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啥意思 高效课堂读后感(精选8篇)

小编:雨中梧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高效啥意思篇一

当我们走出校门,看到许许多多新的理念、好的做法成就了一所所名校,让我们艳羡。临渊慕鱼,我们迫不及待,退而结网,我们步伐坚定有力。经过多年的教学改革,“自主探究、先学后教”的教学理念也已深入人心。

如今,读《洋思高效课堂》一书,再次见证了洋思中学改革的历程,感同身受。高效课堂从理念先行——本质呈现——具体操作,再到后期的配套工程和管理制度作保障,一步步走来,又何尝不是充满坎坷和艰辛呢?然而正是十几年的坚持不懈成就了今天洋思的辉煌。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这句话多年来在我们身边也是备受争议。读过书后方才理解“好”是什么标准。并“不是让后进生也能考上北大、清华,而是经过教育,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明显进步。”好学生就是“天天进步的学生”。我想,对教好而言,“好”,不仅仅是指教好学生知识,而是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教会学生学习,教会学生对学习的态度。“没有教不好的学生”不是神话,而是真性情的教育。教好每一个学生,我们也可以做得到!

对于每一个成功的名校,课堂教学改革是最关键的,洋思也不例外。“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既是一种方法,又是一个原则。

从“当堂完成作业”的改革到“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的确立和发展,洋思的成功证明了这些理念和做法是正确的,是符合教学规律的。

看“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的核心内涵,联系我校近几年的课堂改革,在教学环节和具体操作上都有很多的相似甚至相同之处。先学——限时预习,都是让学生在课堂上先自主学习。后教——小组合作,步骤中的“组教”也就是小组合作学习,“班教”和“导教”即是在班级内部讨论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在班级仍不能自己解决的问题向老师请教,有老师进行引导、点拨。当堂训练——当堂检测,是在课堂对所学知识的又一次深化学习和训练提高。

洋思高效课堂的打造过程,再次向我们证明“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是正确的。我们需要坚定课堂改革的信心和决心,在近几年改革的基础上,在进一步深化和改进,使我们的改革更符合我们的教学实际。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也会创造属于我们的辉煌。

高效啥意思篇二

《高效课堂22条》是著名教育家李炳亭所写的关于课堂教学理论探索的精华。读完李炳亭先生的《高效课堂22条》,我不禁感慨万千。

我认为要想创造真正的“高效课堂”,必须要努力成为符合“高效课堂”的优秀老师。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老师,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观念的转变。通过转变观念可以使自己突破教学的瓶颈,实现真正的高效课堂。

让我们从转变观念开始吧,“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以快乐为根本”!

“一切以学生为中心”。我们老师开展任何教学活动之前,都先好好思考一下,此次活动对学生们有什么样的影响。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只有让学生动起来,才能求到实效。否则,老师讲的天花乱坠,学生昏昏欲睡,考试一测验,学生天昏地暗。

“以快乐为根本”。看到这句话,我们会立马想到“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还有“头悬梁,锥刺股”……从小,家人和老师都在拿着这些话教育我们这一代。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形成了一种观念,学习是与“苦”字做伴的。殊不知,丢失了快乐感,幸福感,即使考出高分,学生的学习又有什么意义呢?让我们以快乐为根本吧。教师快乐得教,学生快乐得学。我们一起泛舟学海,自由徜徉,学习该是件多么美妙的事情。作为教师,一定要尽可能组织多种趣味性的活动,寓教于乐,让学生们轻松快乐得学习,爱上学习!

可是,旧有课堂不破不会有课堂的高效,教育的理念必须落地才能生根,没有方法的推广不会有高效的课堂。传统课堂是教师抱着学生走,高效课堂是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跑着走。因此,课堂上要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师生的共同成长。在高效课堂的模式下,老师不再是无休止的灌输,而是开放地将主体地位还给学生,自主学习权力交给学生,让他们尽情展示,老师只是引导者。老师好比导演的角色,学校好比是幕后,在导演的悉心指导下,如何让学生最终在登台演出时表现的最好,这才是教育的终极目标。在像我们实验中学导学案教学的课堂模式下,老师教起来其乐融融,学生学起来其乐融融!

李炳亭老师把高效课堂概括为: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高效课堂就是一个知识的超市,学生就是一个购物者,在作为老师的我们不能限制学生买什么,那是他们的自由。我认为“高效课堂”在于高效,应该是学生愿学、善学、乐学,力争课堂上60以上的学生掌握80以上的课堂教学内容。学生上课像逛超市,让学生进行有目标、有方法的预习后,可以自己去学,也可以围在一起讨论,挥教鞭的主角变成了学生,更可以让一个学生去讲,其他学生可以给出评价,提出不同的意见。这样师生在一起学,学生可以积极地显示自我,而且丝毫不敢偷懒,学习起来更有动力,也更快乐。从中我也有了很多的收获,找到了许多解释和解决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困惑和难题的理论和方法。套用书里的一句话“只是告诉我,我会忘记;要是演示给我,我会记住;如果让我参与其中,我会明白。”

总之,高效课堂让学生“先学后教”,“教者”变成“学者”,即和学生一起“上学”的人。教师一定要勇于放手,放手就是对学生“放生”。我对我们学校高一、高二进行的课堂模式改革充满信心,我们身边现在就有课改较成功的例子,有许多老师也已经开始起步。一句话,为了捍卫“学”的神圣,并且培养“学习能力”,我们老师要坚决要求“把学习还给学生”,“事归原主”。这便是我们教师的理想与追求,只要学生被激活,一切皆有可能!

《高效写作》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高效啥意思篇三

每年的三月,正是万物复苏、各项工作拉开序幕踏步迈进的时节,我读了史蒂芬・柯维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受到了很大的启发。这是一本耐人体悟的书,书中不仅强调了品行修养的重要性,也指导了我们为人处事的技巧。人的品德的形成,离不开习惯和环境的影响,正所谓思想决定行动,行动决定习惯,习惯决定品德,品德决定命运,习惯对我们的生活有绝大的影响。习惯是日积月累形成的,在不知不觉中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们的品行,展示着个体的本性,甚至影响着我们做一件事的结果。

关于“习惯”定义,书中提到习惯是知识、技巧与意愿的混合体。那么习惯是怎样慢慢形成的呢?人在孩童时期大部分依赖他人,经由父母、师长的引导与养育而成长,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日渐有了自己独立的思考,生理、心理、情感与经济能力等方面都不断成长,直至有一天形成了自己专属的行为体系。

诚然,我们从出生就已开始了不断学习、形成习惯,良好的习惯让我们受益终生,书中讲到习惯成熟期的三个阶段:依赖期、独立期、互赖期,生动地展示了一个人从依赖到独立再到被依赖与依赖之间的发展过程。

书中用了一些详细生动的事例故事来衬托作者的观点,它包括的不仅是为人道理和人生哲学,还延伸到了家庭生活、子女教育、日常行为、与人沟通等方面的话题。

不难发现,这七个习惯实际上是一个整体:“积极主动”的态度,“以终为始”的愿景,“要事第一”的把握,“双赢思维”的互赖,“知彼解已”的沟通,“综合综效”的合作,“不断更新”的创造,它们相辅相成,不管是公司领导还是普通职工、也无论角色和身份,养成良好的习惯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决定一个人的成败得失、影响一个人的发展轨迹、改变一个人的前途和方向。

这本书在强调品行修养的同时,还系统地介绍了为人处事的技巧,其中“积极主动”、“要事第一”的习惯很让我触动,也值得我去深思。

积极主动,告诉我对待生活、工作都要勤恳主动,勇于面对,高效能人士为自己行为以及一生所做的选择负责,他们效力于实现有能力控制的事情而不是被动的忧虑,那些没法控制或难以控制的事情,他们通过努力提升效能,从而扩展自己的影响范围。反映到工作中,它让我明白:要用行动代替多余的推诿和苍白的“口号”,不要说“我不会做”,而要告诉自己“我愿意学”;反映到生活中,它让我明白:生活的苦难和打击并不是少数人的专属,不幸的事情甚至每个人都遭遇过,那些在磨练中依旧感到生活幸福的人,才是真正积极拥抱明天、主动迎接未来的胜利者。

有时,问题的反面就是契机,学会成功地与人合作的习惯。要事第一就是自我管理的原则,这个习惯是一个让人受益非浅的习惯,有效管理就是掌握重点式的管理,它把最重要的事放在第一位,由领导决定什么是最重要的,再靠自制力来掌握重点,时刻把我们的重点放在第一位,以免被偏见、情绪或冲动所左右,从这个意义上说,自我管理的实质就是自律和条理,是对计划的实施。

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和日益进步的节奏,我们必须不断地学习、提升,依靠经验办事的时代已经不再,满足现状、坐吃山空是万万不可取的。所以,当我们有了目标之后,就要开始逐步推进,把身体、精神、智力和社会情感都保持在健康、积极的状态,与时俱进的去学习新知识,坚持把新知识理论付诸实践去检验,从而一步步迈向计划和目标的达成。

读书的目的,就是为了使我们进步,从这本书中,我学到很多东西,在以后的工作中,积极主动的工作态度是前提;做任何事情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是前提;为了高效的实现目标,把要事时刻放在第一位是前提,也要避免被偏见和情绪左右。

虽然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但为人处世要有双赢的态度,从自身做到诚信、稳重和自信,与他人注重沟通与合作,完善自己的同时也成就他人,在共鸣中找到知音,在分歧中寻求收获。

高效啥意思篇四

每个习惯之间,都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一个人愈是积极主动(习惯一),就愈能掌握自己的人生方向(习惯二),有效管理人生(习惯三)。能够不断砥砺自己(习惯七)的人,方懂得如何了解别人(习惯五),寻求圆满解决之道(习惯四、六)。同时,一个人愈壬独立,就愈善于与人相处。磨―练自己,则可以提升前六个习惯的境界。

读完这本书的主要体会是:这是一本非常好的书,不光是领导者、管理者要读,而是每个人都应该读。通过读此本书应达到“试图改变自己,轻松面对生活”。在逆境中要改变自己,让自己快乐起来,修炼自己的品德,认定自己的人生哲学。积极主动、以终为始、要事第一、双赢思维、知彼解已、统合综效、不断更新。生活的重心应如何定:以家庭为重心取得安全感、以工作为重心获得力量、以朋友为重心增长智慧、以自我为重心…思想决定行动--行动决定习惯--习惯决定品德--品德决定命运。

《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告诉我们:仅有事业成功只能算成功了一半,唯有兼顾事业、家庭、人际关系、个人成长等人生其它层面的和谐发展才是真正的成功。

高效啥意思篇五

优秀的写作能力对自媒体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而写作能力的锻炼离不开写作技巧的学习。《高效写作》这本书通过案例和故事进行讲解,对写作能力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这里给大家分享《高效写作》原创读后感,方便大家学习。

《高效写作》读后感

在五月中我阅读了《高效写作》一书,读完这本书后我深有体会,对于写作这方方面也有较大的提高,同时也在这一本书学到了一些关于写作上的技巧,以下是我对本书的感想和学习到了一些写作方面上的技巧。

《高效写作》这一本书里面主要通过了一些案例和故事上来测托出一些关于事或物,人这方面的写作,学习完这本书我大致分为以下几点。

一,阅读、借鉴

即从古今中外的优秀文章(以及音乐、绘画等艺术形式)中汲取营养。凡优秀的文章,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程度都较高,其写作技巧往往是娴熟而又富于创造性。多读优秀的文章,在注意思想内容的同时,注意其写作技巧,看作者是运用哪些来表现思想内容,实现写作意图的,并且分析这些写作手法的具体运用情况及其所取得的写作效果。在此基础上,还应结合实际(写作者自身的思想和艺术修养的实际与题材和表现对象的实际)进一步思考,看哪些手法可以“拿来”,经过改造为我所用。这样,久而久之,潜移默化,自己的写作技巧,自然会有所提高。

二,经常练笔

这是具有本质意义的技巧“操作训练”。清人唐彪写道:“谚云,‘读十篇不如做一篇’。盖常作则机关熟,题虽甚难,为之亦易;不常做,则理路生,题虽甚易,为之则难。沈虹野云:‘文章硬涩由于不熟,不熟由于不多做。’信哉言乎!”多写才能熟,熟才能生巧,这是不可更易的规律,任何企图改变或超越这一规律的人,永远也掌握不了写作技巧,永远也写不出好文章。只有经常写,反复写,才可能在写作者身上固定下一个写作技巧的“概括化系统”,一个“自动化的”写作“行动方式”。懂得了这一点,我们就会懂得那些语言艺术大师们为什么谆谆劝诫“我们大家都应该写、写、写,写得尽量多”了。

写作技巧的掌握是有一个过程的。这个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技能”阶段,一是“熟练”阶段。“技能”阶段,是无法之中求有法,能过观察、体验、多读、多写,学习并掌握了一些写作的基本手法,且能将它们运用于写作实践。这是掌握写作技巧的第一阶段。“熟练”阶段,是有法之中求变化。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进而掌握了包括写作的辨证艺术在内的多种写作手法,并能将它们纯熟自如、富于创造性地运用于写作实践。这是掌握写作技巧的第二阶段。古人说:“学诗当识活法。”“所谓活法者,规矩具备,而能出于规矩之外;变化不测,而亦不背规矩也。”识得“活法”,并能运用“活法”是掌握写作技巧第二阶段的重要标志。

掌握写作技巧,对写作具有重要的意义,任何否定写作技巧在写作中的客观作用的观点无疑是错误的。但是,我们也不能把技巧绝对化,走到唯技巧论的极端。因为,决定文章价值的主要因素,还是内容,脱离了丰富而深刻的内容,文章的审美价值乃至艺术性,也就不复存在了。

本文为原创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高效啥意思篇六

在学校推荐的众多书目中,我读了干国祥的《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李季湄翻译的《静悄悄的革命》,黄昭明的《走向高效课堂》。其中《走向高效课堂》一书对于当今教育教学工作者来说最具实际意义。“高效课堂”是每位教师所追求的,也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很多老师都有这样的困惑:“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却不爱学;教师教学很投入,学习效果却不佳。”如何让我们的课堂高效?读完《走向高效课堂》一书,自己收获很多。

所谓高效的课堂,是每一个学生在每一个时间段都有事做。在新课程条件下,我们在课堂上要关注每一个学生,在具体的一节课中使学生提高能力,让孩子们过得心情舒畅,有针对性地讲,把学生的作业消灭在课堂中。课堂教学的目标是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发展,它针对的主体是学生群。通过这一节课,使每个学生个体都有所发展,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课堂教学的目标才能算实现,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二者有机结合,才能出高效。

读完《走向高效课堂后》自己与自己的课堂进行了对比发现他们的一些教学理念自己在教学也经常应用:思想转变不做“讲师”做“导师”。提高自身素质。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应该更好地发挥主导作用,要求教师有更高的素质,凌驾于课堂之上。高效的课堂教学氛围应该是民主平等的、融洽的。高效课堂教学评价应该是真诚的。高效的课堂教学组织应该是高质、有效的。这些自己在课堂上都在尽力尝试并反思。也有一些新的收获:任何一节课都要以组织教学开始,并贯穿课的始终。所以我们作为教师,要学会课堂教学的各种组织方法和策略,并按照新课程理念要求,从关注学生终身发展的高度,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积极地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使教师有效地教学,学生有效地学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熟悉学生的差异,站在学生的立场思考问题,多角度地预测可能会产生的多元化的答案,从而做到心中有数、准确地评价学生可能出现的.各种各样的回答,给予鼓励与肯定,从而让每一个独特的个性得以张扬和发展。课堂上,老师要让自己与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形成互动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融洽的关系,要成为引导学生学会寻求知识、吸收知识、运用知识的组织者和领路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成为学生表达观点、倾诉情感的知音。

总之,在教学中需要我们教师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把理论引向课堂,不断的实践,不断的反思和总结,我们的课堂才会突破,才会高效。

高效啥意思篇七

我有幸拜读了李炳亭的著作《高效课堂22条》,这本书让我陷入了深思,同时也给了我启迪,让我眼前一亮,明白了课改是时代的需求,教育的需求,教师和学生的需求。面对课改的大浪,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一直在追随,在研究,在实践,可是总会感到很迷茫,有时都不知如何上课才好,读完此书,让我的思维有了些许的清晰,让我的课堂有了许多的改变,让我的学生慢慢的爱上了我的课堂,让我更懂得高效课堂的魅力所在。

高效课堂体现在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以快乐为根本。学生是探究者、体验者、合作者、表演者。一堂成功的课堂主要看学生是否真正的学会了知识,是否真正的爱学,是否真正的成为课堂的主人,这是每位教师所关注的,因此每位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努力去做,我也是如此。而学生心目中的教师却是有着友善的态度,有着广泛的`兴趣,有着幽默的语言,有着良好的仪表,有着良好的品质,有着一颗宽容的心,是啊,这样的老师人人喜欢,何况是学生了,可见高效课堂教师要把学生放在重中之重。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策划者、引导者、调控者。传统教学教师一直扮演着“知识的源头”“真理的化身”,不敢放手给学生,唯恐一旦放手给学生,就会出现疏漏,导致了学生厌学的现象,因此课改是势在必行的事,作为新时代的教师,要敢于开放和创新,敢于探索和实践。要想让提高我们的课堂效率,教师要开发学生的胆识、勇气,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开发学生的自主和“当家”的能力。因此教师要学会尊重学生的自主权和主动权。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是学生和教师活动的地方,一个轻松和谐的课堂才是学生的最爱,而高效课堂却追求活而实,让课堂活起来,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角,学习的主人,教育的主体,同时也让课堂达到它的实效性,“实”只能取决于学生如何学,怎么样学才能达到学会的目标,因此高效课堂提出了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教学方式,为我们的课堂提出了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而小组合作的魅力就是如何发动学生,“利用”学生、解放学生、发展学生。

总之新时代的教师会以“高效”为前提,努力探索高效课堂的教学方法,丰富教学的艺术手段,为教育事业创造更辉煌的明天。

高效啥意思篇八

感谢学校为我们提供了李炳亭的《高效课堂22条》这本书,读后使我感到受益匪浅。这是国内第一本从实践层面论述“高效课堂”理论的教学工具书。作者从“途径和方法”入手,结合新课改的理念和一线教育的实践智慧,创造性地提出了实用系统的高效课堂“方法论”。它使我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高效课堂,如何才能做到高效课堂,怎样成为一名在当今课改新理念下的合格教师。

所谓高效的课堂,一定是每一个学生在每一个时间段都有事做。在新课程条件下,我们强调要关注每一个学生,不是时髦的理念,而是保证课堂高效的必需。就是在具体的一节课中学生能达到厚积知识,破难解疑,方法优化,能力提高,学习高效的境界。高效的课堂应该让孩子们过得心情舒畅,有良好的安全学习心理环境。高效的课堂即学生学习的高效。为什么就不可以少讲,有针对性地讲,把学生的作业消灭在课堂中呢?其同点是:课堂教学的目标是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发展,它针对的主体是学生群体。要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通过这一节课,使每个学生个体都有所发展,课堂教学的目标才能算实现。

即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二者有机结合,才能出高效。

读后有一点让我感触颇深:那就是师生关系。高效课堂中的师生关系,较之传统课堂,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传统课堂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是相对固定的,老师就是老师、学生就是学生;高效课堂中的教师,既是老师也是学生,高效课堂中的学生,则既是学生也是老师。他们的角色可以根据需要不断转换,从“官教兵”到“兵教兵”,再到“兵教官”,真正实现“教学相长”。

传统课堂中,教师和教材是学生唯一的知识源;高效课堂中,知识源变得非常丰富,除教师和教材外,每一位同学也都成了其他同学的知识源。

作为一名教师,就要与学生做朋友,对孩子各种各样的想法、探索精神给予理解接受,这就是高效课堂的一个中心:“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以快乐为根本”。只有这样,孩子的心灵才能得到自由,舒展自我,超越自我。比如,从高效课堂的评价要求上,我们也可以看出“一切以学生为中心”的要求:传统课堂是“地心说”,高效课堂是“日心说”。学生是“太阳”,课堂教学教师要绕着“太阳转”转。

因此:

1、以学生的“学”评价教师的“教”。让学生学会的课才叫好课。让你学生学会的老师才叫好老师。

2、要“三看”学生:自主的程度、合作的效度和探究深度:

一看学生在课堂上参与的人数,是100%参与,还是大于或小于100%;

三看学生的预习笔记,检查“预习”情况,以便教师可以根据学情,适时导入下一个环节,准确做好课堂决策。

3、“四看”教师:

一看课中是否坚持了“学生中心”;

二看是否依据模式备课、上课;

三看是否体现了三维目标,培养了学习能力;

四看教师的学案、备课。

总之,作为天底下最光荣的职业,在新理念知道下,我们教师要改变生命现状,做一个发展的人,一个教育理念的行动者,一个敢于开拓,不断学习进步,敢于创新的幸福的职业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