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音乐教学反思(通用5篇)

小编:雨中梧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幼儿园音乐教学反思篇一

本次音乐活动的教学内容是一首优美简单的歌曲:听。这首歌曲的特点在于它是三四拍的歌曲,与平时活泼可爱的歌曲相比,这首歌曲需要幼儿能安静下来演唱。并且,在本次音乐活动中,幼儿除了会唱歌曲之外,还需要用多种不同的单词来代替歌词,如:啦,啊等。这多样的形式不仅能让活动更加丰富多彩,还能让幼儿感受一首歌曲多种唱法,更能够感受到歌曲的韵律与情感。这首歌曲让幼儿在学会安静,倾听的同时,也让幼儿动脑,在教师的引导下自由创作。

本次音乐活动目标为:1学唱三四拍歌曲,感受并唱准句首强拍重音。2在教师指挥和引导下,尝试用多种形式演唱歌曲。3能够注意倾听同伴地演唱,明确演唱内容。在活动中,重点让幼儿能够在会唱地基础上尝试自己用“啊”等形式来替换歌词,这也是活动的一个难点。作为新中班,让幼儿能够学会倾听也是一个常规重点。

在活动中,通过让幼儿感受各种声音来导入活动,并且幼儿对“风声”的已有经验已经非常丰富,能够模仿出风声,所以在歌词的学习中非常简单,歌曲的学习也就非常快。但是我班幼儿对于三四拍的歌曲才第二次尝试,在感受首句强拍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在这一点上还需要循序渐进地学习。在创编地过程中,幼儿在听完教师用“啊”

来代替歌词后,幼儿能马上进入这个氛围,开始想出用“啦”哈“叽”等来代替,最后创编越来越活跃,幼儿地积极性也越来越高。但是在幼儿个别进行创编时,有的孩子还不能够完全静下心来倾听他人,在今后的活动中还需要注意个别幼儿的指导。

幼儿园音乐教学反思篇二

在学唱并表演歌曲《粉刷匠》环节中,我没有让学生直接跟唱歌曲,而是先通过故事导入,目的是让学生对歌曲内容有进一步理解。为感受粉刷匠热爱劳动,不怕脏,不怕累的优良品质打好基础。然后通过这个故事引出《粉刷匠》歌词,并要求学生边打节拍边朗诵,让学生在熟记歌词的基础上熟悉歌曲旋律特点。在诵读完歌词后,我问道:“最后一句‘哎呀,我的小鼻子变呀变了样,还可以是什么地方变了样’?”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小眼睛、小耳朵、小嘴巴、小脸蛋、新衣服、黑头发等等”,通过对歌词最后一句的改编,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的创造力。

在教唱歌曲环节中,我采用听唱法教法,通过默唱、轻声唱、放声唱、有感情唱等方法,引导学生唱出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和内涵。通过引导学生大胆创编动作并表演,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创造力、合作力和积极参与的能力,营造出了良好的课堂氛围。

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本课的一个亮点。我设计了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夸夸粉刷匠的教学环节,通过学生对粉刷匠爱劳动,不怕脏,不怕累的优良品质的赞美;用歌声来表扬他,赞美他;齐唱歌曲,边唱边表演等形式,让音乐教学与品德教育相结合,使课堂教学得到升华,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幼儿园音乐教学反思篇三

音乐活动《小猫》,整节活动中幼儿的参与性很强,能跟着我积极模仿小花猫,并且快乐的学唱歌曲。活动中,我安排了许多表演内容,这样能满足小班幼儿的身心需要,在唱唱跳跳中熟悉歌曲旋律,在游戏情景中理解歌词内容。尽管我在一些细节上把握的还不够,但是,孩子们并没有因此而失去参与活动的兴趣,仍然很投入地配合着我,让我很感动。

在进行歌曲表演时,我和幼儿一起模仿小花猫的叫声“喵呜……喵呜”突然,叶可鉴小朋友很大声的问我----“应该是啊呜呀”。当时,我为了整节活动能够正常的进行便没有回答她的问题,继续着我们的歌表演,其它的孩子也没有太多的注意到“小叶子”的这一疑问,他们仍然快乐地跟着我“喵呜……喵呜”地模仿着小花猫。我想,大家都跟着我说“喵呜”,叶可鉴也会和其他小朋友一样跟着学的。其实不然,当我们再度表演时,叶可鉴依然很大声的问我“应该是啊呜呀”。这次她的语气更加果断了,近乎是一种质问的口气。刚才我对她提出的问题不置可否,现在的她要讨回一番公道似的。面对孩子的再次提问,我不能只顾及我原先的活动设计了,此时,我已经意识到我必须回答叶可鉴这个问题。我首先表扬了叶可鉴是一个很有创意的小朋友,其次建议大家一起听听她的提议,我们一起来学学她说的“啊呜”,用“啊呜”声来学小花猫叫。果不其然,孩子们学得兴致高昂,一个个张大了嘴巴,“啊呜……啊呜……”一张张快乐的小脸仿佛花儿一般在我眼前绽放!我根本就没有想到,仅仅是两个区别不太大的字,竟然会有如此之大的魔力,仅仅是两个字,居然可以带给孩子们如此之大的快乐!

案例分析:

本次的青年教师分层公开教研活动是本学期我在园内部唯一的一次开课机会,也是我在这届小班新生第一次开课,面对那么多客人老师,孩子们没有任何拘束感,很放松,也很投入,让我万分庆幸自己拥有着这群无邪地小精灵。

《小猫》这节小班音乐活动我参考了陈淑琴老师的教案设计,结合本班幼儿的特点,我做了许多修改。周三上午在小(4)班试上后,发现很多环节不能很好的抓住幼儿的注意力,有些环节不紧凑,孩子们兴趣索然。讨教多位资深老教师之后,我对自己的教案做了部分修改与调整。在修改调整的同时,我也想当然的对歌曲中的部分歌词做了改动。在陈淑琴老师的教案设计上,歌曲学小猫叫声的部分本就是叶可鉴小朋友所提议的“啊呜……啊呜”,可我觉得这样的叫声不像是一只可爱的小花猫,倒像是一头凶猛的大狮子,这和我的活动设计大相径庭,于是我便改为我们耳熟能详“喵呜”。没有想到我的这一小小修改竟被叶可鉴“一语道破”。

“为什么当时我在参考陈淑琴老师的教案设计时没有考虑“啊呜”的用意呢?”

“为什么没有考虑明明“啊呜”声像大狮子,为什么陈淑琴这样的资深学者没有修改呢?”

我在修改歌词的时候太大意了,根本没有考虑到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他们喜欢夸张的动作,他们喜欢夸张的表情。正如我们早操中小猴子学做操的动作,老师领操时总是觉得蹦跳的动作太多,跳起来很吃力。但是我们发现,孩子们乐于那样快乐的蹦跳动作,每做到这个动作,我们都能在孩子的脸上找到他们抑制不住的快乐与兴奋。这样的快乐既属于他们也属于我们。

幼儿园音乐教学反思篇四

我班幼儿是群活泼的孩子,在一次户外活动中,我偶然发现幼儿对尾巴活动的热爱,他们玩法丰富,而且富有创意。章楚晗每次户外活动时都会问我:“潘老师!今天要不要玩尾巴了!”他们的活动热情打动了我,于是我设计了《尾巴狂想曲》这一音乐活动。

根据纲要中提出的音乐教育的目标应使幼儿的兴趣、智能、情感发展达到统一,确切的说即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及对美的感受力,表现力。在以往的教育中,无论唱歌、跳舞、节奏乐欣赏,都是由教师教,幼儿学,成人替代了幼儿思考,不利于幼儿发展。现在我们是立足在教幼儿自己去学会,让其通过音乐实践活动主动探索发现,激发其探究内驱力,从而产生学习欲望,在操作尝试中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

活动开始时我出示的尾巴图片引起了幼儿强烈的兴趣,回答问题时非常踊跃,而我的长尾巴活动更加提升了幼儿对尾巴的兴趣。在提问中“尾巴有什么用?”幼儿分别说出了“可以跳、走、跳舞、游戏等”各种方法。我放出音乐让幼儿自己去感知,放手让幼儿自己去想象用尾巴跳舞的感觉,幼儿既兴奋又大胆,面对自己创编的动作也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和见解,并且愿意和同伴分享创作的喜悦。整个活动目标完成的非常好,为此我想到以前,我们往往是手把手教幼儿如何学,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反被我们扼杀了。其实大胆放手让幼儿自己想象,老师只要好好引导,幼儿当然会融入教学。最后我用抓尾巴的游戏让活动达到了高潮。

当然活动中往往也有不足,在开始时,让幼儿说出动物中谁也有尾巴时?幼儿想象很丰富,说出了各种动物,但我没有好好的`引导他们说完整的话,为此反倒在音乐活动中错失了一次语言活动的教学。在活动结束玩抓尾巴的游戏时,如果放音乐再让幼儿感知效果会更好。音乐活动一方面是幼儿积极参与音乐活动的态度影响幼儿审美兴趣和态度,一方面是在音乐教育活动中应培养幼儿简单的音乐才能和能力,这样才能为幼儿在音乐艺术中进行审美活动奠定基础。活动结束了,看着幼儿满足的笑了,幸福的笑了,我更加体会到原来放手也是一种幸福啊!

幼儿园音乐教学反思篇五

卷炮仗是一项深受幼儿喜爱的传统活动,它巧妙地用团体合作走螺旋线的方式来表现炮仗的外形特点。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我们通常以体育游戏的方式和幼儿共同玩。尽管在“卷”的过程中教师会不停地发出语言提示:“手拉好,一个跟着一个,卷紧一点。”但随着炮仗越卷越大,幼儿的`情绪会越来越高涨,螺旋队形也就很容易出现拥挤、碰撞、队形散乱的现象。

分析原因,我认为主要是在游戏的过程中幼儿只是把自我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个体参与游戏,而没有真正理解这个游戏是靠大家的合作来进行的。

在设计这个活动时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改变以往体育活动中已经出现的幼儿因不理解螺旋队形而盲目跟从的现象,启发幼儿经过探索先理解螺旋线的原理,在理解螺旋线原理的前提下再学习用动作表现螺旋线。

在这个活动中,科学与艺术的结合突破了计划中我们预测的困难,在理解螺旋线特征的基础上,幼儿能够逐步完成卷炮仗的动作表现。如果说传统的单一的体育活动或音乐活动只是带给幼儿浅层的感官愉悦的话,那么科学与艺术的结合,却是让幼儿的愉悦带有必须的理性指导成分,即理解了卷炮仗游戏的真正玩法。正是在科学活动中对螺旋线的探索,才使得艺术活动中的卷炮仗游戏玩得更加丰富精彩。在教师的引领下,幼儿围绕螺旋线这个线索,在探究中游戏,在游戏中探究,凸显出科学与艺术、感性与理性结合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