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悼鲁迅先生读后感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读后感(精选7篇)

小编:JQ文豪

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需要好好地对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当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读后感的时候却不知道该怎么下笔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后感的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悼鲁迅先生读后感篇一

我又复习了一遍《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再一次被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精神和热情关心培养青少年成长的品德感动。

文章中有这样的一个情节:伯父谈到《水浒传》里的人物时,我张冠李戴地乱说一气,伯父笑着说:“还是我的记性好。”这句话实际上是批评“我”读书不认真。读到这儿,我想到自己也跟作者一样看书囫囵吞枣。比如,有一次,妈妈要我看一篇文章,并做一做后面的作业,我无可奈何地坐在椅子上看起来,不到几分钟我就看完了。妈妈在书上挑了一道问题考我,我半天不知道答案。妈妈说:“你看书不认真,答案就在书后。”从此以后,我读书不再马虎了。

看到“伯父”关心女佣阿三的时候,我脑海里呈现出了以前姐姐家的保姆形象。那个保姆很胖,叫小燕。以前姐姐不太喜欢她,经常给她制造麻烦,有时东西不见了也叫她赔。可有一天,我们一起出去玩时,小燕为了不让姐姐被车撞到而自己却受了伤,这时我才觉得小燕没有想像中的那么讨厌了。后来小燕伤好了,可她不在姐姐家做了,我很伤心,以后我再也不能和她一起玩了。

读完这篇课文,我知道了鲁迅先生为什么受人爱戴,因为他为自己想得太少,替别人想得很多,热爱所有的人。我长大一定要做像鲁迅先生一样的人。

悼鲁迅先生读后感篇二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主要讲了两件事:一件事在周末,作者到伯父家和伯父谈《水浒传》,另一件事是写伯父帮一位拉黄包车的车夫。这两件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也有了几点体会。

1、要多读书,认真读书。作者读书不认真,在读《水浒传》时,只注意紧张动人的情节,那些好汉的个性全弄不清楚,只不过是囫囵吞枣的读一遍,伯父问“我”是,“我”就张冠李戴地乱说一气。伯父说:“哈哈哈!还是我记性好。”这句话伯父表面上是说他记性好,其实是含蓄的批评了我读书不认真。我看到这里,脸不觉红了起来,因为从前,我在书店选书时,只翻翻,看里面的插图好看,就认为这书值得买,就买下来,回到家,打开一看,就觉得不好看。其实,是我没认真看,领悟书中的精华。读了这篇文章后,我决心以后看书一定认真看,让自己成为一个有知识的好孩子。

2、要学会关心别人。文中鲁迅先生帮助车夫的那一段,让我倍感亲切。以前我不会关心别人,体谅别人,妈妈说我不懂事,我也只当耳边风,毫不在意,。如今,我读了鲁迅先生帮助劳苦大众的故事,,觉得我很渺小,是个坏孩子。可回过头来想,知错就改,还是好孩子,妈妈不是常跟我说吗?我马上去向妈妈道歉做一个像鲁迅先生能关心人体贴人的好孩子。

鲁迅先生的精神感动了我,我相信自己一定会成功,成为受人赞扬的好孩子,成为“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

悼鲁迅先生读后感篇三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三件事,第一件事是我和伯父谈《水浒传》,第二件事是我和伯父谈碰壁,第三件事是和爸爸、伯父一起救助一位车夫。这几件事给我的印象很深,让我体会到了鲁迅先生的品质。

第一件事主要讲了作者周晔读书不认真,只注意紧张动人的情节,伯父问作者,作者就张冠李戴乱说一气,伯父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这句表面上伯父是在夸自己的记性好,实际是在骂作者读书不认真。我以前买书只看封面好不好看,再看插图好不好就买下了,回到家一看,结果一点也不好看,读了这个故事,我心里感到愧疚。

第二件事是主要讲了“我”和伯父谈起了鼻子,“我”对伯父说“伯父,您跟爸爸哪都像,就是有一点不像。”伯父问:“哪一点不像呢?”作者说“爸爸的鼻子又高又直,您呢,又扁又平。”伯父说小的时候碰了几次壁,把鼻子碰扁了。这句话表面上是伯父碰壁把鼻子碰扁了,实际上是伯父与反动势力做斗争时受到的残酷迫害。

第三个故事告诉了我们要助人为乐。鲁迅救了一个车夫,还给了他一些钱,鲁迅的品质太高尚了,我们要学习他这种品质。

我要学习鲁迅先生这种高尚的品质,做到为自己想的少,为别人想的多,助人为乐。

悼鲁迅先生读后感篇四

今天,我读了《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篇文章,对文章中伯父帮助黄包车夫这件事感触很深。这件事的大意是:有一天,作者和爸爸妈妈去她的伯父鲁迅先生家。在伯父的家门口发现了一个受了伤的黄包车夫。作者的爸爸经过询问,知道了这个黄包车夫受伤的原因。于是作者的爸爸跑到伯父家,接着跟伯父一起帮这个黄包车夫包扎好伤口。最后伯父又把一些钱给了他,要他在家里好好养伤。这一件事,使我对鲁迅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读完文章,再回头想想,鲁迅的品德实在是太高尚了。在我们的生活中,又有多少人能像鲁迅那样助人为乐,做了好事而又不要报酬的呢?我就亲身经历过一次与文章中的这件事恰恰相反的事情。事情是这样的.:一次,一个小朋友独自玩着玩着,突然踩到一块香蕉皮,四脚朝天滑倒了,他大哭起来。可是,在旁边的路人,都只是冷眼相观,却没有一个愿意前来帮助这位小朋友,把他扶起来的,有的人甚至幸灾乐祸,指着这位小弟弟哈哈大笑,还就这个小弟弟的狼狈样而议论纷纷。我也是这行人中的一个。现在想起来,我真是很惭愧。

在此,我希望每一个人都能热心地帮助别人,这样不仅会使世界更美好,还会使自己更快乐!

悼鲁迅先生读后感篇五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三件事,第一件事是我和伯父谈《水浒传》,第二件事是我和伯父谈碰壁,第三件事是和爸爸、伯父一起救助一位车夫。这几件事给我的印象很深,让我体会到了鲁迅先生的品质。第一件事主要讲了作者周晔读书不认真,只注意紧张动人的情节,伯父问作者,作者就张冠李戴乱说一气,伯父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

这句表面上伯父是在夸自己的记性好,实际是在骂作者读书不认真。我以前买书只看封面好不好看,再看插图好不好就买下了,回到家一看,结果一点也不好看,读了这个故事,我心里感到愧疚。第二件事是主要讲了“我”和伯父谈起了鼻子,“我”对伯父说“伯父,您跟爸爸哪都像,就是有一点不像。”伯父问:“哪一点不像呢?”作者说“爸爸的鼻子又高又直,您呢,又扁又平。”伯父说小的时候碰了几次壁,把鼻子碰扁了。这句话表面上是伯父碰壁把鼻子碰扁了,实际上是伯父与反动势力做斗争时受到的残酷迫害。第三个故事告诉了我们要助人为乐。鲁迅救了一个车夫,还给了他一些钱,鲁迅的品质太高尚了,我们要学习他这种品质。

我要学习鲁迅先生这种高尚的品质,做到为自己想的'少,为别人想的多,助人为乐

悼鲁迅先生读后感篇六

我读书时总是囫囵吞枣,总是马马虎虎地过目一遍就算看完了,我在看《三国演义》时,把许多人物弄反,居然有一次我误认为曹操三顾茅庐!!!还有许多片段我看不懂,就乱看一遍,看下一页。但是,读了这篇课文中鲁迅教“我”读书的片段后,我明白看书就要看好书,既然看都看了,就要把它看好,不能再像以前一样囫囵吞枣。

鲁迅先生乐于助人,帮忙黄包车车夫包扎伤口的片段深深地烙印在了我的心中,我清楚地记着,那天,我在放学回家的路上,突然看见路边躺着一个人,他痛苦地呻吟着“救命”,只见他神情痛苦、脸色苍白,双手捂着头躺在地上,地上还有一摊血,许多路人看见的'纷纷走开,突然,我的脑子了飞快地呈现出了妈妈对我说的话与新闻上种种“碰瓷”事例,立刻加快了脚步,匆匆地走开了。但是,读了这篇课文后,我觉得如果真的有人受伤的话不也会被误认为“碰瓷”的人吗?如果有好心人相助,如果那个好心人被骗后不会再也不会帮别人了吗?我想,以后如果再遇到这样的人,必须要到附近找保安作证或用手机拍下照片以防“碰瓷”。

我们要想鲁迅先生那样,要做一个好公民,尽心尽力为人民服务!

悼鲁迅先生读后感篇七

有这么一个人,为劳动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有那么一个人,他名垂千古,却英年早逝。他就是鲁迅,一个嫉恶如仇,被毛泽东评价为伟大革命家的人。我被鲁迅那种崇高的品质所感动。

文章记叙了四件事,谈论《水浒传》,笑谈碰壁、救助黄包车夫和关心女佣。让我最难忘的是救助黄包车夫这件事。

一个周末,鲁迅的侄女和家人去鲁迅家团聚。在鲁迅家门口发现了受伤的黄包车夫。经过询问知道受伤原因后,鲁迅的弟弟跑到鲁迅家拿了药和鲁迅一起帮黄包车夫包扎伤口。最后鲁迅掏出一些钱给车夫,并嘱咐他好好休息。当侄女问鲁迅为什么车夫光着脚在路上拉扯时,鲁迅过了半晌,深深叹了口气。可见得鲁迅对当时黑暗社会多么无奈。我对鲁迅的敬仰之情也油然而生。

读完文章,想起一个月前发生的“小悦悦事件”。十八个路人在小悦悦身旁悄然走过,十八个路人的冷漠与鲁迅对车夫无微不至的关怀,这是什么差距?这个世界是需要关爱的,关爱不仅让世界更美好,也让处处开遍生命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