很多的文章,花了很大的力气。每篇课文的生字学习,读认扩词就要花半节多课的时间。并且有时还要选择一些语言文字的训练点,展开训练之后学生的速度不快,而我又想训练得到位一些,所以两堂课就顾及不了人文性的一些思想教育了。但我觉得我的路是走对的。尤其是在教学《爬天都峰》后,更让我坚定这种上课的套路。在教学中,我们选择了这样三个训练点,受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是在孩子们充分朗读第一小节之后,我问孩子一个普通的问题:天都峰是一座怎样的山峰?孩子们马上得出——高、陡。我接着并没有停留在这样的理解上,而是引导孩子去探讨,作者怎样写的?原来前面一句是说特点的,后面一句是举个例子的。“高”的特点,课文举了“在云彩之上”的例子。我话锋一转,说:“在我们生活中还有许多这样有特点的事物,我们也来根据生活经验说一说。”

池塘里的水很深,()。

天空中的小鸟飞得很快,()。

学生思路开阔,畅所欲言,不时有好的句子冒出来。我想这种练习时对学习“总分”句式的铺垫,对写作有一定的帮助。

二是补一补课文中的一个空白点。在爬天都峰的描述中,作者写了自己是怎么爬的,“手脚并用”、“像猴子一样”等,但老爷爷是怎样爬的,课文中并没有写出来,我又安排了一个训练,让孩子们谢谢老爷爷怎么爬的,同学们想象丰富。

老爷爷左手扶着铁链,右手住着拐杖,眼睛盯着石级向上爬;

老爷爷弓着身子,吃力地迈着脚步,爬得气喘吁吁的;

老爷爷一边拉着叔叔的手往上爬,一边嘿哟嘿哟的为自己鼓劲。

这个训练是需要孩子们进行合理的想象,并且放开思路才能够完成的。

三是学习了课文的三次对话之后,让孩子们再次补充对话。我设计这样的练习:

老爷爷看到“我”听下来,()地对我说:“”

“我”看到老爷爷停下来,()地对他说:“”

这次对话不但是一个语言文字的训练点,让孩子们填出我与老爷爷对话的提示语,有助于孩子对“我”与老爷爷的情感的定位,更重要的是孩子自己说出了这篇课文的主旨:在困难面前要有信心,有勇气,要相互鼓励;只要付出艰辛的努力,勇于尝试就能够获得成功等等。真是一石两鸟啊!

爬天都峰课反思篇五

语文具有丰富的情感性,情能够感人,情能够育人。《爬天都峰》,在人与人,人与自然的相处中,能给人以很多的启迪。因此,我将“体验情感”作为自己此课的重要目标之一,并以读促思,以思促说,以说促情,使学生较自然地将课文主人翁和作者的用心情感化为己有,并将在学生人生之路上刻下深刻的印迹。

著名语文教育家张志公先生提出了“阅读教学要带学生从文章里走个来回”的观点,即首先把语言文字弄清楚,从而进入文章的思想资料,再从思想资料走出去,进一步理解语言文字是怎样组织运用的。我引导学生从读中去悟,去思,去自由表达,让学生与文本充分对话,以到达善读善悟,让学生欢乐的沉醉于语文的海洋。

言为心声,抓住两次对话,以主角体验的方式,透过填补内心空白,让学生透过语言的外衣,洞悉思想的本质。教师引导学生走进学生的内心,以真情告白的方式,强化了感受,引起了共鸣,既丰满了主角形象,又丰富了学生的情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潜力。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体验”与“情感”同时出现,总目标中强调“具有独立阅读的潜力,注重情感体验”。如何透过语言,体会人物的内心,就需要充分的感悟,设身处地地发挥想象,受到文中感情的激励,如从片断中老爷爷和我登上山顶的喜悦中受到感染,去联想自己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类似事情,从内心感受到战胜困难的喜悦,真正体会感悟和朗读紧密地结合,以读促思,以思促说,体验情感的过程。

爬天都峰课反思篇六

《爬天都峰》这课描写了在暑假里,“我”和爸爸去爬天都峰,路遇一位素不相识的老大爷,“我们”互相鼓励,克服山高路陡的困难,终于一起爬上了天都峰。这课的重点是“我”爬天都峰的过程,难点是读懂最后一段中爸爸的话:“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1、在教学过程中,我抓住理解天都峰的“高”和“险”这两个特点,通过对“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和“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等句子的理解,结合观看天都峰的图画和我自己在爬天都峰时的一些照片,让学生有个直观的印象,这样对学生理解爬天都峰的困难,为学习我爬天都峰的过程打下铺垫。

2、注意引导学生充分地读“我”和“爷爷”的两次对话,揣摩“我”和“爷爷”各自的内心的复杂心情,想像他们的思想起伏和斗争,体会他们是怎样从对方身上汲取力量的。再抓住“奋力“、“一会儿……一会儿”、“爬呀爬”、“终于”等词语,联想他们登山的艰难,是怎样互相鼓励和从对方身上汲取力量,奋力攀登、勇往直前的精神。然后,在课堂上让学生情景表演体验爬天都峰的困难,这样学生了解了这一点,就会明白,两个人爬上天都峰之后,为什么会互相道谢。最后,理解爸爸说的话这个难点也就在以的上的教学中层层渗透下突破了。

3、课后延伸,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说自己平时在生活中怎样克服困难的事例,让学生自己悟出在困难面前首先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念,那样,做任何事情就能够达到目的。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生活谈。效果还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