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教师计划实施与策略 骨干教师培养计划及实施方案(模板7篇)

小编:MJ笔神

时间流逝得如此之快,前方等待着我们的是新的机遇和挑战,是时候开始写计划了。计划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清晰的方向,帮助我们更好地组织和管理时间、资源和任务。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计划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教师计划实施与策略篇一

,带头,辐射作用,加快青年教师的成长,我与孙风海结成师徒关系,愿意履行师傅的义务.

一.协议期间,师傅应履行如下义务:

1.制定有针对性的培养方案,对徒弟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并指导徒弟制定一个一年的成长提高计划.

2.言传身教,指导徒弟具有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的思想,严谨的止血态度,认真刻苦的敬业精神.工作上积极肯干,任劳任怨,/gzzj/gzjh/谢谢您的支持和鼓励!

3每月帮徒弟备一次课,检查一次徒弟的教案,提高徒弟分析教材处理教材的能力.做到理论与实践结合.

4每月给徒弟上一次示范课.

5.帮徒弟选定一项教改实验课题,并给予指导.

6.每月至少听徒弟一节课,并给出详尽的导评,帮助徒弟提高课堂教学能力.每月安排一节示范课并及时解答.

7.每学期指导徒弟做校内汇报课一节.在大型教学活动中帮助徒弟设计方案,指导徒弟完成上课任务.

8.每年帮助徒弟完成一篇论文.

9.指导并检查徒弟的教育教学反思,教育教学随笔,每月至少2次.

二.预定目标:

通过共同学习,使徒弟尽快熟悉语文,数学教学的基本规律与方法,了解教学理念.从而使学生掌握基础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信守:

教师计划实施与策略篇二

本计划旨在吸引、稳定和培养数以万计的有志于高等教育事业的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带动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高等学校要在提高教师队伍全面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的基础上,制定青年骨干教师专门培养计划,鼓励和支持青年骨干教师在职提升学位层次、及早参与科研工作、进入国内外高水平大学和重点科研基地研修学习、开展经常性学术交流活动,不断提高学术水平、创新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

1.学校主体原则。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工作主要由高等学校负责。

2.项目引导原则。教育部将通过项目引导各地和高等学校加大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力度,提高培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全面提高素质原则。注重对青年骨干教师的业务能力、政治素质和组织能力进行全面培养。优先遴选、推荐业务突出同时又承担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参加教育部负责组织实施的骨干教师培训项目。

4.向中西部高等学校倾斜原则。同等条件下优先选派中西部欠发达地区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参加各种培养计划项目。鼓励东部发达地区高等学校和重点高等学校为中西部地区高等学校培训青年骨干教师。

1.不定期向社会公布各高等学校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结构状况,引导高等学校将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培训作为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经常性工作,促进高等学校结合学校的实际,制定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列出专项经费支持青年骨干教师培养,使各校每年参加学习培训的人数不少于本校青年教师总数的10%。

2.将高等学校培养青年骨干教师的成绩和效果作为高等学校水平评估的一项重要指标,促使高等学校进一步重视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制定相应政策,鼓励和支持青年骨干教师进行在职学位提升,进入国内外高水平大学和重点科研基地研修学习,及早参与主干课程教学和科研工作。

3.追踪青年骨干教师的工作情况,对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工作成绩突出的高等学校进行表彰,并作为今后资助高等学校培养教师工作的重要依据之一。

4.高等学校要采取相应政策措施,努力提高教师整体学位层次,在招聘新任教师时主要招聘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人员。

5.要加大高等学校博士后流动站建设力度,努力扩大高等学校博士后研究人员规模,积极吸引出站人员充实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队伍。鼓励并积极安排优秀青年骨干教师承担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增强青年骨干教师的全面锻炼,提高全面素质。

1.实施“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在职学位提升项目”。教育部每年从列入国家有关重点建设工程的高等学校中选择若干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高等学校作为开展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在职攻读学位工作的培养单位,并根据学校重点建设投入情况和学科优势,提出该校承担培养任务的学科、专业和年度招生计划。5年内为高等学校培养上万名具有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的青年骨干教师,提升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学位水平。

2.继续实施“高等学校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资助项目”。设立“高等学校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专项资金”,鼓励、支持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在高等学校不断作出创造性成果。每年支持80名左右在高等学校工作的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专项资金对每个资助项目的年资助金额一般为5至15万元,资助期为五年,由教育部和高等学校按1:1比例配套支持。具体资助金额按申请项目的性质、申请资助金额预算和专项资金资助能力确定。

3.继续实施“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项目”。设立“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通过提供科研启动经费等方式,支持更多的优秀留学人员回国到高等学校从事科研教学工作。每年资助1000人左右,资助金额平均为4万元/人。资助对象为在国外留学三年以上并在外获得博士学位、或在国内获博士学位后在外留学一年以上的优秀留学回国人员。

4.实施“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出国研修项目”。鼓励并积极推进高等学校与国外著名大学的强强合作和强项合作,加大力度选派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到国外高水平大学进修学习。教育部通过“访问学者”、“研究生”、“博士后研究”等项目以及各类国际合作项目,每年资助5000名高等学校骨干教师到国外高水平大学进行访问学者研究、博士后研究或攻读博士学位,追踪学科发展前沿,提高学术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其中,1000人由国家留学基金全额资助;1000人由国家留学基金和学校按1:1配套资助;3000人以国家留学基金的名义派出并提供旅费,学校提供其他费用或争取对方免费。

5.实施“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国内访问学者项目”。设立“高等学校教师国内访问学者资金”。在学校申报基础上,遴选国内重点高等学校的重点科研基地、优势学科、专业接收国内其他高等学校的青年骨干教师做访问学者。通过个人申请、单位推荐、教育部宏观调控的方式,每年选拔1000名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赴国内重点高等学校参与科研工作,跟踪学术前沿。

6.实施“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以东北、华北、西北、华中、华南、华东、西南各区依托国家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和人才培养基地举办“学科前沿和专业知识高级研讨班”。每年培训教师20xx人。

以名师巡讲和精品课程推广使用为主,充分发挥教学指导委员会和行业学会的作用,开展现代教育理论、现代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等方面的教师培训(讲习)班;围绕“两课”教学内容和方法,开展举办“两课”教育教学骨干教师培训班。每年培训20xx人。

1.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2.“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的日常实施工作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牵头负责。

3.本办法由教育部负责解释。

教师计划实施与策略篇三

作为一名教师,除了要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高尚的道德情操;还需要具备较高水平的业务水平和技能经常上网浏览教育教学相关网页,随时记下可借鉴的教学经验、优秀案例等材料,以备参考。不断为自己充电,每天安排一定的时间扎实提高基本功,努力使自己成为能随时供给学生一杯水的清泉。

行教学。同时,认真研究相关教育理论书籍,与实践相结合,以促进自身的发展。反思是自我提高的阶梯,好好想想,看哪里做的不对。这样会使我们保持一种积极探究的心态,也会让自己观察研究自己的教学,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与观念会有深层的认识。

2.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服务育人的观念,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与家长建立良好的关系,并努力做到学生在校开心,家长放心。

3.了解教育的最新成就和发展趋势,积极参加课题研究、学术研讨会,撰写学术论文或教育教学经验文章、教案设计等。

4.认真进行反思教学,做到边学习、边实践、边交流、边总结,认真写好反思记录,加强教师的研究性学。

5.虚心向有经验、有特长的教师学习,汲取新思想、新做法。增强责任心,改进工作作风,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6.自修教育教学能力及培养自身素质。

适逢教育改革的大趋势及实施“课改”的严峻挑战,作为年轻教师,我积极响应上级教育部门及本学校的号召,利用业余时间,阅读有关教育改革、课程改革的资料,使自己首先具有一种先进的教育意识及理念,为新学期的教学工作不断积累理论知识。同时将理论知识与自己的实践结合,为自己的教学工作打下更扎实的基础。同时,结合自己的教学工作,进行信息技术与各学科尝试性的改革,以适应新的教学理念的发展。

1、注重日常教学常规的扎实与提升。

精心备课;细心批改每一本作业,杜绝错批、漏批现象,要求批语的书写要认真、规范,要及时做好批改记录。精心准备每一篇课文,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和教学常规,做到课前有教案、不迟到、不坐着讲课、不提早下课、不拖堂、不挖苦讽刺学生更不体罚学生等;尤其要多关注后进生,切实促进后进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

2、勤于反思,完善自我。

每堂课都应该有新收获新启发,课后及时反馈。记下教学中的成功点和失败点,及其改进方法。本学期我还尽量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注重培养学生养成井然有序的课堂常规;使他们在轻松愉快、欢乐活泼的状态下进行积极地学习。

3、练就自己扎实的基本功。

“钢笔字、粉笔字、简笔画、普通话”是教师的基本功。为给学生做好榜样,我会持之以恒地加强自己的基本功练习。同时,作为美术老师,我还要不断的加强自己的绘画能力,与学生的沟通能力,平时多注意积累教学资料,使自己在教学方面能够尽快地成长起来。

4、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

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学习教育教学方面的新思想,掌握新方式,运用新理论,提高教学效果。利用课余时间向电脑能手学习,学习制作高水平高质量的教学课件,运用多媒体提高教学效率,提升自己的计算机水平。

心理素质指表现在教师身上的那些经常的、稳定的、本质的心理特征。我要努力将自己的心理素质调整好,力争达到以下表现:

(1)广泛的兴趣。应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是对学生心理、对所授的学科,教育科学方法研究的兴趣。

(2)高尚的道德情感。对学生、对所授学科的以及道德感、理智感、审美感等。

(3)坚强的意志。表现为明确的目的性;一贯的坚持性;处理问题的果断性;克服困难的勇气性。

(4)良好的性格特征。要热情开朗,耐心细致,沉着冷静,诚实正直。

教师计划实施与策略篇四

为了提高我校教育教学水平,增强实施新课程的能力,更好地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带头,辐射作用,加快青年教师的成长,我与孙风海结成师徒关系,愿意履行师傅的义务。

一。协议期间,师傅应履行如下义务:

1。制定有针对性的培养方案,对徒弟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并指导徒弟制定一个一年的成长提高计划。

2。言传身教,指导徒弟具有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的思想,严谨的止血态度,认真刻苦的敬业精神。工作上积极肯干,任劳任怨,从不计较个人的时间。

3每月帮徒弟备一次课,检查一次徒弟的教案,提高徒弟分析教材处理教材的能力。做到理论与实践结合。

4每月给徒弟上一次示范课。

5。帮徒弟选定一项教改实验课题,并给予指导。

6。每月至少听徒弟一节课,并给出详尽的导评,帮助徒弟提高课堂教学能力。每月安排一节示范课并及时解答。

7。每学期指导徒弟做校内汇报课一节。在大型教学活动中帮助徒弟设计方案,指导徒弟完成上课任务。

8。每年帮助徒弟完成一篇论文。

9。指导并检查徒弟的教育教学反思,教育教学随笔,每月至少2次。

二。预定目标:

通过共同学习,使徒弟尽快熟悉语文,数学教学的基本规律与方法,了解教学理念。从而使学生掌握基础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信守:

教师计划实施与策略篇五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的通知》(国办发〔2015〕43号)、《湖南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湖南省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实施办法的通知》(湘政办发〔2015〕114号)文件精神,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加强乡村教师(包括全市乡、农村镇中心区、村庄学校教师,下同)队伍建设,推进城乡教育相对均衡发展,制定如下实施细则。

一、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主要目标。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必须坚持师德为先、以德化人,规模适当、结构合理,提升质量、提高待遇,改革机制、激发活力的原则,力争到20,使全市乡村学校教师来源保障有力,“县管校聘”管理体制基本建立,教师资源配置显著改善,教师队伍素质稳步提升,教师待遇依法得到较好保障,乡村教师职业吸引力明显增强,逐步建立“越往基层、越是艰苦,地位待遇越高”的激励机制,逐步形成“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局面;到2020年,努力造就一支数量足够、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甘于奉献、扎根乡村的教师队伍,为建设教育强市、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提供坚强有力的师资保障。

二、切实加强师德师风建设。采取有效措施,提高乡村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引导乡村教师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不懈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乡村教师头脑,进一步建立健全乡村教师政治理论学习制度,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和思想政治素质。切实加强乡村中小学校党建工作,规范党组织设置,选优配强党组织书记,配备必要的党务干部,适度加大发展乡村教师党员的力度。开展多种形式的师德教育,将师德教育作为乡村教师培训的首要内容,把教师职业理想、职业道德、法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融入职前培养、准入、职后培训和管理的全过程,把师德考核结果作为教师聘用、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严格查处师德失范行为,落实教育、宣传、考核、监督与奖惩相结合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

三、大力加强公费定向师范生培养。逐步扩大公费定向师范生培养规模,到2020年,公费定向培养师范毕业生成为我市义务教育阶段乡村教师补充的主渠道。各县市区政府要根据乡村学校教师“退员补员”的实际需要,制订好公费定向师范生中长期需求计划和年度培养计划,报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统筹组织实施。建立完善与国家免费师范生相衔接,各类型、各学段、各学科教师培养全覆盖的地方公费定向师范生培养体系,确保公费定向师范毕业生到农村学校任教有编有岗。

四、拓展乡村教师补充渠道。高校毕业生取得教师资格并到我市农村中小学和公办幼儿园任教的,按照中央和省有关规定享受学费补偿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政策。采取有效措施鼓励城镇退休的.特级教师、高级教师到乡村学校支教讲学,可申请省财政适当支持。扩大贫困地区农村教师特岗计划实施规模,适当提高特岗教师工资性补助标准,采取有效措施,稳定特岗教师队伍。依法加强新进教师招聘管理,县级教育部门根据核定的教师编制总量和当年教师减员情况,制定教师招聘计划和招聘方案,报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核准,在有关部门指导和监督下,按照市组织、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制定的办法组织实施。通过调整公费定向师范生招生政策和教师招聘办法等方式,探索适合乡村教师招聘的可行办法,优化乡村教师队伍结构,逐步实现男女教师比例相对均衡,满足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

五、全面提升乡村教师能力素质。到2020年前,对全体乡村教师、校(园)长进行360学时培训。县市区政府要切实履行实施培训的主体责任。把乡村教师培训纳入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保障经费投入,确保乡村教师培训时间和质量。加大教师培训经费投入,市、县市区按照不低于幼儿园、中小学和中等职业学校教职工工资总额(含绩效工资)的1.5%安排培训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并逐步提高;农村学校应按不低于年度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8%安排教师培训经费,确保培训工作的实际需要。充分利用高等学校、县级教师发展中心和中小学校优质资源,建立乡村教师校长专业发展支持服务体系。全面提升乡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积极利用远程教学、数字化课程等信息技术手段,破解乡村优质教学资源不足的难题,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同时建立支持学校、教师使用相关设备的激励机制并提供必要的保障经费。今后一个时期,“国培计划”、“省培计划”重点支持乡村教师与校长培训。积极实施教师素质提升“十百千万”工程,为乡村学校培养一批骨干教师,重点支持乡村教师发展,通过培养培训、送教下乡,网络研修、校本研修等多种方式,整体提高乡村教师素质能力。鼓励乡村教师在职学习深造,提高学历层次。特别要加强乡村学校理化生音体美等师资紧缺学科教师培训。

六、切实提高乡村教师生活待遇。乡镇及以下学校在职在岗教师一律纳入乡镇工作补贴实施范围(特岗教师参照执行)。继续落实罗霄山脉农村教师人才津贴,鼓励其他有条件的县区自行设立乡村教师人才津贴。乡镇工作补贴不得冲抵原已享受的绩效工资中的农村学校教师补贴和罗霄山脉农村教师人才津贴。依法依规落实乡村教师工资待遇政策,依法为教师缴纳住房公积金和各项社会保险费。逐步提高乡村教师班主任津贴,将班主任工作计算工作量,学校在绩效工资分配中向班主任倾斜。继续实施农村学校教职工周转宿舍建设,将符合条件的农村学校教职工周转宿舍建设统筹纳入当地保障性住房建设范围。关心教师身心健康,落实每年一次对乡村教师进行免费身体健康检查的制度,相关经费按照学校隶属关系由同级财政负担,列入当年财政预算,可申请省级财政适当奖补。在现行制度架构内,做好乡村教师重大疾病救助工作。乡镇以上政府要定期组织开展走访、慰问乡村教师工作,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帮助他们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包括大龄未婚乡村教师婚姻难等问题,重点加大救助特困教师力度。支持市教育基金会建立市、县市区两级联动救助特困教师机制。

七、建立乡村教师成长激励机制。开始,全面推进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建立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务(职称)系列。完善乡村的教师职务(职称)评聘条件和程序办法,实现县域内城乡学校教师岗位结构比例总体平衡,并切实向乡村教师倾斜。乡村教师评聘职称(职务)时不作外语成绩(外语教师除外)、发表论文的刚性要求,持有计算机等级证书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结业证书的教师,不再重复参加计算机应用水平培训与考试。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注重师德素养,注重教育教学工作业绩,注重教育教学方法创新,注重教育教学一线实践经历。适当调整乡镇及以下学校教师岗位结构比例,中级增加5个百分点,高级增加3个百分点,重点用于解决在乡村学校工作满20年和30年,且目前分别还是初级、中级职称、符合评审条件与标准的乡村学校教师。建立乡村教师荣誉制度和表彰制度。继续实行中小学骨干教师奖励津贴制度,年度考核结果为“称职”及“优秀”等次的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等骨干教师,可享受株洲市骨干教师津贴,骨干教师的选拨、培养向乡村教师倾斜。对在乡村学校从教20年以上的教师按照有关规定颁发荣誉证书。积极推荐乡村教师参加“湖南优秀乡村教师奖”评选。县市区对在乡村学校任教10年以上的教师给予鼓励。鼓励和支持市教育基金会等社会力量建立专项基金,开展“最美乡村教师”评选等表彰奖励活动。在评选表彰各级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确定特级教师评选指标和评选条件等方面向乡村教师倾斜。广泛宣传乡村教师坚守岗位、默默奉献的崇高精神,在全社会大力营造关心支持乡村教师和乡村教育的浓厚氛围。

八、统一城乡教职工编制管理办法。乡村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按照城市标准统一核定,其中村小学、教学点编制按照生师比和班师比相结合的方式核定。县级教育部门在机构编制部门核定的编制总额内,按照班额、生源等情况统筹分配各校教职工编制,并报同级机构编制部门和财政部门备案。通过调剂编制、加强人员配备等方式,进一步向人口稀少的教学点、村小学倾斜,重点解决合格教师全覆盖问题,确保乡村学校开足开齐国家规定课程。严禁在有合格教师来源的情况下“有编不补”、长期使用临聘人员,严禁聘用1年以上的临聘人员,严禁任何部门和单位以任何理由、任何形式占用或变相占用乡村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用于非教育教学工作。

九、推动城镇优秀教师向乡村学校流动。全面推进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县管校聘”管理体制改革,为组织城市教师到乡村学校任教提供制度保障。建立实行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定期交流轮岗制度。实行骨干教师均衡配置,引导骨干教师向乡村学校和薄弱学校合理流动。强化城市教师支援乡村教育工作制度,城市中小学教师评聘中级职务应有1年以上农村学校工作经历,评聘高级职务应累计有2年以上农村学校工作经历;乡村学校教师评定为特级教师和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应服务5年后方可流动。各地可开展定期交流、跨校竞聘、中心校一体化管理、学校联盟、对口支援、乡镇中心学校教师走教等多种途径和方式,重点引导优秀校长和骨干教师向乡村学校流动。县域内重点推动县城学校教师到乡村学校交流轮岗,乡镇范围内重点推动中心学校教师到村小学、教学点交流轮岗。采取有效措施,保持乡村优秀教师相对稳定。

十、强化各级政府的责任。明确责任主体。县市区政府是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的责任主体。要加强组织领导,把实施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实行一把手负责制,细化任务分工,分解责任,推进各部门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切实将乡村教师支持计划落到实处。将实施乡村支持计划的情况纳入2016—2020年市政府对县市区政府的绩效评估工作指标体系,加强考核和监督。教育部门要加强对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统筹管理、规划和指导。发展改革、财政、编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主动履职,切实承担责任。要着力改革体制,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支持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对在乡村的教师队伍建设工作方面改革创新、积极推进、成绩突出的基层教育部门,有关部门要加强总结、及时推广经验做法并按照国家、省有关规定予以表彰。

加强经费保障。县市区政府要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投入力度,大力支持乡村教师队伍建设。要把资金和投入用在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最薄弱、最迫切需要的领域,切实用好每一笔经费,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促进教育资源均衡配置。要制定严格的经费监管制度,规范经费使用,加强经费管理,强化监督检查,坚决杜绝截留、克扣、虚报、冒领等违法违规行为发生。

开展督导检查。市政府教育督导机构要会同有关部门,每年对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实施情况进行专项督导,并建立情况通报与责任追究制度。市政府配合省有关部门组织开展对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实施情况的专项督导检查。对实施不到位、成效不明显的,要追究相关负责人的领导责任。

县市区、乡镇政府要按照本细则的要求,尽快制订实施细则,把准支持重点,因地制宜提出符合乡村教育实际的支持政策和有效措施,将本细则的要求进一步明确化、具体化。各县市区于206月27日前,将本地实施细则(两份)报市教育局,并由市教育局统一报省教育厅备案,同时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

教师计划实施与策略篇六

为培养一批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和一支教育教学骨干教师队伍,激励骨干教师专业不断发展,以带动整个教师队伍的迅速成长,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结合我校实际状况,制定本制度:

一、界定

我校在本年度教师节评选出的教育教学中崭露头角、热爱教育事业、职责心强、工作效果好、业务潜力强的三个学者型教师、十个学科带头人、十个骨干教师确定为骨干教师,加以培养。

二、培训

1、建立老教师与骨干教师的师徒结对制度,透过老教师的传、帮、带促进骨干教师的成长。

2、定期组织骨干教师外出进行参观学习与培训。

3、优先推荐参加由市、区教育局、教研会等部门组织的骨干教师培训活动。

4、学校定期召开骨干教师座谈会,听取他们的汇报和对学校工作推荐。

三、职责

1、要认真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论,转变教学观念,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增强依法施教的意识。

2、在学校培训小组的领导下,用心承担安排的教学任务,在组内群众备课中起主导和带头作用。

3、参加校内、外各级组织的培训,学习研究新课程,把握新课程的内涵。

4、担任教研组长、备课组长、担任班主任,抓好学科组的教学研究,在课内外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抓好培优扶差的工作。

5、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自身的业务潜力,用心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结合本校实际,深入进行教学研究,基本功扎实,一专多能,胜任教学工作。

6、与青年教师结对子,向青年教师传授教学经验,起到传帮带的作用。

7、不断研究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努力创设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风气。

8、严格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增强师德意识,关心爱护学生,建立礼貌的师生关系。

9、认真参加教学经验交流、德育经验交流,培养新教师。每学期听课、评课不少于16节,上公开示范课不少于一节,每年要撰写教学教育论文一篇,力争建立自己的教育教学博客,用心撰写教育教学随笔与反思。

10、严格遵守培训纪律,认真完成培训任务,努力提高培训效果。

四、考核和奖励:

在任期结束前,对每个骨干教师进行评定,评定等级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以精神奖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

教师计划实施与策略篇七

为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深化我市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推进城乡教育相对均衡发展,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年)的通知》(国办发〔2015〕43号)、《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湖南省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实施办法〉的通知》(湘政办发〔2015〕114号)和《长沙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长沙市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6­­—2020年)实施细则〉的通知》(长政办发〔2016〕35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细则。

一、总体目标

把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摆在突出重要位置,以建设一支数量足够、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甘于奉献、扎根乡村的中小学教师队伍为目标,优化乡村教师队伍结构,提高乡村教师待遇,提升乡村教师素质,办好乡村学校,帮助乡村孩子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阻止贫困现象代际传递。到,全市乡村学校教师来源保障有力,“县管校聘”管理体制基本建立,教师资源配置改善,教师队伍素质稳步提升,教师待遇明显提升。到2020年,乡村学校优质教师得到多渠道补充,乡村教师资源配置得到显著改善,教师队伍整体结构合理,教育教学能力水平稳步提升,教师待遇依法得到有效保障,职业吸引力明显增强,逐步形成“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良好局面,努力建成一支师德高尚、素质优良、结构合理、服务乡村的教师队伍,为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提供坚强有力的师资保障。

二、基本原则

师德为首原则。加强师德教育,进一步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认同、政治认同、情感认同,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问题导向原则。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构建适应乡村教育发展的乡村教师补充机制、使用机制、交流机制和促进乡村教师成长的培养培训机制。

按需配置原则。合理规划乡村教师队伍规模,合理配置乡村地区优质教师资源,聚焦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最关键领域、最紧迫任务,多措并举、定向施策、精准发力、标本兼治,不断优化结构、提升质量、提高待遇。

综合施策原则。整体推进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体制机制改革,从教育规划、学校布局、编制配备、条件改善、培养培训、待遇保障、科学管理等方面形成政策合力。充分发挥城市带动作用,以城带乡促进乡村教师队伍水平整体提升。

三、工作措施

(一)全面提高乡村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水平

1.开展多种形式的师德教育,将师德教育作为乡村教师培训的首要内容,把教师职业理想、职业道德、法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融入职前培养、准入、职后培训和管理的全过程。

2.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的经常性、实效性、针对性、创新性。

3.切实加强乡村中小学校党建工作,规范党组织设置,选优配强党组织书记,配备必要的党务干部,适度加大发展乡村教师党员的力度。

4.把师德考核结果作为教师聘用、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

5.严格查处师德失范行为,落实教育、宣传、考核、监督与奖罚相结合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

(二)有效拓展乡村教师的补充渠道

1.根据上级核定的教职工编制数和当年教师减员情况,制定教师招聘计划和招聘方案,报市相关主管部门核准后组织实施。规范招聘条件和程序,加强聘后教师管理,着力破解结构性矛盾,优先补充紧缺学科教师,为乡村学校持续输送优秀人才。新招聘教师由市教育局优先安排到乡村中小学任教,服务期限原则上一般不低于5年,城区学校不能招聘未达到服务年限的乡村学校教师。

2.逐步扩大公费定向师范生培养规模。市教育局协同有关部门根据乡村学校教师“退员补员”的实际需要和学生数量回升的实际情况,制定好公费定向师范生长期需求计划和年度培养计划。我市公费定向师范生招生重点向边远乡村学校倾斜,确保公费定向师范生毕业后到农村学校任教有编有岗。

3.鼓励退休的骨干教师到乡村学校支教。对于到乡村学校支教一年以上的,可以给予每人每年2万元的补助。

4.通过调整公费定向师范生招生政策和教师公开招聘办法等方式,优化乡村教师队伍结构,逐步实现男女教师比例相对均衡,满足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

(三)完善乡村教师培训培养制度

1.进一步完善乡村教师、校(园)长五年一周期共计360学时的在职培训。

2.认真落实上级负责的高中教师全员培训和初中、小学、幼儿园骨干教师和紧缺学科教师培训,加大本级为主体责任的区域内初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全员培训。

3.全面提升乡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积极利用远程教学、数字化课程、城域网等信息技术手段,破解乡村优质教学资源不足的难题,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同时建立支持学校、教师使用相关设备的激励机制并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

4.“国培计划”、“省培计划”培训指标60%以上支持乡村教师与校长培训。加强乡村学校音、体、美等师资紧缺学科教师培训。

5.按照乡村教师的实际需求,采取网络研修、送教下乡、专家指导、校本研修等多种形式,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鼓励乡村教师在职学习深造,提升学历层次。

6.加强我市名师工作室建设,到2020年建设名师工作室30个,实现学科的全覆盖。组织特级教师到乡村学校设立工作站,建成特级教师乡村学校工作站5个。

7.依托教师进修学校,整合资源,成立我市教师发展中心,充实师资力量,建立乡村校长教师专业发展支持服务体系,把乡村教师培训纳入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保障经费投入,确保乡村教师培训时间和质量。

8.加大教师培训经费投入,市本级均按照不低于中小学和中等职业学校教职工工资总额(含绩效工资)的2%安排培训经费用于中小学教师、校长的培养和培训,并逐年提高。农村学校应按不低于其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8%安排教师培训经费,确保培训工作的实际需要。

(四)统一城乡教职工编制标准,对乡村学校编制适当倾斜

1.乡村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按照城市标准统一核定,其中村小学、教学点编制按照班师比和学生人数,灵活配备相应数量教师。20人以下的教学点应配备2—4名教师,21—50人的教学点应配备3—5名教师,50人以上的教学点及农村寄宿制学校的教师配备数量根据编制标准适当增加。通过编制倾斜、加强人员配备等方式加大对人口稀少的教学点、村小学的支持力度,重点解决教师全覆盖问题,确保乡村学校开足开齐国家规定课程。

2.优化农村学校教师队伍结构,合理配置各学科教师,每所完小以上规模学校各有1名音、体、美和计算机教师。非完全小学通过区域统筹、教师走教、巡回授课、网络教学的方式确保紧缺学科专业教师的配备,并对此类教师给予相应补贴。有寄宿学生的学校合理增加编外合同制教师用于生活辅导。义务教育阶段寄宿生管理人员根据晚自习时间长短,按人均不高于20元/小时给予补助,人均最高每月不超过480元,所需经费由市财政统筹安排。

3.教育行政部门在核定的编制总额内,按照班额、生源等情况统筹分配各校教职工编制,并报同级机构编制部门和财政部门备案。在下次核编前,根据《浏阳市机关事业单位编外合同制人员管理办法》结合编制标准和学生数,核定每年编外合同制教师聘用数,按编外人员管理办法安排经费。编制、人社和教育部门,及时拟定每年乡村学校教师补充计划,确保乡村学校发展需求和素质教育全面实施。

4.深化中小学校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逐步压缩非教学人员编制。对适合社会力量提供的工勤和教学辅助等服务,探索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纳入市政府购买服务指导目录,所需资金由市财政统筹安排。

5.严禁在有合格教师来源的情况下“有编不补”,长期使用临时聘用人员,严禁任何部门和单位以任何理由、任何形式占用或变相占用乡村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对违反编制管理规定的单位和责任人,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五)有序推动城乡教师合理流动

1.加强市域内义务教育教师的统筹管理,推进“县管校聘”管理改革,为教师交流轮岗提供制度保障。市教育局在出台《校长教师交流实施方案》,以推动教育均衡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积极推动校长教师在市内城区学校之间、城区和农村学校之间、优质学校和薄弱学校之间、中心小学和村小学(教学点)之间的合理流动,每学年教师交流的比例不低于符合交流条件教师总数的10%,其中骨干教师交流比例不低于20%。要重点推动城区学校教师到乡村学校交流轮岗,乡镇范围内重点推动中心学校教师到村小学、教学点交流轮岗。尽快实现市域内校长教师交流的制度化、常态化。

2.结合本地实际,探索通过定期交流、跨校竞聘、学校联盟、对口支援、乡镇中心学校教师走教等方式,提高乡村教育教学水平,缩小城乡教育资源差距。

3.强化城市教师支援乡村教育工作制度,城市中小学教师评聘中级职务应有1年以上农村学校工作经历,评聘高级职务应累计有2年以上农村学校工作经历,乡村学校教师评定为特级教师和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应服务5年后方可流动。

(六)大力提高乡村教师生活待遇

1.落实乡村中小学教师乡镇工作补贴,乡镇及以下学校在职在岗教师,在农村中小学校(教学点)工作期间,年度考核合格的,按照学校在自然村、村委会或村庄所在地、乡镇政府或集镇所在地三类情况,分别按每人每月不低于900元、700元、500元的标准发放乡村教师乡镇工作补贴。我市所属边远乡镇的学校,其教师原发放的农村边远学校教职工津补贴300万元继续保留,待省里统一调整标准时逐步冲抵,所需资金由市财政统筹安排。对原边远学校教职工津补贴发放标准和范围作适当调整,以利于整体平衡。

2.落实校长岗位待遇,对学生人数在200人以内、200人以上的学校校长分别按照每月200元、300元的标准核发校长岗位津贴。提高班主任待遇,按照每月200元的标准核发班主任津贴,经费由市财政统筹安排。

3.依法依规落实乡村教师工资待遇政策,确保乡村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依法为教师缴纳住房公积金和社会保险,市域内统一缴费及补助的标准。

4.积极实施乡村教师帮扶计划,各乡镇人民政府要定期组织开展走访、慰问乡村教师工作,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帮助他们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包括大龄未婚乡村教师婚姻难等问题,实施精准扶贫,重点加大救助特困教师力度。市财政设立专项资金,对因遭遇突发事故或突患重大疾病,造成家庭生活特别困难的乡村教师进行救助帮扶。鼓励企业和社会力量积极为学校捐助资金,用于教师帮扶。要切实推进乡村教师定期体检工作,每年组织乡村教师进行一次体检,所需资金由市财政负担,列入当年预算。支持市教育基金会、教育工会建立市、镇两级联动救助特困教师机制。

5.加快边远艰苦地区乡村学校教师周转宿舍建设。争取上级财政支持,力争到2020年全面完成乡村教师周转宿舍建设问题。

(七)稳步推进乡村教师职称制度改革

全面推进中小学教师职称体制改革,建立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务(职称)系列。严格落实省中小学教师职称(职务)评聘条件和程序办法,实现县域内城乡学校教师岗位结构比例总体平衡,并切实向乡村教师倾斜,注重教育教学一线实践经历。适当调整乡镇及以下学校教师岗位结构比例,中级增加5个百分点,高级增加3个百分点,重点用于解决在乡村学校工作满20年和30年,目前分别还是初级、中级职称且符合评审条件和标准的乡村学校教师。降低乡村中小学教师职称申报评审条件,不作发表论文的刚性要求。持有计算机等级证书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结业证书的教师,不再重复参加计算机应用水平培训与考试。

(八)建立乡村教师奖励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