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大学生教育调查报告结束语 大学生农村教育社会实践调查报告(优质5篇)

小编:琉璃

随着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多数报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发生后撰写的。报告帮助人们了解特定问题或情况,并提供解决方案或建议。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报告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大学生教育调查报告结束语篇一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和“科教兴国”方略的实施,我国农村中小学所取得的成绩是众所周知,有目共睹的。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后,我国农村教育事业驶入了又好又快科学发展的健康轨道。目前,在我国农村普遍实施了根本意义上的九年义务教育免费机制,不仅巩固和加强了农村义务教育“普九”成果,同时还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和谐社会的创建进程。

然而,由于受传统教育的束缚和影响,长期以来,我国农村教育结构单一,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薄弱,应试教育积重难返,一些地方往往把升学率作为评价教育工作近乎唯一的目标,致使农村教育与当地生产和群众生活脱节,忽略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长此以往,必将影响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

农村中小学教育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逐步浮出水面,并且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障碍。为此,对所在的滨州市滨城区堡集镇农村义务教育现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调查。

我们选择了访谈和问卷相结合的调查方式。问卷式调查用于收集标准化的定量资料,访谈式调查用于收集非标准化的无结构的定性资料。通过调查,得到丰富的、个性化的信息。然后经过归纳、分析、综合、整理,得出带有规律性的结论。本次调查我们重点采用访谈法,正是想通过这种面对面的交谈的方式,探询我镇农村义务教育的现状,共谋改进我镇义务教育的大计。

在访谈人群选择上,我们依据典型性、广泛性原则,采取发散的方式,寻找可以影响到乡村义务教育的各大主体,分别和一部分学生、教师、家长等进行了访谈。

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经过分析整理,我们概括出了我镇义务教育的现状

现状一:教育经费严重短缺

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资源的严重短缺首先体现在教育经费的严重不足。最近几年,国家对教育的投入仅占gdp 2%的比例。就这2%而言,绝大部分都投入到了高等教育和城市中小学教育中,等到本来就十分有限的经费到了区、县、镇一级教育行政部门手中,他们中的一些好大喜功者却充分利用这一经费,在城区大兴“示范校”、“窗口校”,不遗余力地标榜个人政绩。在一篇教育调研报告中看到了一个仅有60万人口的小县,不顾百姓的反对,不惜斥资近亿元将原本就修建得相当不错的一所重点中学易地重建。这般层层卡扣,最后到达农村中小学尤其是义务教育学校的几乎是微乎其微。

由于教育经费的严重短缺,加之某些教育官员的政绩膨胀,农村中小学基础教育教学设施缺乏、落后,造成正常的教学活动无法开展,音体美劳等不少课程都因教学设施的缺乏而无法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所谓现代化的教育设施也是绣花枕头,成了摆设。由于信息渠道不畅,能熟练或基本熟练使用电脑的不足半数,远程教育资源的共享成为了梦想。

现状二:师资力量薄弱

所处的乡镇,六处完全小学中,除了中心小学师资力量相对较为雄厚一点外,其他小学,没有几个是个正规中等师范学校毕业的,几乎是清一色的“民转公”。他们中只有极少数受过专业培训,大部分是凭借自己日积月累的教学经验开展工作的,相当一部分教师教法陈旧、观念落后。教师队伍整体存在着年龄偏大、知识结构老化、知识面窄的问题。通过查阅所在乡镇的教师档案资料,发现全镇中小学教师平均年龄47岁,其中,50岁以上占51.8%。不仅年龄老化,而且学历偏低,知识结构老化,教育观念落后,教学方法陈旧。六处小学中,市、区级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几乎为零;初中学校,稍有改观。面对新形势下的素质教育,面对改革后的义务教育新课程,他们往往显得力不从心。试想,这样一支队伍担负着我镇中小学教育教学、人才培养和教育改革的繁重而艰巨的任务,谈何容易?!

造成农村中小学师资力量薄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受经济发展水平和事业人员编制的制约,难以注入“新鲜血液”,使得一些学校不得不临时招聘代课教师,以解燃眉之急。

“考、考、考教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数十年来,农村中小学教师一直无法走出这一应试教育的怪圈,究其原因是一些区、县、镇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在学年末,拿中考升学率、非毕业班优秀率、合格率,统一排位,排位的名次、学生成绩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老师的晋级加薪。于是乎老师们也顾不了“千呼万唤始出来的素质教育”,一味汗水加时间,有道是:“不管黑猫白猫,考得高分就是好猫”。所在地是一处偏僻的农村小镇,老师们早晨5:30天蒙蒙亮,就要早起跟班辅导,晚上初中部的老师还要辅导到9:30。一天下来,师生心力交瘁,苦不堪言。

重智育轻德育是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中存在的普遍现象。在一些学校,有的老师可以公开容忍成绩优秀的学生犯错误,少数学生家长在自己孩子与同龄孩子发生冲突时,竟然给予纵容和支持。不少学生心理欠缺甚至扭曲,打群架、偷财物、出入网吧、集结团伙、侮辱师生等现象绝无仅有。记得不久前有报道称:某地某校发生了震惊全国的中学生“灭门惨案”。由此可见,造成一些农村中小学生法制观念淡薄,道德品质败坏的主要原因是学校、家庭、社会都没有对之引起足够的重视。尤其是学校德育教育的严重缺失。

大学生教育调查报告结束语篇二

学习动机是在学习需要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学习需要的多样性决定着学习动机的复杂性,因而可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依据学习动机形成的原因,可分为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

内部学习动机是由学习者对学习的需要、兴趣、愿望、好奇心、求知欲、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及其自尊心、自信心、责任感、义务感、成就感和荣誉感等内在因素转化来的,具有更大的积极性、自觉性和主动性,对学习活动有着更大、更为持久的影响。

外部学习动机是由外在诱因,诸如社会的要求、考试的压力、父母的奖励、教师的赞许、伙伴的认可、评优秀学生、获得荣誉称号和奖学金、报考理想的学校、求得理想的职业、追求令人向往和称羡的社会地位等激发起来的,表现为心理上的压力和吸引力,因而外部学习动机也是学习动机总体结构中的主要组成部分。

此次调查研究就是为了研究外部学习动机对中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 于20xx年11月份,对所在实习单位杭州市留下中学的学生的学习动机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研究,对中学生的学习动机有了初步的了解,也为寻找合理的外部学习动机,从而促进中学生内部学习动机作用的发展提供了客观依据。同时,有利于我们步入中学当老师的时候能更好地激发与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对学习从直接兴趣转向持久的间接兴趣。也能帮助我们在成为正式老师之前,多方位了解学生教育,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

二、 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

(一) 具体目标

1、中学生学习动机现状。

2、中学生的外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联系。

3、中学生外部学习动机与内部学习动机间的联系。

4、寻找合理的外部学习动机,从而促进中学生内部学习动机作用的发展的建议与意见。

(二) 调查方法

学生问卷,内容涵盖学习效果的好差与所受影响因素的联系、学生的外部学习动机、外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之间的联系、外部学习动机与内部学习动机的联系四个方面。问卷调查在杭州市留下中学进行,共发问卷170份,回收有效问卷150份,接近理想的高效样本数。

三、 调查结果

对学生问卷调查分析,中学生的学习动机有明显的倾向性。

(一) 中学生学习动机现状

1、 影响学习效果的因素 调查显示,大部分中学生认为学习态度对学习效果的影响最大,此外课外指导、智力水平、学习环境也是影响学习效果的部分因素。但认为学习态度是影响因素的占70%左右,课外指导为影响因素的占13.8%,有7.6%认为是智力水平 ,13.8%的学生觉得是学习环境。

通过调查,结合现状,认为学生的学习态度不仅直接影响学习行为,而且还直接影响着学习成绩。那些喜欢学习,认为学习很有意义的学生,上课注意听讲 ,按时完成作业,学习成绩优良。相反,而那些对学习不感兴趣,认为学习无用的学生,课堂行为问题多,学习成绩也不太理想。可见学生都能体会到只要自己学习态度端正,付出努力,在学习上就能有所突破和收获。

2、 学生的学习动机

据调查,老师的鼓励、父母的夸奖、同伴的支持和报考理想的学校为大部分学生学习动机,其中认为老师的鼓励、父母的夸奖、同伴的支持为学习动力的占34.6%,选择报考理想大学的占29.8%,认为是考试压力的占18%,为获得荣誉称号的占17.5%。通过分析调查结果,发现学生基本上选的都是外部学习动机,虽然调查表上有引导学生自已填写学习动机,但调查问卷中却基本上没有学生补充的填写。这显示,外部学习动机是学生的主要学习动机。

调查还显示,调查中显示有91.7%的学生是有自己的学习动机的。但其中大部分的学生表示学习动机不算太好。调查中发现,学习动机持续时间分布比较平均:有37%的学生的学习动机维持自己努力不足两个月,相对短暂。有27.4%的学习动机能够让自己努力学习达一个学期左右;而有相当可观的存在 35.6%的学生,他们的学习动机能持续支持学习一个学期以上。

3、 学生的主要学习动机

调查显示,学生的主要学习动机的数据分布跟学生的学习动机的数据分析很接近。老师的鼓励、父母的夸奖、同伴的支持和报考理想的学校为大部分学生的学习动机,其中认为老师的鼓励、父母的夸奖、同伴的支持为学习动力的占33.6%,选择报考理想大学的占39%,认为是考试压力的占12.3%,为获得荣誉称号的占15%。这些数据进一步显示,外部学习动机是中学生学习动机的主导。我们知道,外部学习动机是由外在诱因,诸如社会的要求、考试的压力、父母的奖励、教师的赞许、伙伴的认可、评优秀学生、获得荣誉称号和奖学金、报考理想的学校、求得理想的职业、追求令人向往和称羡的社会地位等激发起来的,表现为心理上的压力和吸引力,因而外部学习动机也是学习动机总体结构中的主要组成部分。

(二) 中学生的外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联系

1、 学习动力支持学习的效果

调查显示,有近80%的学生在问卷中显示外部学习动机(包括老师的鼓励、父母的夸奖、同伴的支持等)对激励自己学生有其影响效果。良性激励对学生学习效果有促进作用,虽然有近一半的学生表示影响效果不十分明显,但还是有35%学生认为老师的微笑对自己的学习效率提高极有影响。但如果外部学习动力过于极端,则会造成适得其反的效果,23.5%的学生表示若用将来的前程,自己与同学作比较来激励自己会让自己感到压力和紧张,产生自卑感,缺乏自信,进而产生不良学习效果。

2、 产生学习疲劳感的情况

调查显示,偶尔会产生学习疲劳感的学生占63.4%,常常产生的占19.6%,从不产生的占17%。数据表明大多数学生会长生学习疲劳感,产生疲劳感就是学习动力不足的显示。我们知道,由于外部学习动机受外在诱因的影响,是随着外部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着的,因而与内部学习动机相比,具有较强的指向性和较大的可变性,诱因发生了变化,外部学习动机的强度也随之变化,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调节,则有可能表现为患得患失,影响学习效果。

3、 外部学习动机对学习效果的影响

调查显示,师长同伴的态度影响学习效果的学生占81%,没有影响的占19%。结果近一步表明外部学习动机对中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

(三) 中学生外部学习动机与内部学习动机间的联系

1、 促进转化为内部学习动机的外部学习动机

调查显示,师长同伴的态度能促使学习动机转化为内部学习动机的占37%,报考理想学校能转变学习动机为内部学习动机的占33.3%,认为是考试压力和获得荣誉称号的各占11.6%和18.1%。该数据位我们提供一个建议导向。

2、 内部学习动机的效果

调查显示,极少有同学的学习动机为内部学习动机。这表明寻找合理的外部学习动机,从而促进中学生内部学习动机作用的发展的必要性。我们知道,很多研究表明,内部动机对学生学习的作用是稳定而持久的,因此,我们坚持通过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习兴趣有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学生对学习的间接兴趣必须经历一个长期的认识和亲身体验的过程,因此,当我们强调内部动机对学习作用的同时,也要重视外部诱因的作用。心理学家认为,教师、家长和同学都是重要的学习动机源,他们的微笑、认可、赞许都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重要的激励作用。

四、 意见和建议

寻找合理的外部学习动机,促进中学生内部学习动机作用的发展。

1、师长的想法与导向

调查显示,有14.2%的家长不会用前程、将来等责任感来激励学生。但大部分家长还是会选择这样做,其中经常以这种方式激励的学生的家长占43.3%。占86.2%老师和家长会通过与同学进行比较的方法来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其中经常这样做的占39%。根据所有数据综合显示,外部学习动机是中学生的主要学习动机,而所有学习动机中,师长的态度是比较重要的一个外部学习动机,所以师长的导向对寻找合理的外部学习动机,从而促进中学生内部学习动机作用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2、 树立能取得长久学习效果的学习动机

大学生教育调查报告结束语篇三

1 高校大学生生命教育课题调查报告 为使课题组能够掌握有关大学生生命教育方面的最新信息和数据,为高校开展生命教育提供必要的素材,课题组于 4 月份在海南省海口和三亚两市 4 所本科、3 所高职院校发放了调查问卷,采集到了大学生关于生命教育方面的部分相关数 据,课题组对这些数据进行了必要的分析判断和综合归纳。

一、问卷调查的基本情况(一)调查方法及调查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运用问卷法在海口和三亚七所高校开展,力求使所得到的资料相互补充,相得益彰,使本研究以点面结合的方式获得大量第一手资料,从而保证所得结论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二)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发放问卷 240 份,回收 178 份,有效回收率为 74.2%,其中有效问卷 160 份,有效率为 89.9%,调查对象为在海南省海口和三亚两市的在校大学生,调查对象的选取采取随机方式。

1、性别分布 本次调查中,被调查对象男性 88 人,占总量 55%,女性 72 人,占总量 45%。2、学校层次、年级分布 本次调查涵盖大一 48 人(30%)、大二 52 人(32.5%)、大三 32 人(20%)、大四 28 人(17.5%)。四个年级的学生,涉及到 4 所本科院校、3 所高职院校,既有公办院校也有民办院校。

(三)问卷调查分析 调查内容包括大学生的生活状况、心理感受,人生意义、人生规划、人生选择;爱情、婚姻、家庭;面对生活的压力和挫折的态度;对自杀与死亡的了解情 况和采取的态度; 对高校开展生命教育的需求等,涵盖了大学生的生命观、婚恋 观、生死观等领域的问题。

1、大学生生活状况和心理感受 第 1、2 题: 目前大学生对生活状况的认识只有 58.75%的人感到满意,仍然有 41.25%的人认为不是很满意或者根本就不满意; 有 37.5%的大学生心理能感受到幸福,另外 62.5%的人或者感到烦恼郁闷、或空虚无聊、孤独寂寞、困惑迷茫。

2 必导致一些心理问题产生甚至极端行为发生。

2、大学生人生态度和人生规划 第 3、4、5、6 题:在调查的 160 人中有 33.75%的人没有对将来的人生做出规划;有 55%的人竟然没有意识到大学已到了人生重大选择的关键时期;能够知 道在大学期间对未来人生进行仔细思考、认真选择的仅占 28.75%的比例;有 35% 的人不能做自己命运的主人,要么依赖父母要么听由老天的安排; 有近一半的人认为人生的意义只在于金钱、事业、爱情、婚姻、家庭、他人,但也有一半的人 觉得为国家做贡献的重要性。

这项调查显示出当代大学生群体的特殊性,即相当比例的大学生没有了上几代人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缺乏对父母、他人和社会的责任意识。这种现 象的存在不能不说与社会、学校、家庭对青年人、大学生、孩子教育的缺失和漏 洞有关,同时也是各种压力在他们身上显效的结果,导致他们要么放任自己无所谓,要么自我中心缺爱心,要么追逐名利铤而走险。

因此,如何树立科学的人生观,端正人生态度,高校要把握好,在人生观正逐步形成的关键时期进行教育意义更重大。

(三)大学生爱情观和贞操观 第 7、8 题:就爱情在生命中的重要地位而言,有 13.75%的大学生持有爱情至高无上的论调; 63.75%的大学生认为事业第一,爱情只是其调味剂; 其余的人要么持无所谓态度,要么是没有处理好爱情、亲情与友情的关系。另外有近40% 的大学生对自己一旦拥有的爱情持天长地久的态度,但也有 38.75 的大学生认为爱情就是一种缘分,没有认真对待爱情这份真挚的感情,有 21.25%的大学生受到当前复杂的多元化社会情势影响,把爱情视作儿戏。

第 9、10、11、12 题:有 42.5%的大学生把贞操与道德连在一起,其他 57.5% 的大学生要么认为贞操的有无无所谓,要么认为根本不重要,甚至对用贞操来衡量道德水准的高低很反感。

有 71.25 的大学生认可大学生同居现象,只有 28.75% 的大学生认为这是不负责任的表现,或者处于中间地带,认为自己绝对不同居但别人同居自己也不认为有什么不可以。

33.75%的大学生对堕胎行为感到无所谓或 者很正常。有高达 82.5%的大学生认为周边女生堕胎行为很常见很普遍。

这 6 项调查已经显现了众多当代大学生的错误爱情观,而且如果不及时进行引导和教育会呈现愈走愈严重的趋势,尤其是对于大学生堕胎行为的调查结果显 示出了在读大学生对于生命的漠视,其所占比例已经让人瞠目结舌,如果再没能引起社会、学校和家庭关注的话,任这种现象和行为进一步加深和恶化,那么承担这个社会建设主力军的庞大群体会愈来愈偏离正轨,随之而来的各种问题将严重影响到这会的方方面面。

3 生活中,一些大学生自身思想远不成熟,不明白爱情的责任和义务,也不懂得驾驭自己的感情,不具备爱的能力,一旦“偷尝禁果,要尝苦果”。一些女大学生怀孕不得不做人工流产堕胎,给身心带来严重损害。

个别女大学生怀孕流产后男友又离开她,会想不通,走上绝路。

所以,性教育要讲究适时、适度、适量,采取阶段性教育,考虑学生的接受 能力,心理特征及理智发展。

一些性知识书籍粗制滥造,过多地渲染性生活的过程且图文并茂,刺激感官。性教育并非越透明越好,过了头会起误导、暗示的作 用,性教育的中心不仅仅在于生理知识层面,更重要的是对大学生进行道德情操的教育,用理智战胜诱惑和冲动。

(四)大学生抗压抗挫能力和态度 第 13、14 题:有 57.5%的大学生认为自己对有些压力和挫折很难面对,或者会被弄得焦头烂额,甚至一些大学生无法面对任何压力和挫折。

在面对压力和挫折的态度上,有近37.5%的大学生表现为一旦遇到重大挫折会丧志斗志一蹶不振,甚至有 7.5%的大学生选择自杀来摆脱困境。

在大学生抗压抗挫的能力和态度上暴露出的问题很严重。

一方面平时我们家长对孩子在生活上教育不当,让孩子过着水来张口、饭来张手的日子,学校对学生在学习上强调应试教育,学生动手能力较差,社会在经济转轨、社会转型期暴露出的一系列问题对学生产生了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使学生的适应能力很弱,学生便产生逃避心理、顺其自然心理甚至是轻生等。

我们知道,挫折承受力越高的人在遇到困难时才能以更积极的心态从容面对,所以高校要积极引导大学生能适时的调整心态,摆脱情绪异常波动。

(五)大学生暴力行为和生死观 第 15、16 题:有 51.25%的大学生曾经有过轻生的念头,只是偶尔与经常之 区分而已。32.5%的大学生认为发生自杀行为是情有可原、事有所迫,更有 13.75% 的大学生认为自杀是一种勇敢的行为。

第 17、18、19、20、21、22、23、24、25 题:有高达 65%的大学生对校园暴力事件感到见怪不怪或同情理解; 85%的家庭忌讳谈论死亡;一半以上的大学 生害怕接触和看见与葬礼有关的事物,也有 62.5 的大学生面对亲朋好友的死亡表现出要么很难接受并放不下、要么欣然接受的心理; 对于是否思考过死亡问题,有 6.25%的大学生从来没想过,有 10%的大学生经常想; 80%的大学生赞同安乐死; 52.5%的大学生从没听所过死亡学或稍微了解。

从以上调查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学生不能正确认识生死现象以及对死亡学的了解不多,说明学校对此问题关注度不够。

开展生命教育是促进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

现代社会物质生

4 活的日益丰富和社会环境的纷繁复杂,使青少年学生的生理成熟期明显提前,极易产生生理、心理和道德发展的不平衡现象。

长期以来,由于生理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困惑常常得不到及时指导,对无法预料且时有发生的隐性伤害往往难于应 对,导致一些学生产生心理脆弱、思想困惑、行为失控等现象。因此,需要积极引导学生科学理解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正确认识生命现象和生命的意义。

(六)高校大学生生命教育课程开设 第 26 题:有 60%的大学生认为或急需高校开设生命教育课程。

开展生命教育是现代学校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大学阶段是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随着大学生年龄的增长、知识的增多,他们的 自我意识日益增强,随之而来的是对人生冷峻的思考。

然而,当代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大学生们面临多种多样的心灵困惑和现实问题。

由于学校教育更多关注的是知识的传授、技能的培训,而忽视了对学生精神、人格等生命本身的关爱和呵护。一部分学生出现不同程度心理上的不适,甚至是心理障碍,他们自身无力解决,感到迷茫和痛苦。通过行之有效的生命教育,使学生明确人生意义、确立人 生坐标,为学生健康成长提供保障。

因此,高校必须加快学校教育的改革,从生理、心理和伦理等方面对学生进 行全面、系统、科学的生命教育,引导学生善待生命,帮助学生完善人格、健康 成长。着手整体规划和系统构架生命教育的内容、层次、形式;丰富现有课程教 材中的生命教育内容,明确对学生身心发展的针对性和指导性; 对学生生存能力的培养进行有效的操作性指导;教师要克服传统观念影响,从对大学生性生理、性心理、性道德发展的理解和指导的误区中走出来; 整合校内外丰富的生命教育资源。

三、引起大学生漠视生命的因素 随着高校的扩招,社会改革步伐和发展的加快,大学生面临越来越多的新问题、新任务。在大部分学生积极面对时,也有部分大学生受消极因素的影响,采 取不健康的行为取向不爱惜生命,如轻生、摧残、报复等。

据南京危机干预中心对部分高校的调查 , 大学生自杀率近几年呈上升趋势 , 约为 20/10 万,比全国自杀率高出一倍,自杀已成为大学生死亡的首位原因。

另外近年来大学生伤害他人生命的现象也屡见不鲜:

北京大学高才生卢刚在美国枪杀其博士导师和同窗好友等 6 人并重伤 1 人;清华大学高才生刘海洋伤熊事件; 北京大学学生王小龙把铊放在同学水杯里作毒品试验致 2 人中毒;广东医学院学 生甄新喜用浓硫酸和菜刀行凶导致 1 人死亡 6 人毁容受伤 根据课题组此次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均感到学习、工作压力大,近七成学生心理处于亚健康状态。

外界的些许风吹草动都会在他们的心中掀起狂涛

5 巨浪,当他们感到不被别人接受或认可时,往往会感情用事,离家出走,自杀,伤害他人的生命,实际上也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逃避和反抗。

因此要客观分析引起大学生漠视生命的因素。

(一)大学生缺乏对自身生命的理解和珍视 我国正处于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期,正处于与国际化接轨阶段。

多元文化冲突、社会道德失范、价值观念变迁都会造成人们内心的冲撞与矛盾,激烈竞争所带来的压力也正以空前的态势逼近和渗入我们的生活。

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负面影响,导致部分学生道德观念模糊与道德自律能力下降。一些人在生活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往往采取自戕和他杀的极端行为,走上不归路。

首先,高速度、快节奏发展的现代社会,使人们逐渐迷失自我。尤其是飞速发展的网络,打破了现实与虚拟的界限。

网络中的随心所欲与现实中的自由受限给他们带来很大的心理落差。

其次,社会、家庭和学校的压力对大学生的冲击影响巨大,他们承受着诸如就业、生存、人际交往等方面的社会压力。同时,功利的社会风气使大学生不再 探究自己生命存在的意义,不再思考人生的价值,更不可能创造和提高生命的价值,大学生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变得肤浅。

再次,大学生对生命与生活的认识错位,把生活当作生命的全部。

一旦生活中出现了矛盾,陷入了深刻的精神迷惘和意义危机,无法领悟生命的价值和生活的意义。

(二)家庭缺乏对孩子生命教育的“主体”育人理念。

目前,家庭教育存在以下五个“盲点” : 期望的冲突—过高的期望值,带来孩子的无望; 保护的冲突—过度的保护,带来孩子的无能; 爱的冲突—过分的溺爱,带来孩子的无情;交往的冲突—过多的干涉,带来孩子的无奈;评价的冲突—过多的指责,带来孩子的无措。雨果说 : “苛求等于毁灭,过高的期望是无形的杀手”,“通向地狱去的道路往往是善良的愿望铺成的”。父母过高的期望让孩子背上沉重的十字架。

在家庭,一些家长一直悟守以家长为中心的教育模式,注重长幼分明,一般不太注意以朋友的身份和孩子进行平等的交流,两代人的沟通就会出现“障碍”,如果家长对这种“代沟”熟视无睹,孩子心灵的大门也许就 会永远关闭。

(三)高校缺乏对学生生命关怀的教育氛围 导致大学生不珍惜生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 既有社会的原因 , 也有家庭、学校的原因 , 但从学校来说 , 不可否认的是我们的教育一直缺乏对学生生命关怀的教 育氛围,这也是导致大学生对自己生命轻视及对别人生命漠视的主要原因之一。不能帮助学生正确面对生命的教育,可以说是当今高等教育的一个重大缺憾。

6 在当代社会,高校首先要向学生传授各门、各级学科知识,帮助学生掌握就业技能,不断为社会组织输送合格的后备人力资源。

然而,在高等教育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型过程中,由于大学精神退化和对人才培养功能误解导致了对生命教育的漠视,淡化了适宜在精英及个性化教育的环境与氛围中展开创造性的、潜移默化的人格养成,生产出来的仅仅是知识饱满、价值欠缺的显失个性的人。

高校只注重知识经验、生活技能的传授,只注重道德伦理、人文精神的传承,却忽略了人的体验,忽略了人的生命需求,忽略了人的生命意义探寻,忽略了人的生命尊严与价值的体现; 缺乏对学生的情感培养,缺乏对学生珍视生命、保护生命、尊重生命的教育;排斥自我品行修养、自我个性砥砺、自我实践活动的教 育手段。至于什么是好的人生、好的社会伦理教育则被高等教育边缘化,人性的提升、生存的价值游离于高等教育追求的目标之外。

由于过于看中生命以外的东西,高等教育理念便被涂上了浓厚的政治色彩和功利色彩。

五、高校开展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对策与建议 高校生命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

在生命教育的内容上应从高校、教师和学生三个层面,通过知、情、意、行等方面全方位开展。

(一)发挥高校载体的功能 1.营造生命教育的良好氛围 开展生命教育,首要的任务就是要营造良好的生命教育氛围,让大学生时时、处处都能感受到生命教育的气息。

要在全校范围内大力提倡、宣传、推动生命教育,以多层次的校园文化营造生命教育的整体环境;要充分利用校内各种传媒、宣传教育阵地大力宣传生命教育 , 特别是充分利用好网络,把生命教育的相关知 识、信息通过网络来开展教育,优化生命教育的信息环境,使生命教育无时无处不在,深入人心。

2.重视生命教育的师资建设 实施生命教育,教师是主导,更是关键。因此,必须高度重视生命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着力构建一支高素质的、专兼职结合的稳定的生命教育师资队伍。

3.拓展生命教育的途径与方式 在生命教育实施的途径与方式上,要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通过学科渗透的方式,并辅之以社会实践活动,在不同年级、不同学科和不同课型中体现,做到 显性课程与隐蔽课程相结合、知识传授与亲身实践相结合、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

4.构建生命教育的目标体系 只有确立了科学的生命教育目标,开展生命教育活动和搭建生命教育实践平台才会有基本前提。

在确立生命教育的具体目标时,必须从系统的观点、整体的7 观点出发构建生命教育目标体系。

5.建立生命教育的保障机制 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和评价机制,鼓励全校师生员工参与生命教育,挖掘内部资源,争取外力协助,有计划、有步骤的组织实施关于生命主题的 活动,增进对生命的认识,培养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的情感,以及实践生命意义 与价值的行动。

(二)发挥教师主导的作用 教师要在以下四个方面寻求突破:

第一,运用观察、调查与实验等方法以谋求对学生的更为科学的了解,实现经验型研究到科学型研究的突破; 第二,既要研究学生周围环境,也要研究学生的心灵,同时将过去、现在和未来结合起来,透过变化的历程来研究学生的个性特点,实现个体化研究到系统化研究突破; 第 三,强调智慧能力和人生意义的研究,实现适应性研究到开发性研究突破; 第四,强调对学生的知识水平、兴趣爱好等的全面了解,实现情绪性研究到全面性研究突破。

苏霍姆林斯基要求教师做到“三统一”,即观察与思索的统一,心灵与理智的统一,热忱与智慧的统一。教师不仅要用脑子,而且要用心灵去认识学生,应 当把自己的心分给每个学生,在自己的心中应该装有每个学生的欢乐与苦恼,同时,教师还应当学会用理智来控制自己的内心冲动,不屈服于自发的情绪,应该让学生在每一节课都享受到热烈、轻松的氛围,探索、创造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

(三)激发学生主体的热情 所谓学生,就是千方百计学生活的知识,学生存的技能,学生命的意义。健康、阳光的心态是成就事业的前提。

1.自然、快乐、阳光地生活。学会自我解压、自我减负,懂得去关爱别人、呵护自己,善于欣赏多彩多姿的世界,善于营造宽松舒适的时空,这样生活就会充满朝气、活力和喜悦。

2.独立、勇敢、积极地生活。要积极创造参与活动的条件,把握自己独立 处理问题的机会。

要有足够的力量和勇气面对生命中的困难和艰险,在挫折中了解生命的意义,追求生命的活力,实践生命的价值。要经常换位思考,承担情感 角色,接受社会角色,使自身发展成既具有鲜明个性,又能顾全大局,谈吐文雅、举止得体,文明、和谐地生活。

8 自控行为的习惯; 要有源于生活的创造、追求、尝试和冒险精神的自我超越的坚定信念。

4.尊重、宽容、健康地生活。一个宽容的微笑可以抹掉他人心灵上的阴影,一个宽容的眼神可以缓解他人身上的压力,一个宽容的动作可以点燃他人心中理 想的火焰,一个宽容的心可以净化他人整个的灵魂。

宽容是一种明智之举,它体现着一种关爱、一种理解、一种尊重和一种信任,在宽容的氛围中可以健康地、愉快地生活。

高校在校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高校教育工作者必须清醒地认识高校生命教育的紧迫性,构建以高校为载体、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三位一体”的高校生命教育体系,做好全球化背景下高校生 命教育工作,使高校学生走出道德冲突与困惑,这也是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在新世纪承担的重要任务。

六、高校开展生命教育的内容和途径(一)生命教育舆论氛围的构建 开展生命教育,首要的任务就是要营造良好的生命教育氛围,让大学生时时、处处都能感受到生命教育的气息。

但生命教育本身是一项涉及学校、家庭、社会的系统工程,贯穿于人的整个一生,蔓延于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学校、家庭 和社会三方应密切配合,充分发挥合力作用,为生命教育的实施与发展营造良好氛围。从学校的层面来说,要在全校范围内大力提倡、宣传、推动生命教育,以 多层次的校园文化营造生命教育的整体环境; 要充分利用校内各种传媒、宣传教 育阵地大力宣传生命教育,特别是充分利用好网络,把生命教育的相关知识、信 息通过网络来开展教育,优化生命教育的信息环境,使生命教育无时无处不在,深入人心。从家庭的层面来说,要为学生营造温馨、关爱、欢乐、宽松、民主的 生活氛围,给学生带来快乐、幸福的生命体验。从社会的层面来说,政府及相关 部门应通过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和相关的法律政策,为生命教育的深入、持久、有效开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保障。

尤其是各类新闻媒体,要以正面积极稳妥的方式在全社会广泛宣传开展青少年生命教育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宣传报道实施生命教育的意义及取得的成果,推广生命教育在实践中所取得的经验,用正确的舆论导向来引导和帮助青少年认识生命价值,热爱自己、热爱生活、热爱生命,要 通过选择合适的切入点和报道视角,教育更多的青少年珍视生命,积极面对人生。

(二)生命教育理念的构建 “教育在本质上是生命的”,因此关注生命,秉承教育的理想追求,致力于生命教育理念的构建,无疑具有重大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1、教育观念的转变。推行生命教育的理念是高校开展生命教育的前提。教

9 育在本质上是培育人的生活经验与人的生活能力的活动。教育决不是为了考试,而是为了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幸福生活的创造者,在创造中体现生命的价值与 尊严。实施生命教育就是强调教育的根本意义即生活的变化、生活的改造,蕴涵着对教育的重建与对人的生命的尊重。

它昭示人们应该格外重视对人和人类未来 的关切、关注和关心。

2、提升高校教师的生命情怀、生命质量。实施生命教育要求教育者自身应 生活充实、积极向上,洋溢着对生命的热爱,因为他们是学生生命的楷模。健康 的家庭很重要,健康的教育也很重要。

教师应该把所肩负的教育职责与学生在知识理论、求知欲、情绪与追求真、善、美的心态之间的互动纳入到课堂的互动教 学中,教师对生命的理解与热爱会通过这种互动传递给学生,这有助于建立良好的课堂气氛,会带来好的教学效果。

3、营造生命情感的氛围。生命情感是建构个体人生的基础性素质,是个体 对自我生命的体认、肯定、接纳及对生命意义的自觉解放,是从狭隘走向广阔的 过程。因此,教育应营建理性的生命情感氛围,积极让生命情感引人振奋、达观、向上、充满朝气,把人引向与周围世界的活泼交流,成为人生动力与光明之源。

(三)生命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 课程是开展生命教育的主渠道之一,是决定生命教育成效的关键因素。

因此,实施生命教育,还必须全方位、多角度地开发生命教育的课程资源。

一是要深入挖掘学科教学中的生命教育资源。要从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学等角度入手,通 过教传授给学生必要的心理知识、伦理规范、交往技巧以及应对挫折的策略等。

同时,生命教育还要充分利用青春期教育、心理教育、安全教育、健康教育、环 境教育、法制教育等专题教育的形式,开展形式多样、灵活有效、丰富多彩的生 命专题化教育活动。

二是要深入挖掘实践活动中的生命教育资源。

实施生命教育必须坚持认知、体验、实践三结合的原则,使学生在社会生活实践中融知、情、意、行为一体。三是要深入挖掘社会环境中的生命教育资源。充分利用博物馆、图书馆、体育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社会资源,丰富生命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要积极协调社会资源,提供充足的教育设施和条件,为大学生的健康安全营造良好的环境。

(四)生命教育内容体系的构建 1、对学生进行身体健康教育,使学生认识和尊重生命。生活不规律、工作 高强度等都会造成身体免疫力低下,影响身体健康,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关心 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教会学生合理安排学习、工作和休息,教育和帮助学生重视体育锻炼,塑造健康体魄,切不可透支生命。这是生命教育的重要内容。

2、对学生进行生命价值教育,让学生领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人的生命是

10 自然生命和价值生命的统一体。

自然生命是价值生命的载体,价值生命是自然生命的灵魂,缺少其中一个,生命都是不完整的。对大学生这个特殊群体来说,要 善于引导他们发现和探索人生的价值,使他们懂得在满足物质需求的同时,要在精神世界里追求更高境界。

3、对学生进行人际交往教育。当代的大学生有有活力、有思想、敢冒险,但不善于交际,这往往成为影响大学生思想和行为的重要因素,有的甚至走向极端。因此,教育学生学会如何与他人友好和睦相处,培养他们的人文关怀、社会 关怀精神,学会尊重他人、欣赏他人、爱护他人。只有具备了这样的情操 , 大学生才会尊重爱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才不会发生伤害自己和他人身体或生命的事 情。

(五)生命教育保证体系的构建 生命教育不仅是一门课程,而且还要渗透到高校所有的教育活动中,充分发挥专题教育、学科渗透、课外活动等载体的保证作用。

高校应抓紧确立生命教育规划,归入大学生日常管理工作,根据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确定教育目标、课程改革、教学内容等。

新时期高校的思政教育,无论是内容的广度和深度,还是教育的方法和手段,都应该体现创新性,作为人文关怀核心内容的生命教育,应该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解读生命理念、理解生命目标、体味生命层次,为年轻的生命多注入一些激 情,多创造一些体验,多赋予一些憧憬,从而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 的全面和谐发展。

大学生生命观调查报告

高校调查报告

大学生调查报告

有关大学生调查报告

大学生教育调查报告结束语篇四

一、目的:

(一)对六个调查小组的全体成员进行现场培训。

(二)分析实地调查状况和预调查得到的一线资料。

(三)进一步微调、完善调查方法与工具,为下一步实地调查打好基础。

二、预调查方法与内容

为了预测调查的情况,及时发现调查内容的不足之处和培训参与调查人员的调查能力,使他们熟悉调查过程,调查组首先进行了预调查工作。为了达到预调查的目的,预调查所采用的方法与内容是和正式调查一致的,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问卷调查、访谈和课堂观察与录像。

(一)问卷调查

问卷调查包含五个方面的问卷:实习生问卷、实习学校学生问卷、实习学校主管教育实习校长问卷、实习学校指导教师问卷和语数外学科专业教师知识问卷(包括中学教师和师范生两种)。通过广泛的收集数据,和同类样本间与不同样本间的横纵对比,研究分析此次教育实习的效果与存在的问题。

问卷调查样本抽取原则是:实习生问卷的调查样本为所有调查学校的所有实习生;实习学校学生问卷的调查样本是每个县域块内各选择一所初、高中学校,每校抽取两个班级(不同年级,有实习生工作的班级);实习学校主管教育实习校长问卷的调查样本是实习学校主管教育实习的校长1人;实习学校指导教师问卷的调查样本为县域内实习学校的所有实习学校指导教师;语数外学科专业教师知识问卷的调查样本为参与问卷调查的数语外专业的实习生和指导教师。

根据样本抽取原则,把样本确定为:实习生问卷的预调查样本为在**七中实习的我校全部实习学生,共十五人;实习学校学生问卷的预调查样本为**七中两个班的学生;实习学校主管教育实习校长问卷的预调查样本**七中副校长;实习学校指导教师问卷的预调查样本为**七中的所有指导教师;语数外学科专业教师知识问卷的预调查样本为参与以上问卷调查的数语外专业的实习生和指导教师。

(二)访谈

访谈的对象包括四部分:实习生访谈、实习学校指导教师访谈、实习学校学生访谈和实习学校主管教育实习校长访谈。访谈的内容是访谈者依据访谈提纲上的内容进行访谈,主要分三大块内容:基本情况访谈、教育心理访谈和教育技术访谈。

访谈样本的选择原则是:实习生访谈对象为每校选择3-5名不同专业实习生,实习学校指导教师访谈对象为每校2-3名指导教师(其中要有班主任指导教师),实习学校学生对象样本为选择6-8个学生进行访谈,实习学校主管教育实习校长访谈对象为实习学校主管教育实习的校长1人。

根据样本选择原则,把样本确定为:实习生访谈对象为在**七中实习的我校实习生,实习学校指导教师访谈对象为**七中的一名女英语教师,实习学校学生访谈对象为**七中的六名学生(三男三女),实习学校主管教育实习校长访谈对象为**七中副校长。由于此次预调查目的之一是为了培训参加调查的全体成员,因此进行访谈的学生都是有过访谈经验的或者之前受过访谈方面培训的,其余参加访谈的调查组成员则是见习这些访谈者访谈,向他们学习访谈的方法与技巧,吸取经验。

(三)课堂观察与录像

课堂观察与录像的样本选择原则是:随机抽取有我校实习生实习的班级进行课堂观察与录像的工作。

预调查的课堂观察与录像工作一共记录了三节课,分别是:初中一年一班的地理(授课人:刘伟),初中一年一班的政治(授课人:吴静)和初中二年五班的英语(授课人:文雅)。

三、预调查过程

(一)预调查的时间和地点

1.时间:2015年**月**日上午7:30——18:00

2.地点:**市**县第七中学

(二)预调查准备工作:

1.分配工作:侯恕安排此次调查的工作分工,提出基本要求。

2.协调工作:向**七中学校领导说明调查目的与内容,协商具体的调查事项,得到了校领导的大力支持。

(三)预调查工作内容:

预调查工作的主要内容有三项:访谈、问卷调查和课堂观察与录像。

1.访谈

(1)学校主管教育实习领导(此次访谈对象为**七中副校长)的访谈,访谈时间为15分。

(2)我校实习生的访谈,访谈时间大约为15分钟。

(3)实习学校指导教师访谈(英语,女),访谈时间约5分钟。

(4)学生座谈(6人,三男三女),访谈时间约为5分钟。

2.问卷调查

(1)学校主管教育实习领导问卷调查,为5分钟,在访谈之前。

(2)我校实习生的学科能力试题和我校实习生的问卷调

查,发15份试题全部收回,调查问卷发15份返回13份。

(3)实习学校指导教师的调查(学科能力试题和调查问卷),共持续约一小时。学科能力试题全部做完收回,问卷调查做了10份。

(4)学生问卷调查(两个班),每班的问卷平均都用了40分钟。

3.课堂观察与录像
(四)下一步调查工作安排:

1.问卷相关部分负责人对问卷调整(周五完成),周六合卷,周日印出(杨明)。

2.侯恕协调带队老师分组,参与调查的研究生分组(专题负责人分本专业学生,统一调整)。

3.联系六个调查县域的学校带队教师,与调查学校提前协商(张丹)。

4.调查设备落实(李广负责)

5.调查预算(侯恕)、借款(张丹)

6.下周开始进行实时实地调查工作。

(五)预调查材料的简单处理

预调查结束后,为了进一步完善和微调调查的方法与工具,科学有效的进行实地教育调查工作,为下一步实地调查打好基础,课题组成员将收回的问卷、访谈录音和教学录像内容做了一些处理与分析,并对实地调查状况作了分析讨论。

四、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问卷调查的研究结果与分析

在**七中领导和我校实习生的积极配合下几乎所有问卷的完成质量都比较好,而且收回了绝大多数的发放问卷。问卷内容基本真实的反映了教育实习的实际情况,能够达到了调查的目的。但是在问卷调查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的问题。实习学校领导问卷、实习生问卷、学生问卷和实习学校指导教师问卷这几类问卷中,只有实习学校领导问卷的问题数量适中,便于回答。实习生问卷、学生问卷和实习学校指导教师问卷的问题数量都较多,但是实习生问卷的问题数量虽然较多却并没有影响实习生的回答。学生问卷的问题一方面问题数量比较多,另一方面其中教育心理的有些问题问得比较晦涩,学生难于理解,因此平均每个学生回答问卷的时间在40分钟左右。实习学校指导教师问卷的问题数量较多也影响了对问题的回答。

(二)访谈的研究结果与分析

访谈者依据访谈提纲的内容都进行了访谈,并且能够就一些问题展开提问,进行深度访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见习访谈的学生也通过当场观察、学习访谈者的访谈过程,得到了很好的学习机会,对访谈的整个过程有了较为全面和深刻的认识,学会了访谈的一些基本方法与技巧,为调查工作的顺利进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是有的访谈者虽然就某一个问题问的较为详细,却忽略掉了一些问题的访谈,尤其是对基本情况的访谈并不全面。

(三)课堂观察与录像的研究结果与分析

新授课的录像图像清晰,教学情境反映的较为全面。不仅有对实习生的讲课情况进行录像,还有对学生的上课情况进行录像,而且质量很好,可用性强。但是此次预调查只有新授课的录像,可参考的维度太少,给课堂教学的分析讨论带来不便。

基于以上对预调查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尽管课题组成员为教育调查的工作做了充分的准备,使预调查的工作顺利进行,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取得了良好的成果。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需要在后续的工作中改进。为了使实地调查的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取得完满的成果,因此提出以下建议。

五、建议

(一)对问卷的建议

由于各类问卷中,只有实习学校领导问卷的问题数量适中,其余问卷的内容都过多,而且学生问卷中教育心理的有些问题学生不能很好的理解。因此建议精简除了实习学校领导问卷的所有问卷的内容,使问题少而精,浅显易懂便于回答。

(二)对访谈的建议

在访谈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访谈者进行访谈时并不能对所有相关问题进行提问,有遗漏的地方。因此,建议访谈者在访谈之前要熟记访谈提纲的内容,对相应部分的问卷内容也要有所了解,使访谈全面深入的进行。

(三)对课堂观察与录像的建议

课堂观察与录像之前要得到被采访者的教学设计,而且不仅要对实习生的新授课进行课堂教学录像,也要对实习生的试讲课和指导教师对实习生的指导课进行录像。这样就可以为以后的课堂教学观察与分析提供较为全面的参考依据,完善调查内容。


大学生教育调查报告结束语篇五

爱心向前走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自动化学号:

俗话说,时间如白马过隙,转眼即逝。真的,回首自进入大学的那段美好时光,尤其作为一名青年志愿者所经历的岁月,点滴刻在脑海之中!

大学开学之初,那份对大学的无限崇拜与热情,以及对志愿者的崇高与向往,于是我加入了图书馆志愿者的行列,随后在学院又加入了青年志愿者的队伍中。曾誓言:“我愿意成为一名光荣的志愿者。我承诺:尽己所能,不计报酬,帮助他人,服务社会。践行志愿精神,传播先进文化。为建设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美好社会贡献力量!”此时,我感到心里极大地满足与自豪,因为我也是一名青年志愿者啦!有一种生活,你不曾经历过,就不知道其中的艰辛;有一种信念,你不曾体会过,就不知道其中的快乐;有一种快乐,你不曾拥有过,就不知道其中的纯粹。是的,在我看来,志愿者名字不是一种荣耀,而是一种沉甸甸的责任与使命,是一种热血沸腾、满怀理想的年轻人在用青春为社会描绘爱心的色彩。它意味着志愿者要用理想和信念燃烧青春的热情,用知识和技能来报答祖国的培养,以奉献和付出实现着人生的价值。作为一个普通的大学生,我总学得缺少一点什么,总是呆在风平浪静的象牙塔做着最天真的事。今天,作为xx科技大学一名青年志愿者,我有幸跟随大家前往武昌区徐家棚中心敬老院,心中起伏不断,有点顾虑会不会又是千篇一律活动,形式一下,然而整个上午的感觉,却把这种无知的顾虑冲击得云消雾散,这确实是一次爱心之旅,更是对人心的洗礼。20xx年x月x日,为了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怀揣着自己的美好憧憬,我开始了暑假的时间安排。最初是计划留校,因为我希望能在学校附近找到一个打工赚钱的地方,以此来实现我的社会实践。但事与愿违,由于有一学期没回家了,父母都十分的挂念,都不允许我留校,于是我不得不打消这个念头。

回到家后,见到家乡的公路很久未经休整,路面上的石头没有了,露出泥土路基。公路一般修在地势相对低洼之处,而今恰逢雨季,雨水很多,下雨时,山水满山片野冲积下来,保护公路的排水沟由于没有畅通,由于路不畅通,严重影响救援,危及老百姓的生命安全,可以说公路的作用已经严重退化。见到此情此景,心中好不是滋味,但却无能为力。因此,我就生产队的队长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沟通,向他提出了点建议,并表示趁着这两天农闲时节你可以组织一下我们可以一起将我们生产队的这长达3公里多的乡村公路进行修整。

社会主义高校办学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达到和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和方法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因此,各高校纷纷开展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以期望通过开展此项活动达到在提高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同时,服务社会的目的。在亲身经历了大一,大二两年的暑期社会实践后,我不由的要对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和体会!

在当前和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中,基层工作是很多毕业学员所必须经历的经历,学员如何能尽快适应其工作环境,尽快完成自己的角色转换,开展好工作是每一个在校的大学生所必须面临的课题。

亲身经历和增长知识是假期社会实践的重点,对于每个大学生的前途和发展都是具有重大影响的,他可以提高我们对多变复杂的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使我们以后有一个较好的好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现在国家的某些地区位置偏远,经济发展不够充分,这些决定了在基层工作的艰苦。我所在的家乡处于云南省昭通巧家县大的一个偏僻的山村地区,位置偏远,交通不够发达,和某些边境地区的发展状况有很多相似之处。在云南省农村参与劳动社会实践,感受劳动的辛苦,认识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对于坚持和发扬勤俭节约的生活作风具有促进作用,在劳动过程中发扬不拍苦,不怕累的精神,锻炼个人意志,对于以后完成各项艰难苦险任务打下良好的精神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