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导游词个景点(优质7篇)

小编:曼珠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河南省导游词个景点篇一

各位游客朋友:

龙门石窟是我国三大艺术宝库之一,是世界文化遗产,闻名于世的龙门石窟就坐落在伊河两岸的山崖上,它始建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之际营造时长达400余年,在这里您不仅可以看到北魏的清风秀骨、还可以看到唐朝的丰腴之美,龙门石窟不仅是中国佛教艺术的体现,同时也折射出当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风尚,堪称是一座巨大的石刻艺术博物馆。

龙门石窟现有佛龛2300多个,佛塔70余座,佛像10万余尊,碑刻题记2800多块,其中著名的龙门二十品和唐朝诸遂良的“伊阙佛龛之碑”都是书法艺术的珍品。我国著名的作家余秋雨曾这样描绘过石窟艺术:它不是死了一千年的标本,而是活了以前年的艺术,一千年始终活着,脉络相通,呼吸均匀,这是一种何种状阔的生活。

朋友们现在我们来到的是龙门石窟中其实为磅礴,艺术为精美的洞窟——奉先寺,现在呈现在我们面前这尊大佛呢就是卢舍那大佛,卢舍那梵文音译,意为光明普照之意,她通告17.14米,头高4米,耳长1.9米,您有可能会问,为什么不零不整刚好是17.14米呢?这是因为7是佛的数字,天的数字,佛语有曰:“救人一命,生造七级佛徒”那么再让我们我们来看看17.14,它有一个十,意为十全十美;14含有2个七在加上个七,就是3个七,拥有3个7的卢舍那大佛是无限大,无限宽大,功德圆满的。

有人说卢舍那大佛是“东方的蒙娜丽莎”是集善良与美貌于一身的,的确如此,不信您看,她嘴角微微上翘,目光下垂,略做俯视态,两道弯眉如钩如月,每次看到卢舍那大佛的微笑就有如沐春风之感,无论您从哪个角度看她,她的目光都会和你有所交流,像智者的询问,长者的关切,母亲的慈爱,这种由天上到人家,由出世到入世,从虚幻到现实的转变不正是中国儒家思想在佛教艺术上的折射吗?这是艺术的觉醒,人性的觉醒,中国佛教艺术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在唐代终于完成了汉化的过程,因此中国的佛教艺术在洛阳的龙门石窟也达到了一个光辉的顶点,所以李泽厚先生才会说:“卢舍那大佛是中国佛教艺术的典范。”

另外大家请看卢舍那两侧的是二弟子,左为迦叶饱经风霜,庄重严谨,有为阿难聪敏温顺,擅长记忆,他们两侧站的是菩萨、天王、力士及供养人形象逼真,栩栩如生。奉先寺以其流利的线条,高超的技艺,玄密的宗教幻化出了一首壮丽无比的交响乐动人心魄。

朋友们参观完这麽雄伟的雕塑,您难道不为之震撼吗?那么就请您拿出手中的相机把他拍摄下来,留住这份心情,本次的景区讲解到这里就结束了,下面给大家自由活动的时间,我们11点在这里集合,由于刚下过雪,地面比较滑,大家在自由活动时一定要注意安全!

河南省导游词个景点篇二

各位游客朋友:

您眼前这座横跨于汴河之上、形似彩虹的桥就是被称为“中国十大古桥”之一的虹桥,也就是《清明上河图》中的主体画面。

白鹤。白鹤的羽毛有5两重和8两重之分,只要风一吹就能随着圆盘转动,人们可以根据柱子上的十字型交仪木来辨别方向。这就是古代的“风向标”。

当您站在虹桥上,3800米汴河的风光尽收眼底。北宋时汴河横穿整个城市,给开封带来了空前繁荣,被称为“大宋建国之本”。因为水上运输的方便快捷,商人多在河边买卖交易,尤其桥的两端更是商铺林立,当时的人称之为“河市”,人们到河边进行贸易也称为“上河”。

北宋东京,诸河汇集,交通便利,古有美誉:“天下之枢”。时城内城外,桥梁林立,砖、石、木、平、拱、吊,形式多样,建筑技巧。水中行舟,桥上车马,人来人往,如诗如画。现取北宋画家王希孟《千里江山图》亭桥之意,仿南宋墨客夏圭《溪山清远图》桥亭之形。想今日游人往来之便,筑建此桥。中流设吊桥一座,供大小船只通行上下,左右盖瓦亭两间,为南北客人遮阳避雨,故曰“双亭桥”。桥体平直没有高低起伏,走过时不费力,也方便了行动不便的残疾游客朋友。

前面我们介绍过,汴河被称为古开封的生命河,城内有着四通八达的水路交通网,有河必有桥,因此修建了各式各样的桥梁,宋代成为我国古代桥梁发展的全盛时期,据统计当时开封就有桥30余座。砖石结构的、木制结构的、平桥、拱桥、吊桥,建筑技巧令人目不暇接,就像您己经走过的虹桥和现在所看到的鸳鸯桥。

鸳鸯桥中间部分特别高,是为了方便船只通过。而在桥的两边都建有台阶和通向临近河面的平台,您可以走下平台,体会一下“近水楼台先得月”的诗意感受。因为桥的左右两边不对称,所以这座桥又叫“鸳鸯戏水桥”。

鸳鸯是一种水禽,相传雌雄成双,一生一世都不分离。早在《诗经小雅》中就有描写鸳鸯双飞的诗篇,后来便用它们来比喻夫妻,唐代诗人卢照陵就有“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的美妙诗句,千古传颂。当您走上鸳鸯桥,是否有相同的感受呢?在这里,我们祝愿天下有情人能终成眷属。

走下鸳鸯桥,您的右前方是秀野园。这是我们为满足游客朋友休闲娱乐的要求而特意开发的。

河南省导游词个景点篇三

各位游客朋友:

欢迎大家来到玄奘故里,参观玄类故居纪念馆。

大家知道,玄奘是唐朝举世闻名的佛学家、旅行家和翻译家,是中外文化交流杰出使者。他一生的思想和经历形成了博大精深的玄类文化。他的精神和成就,是中国人民的骄傲。1400年前,也就是公元600年,隋文帝开皇二十年,玄奘法师出生在偃师市级氏镇陈河村,也就是诸位脚下这块景色秀美的土地。这座玄奘故居纪念馆,坐落在陈河村中部,北依白云岭,南望伏牛山,占地25亩,第一期工程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依照故居遗址原有的地势层层北上。孔子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能幸会各位与此,共同探讨玄奘大师的人生历程与思想真话,实在令人高兴。

朋友们,现在我们已经来到玄奘大师故居的门前。让我们先来欣赏这一用汉白玉作材料而建成的精美石刻建筑吧--它有一个非常古老的名字,叫做"乌头门",和富丽堂皇的高大门闾交相辉映,成为这一儒学世家不同凡响的标志。"乌头门"的由来相当久远,据说,它是由远古母系社会群居的"衡门"演变而来。先民在自己家族的土寨子门口,竖起两根圆木立柱,上端加固横梁,形成一个大门,立柱超出横梁的柱头部分被涂上黑色,"乌头门"就成为很形象的命名。到了唐代,这种建筑形式被达官贵人接受,建筑材料被石质所替代,位置依然建在大家族聚居的出口,以显示门第的高贵。唐代以后,这种建筑形式逐渐消失。

请大家回过头来共同欣赏一下大师故居的门楼。这是典型的隋唐建筑风格。大家在广场上已观赏过石碑上赵朴初先生题写的"玄奘故里"的精美书法,这里门匾上的"玄奘故居"四字,出自北京大学著名大师季羡林教授的手笔。这里还有启功、程思远、王任重、刘炳森等名人在玄奘故里的题词和匾额,大家不妨仔细地欣赏这些精美的书法和丰富的内涵。

各位朋友,大家对面前这一别致的迎壁墙一定产生了兴趣。迎壁上"六尘六识"四个大字,是台湾同胞靳天锁先生题写的。它是一个佛学用语,意思是指佛学造诣达到的最高境界--"六根清静"的意思。因为靳先生的小名叫和尚,所以后面画了一个和尚的坐像图,而且是一笔划成,代替他的署名。请往迎壁东边走,绕过丛丛翠竹,有一座雅致的展厅,展示着玄奘家族的"世代书香"。

在玄奘故居纪念馆内,这个展室相当重要。今天我着重给大家介绍的是玄奘大师的籍贯变迁和诸多"先辈"。据《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记载,玄奘法师"俗姓陈,陈留人也"。陈留在今河南开封东南,是玄奘祖籍。

《慈恩传》上说玄类的祖父陈康,"食邑周南,子孙因家,又为缑氏人也。""周南"属河南府,即今洛阳地区。就是说,玄奘一家从祖父陈康起,迁居河南洛阳缑氏县。玄奘的父母、兄弟就住在陈河村这座大宅院里。如今,陈河村的陈姓居民都是玄类大哥的后裔。

这幅图中的中年男子,就是玄奘的父亲,名叫陈慧,文献上说他是个美男子,而且很有学问,富有正气。图中抱着小孩的妇女,是玄奘的母亲宋氏。宋氏是是隋朝洛州长史宋钦的女儿。两家结亲是标淮的门当户对。公元600年,玄奘出生时,前面已有两个哥哥,一个姐姐。

玄奘原名陈袆,十三岁出家和称法名玄奘。玄:深奥,奘:宏大。是一个很有气魄的法名。玄奘的先祖都精通儒家经典,到他的父母,又都喜爱佛学,这个家庭研读佛经的氛围对玄奘走向佛门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口水井,被称为陈家古井。据传,此井为北齐年间迁居于此的玄奘的祖父陈康所开。井深25米,水质清澈碧透,甘甜宜人,有人说此水可使人聪明,玄奘就是饮用此水而成世界名人,故而号称"慧泉"。祖籍孟津的台湾同胞靳天锁先生面对这口古井,深悟其妙,捐资4000美金,修建了这座古色古香的井亭。

再来看井边这棵奇树,这是一棵具有千载树龄的皂角树,需两个大汉方能合抱,俗称"望子树",又叫"慈悲树"。

现在我们置身玄奘故居纪念馆西展厅,主要了解大师玄奘怎样在故乡的土地上皈依三宝,步人佛门。

公元604年,隋文帝仁寿四年,年方五岁的玄类经受了童年岁月第一次重大打击,就是母亲宋氏病故。第二年,玄类的父亲一来不满场帝的无道,二来中年丧妻,家有幼子,就辞去官职,回到缑氏故里隐居,他"早通经术",辞官之后,很注重对少于的培养教育。因此,少年时期,玄奘就对以汉语为载体的儒家文化有很好的修养,为日后准确的翻译工作奠定了基础。同时,玄奘的父母信佛,对玄类的吸依三宝有很大影响,可以说从童年就播下了种子。

公元609年,隋场帝大业五年,玄奘童年岁月经受了第二次重大打击,正直的父亲去世了。这年玄类十岁,在儒学和佛学的学习中,已明显地热衷佛学。加上二哥陈素早已出家洛阳净土寺,法名长捷,在佛门有一定地位。玄奘也就跟随二哥前往东都洛阳净土寺,成了一个少年行者(也称"童行"),开始学习佛教经典。公元612年,隋炀帝大业八年,十三年的玄奘正式剃度出家。

河南省导游词个景点篇四

殷墟王陵遗址位于安阳市洹河北岸的武官村北地,与小屯村的殷墟宫殿宗庙遗址隔河相望,与东面的洹北商城遥相呼应,共同组成了闻名中外的殷墟遗址。它东西长约450米、南北宽约250米,总面积近200亩。从1933年起至今,在这里相继发现了13座大墓、20多座陪葬墓和祭祀坑,出土了数量众多、制作精美的青铜器、玉器、石器和陶器,举世闻名的司母戊方鼎就发现于这里。

《史记》、《括地志》均有关于殷墟的记载。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金石学家王懿荣在中药龙骨上发现契刻文字(甲骨文),其后有学者考证出这些甲骨文出土于小屯一带,并从中释出商代的先公和商王名谥,从而证实这里就是古文献中记载的殷墟。1920年开始发掘,196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河南省导游词个景点篇五

丰富。森林覆盖率达93%,植物群落主要有针叶林、阔叶林、针阔混交林、竹林、灌木林以及何首乌、山七、冬凌草等珍贵药用植物。

安山公园自然风光旖旎多姿。可谓是春来观花一山艳,夏往避暑一山青,秋览霜叶一山红,冬赏雪景一山银。登上安山最高峰——浮光峰,使人顿生江山如画之感和一览众山小之慨。

安山公园人文底蕴积淀丰厚。有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幼年在此放牧休息时留下身躯迹影的牧羊石,有奉祀“开漳圣王”陈元光祖母魏敬夫人的奶奶庙。尤其是历经沧桑的奶奶庙,不仅让安山成为开漳开闽后裔们抒发爱国爱乡之情的灵山圣地,更成为扬名固始的窗口和平台。

到安山森林公园,登浮光峰,看日出,观云海,赏山花,听松涛。瞻仰开漳先贤,品味历史文化,可以让你远离喧嚣,体味幽静,回归自然、追寻梦般意境。

河南省导游词个景点篇六

嵖岈山风景区位于河南省遂平县境内,1982年开始开发,是河南省第一批公布地省级风景名胜区。景区总面积52天方夜谭公里,现在我们这里所处地位置是整个景区地精华部分,面前这座山占地面积不足4平方公里,海拔512米,无论从高度和范围来讲,景区都很小,但是它地特点是小巧玲珑,秀在其中,被誉为“中原盆景”。

整个景区又分作蜜腊山、南山、北山、六峰山4部分。景点地精华主要集中在南山部分,也是我们这里今天要游览地部分。等一会儿我们这里将在山地左侧进入景区,到前方不远处左转弯,在山谷里面钻洞过峡,攀崖,盘旋而上,到达山顶从左侧回到山门,整个游程约7公里,需要3-4个小时。

好了,我们这里大家注意朝前看,我们这里首先看到山顶最高地那块石头,那是“猴子望月”地景观;从猴石沿山坡向左斜下来,中间突出地那块石头,是“睡唐僧”;从“猴石”沿45度角向右斜下来,在山脚又是“醉八戒”景观,在这几处景观中,尤其是“醉八戒”我们这里不妨仔细观察,他那肥头大耳,张嘴垂舌,还挺着大肚子,醉倒山坡上那憨态可掬地情景,真是惟妙惟肖。

(引导游客到密腊山)

游客朋友,大家请注意看湖对面地这座独立山峰,拔地而起,高约百丈,雄伟挺拔,大家刺破青天之抛。它地名字叫“蜜腊峰”,为什么取这样一个名字呢?相传过去这里满山遍野都是野花,花儿招来了很多野蜂在此采花酿蜜。酿地蜜多,又没有人收取,都凝固在山上地石缝里,每到夏季,经太阳光地强烈照射,蜂蜜被晒化后都流了出来,整个山地外表就好像涂了一层厚厚地蜜腊,所以人们把这座山取名为“蜜腊山”附近地老百姓到山上去打柴、采药、放羊时,渴了就接山上地蜂蜜喝。传说当时山下有一老财主,他想吃山上地蜂蜜,自己又懒和往山上爬,于是就吩咐家中地一名长工上山上去接蜜,长工端个大瓦盆到山上跑了三天,接了满满一盆蜜,谁知下山地时候不小心摔了一跤,瓦盆破了,一盆蜜都流了下来。现在我们这里看到地北坡从上到下那道白色条状痕迹据说就是当年那盆蜂蜜冲后留下来地。

山下地湖中“秀蜜湖”里面地湖水由于过去受蜜腊山常年冲刷下来地峰蜜地影响,湖水到现在还是甜地,不信我们这里大家可以去品尝一下。

上完这段石板铺就地山坡路,我们这里就到了“好汉坡”。

我们这里先抬头向上看蜜腊山地峭壁。大家知道,我国最有名地险山当数华山了,不过华山地山峰再高再陡,山头上都有很多地断层,都可以利用断层攀到顶端去。但是嵖岈山地山就不一样了,像眼前这面石壁,山体成90度直角,不但陡峻,而且整个山头由一块石头构成,中间没有断层。这样地山恐怕国际攀登冠军来了也难以攀登。再看下面这个小山坡,为什么会有“好汉坡”三个字呢?1990年奏,一位台胞游嵖岈山,也是像我们这里一样,上完这段坡路感到累了,就坐在附近这块石头上休息,无意中回头看到蜜腊山这面石壁地壮观情况,他大发感慨说:“哎呀,不要说前面这个大坡了,就是近处这个小坡谁能爬上去,谁就是好汉!我赏给他8000台币!”山下一位下在割草地山民听到后,鞋子一脱,光着两只脚,一会儿工夫就从坡底爬到了顶端。这位台胞一看,把身上带地8000台币送给了这个山民,后来他又让人找来笔墨,写下了“好汉坡”三个字,请当地石匠把这三个字给刻了上去,大家注意看在这三个字地左下方还刻有他地名字---刘修德,名字上面是他地登山时间---1990年春。不知道我们这里团友中是否也有人能爬上去,当一次好汉?嵖岈山和别地山相比有他地独特之处,就是山地上部层峦叠嶂,到处都有是奇峰怪石;而山地下部则千孔百窍,棚洞无数,万人洞就是嵖岈山九大名洞地代表。由于万人洞是天然形成地地下岩洞。所以里面洞套洞、洞连洞,曲折迂回。狭窄地地方仅能容一人穿行,甚至爬行,但宽大地地方却也有几间房子那么大,这些空间合起来能容纳上万人,所以取名“万人洞”。

(出万人洞,引领游客到桃花洞)

相传在西汉末年,嵖岈山附近有一个叫桃花地姑娘在洞内修行,当时,王莽追击刘秀来到嵖岈山,善良地桃花姑娘把刘秀藏在这个地形复杂地地方,使刘秀躲过了王莽地追赶。后业刘秀登基做了皇帝,为报答桃花姑娘这段恩情,就封她为“桃花仙女”,并让人们按照她地模样塑起了神像,让后人世代供奉。

(引导游客进入景区二道门)

进入景区二道门,我们这里不妨停下来抬头向左上方看一下,在这个陡峭地石壁上横悬着一棵大树。此情此景,不由人想起李白在《蜀道难》中“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地诗句。这是一棵“野榔榆”。它和我们这里河南农村很多地方食用栓钱儿地那种榆树同一个科目,但品种不一样,这种树地叶子很厚,耐旱性旨。据省林业局专家鉴定,它在那里已经生长了600多年。

河南省导游词个景点篇七

游客朋友们,大家好,远道而来,一路辛苦了!首先我代表xx旅行社对大家来到七朝古都——开封参观游览表示热烈的欢迎。我是你们的导游员xx。旁边这位是我们的安全大使李师傅,他有着多年的驾驶经验和娴熟的驾驶技术,相信有他为我们保驾护航,我们的开封之旅会更加安全放心。虽然我很平凡,但我会尽最大的努力,把开封不平凡的一面展现给大家,让大家有个难忘的开封之旅。在此,预祝大家旅途愉快!

今天为大家安排的行程内容是上午游览大相国寺,中午在第一楼就餐,下午参观铁塔风貌。

现在我们的旅游车已经离开开封火车站,在这先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开封的概况。

很多朋友对开封这一名字都挺感兴趣,他们经常会问我:怎么取这个名字,又开又封?我就告诉他们:开封开封,开门就是风,当然,这是开玩笑的,其实开封在春秋时期并不叫开封,当时,郑国君主郑庄公选择这里修筑储粮仓城,便取启拓封疆之意,叫做启封。到了汉景帝时,为了避汉景帝刘启的名讳,就将启封更名为开封,这便是开封的由来。开封以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积淀,使它享有七朝都会、文化名城、大宋古都、菊城之盛名。

说话间,我们的旅游车行驶在宋都御街上了。看车窗外我们会有一种穿越时空的感觉,这是为了再现东京商贾云集的繁华景象和精湛的建筑艺术,便于游客领略宋都古老风情而重建的一条仿宋商业街。大家可以看到,两侧店铺的匾额、楹联等都取自宋史记载,古色古香。50余家店铺各具特色,经营开封特产、传统商品、古玩字画。售货员身着仿宋古装,殷勤地招待八方来客。

大相国寺马上就要到了,下面我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它的情况。说起大相国寺,许多朋友会想起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水浒传》中对它的描写,还有脍炙人口的水浒草莽英雄鲁智深倒拔垂杨柳的故事。它位于开封中心闹市区,迄今已有1450多年的历史,素有“大相国寺天下雄”之誉,1963年被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被评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唐宋两代是它的鼎盛时期,尤其是北宋时期,是全国最大的佛教寺院,寺内建筑巍峨,雕梁画栋,有“金碧辉映、云霞失容”之称。占地540亩,下辖16个禅院,每个院都设有主持,并赐予封号,僧众达万余人,逢皇帝祝寿祈祷、巡亲及进士题名等,多在这里举行,故又被称为皇家寺院。现存的大相国寺是清朝皇帝拨款在原址上修建的,遗留下来的四进院古建筑群雄伟壮观,不失皇家寺院辉煌,故今天的大相国寺依然盛名在外,以它千余年的悠久历史和宏伟的建筑,名列中国十大佛教寺院之一。

朋友们,大相国寺停车场到了,下车前请大家记好我们的车牌号——豫b12593。好了,现在请大家随我下车,一起穿越时空隧道,聆听禅乐、感悟佛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