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走进新课程摘抄笔记 新课程下语文教师的新观念读书笔记(汇总5篇)

小编:书香墨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走进新课程摘抄笔记篇一

走进新课程,教师要有两个新观念

文/徐军荣

摘要: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已在全国全面实施,新课程标准以促进学生个体发展为目的,培养和发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内在潜力为目标,具有科学性和前瞻性。同时,新课标的出台和实施也融入了现代教育的主体性与创造性等先进理念,因而对于化学教学质量与效果的提升大有助益。

关键词:高中化学;新课程;新观念

新课程标准也给化学教师的实践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广大教师亟须站在化学发展的“昨天”与“明天”的新旧契合点上寻求自己的创新与发展。为更好地实现新课程标准的目标,提升化学教学质效,化学教师必须具备两种新的观念。

一、新教材观(以人教版化学必修一为例)

1.新教材内容集中体现了时代性与人文性

教材对相关理论进行详细阐述的同时,穿插着与现代生活息息相关的图片。如,海水淡化工厂、检测尿糖用的试纸、煤气灶火焰、壮观的烟花、微机与手机芯片、三峡大坝、火箭升空、光纤、记忆合金等,这些科技成果不同程度反映了我国科研现状与发展未来,为培养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兴趣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教材还列举了如青铜奔马(马踏飞燕)、司母戊鼎、各种矿物、人面鱼纹条陶、万里长城等反映人文历史进步的物象,从而使课程更加具有历史纵深感,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受到熏陶,潜移默化。

2.突出“提高21世纪公民的科学素养”主题

教材内容涵盖了21世纪中国公民所应普遍具备的化学常识,涉及原来高中阶段全部化学知识的大部并有机地融为一体,不仅衔接自然贴切,而且知识点强度要求不高,从而与后续教学内容形成了一定的梯度。教材第一章讲述“从实验学化学”,系统概括地介绍了一些化学实验基本方法、物质的量等相关的知识,并以此作为主线贯穿于整个化学学科教学过程中,起到承上启下、抛砖引玉的知识引导作用,并在后续教学中得到深化和拓展;第二章讲述“化学物质及其变化”,从基本原理的角度揭示了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并顺势引入分散系、胶体、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

3.运用实物、彩图形式增强课程吸引力

根据这一阶段学生的心理成长和认知特征,教材采用精美的彩色印刷技术,让学生在视觉感官上享受到教材的.绚丽多彩,并增强其欣赏性和可读性。教材刻意精选,多编排实验科目,取消了演示实验与学生实验之分,立足让学生多动脑、动手,在具体的实验过程中感受化学内在的魅力,并巩固了化学学科作为实验科学的理论定位。(化学教学论文)化学实验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验来发现化学知识,使理论与实践相得益彰,对于全面提升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具有重要的、不可替代的意义,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通过这种生动鲜活的教学情境展示,更能帮助学生理解和把握化学知识与技能,启迪其逻辑思维能力,训练学生养成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学习方法和科学态度。

二、新教师观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传统上对教师职业的高度概括。不可否认,以前强调师道尊严,教师高执教鞭威严不可侵犯,但在新课标背景下,教师的角色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而有所转变。

1.教师角色的转变

传统课堂上,教师一般作为学术权威而备受尊崇,但在现代课堂上,教师只是作为一个引导者和教育者,与学生一同就相关知识进行探索研究,共同体验学习的乐趣与收获。教师的作用不仅在于传授知识,还要千方百计地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构建健康、平等、互动的新型师生关系。“自主、合作、探究”成为现代课堂的主题,不怕学生胡说,就怕学生不说,教师应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2.教学行为的转变

新教材的设计给教师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原有的教案已不能满足现实的需求,教师要把大量时间用在对新教材的研究备课上,充分发掘和拓展教材资源,融入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在教学实践上,教师必须解放自己,不再把主要精力放在让学生对某一点知识的逐一过关上,抓紧课堂45分钟,课余让给学生。教师注重的应是学习方法的培养、学习过程的探究,而不是要求学生对知识的死记硬背,因为今天知识在成倍增长,知识的更新速度又是一日千里,教师所传授的知识仅为学生一生所学知识的沧海一粟,你所要求背的也许并不重要,但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却能让他们受益终生。

总之,在新的课程标准下,教师只有不断更新自我,变革观念,才会不落于时代潮流。

(作者单位甘肃省兰州市永登县第二中学)

走进新课程摘抄笔记篇二

21世纪教师应该是什么角色?21世纪社会信息化和知识经济的发展,对我们的教育提出了强烈的变革要求,传统的维持性学习方式正在向创新性学习转变,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必须从传统的局限于课堂40分钟传受角色向教育过程的指导者、组织者、参与者、的角色转变,教师要有更大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来面对他们的工作。社会发展到今天,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社会急剧变革,计算机及信息技术也广泛的应用到教学中来,师生之间已经不完全是单纯的传递和接受关系了,学生可以从其他渠道获取知识,有时候甚至在某些方面比教师知道的还多,教师的权威地位受到了威胁,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不那么单一了,教师的角色也多元化了。具备多元化的知识结构、一专多能的能力和优良的人格,是教师作为指导者的先决条件。教师具有丰富的知识和多种能力,不光能让学生敬佩,对学生装有感染力,而且,这也是学生生动活泼、充满启发性和创造性的必要条件。在现代社会,教师作为文化传承的执行者的基本职能并没有变,但他却不再象遗忘那样直接以权威的身份向学生传递经验,而是通过间接的方式实现文化传递,他以各种方式调动和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在自己精心设计的环境中进行探索,教师不再是单纯的传递者,而有可能同时作为学生的同伴、活动的组织者、学生学习过程的支持者和帮助者等等,教师的角色越来越向多重化方向发展。现代教师的角色主要有:

1、设计者。

2.指导者。

指导者有两种,一种是教师按照自己的活动方案主动向学生提供一些信息,这一过程类似于传统教学中教师的职能;另一种是学生在对一定的问题情境进行探索的时候可能会碰到一些问题,出现信息缺乏的情况,这时候学生主动向教师寻求信息,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更为主动。

3.促进者。

教师要通过激发学生动机、为学生提供支架,提供必要的辅导、支持和示范等等方式来促进学生的学习,使学生学习更深入。随着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教师的支持逐渐减少。

4.组织者和管理者。

教师要进行教学环境的控制和管理,组织课堂教学,处理教学过程中的偶发事件。

5.伙伴。

教师要与学生建立有好融洽的关系,了解学生的需要、学习特点、兴趣、个性爱好等,以保证做到因材施教;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进行讨论和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6.反思者和研究者。

[1][2][3]

走进新课程摘抄笔记篇三

摘要:以《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确定的教学理念为基础,运用多种引导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教师在课程完成后更要做好教学反思,使每一课都能尽善尽美。

关键词:高中生物;有效课堂;策略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民主、和谐、有效的课堂成为教学的追求。教师必须拥有正确的理念,实施有效的教学行为,以使教学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课程目标真正落到实处,使学生得到应有的发展。为此,笔者通过自己的实践经验和与同行们交流的心得体会做以下几个方面的总结。

一、掌握教学理念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确定的课程理念是: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因而,新课程的实行、理念要转化为现实,真正操作者是教师,教师是实施新课程的主体,教师关系到新课程改革能否深入,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与参与最终决定着课程的实施走向。课堂教学是新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教师参与新课程改革的重要途径。

二、做好课前引导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每堂课前的引导必不可少,教师设计的导言能否产生悬念,能否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是一节课能否成功的关键,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去学习,不断地去标新立异。

1.设计实验或多媒体课件的引导法

(1)如,在讲“细胞膜――系统的边界”一节时,设计一个小实验:一个小烧杯装有热水,另一个小烧杯装有自来水。分别向两个小烧杯加入一朵新鲜的红色的大红花。学生观察实验结果,然后进行讨论。通过讨论,引导学生学习本节课。

(2)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景。如,在讲“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时,运用多媒体课件依次演示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的实验和德国植物学家萨克斯的实验。学生观察实验并讨论实验结果,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2.设计情境式问题的引导法

如,讲“遗传的基本规律”时采用提问式导入课题,“为什么有的同学是双眼皮,有的是单眼皮?”“为什么有的同学父母都是双眼皮,而他却是单眼皮?”“为什么有的同学是双眼皮,而他们的姐妹却是单眼呢?”通过探究性的提问,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便知识的展开。

3.利用社会资料的引导法

如,讲“从生物圈到细胞”时,举我国一些地方发现猪链球菌疫情、禽流感,问学生这些病原体是哪类生物。又如,在讲完光合作用的重要意义时,把科学家最近研究发现,地球不但在变暖,地球还在变暗这一严峻事实告诉学生,让学生讨论这将产生什么严重后果。学生认识到这些东西是与自己生活紧密联系的也就提高了学习兴趣。

三、改变课堂教学方法

1.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

例:高中生物教材“探究酶活性的条件”一节:

情境引入:日常生活中加酶洗衣粉的使用方法。

提出问题:使用加酶洗衣粉洗衣时,对水温有要求吗?为什么?

最适宜的温度应是多少?

做出假设:加酶洗衣粉在适宜的温度下才能发挥最佳洗衣效果。

设计方案:列举一组学生的方案。

实施试验:学生按照设计方案开始进行试验。

结果讨论:在冷水(10益)、热水(80益)、温水(50益)中的脏布上的污渍残留。

推出结论:温度对酶的活性有一定的影响,过高、过低都降低酶的活性,只有在适宜温度时酶才能发挥最大活性。

2.合作学习的学习策略和方法

例:“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一节的'教学:

教师:酵母菌既能进行有氧呼吸,又能进行无氧呼吸。

学生:观察、思考、讨论问题。

教师: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实验程序)。

学生:围绕问题设计实验,小组讨论后画实验装置图。

教师:变量控制与分析。

学生:预测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

学生:独立设计表格相互讨论、交流。

教师:展示实验成果分析实施探究性实验。

四、做好课后反思

苏格拉底认为:“没有反思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生活。”教学反思的目的在于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从习以为常的教育教学行为中探察它的沉病与积弊,促使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不断得以改进。教育教学行为方式的转变不可能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而是一个长期的、复杂艰难而又循环往复的过程。反思,是一种来自内心沉淀的力量,历久弥深,经久弥重在教育教学反思中,我们提倡将即时反思与延时反思结合。美好的教育需要多年历史文化的积淀才能孕育而成,优秀的教师需要用整整一生的时间来铸炼、陶冶而成。

参考文献:

李朝辉,刘妍。新课程背景下有效的课堂教学问题与解决策略.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9(3)。

周红。新课程理念下高中生物有效教学的设计策略.中学生物学,(6)。

走进新课程摘抄笔记篇四

中国是个历史悠久的大国,位于亚洲东部大陆,东面是海洋,西北是高山、沙漠,将近100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形成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在这样一个相对的地理环境中形成了一种独立的文化系统。中国体育文化的产生与发展的经济基础是“以农立国”的农业经济,折旧决定了其思想核心是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追求天人合一、顺应自然的发展。中国的体育文化有着深厚的根基,它是由中户个民族、各地区交流、融合产生的。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由“和”与“合”二字是我国体育文化固有的特质的深刻内涵。传统体育以“养生”为主,因而很少有激烈的运动项目及方式,大体都是身体运动以内部为主,淡化了身体外形的锻炼。其目的是为了健身、养生、益智。中国古代人人为运动要适宜,量不可大也不可小,运动量大了会伤身,反之小了就达不到修身养心的目的了,同时还要注意饮食起居这些方面。所以中国体育发展的背景是以整个中国的文化为背景。

西方竞技体育发祥于古希腊,希腊文化对西方近代竞技体育有着基础性的影响。希腊三面临海,境内多山。大多数地区不宜农耕,但宜海外贸易,因此希腊人养成了自强奋斗、热烈追求、思变好动、善于竞争的。民族性格。希腊文化经历文艺复兴、产业革命,逐步形成了以宗教为核心、以追求个人自由、冲上个人奋斗为特色的海洋性文化。西方人更重视身体外在的塑造以及竞争的能力,崇尚“力”与“美”的体现,通常都是把最强健的一面展现出来。他们的体育是一种竞技体育,以异常激烈的竞争为体育的过程,以体育比赛的输赢为目的。因此,西方经济体育文化从一开始就具有竞争性、功利性的特点。

中国自古流传下来的是“天人合一”、“崇尚和谐”、“恪守中道”的人文精神,由此形成的体育文化也是“重文轻武”,重精神轻身体的选择意趣。例如中国传统体育典型项目太极拳,其特色是以柔克刚、动静结合、以静制动、以不变应万变,将人与自然融为一体不受外界因素干扰,并且要有良好的心态,不急不躁、静观其变。中国体育文化旨在突出和谐。

西方的人文精神以突出“个人中心”、“崇尚竞争”,以自己为中心,重视个人能力的发展。要想突出个人,就必须要在竞争中赢得胜利才会“鹤立鸡群”“独领风骚”成为霸主。西方体育还极力推崇超越自然、征服自然,向自然挑战,在挑战和超越了人的生理极限后,就要开始挑战超越自然。所以竞争是西方体育的核心理念,“更高、更快、更强”的经济体育是西方体育的主流。

中国体育以心为本,崇尚超人的智慧和完美的贤德。中国体育以心为本,以身为标,在心的统摄下,通过身体的整体锻炼,达到身心健康是中国传统体育的一大特点。由于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的培养更注重的是内在气质、品格和精神修养,把人的身体视作是寓精神之舍。因此,中国传统体育主张通过身体锻炼以外达内,由表及里,由有形的身体活动,促进无形精神的升华,实现理想人格的塑造。在体育活动的方式手段上也形成了与之相应的特点,高度重视心理状态的训练,一切肢体活动与心紧密结合,并服务于“调心炼意”。在诸多的以养生为主的传统体育活动中,强调的是“澄心如镜”、“守志如一”、“形随神游”,而极少有单纯锻炼人体外形的活动。

西方体育文化竞技观的以对力的崇尚和肉体的.赞美为基础。西方体育文化是一种征服型文化,提倡不断向人体自身挑战,不断挖掘人体潜能,突破人体能力极限。西方体育主张通过运动系统的一系列积极活动,使肌肉发达、骨骼强壮,进而促进内脏器官的健康。因此,西方体育强调的是身体的外部运动,追求的是更快、更高、更强,充满了对健美人体的崇拜和对力的赞美,透射出雄劲的阳刚之气。西方体育文化注重竞技能力培养、追求肌肉强化,而忽视人体精神与外型和谐的倾向。

中西方体育文化存在着浅层和深层的双层差异。体育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它的繁荣发展不仅能增强名族体质,还能增强整个名族对自己文化的自信心,弘扬自己文化。因此中西方体育文化应该达到有效交流,相互学习,相互融合,进而促进政治、经济的发展,推动全球文化的进步。

走进新课程摘抄笔记篇五

所渭备课,就是教师为课堂教学作准备的一个动态过程.特级教帅斯霞说过:“要上好课,首先要备好课,我常常把备课比作指挥员在组织战役.我总是反复推敲,直到自己认为比较满意为止.”可见,备课在课堂教学中是至天重要的.

作者:孙逸文作者单位:乐东县冲坡中学,海南乐东,572534刊名:考试周刊英文刊名:kaoshizhoukan年,卷(期):“”(18)分类号:g45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