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读后感评议 飘简介与评论赏析及读后感(汇总5篇)

小编:琉璃

“读后感”的“感”是因“读”而引起的。“读”是“感”的基础。走马观花地读,可能连原作讲的什么都没有掌握,哪能有“感”?读得肤浅,当然也感得不深。只有读得认真,才能有所感,并感得深刻。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读后感精彩范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读后感评议篇一

《百岁童谣》之《小巴狗》主要内容包括:1.桃树、2.十二月采花、3.三棵蒿、4.夏蝉鸣、5.萤火虫、6.小蜻蜓、7.虫飞、8.葫芦蜂葫芦雀、9.知了、10.水牛、11.一场秋风一场凉、12.光棍捣杵、13.勒巴雕、14.大雁、15.燕儿燕儿、16.什么垒窝八根柴、17.又没尾巴又没毛、18.天河、19.看雨云、20.牛郎织女靠天河。

桃树

这山望见那山高,望见那山一棵桃。

你怎知道它是桃?叶子尖尖树不高。

十二月采花

正月采花无花果,二月采花杏花开,

三月桃花红如火,四月蔷薇架上天,

五月石榴赛玛瑙,六月荷花满地开,

七月菱角漂水面,八月风送桂花香,

九月菊花家家有,十月芙蓉赛牡丹,

十一月无花采,十二朋腊梅花对雪开。

三棵蒿

东南岗,三棵蒿,大郎担水二郎浇,

一棵结的是珍珠,一棵结的是玛瑙。

还有一棵没结啥,只结一个大仙桃。

夏蝉鸣

夏蝉鸣,荔枝红;寒蝉鸣,抱炎笼。

萤火虫

萤火虫,夜夜红。公公挑担卖胡葱,

婆婆养蚕摇丝筒,儿子读书做郎中,

新妇织布做裁缝,家中有米吃不空。

小蜻蜓

小蜻蜓,青又青,蜻蜓它妈嫁给给鹰。

鳖打鼓,燕打旗,小虫抬酒来贺喜。

老斑鸠,是送客;啄木鸟,来迎客。

点点头:“你来啦!”

虫飞

虫,虫,虫,

虫——飞,飞到南山吃露水。

露水吃饱了,回头就跑了。

葫芦蜂

葫芦蜂,来点灯。葫芦雀,来划火。

知了

知了,知了,往下退,给你床毯子,给你床被。

知了,知了,往下退,饽饽卷子,管你一顿。

水牛

水牛儿,水牛!先出犄角后出头。

你爹你妈,给你买下烧肝、烧羊肉!

一场秋风

一场秋风一场凉,一场白露一场霜,

严霜单打独根草,蚂蚱死在草根上。

光棍捣杵

光棍捣杵,你在哪住?

我在山后。

山后有啥?黄瓜炒肉。

给俺吃点行不?俺还不够。

勒巴雕

勒巴雕,叼鸡毛。红头绳,扎白腰。

大雁

雁,雁,摆不齐,掉到河里哭姨姨;

雁,雁,齐摆摆,掉到河里哭奶奶。

燕儿,燕儿

燕儿,燕儿,顶锅盖儿,

你吃饽饽我吃菜儿。

燕儿,燕儿,顶小盆儿,

我吃包子你吃皮儿。

什么垒窝八根柴

什么垒窝八根柴?什么垒窝在山崖?

什么垒窝窝窝多?什么垒窝在楼台?

斑鸠垒窝八根柴,雄鹰垒窝在山崖,

蜜蜂垒窝窝窝多,燕子垒窝在楼台。

又没尾巴又没毛

小巴狗,跳南濠,又没又没毛,

有人来到它不咬,芦苇塘里满处跑。

天河

天河打斜,吃瓜吃茄;要裤要褂;

天河吊角,要裤要袄。

看雨云

云往东,下满坑;云往南,下满潭;

云往西,披蓑衣;云往北,干研墨。

牛郎织女靠天河

鼓靠着鼓,锣靠着锣,新娶的媳妇靠公婆。

月亮爷靠着桫椤树,牛郎织女靠着天河。

读后感评议篇二

象个黑洞,想要放下抵挡不了欧文·亚隆的文字。继续,继续,直到最后一页。长长出了一口气。还好,我是平凡的庸女人,靠着微薄的薪水和一个个别人的故事过日子。

科学不是枯燥的,哲学也不再深奥的。不知道什么时候,各种学科变成恼人的考试与学分;不知道什么时候,读书变成“认真学习”和“努力上进”的代名词。或许是我们的教育?又或是这个社会大环境?我“识破”了这些“诡计”,用这些所谓的枯燥、深奥自娱自乐着自己。

只是自娱自乐。那些尼采式的哲学家,弗洛伊德式心理学家,任何一个--家,在我看眼里,都是须仰慕的,伸的脖子都酸的如太阳般的高高在上,不能直视。翻着他们的书,常常想:喔,脑袋用什么做的,怎么会想到……大约结构跟我们不一样吧。直到欧文将尼采、布雷尔、弗洛伊德、瓦格那、莎乐美……写成小说的主角与配角,直到我读到《当尼采哭泣》,直到我真的“看”到尼采哭泣。走向神坛的他们,成为人的经历中年危机、婚姻、死亡、孤独、情欲、友谊,找寻着自我与选择。我很庆幸我的智商不够,只配囫囵他们的“口水”。我很庆幸我的平庸,绝不配有那么纤细的敏感感受,终不能理解尼采为的大约二千年的时候会有人成为他门徒的那些理论。我很庆幸我的神经大条,不执着于某项事业,不执着于孤独。

一懒散的小女子,一随遇而安的小女子,一在历史长河里绝对可有可无的小女子,一因各种好奇而涉猎各种学料表向的小女子,沦陷于尼采的哭泣之中。

没有朋友是可怕的,甚至比朋友背叛你还可怕;孤独是可怕的,有陪伴后的没有人陪伴比一直都没有还要可怕;不被理解是可怕的,但被误解式的理解比不被理解本身更可怕;一直没有幸福是可怕的,一直住在幸福里却不知何为幸福更可怕;没有人爱,不会爱别人与不知如何接受别人爱同样可怕……这些是伟大的哲学家尼采遇到的。越大的成就,越深的孤独,越浓重的不被理解甚至被曲解,越沉重的无助。

跟随着欧文似催眠般地身临其境透过纸张与文字,触到……象布雷尔催眠醒来那样的感慨,那只是场催眠,感觉真实地不曾在生活中发生。象布雷尔醒来后倍加珍惜自己所拥有一样,倍感珍惜我眼前的一切,身处的一切。

平凡的庸女人,真好。

读后感评议篇三

《当尼采哭泣》,不管我是否是孤陋寡闻,我认为这是一本不仅仅是心理学的,也是文学上的杰作。普及自然科学的极佳范例!自然科学与人生的绝妙融合!!心理学疗法的细致描述,哲学的实践应用问题,关于人生的普遍问题,这本书里都有涵盖与详细的叙述。情节的逻辑性无懈可击,采用对话与情境渲染的手法引人入胜。简直太棒了!我实在难掩我的激动之情。我曾无数次试图在对话,经验,书本或电影中寻找我自己人生谜题的答案,多少次都无功而返,但这次——它至少让我有了崭新的思路,给了我别样的启示!!这是一本专业知识上的,哲学上的,人生上的一剂良方。

人如果只是屈于服从外界的影响或压力,那么其生命只能归成一种偶然,不具备任何的特殊性,且实现不了“成为你的存在”的理想。而如果你选择了不同种的生活方式,对,人生的实质便是选择:去克服自己的本能,战胜自己的恐惧,从而成为自己的,而不是社会的,文化的映射。尼采说,这种生活往往是带着痛苦的,成长是痛苦的回报。绝望,孤独,是选择这种生活方式并且走下去的必然之路。如果让他去除掉痛苦,那么他至今所得的一切——哲学的思辨,行为模式也将不复存在。所以他拒绝去除痛苦。按文章的话说:“尼采选择了痛苦”“病人选择了生病”。

读后感评议篇四

“节制,比放纵更接近自由。”

几乎所有人都渴望自由,但坦率地讲,渴望自由,恰恰因为不懂自由。当想到自由,我们往往认为不被人管制,希望什么都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才是自由。恰当这么做时,却发现,并没有自由,反而更担心短暂的放纵后所要面临的工作与生活。但究竟什么是自由?康德说,自由不是我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而是我不要做什么就能不做什么。节制比放纵更接近自由,早起,早睡,拒绝在手机上浪费时间,不拖延等等。而放纵,只是被欲望支配,一个被支配的行为,这不是自由。所以,自律的人更接近自由,但如果不去踏出第一步,0就永远是0,哪怕0后面是简单的1。正确的事,正确的方向,往往就在痛苦那头。

对于方向

“千年不见光的寂静山谷,不用去做其他,只需一根火把,就能照亮整个幽谷。”

有时难免迷茫,迷茫不是因为没有得到什么,而是迷茫想要得到什么。可当读到这句话时,豁然开朗,其实不需要做别的,只需拿好手中的这根火把,照亮前方的路,至于后面的,随着更深入,也都会慢慢显现。家庭中,做个好儿子、好丈夫、好父亲。工作中,勤奋、认真、努力。生命中,善良、真诚、脚踏实地、不卑不亢。其实我们并不缺少什么,缺的只是一点纯粹,忽然想起《长安十二时辰》中,张小敬的一句台词:“我是长安的兵,长安兵就是守长安的。”做个纯粹的人不难,无非是拿好手中的火把,一步一步走下去,不东张西望,不胡思乱想,这就足够。或许方向,并不全是一开始就定好的,也有很多是走着走着才出现的,那么,多给自己的火把一点时间,也多给自己脚下的路一点时间。

可能对于读书我的理解很片面,感觉其中如有一二句可以让人享受的句子,就很满足。当然,对于尼采这位被称为人类灵魂之光的哲人,他的思想与精神,可能我不太能全懂,不过有这么几句很受用的,就已足够。

读后感评议篇五

内容比较多,简单谈下自己看法,米基·斯皮兰作品今年刚看过,确实如评论所说和同期钱德勒、罗斯麦克唐纳等相比没有太多文学含量,靠暴力和快感来取胜的快餐文学。所以斯皮兰的作品反而销量极高,典型的美式快餐文学特色。

皮埃尔·布瓦洛与托马斯·纳尔瑟加克的书我最大感觉就是谜斗篷出的那几本价格能炒到近千,但同样出版社引进他的名作却无人问津。看来古典侦探小说毕竟还是小众,必须要有收藏价值才能引起关注。关于彼得安东尼介绍里,他的作品在日本成绩非常好,我记得至少一个本格第一,一个本格前三,可惜国内也没什么人知道。另外这篇翻译中关于彼得.迪克森的两部金匕首奖作品,国内有引进过,所以今后翻译最好沿用国内的译名比较好。《视觉陷阱》一直想看的一部名作,正规出版很难,估计只能等民翻或私印了。

《演员之谜》,帕特里克.昆汀在国内几乎无人知晓,但他们的作品在日本起码有10来本进过本格榜前十,同样估计很难有出版社会关注,真的希望能一睹。《戴利金与密室作品》,这本作品在群里也是讨论的很热烈,结果大家互相争吵抢私印权,搞到最后没一个人做出来。法官与法庭、话说中国侦探小说这两节都是讲高罗佩的访谈,其中后者的价值很高。虽然明、宋时期的《狄公传》没看过,但真没想到里面居然会有那么多和现代侦探小说中类似的点子和诡计,只可惜国际上名声并不响,否则真的应该改变推理小说历史了。两篇法国和德国的介绍一般,本来打算帮老罗一起搞北欧篇的,在我看来北欧篇比这两篇更有价值,一方面里面有一半以上的作品国内引进过,其次其发展的脉络对于国内也更熟悉,可惜计划取消了。而像德国篇里(德语圈几部作品还比较熟)的作家和作品几乎都没有进过国内市场,今后也很难见到。

总体来说,这本评论集还是挺有价值的。尤其是对像我这样看书多的人来说,可以很好的有系统地梳理下所看过和未看过的作品,同时对于很多作者的书也能更好的理解。不过这部第四章我个人感觉价值不大,只能当一个科普知识去了解,但确实也佩服日本出版行业,光一个早川推理文库就出了1500本古典作品。同时像rom这样的私印杂志,能培养出那么多专业的作家和评论家。无法否认日本人爱推理是真的爱,而且是无私为这个文化而服务、贡献。反观国内,看的人并不比日本人少,但大部分人要么天天网上撕逼,要么看过没几本就大言不惭的指点江山,整的老外都是看不懂推理的。虽然原本很希望老罗能翻译一些rom里的好作品,但还是真心建议一句:喜欢推理的话就好好珍惜享受在日本的时光和机会,远离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