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道德与法制教学反思 小学一年级语文多对少教案及教学反思总汇(优质10篇)

小编:BW笔侠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一年级道德与法制教学反思篇一

这一篇略读课文,生动再现了两千多年前中国与安息古国交流的一幕,再现了西部辉煌灿烂的历史文化。让学生对丝绸之路有个较深刻的印象,对其中叙述的故事产生兴趣从而加深对丝绸之路的了解。

教学这一课,我从“为什么这是一条伟大的路?伟大体现在哪里入手,让学生先整体感知,,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讨论学习。从文章的叙述看来,课文不仅历史和现实交错,而且其时的历史相对遥远。鉴于此,我把对课文主要内容的概括放在对课文的理解后进行,结合板书让学生进行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就出来了。整个教学思路较清晰重点突出。而在领悟丝绸之路的重要作用时,由于学生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教师讲解过细,没有放开手让学生通过朗读自悟。这点是教学本课中的一处败笔。另外学生在课前查找的资料有限,所以对这节课内容的理解有难度。今后,在教学中要注重课前预习。

一年级道德与法制教学反思篇二

设计教学时,我的构思是这样的:先让学生说说你心目中的孙悟空是什么样的,学生对他的金箍棒、虎皮裙,他那顽皮的动作和神态太了解了。一个在上面说,下面的同学仿佛此时的孙悟空就在他们眼前活灵活现一样。有的同学学他的猴样十足;有的同学学他的金箍棒,耍得左右翻飞;有的同学学他的说话,引得大家捧腹大笑。有的同学讲孙悟空的故事。有孙悟空大闹天宫、闹地宫、闹龙宫;“孙悟空三大百骨精”等脍炙人口的名篇。

故事后我让学生说说故事留给我们的思考和启发。有的说孙悟空敢说敢干,有挑战精神;他不怕玉皇大帝,敢于反抗;还有的埋怨唐憎:说孙悟空舍命相救,他却人妖不分,那么容易被蒙骗,让孙悟空受尽委屈;我想像孙悟空一样有无穷的本领那该多好……孩子们打开话匣子,学课文变得很容易。15分钟的读书、思考后的交流、讨论更始热烈。后面的交流感悟、朗读展示,让为师感到了学生的潜力,这类课文放手,学生完全有能力学会,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以孙悟空的名字来由〈石猴〉到变化〈美猴王〉为线索,把故事过程展示出来,这样让教学过程显得更有趣。本文语言精练优美,节奏感强。教学中,我重点在于让学生充分朗读〈个人读,小组读,全班齐读〉,在朗读中体会古代的白话文的语言特征。还有,句段赏读,让学生一边读,读出语气,感悟美猴王的顽皮、活泼、勇敢、个性。

其中,孙悟空始叫石猴,再称美猴王。我点拨学生说一说:石猴——美猴王。让学生感受这称呼中微妙区别,并说说美猴王“美”在哪,学生将体会到:勇敢无畏,也是一种美。

一年级道德与法制教学反思篇三

《丝绸之路》是一篇略读课文。教学本课后,我静下心来回想我的教学过程,引发出几个思考:

(一)成功:

教学本课时我依据课后的问题“课文重要写张骞和丝绸之路的故事,为什么还写恺撒大帝看戏?”和金钥匙:“很多课文的题目很精彩,不但简洁、鲜明,而且能启发读者联想到很多事情。”这两点入手,让学生感悟写作中的一些技巧。写恺撒大帝目的是对后面的故事起铺垫、陪衬的作用,我们回忆一下所学课文还有哪些有相似的特色,接着让学生也打开自己的作品集和作文本,找一找有没有用到这样的方法?针对某一篇作文你是否可以修正一下?针对题目的确定同样采用这样的方法,同窗们兴趣盎然,部分学生的作文题目修正明显有新意,但文中曲幽通径的境界一时还无法达到,但我想至少给他们一个暗示,作文原来可以这样处置,信任以后的学习中也会关注作者的写作手段。

(二)遗憾:

1、毕竟这是一条古代丝绸之路,而这条丝绸之路老师和学生都没有见过,究竟当时的丝绸之路是怎样繁华,这条路的样子是如何,现在都无能讲究。虽然,我们能从文章的字里行间里感受,但是,在师生的头脑中这条丝绸之路是模糊的,根本没有印象的,即使我们搜集了大量的相关材料,也不能在自己的头脑中涌现其清晰的样貌,所以,学生只能通过多种情势的朗读来加深理解,但这种理解是表面的,根本不深入的。

2、虽然我在不断尝试创设一定的情景辅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了解西部的兴趣,但由于这条丝绸之路发生的年代距离学生生活的年代实在是太远了,学生理解起来感觉太陌生,所以对了解丝绸之路兴趣不是太大。

3、由于这是一篇阅读课文,我只是引导学生读懂阅读提醒,让学生自读自悟为主,理解课文内容,然后通过交换、讨论、朗读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对学生语言文字的训练还是不够,在以后的教学中我都要增强这方面的训练。

一年级道德与法制教学反思篇四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52~56页,例1、例2、例3、例4,练习十二及相应练习

1、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掌握l元=10角,1角=10分,初步学会简单的化聚。

2、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和不乱花钱教育。

3、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有序性。

1、通过观察人民币的形状、颜色、图案等认识人民币。

2、理解1元=10角,1角=10分

理解l元=10角,1角=10分

人民币学具、硬币、课件

认识1元以下的人民币

一、谈话导入

1、出示例题第一幅图,让学生仔细观察。

3、揭示课题,齐读课题。

二、自主学习

1、认一认

(1)利用手中的人民币学具,先自己认一认,再在小组内交流,看谁认得多。(可以两人一组,一个拿,一个认。)

(2)看书53页的例1,认识更多的人民币。

(3)认真观察观察人民币的正反面都有什么?

2、你有什么方法记住这些人民币的?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

3、人民币的单位有()、()、()

三、自我探究

1、分一分

(1)用你的喜欢的方法给人民币分分类。

按质地分

按单位分

2、换一换

(1)换钱游戏:(有小组内换一换)

一张2角可以换_____个1角。

一张5角可以换_____个1角。

1元=______角1角=______分

(2)一人拿一元钱,另一人拿等值的钱交换

(3)一件玩具要花1元1角,有几种付钱方法?(找出多种方法并优选出最简便的)。提示:人民币是国家的象征,要爱护人民币,不要在人民币上乱涂乱画。另外人民币因为很多人都用过,上面难免留下病毒与细菌,所以为了保障大家的健康,要养成用完人民币及时洗手的卫生习惯。

四、课堂测评

1、人民币的单位有()()()

2、9元=()角

80角=()元

1元=()张2角

1元=()个5角

5角=()张1角和()张2角

3、完成48页做一做2题。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六、针对性作业

课本第55页第2、3、4、5题

认识人民币

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

一元=10角一角=10分10分=1角

一年级道德与法制教学反思篇五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26~27页的例题和“想想做做”。

1、 通过观察和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的名称,初步感知其特征,会辨认这几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

2、 培养学生初步的操作和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 通过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以及创新意识。

4、 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懂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一、 联系生活,激趣导入

2、 小朋友,你带来了哪些“朋友”啊?向大家介绍一下。(学生展示带来的物体,能说出名称的就说出来)

3、 小朋友带的物体真多呀,看了这些物体,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4、 看来,小朋友想知道的知识还真不少。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些物体。(揭示课题: 认识物体)

二、 动手探究,体验领悟

活动一: 看一看、摸一摸。

1、 学生认真观察桌面上的物体,初步感知物体的外形。

2、 学生用手触摸物体,初步感知物体的特性。

3、 学生讨论、交流自己的感受,说说物体的形状分别是怎样的。

活动二: 分一分、比一比。

1、 以小组为单位将物体进行分类。

2、 各小组说说自己小组分了几类,是怎样分的。

3、 全班交流,达成共识。教师相机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名称。

4、 各小组分别拿出一个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在桌面上滚一滚、堆一堆,并交流自己的感受。

活动三: 认一认、找一找。

1、 学生看大屏幕上的图形,说图形的名称。

2、 请四名学生头戴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头饰,其余学生在桌面上找出各自的好朋友,并举起来,以示响应。

3、 教师指出,像这样的图形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有。小朋友仔细看看我们的教室,哪些物体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快找找看。

4、 要求学生想一想: 在哪些地方也见过这几种形状的物体?

活动四: 搭一搭、数一数。

1、 明确要求后,学生动手搭积木。

搭好后,学生可以离开座位互相参观学习,并进行评价。

展示部分优秀作品,并指名说说这件作品是用哪些形状的物体搭成的。

2、 数数自己的作品中,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各用了几个,把数的结果填在表格里。

三、 总结延伸

1、 今天,我们和谁成了好朋友?学到了哪些知识?

2、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这样的朋友,课后,大家再去找找吧!

一年级道德与法制教学反思篇六

1.创设情境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2.初步经历从场景图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初步认识按顺序数数的方。

3.通过数数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初步掌握用点子图表示数的方法。

初步体验按顺序数数的方法。

教科书第2~3页的教学挂图(或挂图制成多媒体课件),1~10数字卡片一套。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谈话:小朋友们都爱玩,你们最想到哪儿去玩呢?

(学生交流)

这节课老师要带我们班的小朋友到美丽校园去。

二、自主探索,维持兴趣。

1、初步感知。

出示教科书第2~3页挂图(或挂图制成多媒体课件),出现一所“美丽的乡村小学”情境图。

提问:小朋友,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在美丽校园里,你们看见了什么? 分小组交流后集体交流。

生1:这里有一位老师,还有很多小朋友。

生2:这里有一座大楼。

生3:这里有一面国旗。

生4:这里有小朋友在踢球,有小朋友在跳绳……

2、数数交流。

提问:美丽校园里有好多东西,你们能数出它们各有多少个吗?

学生先自己数一数,再数给同桌听。

教师说明:我们在数图中这些人或者物体的个数时,先数比较少的,再数比较多的,也就是说按从少到多的顺序数出图中事物的个数。

数出数量是1的。

师:图中数量是1的有哪些?

生1:一面国旗,一座楼房,一位老师 ……

师:(表扬)同学们说得好。一面国旗、一座楼房、一位老师,都可以用几表示?

生:用1表示。

出示数字卡片1,老师领着学生读一读,学生自己再小声读一读。

数出数量是2的。

师:图中数量是2的都有哪些?

生1:有2个同学在跳绳,2个同学在给老师敬礼……

生:用2表示。

出示数字卡片2,请学生读一读。

依次数出其他数量的事物。

认读1~10各数。

按从小到大的顺序读一读这些数。

教师出示数字卡片1~10,让学生辨认(顺次认、打乱认)。

3.数数身边的实物。

三、课堂演练

练习一 1、2题

四、小结提升,兴趣延伸

谈话:数与我们的生活紧紧相连,你们想与它们交朋吗?你们打算今后怎样做?

学生自由谈论。

板书设计

数一数

1 2 3 4 5 6 7 8 9

一年级道德与法制教学反思篇七

1、学习儿歌《数一数》,理解儿歌内容。

2、掌握儿歌中方位词名称,读准“虎、鹿、猪、兔、鼠”的音。

3、体验儿歌中诙谐的情感、情绪,愉快、积极地参与活动。

4、鼓励幼儿大胆仿编儿歌,根据儿歌内容用恰当的动作表现。

5、体验儿歌游戏的乐趣。

学习儿歌,理解儿歌内容。

掌握儿歌中方位词名称,读准“虎、鹿、猪、兔、鼠”的音。

1、虎、鹿、猪、兔、鼠图片各一

2、自制相应ppt。

一、导入,出示小动物

师:今天我们班里来了很多动物朋友呢,来一起看看都有谁?(出示动物图片)

(强调一下每种动物的准确发音。)

二、感知理解儿歌内容,学说儿歌。

幼儿回答后,教师随机用儿歌里的话小结,如幼儿说老虎藏在山里,可引导幼儿说:山上一只虎,并带领幼儿一起说一说。

2、师:还有一些小动物也藏起来了,看看小鹿藏在哪里了?(树里面,告诉幼儿是树林)并归纳为林中一只鹿,请幼儿学说。ppt第二画面也是如此。ppt第三画面,教师提出要求:请小朋友用一句好听的话来说一说:“哪里一只x”,可以先与旁边的好朋友一起说说。最后再个别回答,播放课件,集体学说。

3、引出儿歌最后两句。师:一共有几位朋友来和我们玩了捉迷藏的游戏?我们一起来数数看。(1、2、3、4、5)它们是谁呀?这一次,请小朋友用一个字来说说看。

在幼儿回答后集体练习说:数一数,1、2、3、4、5,虎,鹿,猪,兔,鼠。

三、完整学习儿歌

1、完整欣赏儿歌。师:刚才我们看到的漂亮的图画里面其实还隐藏了一首好听的儿歌,我们一起来听听看。

2、师:现在我们也来说一说这首儿歌吧。幼儿学说儿歌一遍。

3、接龙游戏。老师说:山上——幼儿接:一只虎……游戏两次,第二次相反。

4、再次完整朗读。

四、游戏“捉迷藏”。

2、幼儿自由藏在活动室里的某一个地方。

3、交流:刚才你藏在哪里?(桌子下面……)

附:

数一数

山上一只虎,林中一只鹿;路边一头猪,草里一只兔;洞里一只鼠。

数一数,1,2,3,4,5——虎、鹿、猪、兔、鼠。

一年级道德与法制教学反思篇八

学生自己读,边读边想刚才老师问的问题:课文里写了春天的哪些景物?

让学生回答问题,并板书:春雷

春雨

春风

春燕

小朋友

请5名同学分别读5小节,其他同学认真听

让学生回答问题,并板书:春雷            醒

春雨            软

春风            绿

春燕            飞

小朋友          长高了

细读课文

齐读:以男生、女生分别读4小节,最后齐读第5小节的形式

齐读:每大组各读一小节,最后一节齐读

4人小组合作读课文,比比哪一小组合作得最好,我要请合作得最好的小组上台来读

请一小组上台来合作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

对同学进行评价

现在女同学和男同学换一下,比比是女同学读得好,还是男同学读得好。

对学生读进行简单评价

解释“柳梢”的“梢”是指柳条的末端,

全班齐读,再读一遍,能背的可以试着背一背(根据板书)

根据学生的背诵情况来评价,指出哪些是要注意的地方

课后反思:

在评课时,张老师建议以这样的导入展开。我也觉得很好。

展示作品,导入新课。(美术课上老师请小朋友画过)

1、分小组展示春天的图画。

一年级道德与法制教学反思篇九

1、感受小树叶对妈妈的依恋、亲密之情,能用同样的情感表达对父母的爱。

2、能用连贯,舒缓与断顿、跳跃的吐字方法来表现歌曲的不同情绪。

3、进行拟人情境的联想,产生与树叶宝宝的心情共鸣,用有情绪变化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4、通过听、唱、奏、舞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与合作能力。

5、能大胆表现歌曲的内容、情感。

1、用不同声音演唱歌曲情绪的变化体现出小树叶对树妈妈的依恋和乐观表现。

2、掌握不同情绪的表现和不同情绪演唱方法。

1、图片两张:秋天落叶图片(1)春天长新叶图片(2)

2、《小树叶》音乐磁带

3、知道落叶树到了春天会长出新叶的有关知识。

4、具有了解歌唱中的轻柔、舒缓、断顿、跳跃的含义。

开始部分:谈话导入,情景感受

孩子们,昨天我们看过了秋风吹落叶的情景,让我们一起回忆一下吧!(幼儿闭目联想)出示图片,让孩子们看看与你们刚才想像的一样吗?幼儿自由讨论鼓励不同说法,你们猜猜小树叶片片飘落的状态,引导幼儿说出连贯、缓慢、柔软等状态,并模仿小树叶的这些状态。孩子们,再猜猜小树叶离开妈妈时心情是怎样的。?(伤心、难过、害怕)出示图片(2)让孩子猜猜这是什么季节,小树叶又回到树妈妈的怀抱?这时他们的心情又会怎样?(高兴、欢喜)今天老师给孩子们带来一首的歌,名字叫《小树叶》,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演唱这首歌,体会小树叶不同的心情吧!

1、完整播放第一遍音乐,了解歌曲内容。

欣赏完后提问:你们听到这首歌唱的是谁呀?(小树叶)小树叶在秋天时候要要到哪里去,什么时候回来?猜想小树叶离开妈妈和回到妈妈的怀抱心情一样吗?为什么?引导孩子进行拟人情景的联想:孩子们,如果你们离开了妈妈,到一个不熟悉的地方去,你愿意吗?心里有什么感受?过了一段时间又回到妈妈的身边,你的心情又有怎样的变化?幼儿自由回答。接下来请孩子们欣赏第二遍音乐。

2、完整播放第二遍音乐,尝试用不同的动作来表达不同的心情。

欣赏完后提问:孩子们,秋天到了,小树叶要离开妈妈,它们离开时的情景是怎样的?(慢慢飘落,落下的时候很缓慢,轻轻地飘下来。)引导幼儿说出这个过程是连贯的,缓慢的。那我们用怎样的动作来表现呢?请孩子们自由表现一下吧。请表现好的孩子示范一下。提问:小树叶发出“沙沙沙沙”的声音,好像是在说什么?(好像在说……)它们说话时心情怎样?引导幼儿感受说出当时的心情状态(勇敢、欢快、愉悦、高兴……)请孩子们也用动作来表现它们当时的心情。请表现好的示范一下。师小结:对比小树叶不同心情的动作表现。现在我们按自己的意愿分两组,一组孩子用动作表现小树叶飘落时候的情景,另一组用动作表现小树叶回到妈妈怀抱的情景。(幼儿表现)

1、听歌曲第一段,然后提问:你听到歌里唱了一片怎样的小树叶?你怎么听出来的?秋风起来了,小树叶怎么了?你听到歌里是用怎样的声音唱出伤心、害怕的心情?可以怎样唱才能让别人听起来感到伤心害怕?引导幼儿用连贯、缓慢、低沉的的声音,轻轻地表达害怕、难过的情绪。

2、听歌曲第二段,启发性提问:第二段和第一段一样吗?那点不一样?你听到歌里唱了一片怎样的小树叶?你怎么听出来的?你听出歌里是用怎样的声音听出快乐、勇敢的心情的?怎样唱出沙沙声表现快乐勇敢的心情?引导幼儿用断顿、清脆的声音,跳跃地表达勇敢、快乐的情绪。示范用断顿、跳跃的吐字方法演唱。

1、播放音乐,师幼一起跟唱,熟悉歌词与旋律。

2、集体分段练习,用连贯、缓慢与断顿、跳跃的吐字方法学唱歌曲。

3、集体分段演唱,用有变化的情绪、表情唱歌,表现小树叶对妈妈的依恋、亲密之情和快乐勇敢的情绪。4、小组扮演角色演唱,练习不同的吐字方法和表情。

5、集体演唱,用连贯、缓慢与断顿、跳跃的吐字方法,用有变化的情绪、表情唱歌,表现小树叶对妈妈的依恋、亲密之情和快乐勇敢的情绪。

结束部分:音乐游戏《表情歌》

让我们来做一个音乐游戏,我唱什么,你们就做什么表情。

延伸活动:带孩子到外面去拾落叶制作落叶粘贴

歌曲《小树叶》是一首情感丰富的拟人化的歌曲,生动地表现了小树叶积极乐观的形象。歌曲把大树比作妈妈,树叶比作孩子,充满了童趣,也洋溢着人间的温情。歌曲要求孩子唱出了树叶宝宝对大树妈妈的不舍和期盼来年春天归来的乐观。由于歌曲的两段歌词表达两种不同的情绪,因此歌曲的学习是采用分段教学的方法。第一段表现了小树叶离开妈妈后的不舍与害怕,第二段表现了小树叶春天归来时的乐观情绪,为了让孩子们体验这种情感,我采用到方法配合曲调进行肢体动作表演和歌曲内容展现丰富的表情,在我的带动下,幼儿表现积极,以热情饱满的情绪表演“小树叶”。本节课是学唱歌曲,我并没有刻意以教唱为主,而是在幼儿亲身体验,直观感知、创设情境中去感受小树叶对妈妈的爱,让孩子们在表演唱中获得了最直观的知识。歌曲中有一个难点:“春天我会回来打扮树妈妈。”这句话孩子们不好理解,我没有特意去解释,而是以一种欢快的情绪带动幼儿情绪,来促使孩子对歌曲的理解。这首歌曲唱起来很美,孩子们很喜欢,只要一吹风,孩子们听到树叶在响,就会情不自禁的唱起《小树叶》这首歌曲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一年级道德与法制教学反思篇十

1、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春天吗?

生:喜欢。

师:现在老师就带你们去寻找美丽的春姑娘。

(课件出示各种春景图,学生欣赏)

师:你们找到春姑娘了吗?有什么发现?

生:略。

用现代化的手段让学生“走进”春天,到学生最熟悉的生活中去感知春天的景象,感受到春天明丽的色彩和蓬勃的生命力,使学生自然的进入情境,为后面诗的教学打下情感的基础。

2、诗中找春:

师:我也找到春姑娘了,她就藏在一首小诗里,请大家读一读《柳树醒了》这首小诗,把课文读正确。

生练习读文。

我们来比一比谁读的最准却,最通顺,别人读的时候其他同学认真听。

(报名读,评价)

师:同学们真会读书,那么你们也一定会找到春天吧!读读小诗快把春天从小诗中找出来。(学生读文,思考)

3、想象说春:

师:春天真神奇,就像一篇篇美丽有趣的童话故事,让我们展开想象再读一读小诗看看你的小脑袋里会出现一幅什么样的美丽画面,你可以轻声朗读,也可以闭目想像。(播放音乐,教师朗读课文,学生想象)

师:谁来把你想象了一幅画面,想看看吗?(放课件,动画)

4、朗读悟春:

师:在你们的小嘴里,春天就像一幅七彩图画,你们在把这幅美丽的图画通过读表达出来吗?(学生自读课文)

师:把你喜欢的小节读给小组同学听一听。(小组互读互评)

师:谁读给我们欣赏欣赏?(指名读,评价)

师:我们把课文连起来读一读,还可以加上动作表演表演,能背的就背一背。

(生自由表演读一展示表演读)

【教后反思】

整节课,我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一开始,我用现代化的手段让学生“走进”春天,到学生最熟悉的生活中去感知春天的景象,感受到春天美丽的景色,使学生自然地进入情境。然后让学生从整体入手,以读为主感知春天,了解柳树醒了,实际上是春天到了。在读中用 “诗中寻春”代替你读懂了什么这样一种形式,让学生初步感受到语言文字的优美,同时巧妙地将春的气息融入教学的每一环节,在读中初步感受春天的美丽后,让学生借助课文内容配上音乐想象美景,将积累的语言材料变成形象的画面,从而获得丰富。生动。独特的感受,再让学生将所见所闻所感说一说,让“画”又变成 “话”,从而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来体验课文所表达的情感。最后,让学生运用课内外积累的规范的语言,自由地表达出内心独特的情感体验,感受学习语文带来的乐趣。

通过这节课,使我深刻认识到,教师应根据大纲要求能动地发挥作用,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应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学习机会。让学生通过手脑并用的探索活动,体验学习的乐趣,培养自主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