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徐志摩的读后感 徐志摩散文读后感(汇总9篇)

小编:琴心月

当认真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吧,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那么该如何才能够写好一篇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读后感精彩范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徐志摩的读后感篇一

不太喜欢徐志摩,因为他太过多情。男人多情总是不太好,不管是真情,还是实意,受伤的多为女人,而女人多情受伤的还是多为女人。因徐志摩的多情,苦了张幼仪,因徐志摩的多情,苦了陆小曼,可最终,他还是没有赢得爱人的怀抱,他这一生,也在多情中完结了。

我读他的诗歌有限,读他的散文就更少了,上一周读了两篇他的散文,只觉得这样一个人,不论是诗歌创作,还是散文创作,都带着志摩似的浪漫和多情。不愧是天才的诗人,新手捏来的东西也并不显生硬和牵强,难怪文章后评中写道:在别人的委托下,于十分紧迫的时间内写出这样的文章实在是难得!且他那篇作品是在泰戈尔来华时做的,本身委托者就有着要他写出恭迎泰戈尔的意思,可他只轻轻在篇末点了一下,就出了无限深意,看似平淡,实则深情,需细细感受。

我个人是比较喜欢张爱玲的散文的。没办法,从她的小说到她的散文,无处不透着世俗的真实。而徐志摩太过飘渺了,我想一个男人这样的性格终究不适合。像柳三变,像秦少游,是对柔情女人的折磨。我还记得他的一首诗《沙扬娜拉》,真是无处不留情,又让人怪罪不得,因为他所体现的情那样直接,那样的不猥亵,又让人怎么生得起气来呢?仿佛爱一个人真的是理直气壮的事情,除了当事的两个人,其他人都是旁观者,而你又无法否认似的。

多情总是苦,

苍茫人生路,

到处都逶迤,

我去他不留。

徐志摩的读后感篇二

最初喜欢徐志摩是缘于课本上的《再别康桥》。“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如今,这首诗歌也成为了校园离别赠言的经典。

徐志摩,才华横溢,英年早逝。作为一位男人,他又是幸福的。他拥有着别人所没有的东西——那就是三个女人的爱情。而这三个女人在当时应该都属于优秀的。一位是大家闺秀,知书达礼的张幼仪;一位是上海皇后,技压群芳的陆小曼;一位是温婉典雅,轻柳拂风的林徽音。三位都是他人眼中的红颜伴侣。

林徽音是他的终生所爱,对陆小曼宠爱有加并与之共结连理。她们也是幸福。毕竟她们的爱情得到了回报。徐志摩是爱她们的。相形之下,在婚姻爱情上,张幼仪是不幸的。她真正的爱着自己的`丈夫,为他孝敬父母,为他哺育后代。而徐志摩对于这位原配夫人,却过于残忍。自始自终都没有给过她爱情。

张幼仪是徐志摩的第一女人。也就是他的元配夫人。张出生于书香世家。其兄是徐的好朋友。也正因为有了这层关系,在其兄长的撮合下,张嫁进了徐家。进入徐家她恪守本分,对公婆孝顺,尽心尽力地维持着夫家。她的乖巧深受公婆的喜爱,以至在张与徐离婚后,徐的父母仍把她当儿媳看待并收为义女。虽然这样,张被没有因此而得到丈夫的垂恋与关爱。

张幼仪在她的生命青春中等待徐志摩的怜爱。尤其是徐赴英求学。张的心思好似飘洋过海而去。全系在那个正对林徽音倾心的徐身上。这种无尽的付出等待与思念,犹如“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后来,在徐父母支持的情况下,张还是选择了出国来到了徐的身边。希望能够得到他的爱情。

书中有一个情节,让我对徐的形象大打折扣。那就是徐回到张的身边,但仍思念着林徽音,并瞒着张与林通信。即使在后来,张与徐的第二个孩子夭折,张情绪低靡,伤心欲决。徐也没有尽到一个丈夫的责任去安慰自己的妻子。反而不久提出要与张离婚。对于一个女人来说真是雪上加霜。

这段婚姻因无法持续,张在徐的压力下同意与之离婚。所幸的事,这位中国近代第一件著名离婚事件的当事人,又勇敢地站起来,在异国他乡拼出了自己的天地。张幼仪与徐志摩离婚后,她一如既往地帮他打理家业。如果不是还爱着以前的丈夫,就不会这样的尽心尽责。说实在的,我挺欣赏张幼仪的。她身上有着中国传统媳妇的一切美德,同时也有着现代知识女性的坚韧。

徐志摩的读后感篇三

1)也许。这只是一个梦。一个破碎了的梦。花凋花谢。最后还是一片凄楚。相识相爱。最后还是不和而散。

2)毕生至少该有一次,为了某个人而忘了自己,不求有成果,不求同行,不求曾经拥有,甚至不求你爱我,只求在我最美的年华里,碰到你。

3)小人知进不知退,不忍为同流合污之苟安,不合作主义,为保持人格起见,生平仅知是非公到,从不以人为单位。

4)你会不会忽然的出现,在街角的咖啡店,我会带着笑脸,和你寒暄,不去说从前,只是寒暄,对你说一句,只是说一句,好久不见。

5)是时候了。好好地做个女人。穿裙子。扎辫子。不和别人吵架。不翘课。不说脏话。一日三餐一个不能少。点之前睡觉其实这些,我做不到。

6)一生至少该有一次,为了某个人而忘了自己,不求有结果,不求同行,不求曾经拥有,甚至不求你爱我,只求在我最美的年华里,遇到你。

7)这个微笑,用尽疼痛的力气;这回释然,用尽铭记的场地;这场告别,用尽去爱的勇气;这次哭泣,用尽你爱的表情;因为这是最后一次爱你。

8)别再使用修饰音,唱最清澈的歌给我;别揣测该说什么,用透明的眼神看我;别后退逃避什么,把蜷缩的手指给我;别说你不再爱我,还爱过的记忆给我。

9)几年后,发现无数的感情不撕自碎,原本都不完整,就不需要撕碎。现在,我开始怀念,那个撕碎你信和照片的雨夜。我羡慕那时的自己,还有完整的幸福可以撕碎。

10)我们离回忆太近,离自由太远。有时候念念不忘,只是爱上回忆。一次犹豫,一次背叛,一次意外,足以让它枯萎。挣脱一切,烟消云散。

11)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象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沙扬娜拉!

12)一生至少该有一次,为了某个人而忘了自己,不求有结果,不求同行,不求曾经拥有,甚至不求你爱我,只求在我最美的年华里,遇到你。

14)浮华一生,淡忘一季。空有回忆,打乱缠绵。笑容不见,落寞万千。弦,思华年。那些年华,恍然如梦。亦如,流水,一去不返。不泣离别,不诉终殇。

15)当一个人沉醉在一个幻想之中,他就会把这幻想成模糊的情味,当作真实的酒。你喝酒为的是求醉;我喝酒为的是要从别种的醉酒中清醒过来。

徐志摩的读后感篇四

徐志摩的诗富有旋律美。他的诗不论用什么体式,都给人以很强的乐感,他善用叠字叠句以及复沓等手法来造成回环往复的气氛,使诗歌具有一唱三叹的动律,如《沪杭车中》第一段就用“匆匆匆!催催催!”的叠字,来模拟车轮飞转的声音,以下用一组短句,以形容车行速度,声态并显地表现了一幅充满动感的画面。在《盖上几张油纸》里,也连用叠句,以表达在风雪孤坟旁妇人的被悲伤抽泣声。而在《海韵》里,于诗的开头、中间、结尾处,均反复咏唱呼告“女郎,回家吧,女郎”,构成环复凄楚的旋律,烘染出一个在暴风雨中吟哦起舞,最后沉没在滔滔还浪中的女性形象。在其他一些诗篇中,他或在开头,或在中间,或在结尾,有的隔行,有的整段,应用复唱形成很强的音乐气氛,掣动着读者的心灵。

徐志摩的诗还富有意境美。他并不满足于对一缕情绪的抒唱,对一个镜片的描摹,对一段故事的'叙写,他注重于表达隐蓄于心灵审处的意趣。在谈到波特莱散文诗时,徐志摩说:“本来人生身一义的意趣与价值远不是全得向我们深沉、幽玄的意识里去探险出来?全在我们精微的完全知觉到每一分时带给我们的特异震动,在我们生命的纤维上留下的不可错误的未免的印痕,追摹那一些瞬息转变如同雾里的山水的消息,是艺人们,不论用的是哪一种工具,最愉快亦最艰苦的工作”(《波莱特的散文诗》)。

他的诗作也是如此,自有一种浓郁的意蕴,和言有尽意无穷的韵味,它挑逗着你去作种种的遐想。在《月下雷峰影片》里展示的,不仅仅是月下雷峰的景观,而是透过塔影、黑云、白云、明月、波鳞这些意象,所传达出的诗人心中“特异的震动”和“生命纤维”上的“微妙的饮恨”。正是诗人这种内在感情律动,使这些景象升腾而起,给画面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产生一种神奇的魅力,牵动着读者的心弦。

如又在《再别康桥》里所表现的也绝不仅是康桥美景,而是通过金柳、青荇、榆荫、柔波、星辉等意象,酝酿出耐人寻味的意境,从而传递出他内心瞬间难以言说的情绪。在《猛虎集》自序里,他:“歌里有它独自创造的别一世界的愉快,也有它独自知道的悲哀与伤痛的鲜明;诗人也是一种痴鸟,他把他的柔软的心窝紧抵着蔷薇的话刺,口里不住的唱着星月的光辉与人类的希望,非到他的心血滴粗豪来把白花染成大红他不住口”。这就是说,诗人的痛苦和快乐,只有他“独自”理解,绝不在歌声里公然流露,这种内蕴的含蓄美,正是徐志摩诗歌世界动人的地方。

徐志摩诗歌的语言表现力是惊人的。他用经过精心锤炼的口语写诗,因而显得十分清晰动人。他极善于以富有个性特征的形象语言,去勾勒景物,抒发情愫,创设意境,如《沙扬娜拉》仅有五行,用语似很平易,但却透露出很浓的韵味,情深意重地烘染出一个温柔的日本少女的动人风韵。徐志摩的辞藻极为富丽,追求色彩,追求音响,追求官能印象,真是五彩缤纷,美不胜收。陈西滢说的好:“他的文字,是把中国文字西洋文字融化在一个洪炉里,炼成一种特殊而又曲折如意的工具。

他有时也许生硬,有时也许不自然,可是没有时候不达意,没有时候不表示是徐志摩独有的文字。再加上很丰富的意象,与他的华丽的字句相称,免了这种文字最易发生的华而不实的大毛病”,(《西滢闲话》)。当然,徐志摩的文字并非没有毛病,主要在于过于姿放,过于修饰,终以繁芜为累,给人留下浓得化不开的印象。

徐志摩的读后感篇五

翻开那布满尘灰的'书,看见了一张画像,那是徐志摩的头像。正巧,爸爸来到我身边,我缠着爸爸要他给我讲徐志摩的故事。

听爸爸讲,徐志摩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他为人很好,他对人热诚,不管是九流三教,周围仕女如云,就像拜伦和雪莱一样,生活也招人物仪。他自谦不懂科学,可老早就发表文章介绍过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要“诗化生活”,在现实面前当然会碰壁,碰壁是好事,他的深度近视眼里也没有能避开过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人间疾苦。

这些复杂的思想感情,在他的诗里都有所表现。他的诗,不论写爱情也罢,写景也罢,写人间疾苦也罢,在五光十色里,有意识无意识,或多或少,直接间接表现的思想感情,简单化来说总还有三条积极的主线:爱祖国,发封建,讲“人道”。这三条不是什么“先进”思想。但是讲起来似乎是显得陈腐的三条,在我们的今日和今日的世界,实际上还是可贵的东西。

徐志摩的的诗自有特色,别具一格,生动、活泼、干脆、利落,多彩多姿,有气势。例如《再别康桥》中的“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写的干净利落,朗朗上口。又如《五老峰》中写道:

朝霞照他们的前胸,

晚霞戏逗着他们赤秃的头颅;

黄昏时,听异鸟的欢呼,

在他们鸠盘的肩旁怯怯的透露

不昧的星光与月彩:

柔波里,缓泛着的小艇与轻舸;

听呀!在海会静穆的钟声里,

有朝山人在落叶林中过路!

写得生动活泼,多彩多姿,有气有势。

他是我们写作学习的榜样,他是我们的精神支持,他那灵活的诗歌让我沉醉。

徐志摩的读后感篇六

转瞬即变的时空里,在人生无以反复的过程中,徐志摩打败了时间的文字、声音和表情,创造无数经典,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唤醒了我们曾经的那份纯真和对世间的幻想。

初识徐志摩还是那首诗"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那时的我还是一个不懂世故的懵懂小男孩,望着如此洒脱的诗句,内心也不禁泛起涟漪,那是一种天性的思想泛滥,使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如今再次观赏这部作品,却发现那时的徐志摩少了份纠缠,多了些许奔放,浅露离别的忧伤,显现了浓浓的浪漫情愫,他把浓郁的离愁深埋心底,用寥寥几笔点化得淡雅、飘渺,全诗显得飘逸而空灵,激起我对大学生活的深刻怀念,对职工生涯的无限憧憬。如果你觉得徐志摩对中国文学和世界文学的贡献仅此而已的话,那么只能说明你眼界低见识短了。

前不久,在空暇时间有幸拜读了徐志摩的《偶然》一诗,全诗短短几十字,深切的表达了诗人对偶遇之人的喜爱,却又无可奈何而引发感叹。由于受英国浪漫主义诗风的熏染,所以徐志摩的浪漫纯正而不轻佻,高雅而不低俗,他的诗歌柔美、清丽、音韵和谐,表达了他对爱情、自由和美的追求。每每读起他的这首诗歌都会激起我对美的无限追求,对偶遇的深切渴望。对于二十岁正直青春年少的我们而言,正处于抉择的时段,这就要求我们学会发现美,只有拥有发掘美的眼睛,才能发现美,追求美,才能,感受美。对美的发现与创造源于对生活的向往与热爱,徐志摩面对愤怒,没有咆哮,没有慷慨高歌,甚至没有希望和恐惧,有的只是淡然洒脱的文字、迷惘的微笑、沉沉的静视和对自然的依恋。用他的才能与行动告诉我们面对不如意的事需冷静,乐观,要豁达。

徐志摩的作品使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对我而言,还是偏爱他的诗歌,他的浪漫主义,每每翻阅他的作品都会有不一样的心境和感受,无论是他的为人还是作品都足以给我上一辈子的人生哲学。

徐志摩以彼之细腻的心理捕捉,赋我缠绵的情感体会;以彼之行云流水的写作风格,赋我酣畅淋漓的心灵洗礼;以彼之坦诚的语句,无畏的呐喊,赋我对人类精神的深刻思考。

可惜,天才的诗人只在人世间短暂的停留,他的出现虽似一颗倏然划过的流星,轻轻的来,又悄悄的走,但却折射出奇异的光芒,留下为之动容的作品,留下令人陶醉的浪漫主义情怀,叫人怀念,令人难忘,正如他自己说的那样:你见,或者不见我,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你念,或者不念我,情就在那里,不来不去。

徐志摩的读后感篇七

徐志摩这首《偶然》,是写给一位偶然相爱一场而后又天各一方的情人(林徽因)的.人生的路途上,有着多少偶然的交会,又有多少美好的东西,仅仅是偶然的交会,永不重复.无论是缠绵的亲情,还是动人的友谊,无论是大街上会心的一笑,还是旅途中倾心的三言两语,都往往是昙花一现,了无踪影.那些消逝了的美,那些消逝的爱,又有多少能够重新降临.时间能带走一切.对于天空中的云影偶尔闪现在波心,实在是“不必讶异,更无须欢喜.”人都有每一个人的方向,我们偶然地相遇,又将匆匆地分别,永无再见的希望.那些相遇时互放的“光亮”,那些相遇时互相倾注的情意,“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

能把“偶然”这样一个极为抽象的时间副词,使之形象化,置入象征性的结构,充满情趣哲理,不但珠润玉圆,朗朗上口而且余味无穷,意溢于言外——徐志摩的这首《偶然》小诗,对我来说,用上“情有独钟”之语而不为过.

诗史上,一部洋洋洒洒上千行长诗可以随似水流年埋没于无情的历史沉积中,而某些玲珑之短诗,却能够经历史年代之久而独放异彩.这首两段十行的小诗,在现代诗歌长廊中,应堪称别备一格之作.

文档为doc格式

徐志摩的读后感篇八

《偶然》

徐志摩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讶异,

更无须欢喜——

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记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注:写于1926年5月,初载同年5月27日《晨报副刊·诗镌》第9期,署名志摩。这是徐志摩和陆小曼合写剧本《卞昆冈》第五幕里老瞎子的唱词。

这是是徐志摩的一首短诗。全诗分上下两节,格律对称。每节第一、二、五句,是三个音步,第三、四句,是两个音步,而且长短音步搭配,委婉顿挫,彰显大师风范。

每当我读这首诗,便会想起那个六月的`夜晚。

每年的六月,总是来得那么突然,那一年,也不例外。当太阳和月亮的拉锯战将尽之时,红色染满了半边天空,那个夜晚,很快便降临了。六月一如既往的热,聒噪的蝉也在尽情欢唱,亦不时传来几声蛙叫。偌大的屋子也只有我一个人的气息,换个说法或许好点,我一个人占了整个屋子的空间。今天窝了一天,晚上便出去走走吧。

屋外有一条道,因为“相关部门”很是重视交通问题,路也弄得很好,平整、光亮而有型。路两旁,种了两排榕树,已经初具气候,许多气根随风飘扬,更有人把两棵树的气根绑在一起,其意义不言而喻。路灯不多,而且昏暗,就像暴风雪中点燃的蜡烛,昏黄而暗淡,仿佛下一秒便会熄灭。不过,这对于我倒是无所谓的,我仅仅是只是来散步罢了。

迈着轻微的步伐,偶尔踩过随风飘落的叶子,或者,追寻瓷砖之间的缝隙,拾步而进。不知不觉间,已走了很远,往前看,路一直延伸着,夹杂着昏暗的路灯,两排逐渐模糊榕树,或许,路的尽头便是地狱;往回眺望,屋子的影像早已不可见,只能依然看见星星点点的灯光,分不清彼此,抬起头,便看见天空,没有原想的那般好看,几颗星星胡乱的点在天空的幕布上,像是初学者失败的画作,心想那一边或许走着走着就到了天堂。低头思量一会,便打定主意,回去吧,毕竟,夜,深了。

一转头,走了几步,才发现,前方有一个人正向我走来。在暗淡的路灯下,这么远只看见一个轮廓,让我知道,这是个人。我继续走着,我们离得近了,对方的轮廓逐渐清晰,从体型上看,应该是个女生。我依旧迈着步伐,距离近一步拉近,我看到她也是在走着,相反的方向。我还是向前走着,她也没有停下,更近了,我看到她留着到腰的长发,随着步伐,跳着舞蹈;左手自然下垂,右手提着一个包,款式看不清。我的步子,没有停下,她也亦然。五官只看得一个大致,这时,我才感觉到她的目光也是一直在看着我,这一瞬,眼神相持,四目相对,我和她的连线应该是垂直于道路。脚没有停顿,距离在拉远,我的头逐渐往后转,她也是盯着我的目光没放。再过了一会,我便转回了头,毕竟,屋子是在我的前面。

佛说,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才赢得今世的擦肩而过。我继续走着,脚步很是轻快,心中感觉很是充实。人海茫茫,能够相遇,已属幸运。何苦执着,能再相遇,便是缘分;不再相遇,便是缘尽。“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我们都是彼此的过客,没有哒哒的马蹄,只有黑夜中那无尽的黑暗,是否能找到光明,我不知道,但至少,那一瞬的光亮,可以忘掉。

我回到屋子,冲了凉,便睡了。明天醒来,便又是一个新的开始。

徐志摩的读后感篇九

我是个无依无伴的小孩,

无意地来到生疏的人间:

我忘了我的生年与生地,

只记从来处的草青日丽;

青草里满泛我活泼的童心,

好鸟常伴我在艳阳中游戏;

我爱啜野花上的白露清鲜,

爱去流涧边照弄我的童颜,

我爱与初生的小鹿儿竞赛,

爱聚砂砾仿造梦里的亭园;

我梦里常游安琪儿的仙府,

白羽的安琪儿,教导我歌舞;

我只晓天公的喜悦与震怒,

从不感人生的痛苦与欢娱;

所以我是个自然的婴孩,

误入了人间峻险的城围:

我骇诧于市街车马之喧扰,

行路人尽戴著忧惨的面罩;

铅般的'烟雾迷障我的心府,

在人丛中反感恐惧与寂寥;

啊!此地不见了清涧与青草。

更有谁伴我笑语,疗我饥*;

我只觉刺痛的冷眼与冷笑,

我足上沾污了沟渠的泞潦;

我忍住两眼热泪,漫步无聊,

漫步著南街北巷,小径长桥,

我走近一家富丽的门前,

门上有金色题标,两字「慈悲」;

金字的慈悲,令我欢慰,

我便放胆跨进了门槛,

慈悲的门庭寂无声响,

堂上隐隐有阴惨的偶像;

偶像在伸臂,似庄似戏,

真骇我狂奔出慈悲之第;

我神魂惊悸慌张地前行,

转瞬间又面对「快乐之园」;

快乐园的门前,鼓角声喧,

红衣汉在守卫,神色威严;

游服竞鲜艳,如春蝶舞翩跹,

园林里阵阵香风,花枝隐现;

吹来乐音断片,招诱向前,

赤穷孩蹑近了快乐之园!

守门汉霹雳似的一声呼叱,

震出了我骇愧的两行急泪;

我掩面向僻隐处飞驰,

遭罹了快乐边沿的尖刺;

黄昏。荒街上尘埃舞旋,

凉风里有落叶在呜咽;

天地看似墨色螺形的长卷,

有孤身儿在蜘蹰,似退似前;

我仿佛陷落在冰寒的阱锢,

我哭一声我要阳光的暖和!

我想望温柔手掌,偎我心窝,

我想望搂我入怀,纯爱的母;

我悲思正在喷泉似的溢涌,

一闪闪神奇的光,忽耀前路;

光似草际的游萤,乍显乍隐,

又似暑夜的飞星,窜流无定;

神异的精灵!生动了黑夜,

平易了途径,这闪闪的光明;

闪闪的光明,消解了恐惧,

启发了欢欣,这神异的精灵:

昏沈的道上,引导我前进,

一步步离远人间进向天庭;

天庭!在白云深处,白云深处,

有美安琪敛翅羽,安眠未醒,

我亦爱在白云里安眠不醒,

任清风搂抱,明星亲吻殷勤;

光明!我不爱人间,人间难觅

安乐与真情,慈悲与欢欣;

光明,我求祷你引致我上凳

天庭,引挈我永住仙神之境;

我即不能上攀天庭,光明,

你也照导我出城围之困,

我是个自然的婴儿,光明知否,

但求回复自然的生活优游;

茂林中有餐不罄的鲜柑野栗,

青草里有享不尽的意趣香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