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我们的梦想一等奖教案 我们成功了教学反思(优秀10篇)

小编:雨中梧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我们的梦想一等奖教案篇一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铁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的.确,语文教学应该千方百计地为学生创造个性化的阅读氛围,让课堂充满童趣、充满乐趣、充满活力。基于以上观点,本课教学开始我就向学生出示一面五环旗。这一做法立刻引起学生们的极大兴致,加上学生课前已经搜集了有关这方面的资料,他们有话可说,因此他们顿时争先恐后地向大家介绍自己知道的有关情况。……天真的周戎居然心愤愤而口悱悱地说:“怎么不早些在中国举办奥运会呀?为什么等到2008年?”一个充满稚气的声音道出了一个沉重的话题,在几乎凝固了的氛围中,我用深沉的语言向同学们娓娓讲述在1993年中国仅以一票之差失去了2000年奥运会的主办权。在2001年7月13日那个不平凡的夜晚,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成功了,那是个怎样的不眠之夜啊!为了让学生再用心感受一下。随即我播放了喜讯传来时人们狂欢的录像。

这个教学环节是我事先没有预设的,但是课前我收集了大量的资料,因此这个既是精心设计又是意外出现的课堂让我有了许多体会:

1.教师要努力开发课程资源

《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要努力开发语文课程资源,拓展学生的语文学习视野,但究竟如何操作呢?实际上,课文本身就蕴涵着许多资源可供我们开发。这篇课文我们就可以以课文为载体,引导学生课前搜集资料,课堂上自主探究,拓展视野,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精神的熏陶。

关于五环旗,学生在不经意间通过不同的渠道或多或少地了解它,但那是无意识的,是零散的。在交流中,学生对五环旗的了解相对全面了、认识相对深刻了,这就充分体现了语文学科具有丰富的人文性的特点。在资源共享的同时,较好地突出了语文课程的开放性,进一步说明:“语文教育的外延和生活相等”。

2.教师个人的知识被激活。

据专家分析,在未来的课堂上,知识将由三方面组成:教科书及教学参考书提供的知识、教师个人的知识、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新课程将改变教科书一统课堂的局面,教材不再是学生唯一的知识源。当我向大家声情开茂地讲述“为什么不早些在中国举办呀?”

这个问题时,其实是我在向学生们介绍中国申奥的历史,其艰难历程告诉我们:成功是何等的来之不易啊!在学生激情涌动的时刻,回放实况录像,学习心境水到渠成。

3.形式多样的朗读要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中。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我在教学中,把读的权利交给学生,把读的时间还给学生。本文虽短小但感情充沛,令人振奋。基于这点考虑,我在教学中既充分发挥范读与指导读的作用,又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在第二自然段教学中,我根据句式特点,设计了引读、接读的朗读方式。在老师饱满热情的感召下,全班学生振臂高呼:“我们成功了!”“我们爱北京!”“祖国万岁!”

此时此刻,他们仿佛就是人海歌潮中的一分子,与其说他们在朗读,不如说他们在用心感受。在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中,学生们对课文的感悟得到提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实现有机的整合。

我们的梦想一等奖教案篇二

知识与能力

1、知道食物含有的六种主要营养成分。

2、知道人体需要的哪些营养及其来源,懂得营养全面、合理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

1、学习用分类的方法认识身边熟悉的食物。

2、能用实验的方法,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和脂肪。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不偏食、不挑食和注意食物多样性的意识。

2、关心饮食,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提高自己的饮食质量,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1、教学重点:认识食物的主要营养成分及其作用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抓住不同食物的特点,对自己熟悉的食物进行分类。

四、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1、谈话:今天,我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图片,我们一起来欣赏。(课件展示食物图片)此时此刻,看到这些食物图片你最想做什么?(吃)嘴馋了,是吧!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聊一聊《我们吃什么》的话题。

2、师:能不能告诉老师

,平时你们最常吃的食物有哪些?

3、学生交流。

生:能。

师:下面就请各队同学给你们带来的食物分分类,另外,你也可以把课桌上老师准备的食物卡片拿出来补充,要是见到不认识的可以求助老师。咱们来比一比,看一看,哪一队分类的方法最多,分得最快。

(学生动手分类,老师参入活动)

师:谁来说说你们小队是用什么方法来给食物分类的?

生:我们把水果分成一类,蔬菜分成一类。

生:我们小队是按照喜欢吃的和不喜欢吃的来分的。

生:我们把长在地里的分为一类,结在树上的分为一类。

生:我们小队把食物分成了早餐一类,午餐一类,晚餐一类。

生:我们把含有维生素的分一类。

生:我们把荤菜分为一类,素菜分为一类。

(三)、按食物所含主要营养成分给食物分类。

生齐答:想。

生:愿意。

师:好,那咱们一起来听一听。

【蔬菜、水果类】和【糖及油脂类】都说自己对人体的作用最大,他们个个争论不休,各说各有理,咱们来听听,他们谁说得最有理。(出示四类代表的录音话语)

生:不能。

(学生兴致极高,议论纷纷)

1.让学生自学教材第44页的资料。

2、师:下面大家来听听,哪一队的结论最能说得让人心服口服?

(学生汇报结论,意见都不统一,在交流交流。)

生:我们队认为应该是粮食类,因为粮食是我们的主食。

生:我们认为应该是鱼、肉、奶、豆类,因为鱼、肉、奶、豆类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是人体生长发育必需的食物。

生:我们小队最后一致认为,缺少四类中的任何一类都是不行的,所以这四类都很重要。 生:我们还是认为,应该是【粮食类】,因为米饭是我们的主食,每天都不能缺了它,如果人几天不吃米饭就会浑身无力,最后可能会饿死。

生:我们小队认为,既然四类都有它们的重要作用,那就说明四类对人体都很重要,缺一不可。

师:是啊,同学们是越说越有理了。的确,在食物王国,四类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对我们人体都很重要。

(1)小比赛---得出淀粉遇碘酒会变色。

师:课上到这儿,老师想找几个同学来个小比赛。老师这儿有四包米饭粒,看看哪个同学能很快的数出它的个数。

师提比赛规则:比赛时必须用拇指和食指数,数之前必须把手指用碘酒消毒,还要保证米饭粒清洁。看谁能完成任务。

生纷纷举手。

第一组没完成任务。

在来一组。还是把米饭粒弄脏了。(学生用疑问的眼光看着老师)顺势教师说出原因。

(2)、挤压法。认识实验器材——检测花生米里有没有油脂——小组汇报方法及实验结果。

师:如果老师要用最快的办法知道所有同学最爱吃的一种食物,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吗? 生:。。。。。

师:同学们想的办法真不错,老师再教大家使用一种简单的统计方法好不好?(出示统

计表)你们会使用吗?老师以自己为例示范统计方法。

分组统计。

全班统计。

师:看看我们的统计结果,你有什么发现?

生:我发现我们班喜欢吃糖果的同学最多。

生:我们班同学都不怎么喜欢吃鱼。

生:大家都喜欢吃水果,可是喜欢吃蔬菜的不多。

生:我们班大多数同学都不喜欢吃米饭、包子这类主食,而喜欢吃零食。

生:偏食了容易营养不良。

生:如果我们偏食,就容易生病。

生:我们长期偏食,会造成某些营养物质的缺乏。

生:偏食会影响我们的生长发育。

生:偏食会影响身体健康。

(小队内讨论)

生:我们应该改掉偏食的怀习惯,多吃自己不喜欢吃的食物。

生:我以前不喜欢吃鸡蛋,现在我知道了鸡蛋里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对身体有益,我以后一定多吃。

生:我以后一定要吃妈妈烧的所有的菜,不再挑三拣四了。

生:爸爸妈妈平时只烧我喜欢吃的菜,我回去后一定要告诉他们食物要多样化,每个人都不能偏食。

生:我们今后要少吃零食,多吃蔬菜和水果。

在解放以前,有个解放军叔叔被日本人抓进了监狱,他想给监狱外的同志写信,于是他用米汤写了一封信,如果你是他的同事,你用什么方法可以看到信的内容呢?(课后思考)

教学导入设计: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情趣,又能引起学生对营养话题的关心,起到“聚焦”作用,同时又了解了学生的饮食情况,使教学更有针对性,并为下面的教学作好准备。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日常生活经验给食物分类,进一步拓宽了学生的思维渠道和思考的空间,对于学生能讲出理由的分类,教师给予合理评价并鼓励学生大胆想像,这样的教学方法更符合儿童的认识规律和富有儿童情趣,使全体同学都投入合作交流的活动之中。通过讨论、分析,使学生凌乱、模糊的认识更加清晰化,使学生了解按营养成分为食物分类的科学方法,明确没有一种食物含有人体所需要的全部营养,从而形成“建立合理饮食结构”的意识。通过学习,学生可以更加关心和注意自己的饮食,为正确搭配食物、设计自己科学合理的饮食做好铺垫、打了基础,把课堂学习延伸到课外,把课堂探究引入到生活实践。通过小比赛、挤压法、燃烧法等实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让学生学会了检验食物中的营养成分。通过统计,增强了学生不偏食、不挑食和注意食物多样性的意识。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提高自己的饮食质量,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力求从以下三个方面有所突破:

1、鼓励儿童通过动手和动脑学科学、用科学。对于儿童来说态度的形成需要实践的过程,而知识的获取主要通过感性经验的积累。在教学中,我通过孩子身边熟悉的食物,自己动手给自己熟悉的食物分一分,分一分的同时再动脑想一想,这样在科学教学过程中创设一定的情景,开展多样的活动,活跃了课堂气氛。

2、教学方法富有儿童情趣和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在课堂教学中语言力求形象、直观、有趣,引导孩子自己得出学习结论。

3、注意通过每个孩子的发言,把讨论引向深入。科学课程最基本的特点是从儿童身边的自然事物开始学习,这种探究活动一般应掌握由简单到复杂、由教师扶着走到逐步放开、由模仿到半独立再到独立的过程逐步进行。在课堂上,我力争抓住每个学生的发言,因势利导,鼓励学生大胆的猜想,对一个问题的结果作多种的假设和预测,决不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学生。

我们的梦想一等奖教案篇三

作为一位新教师,我于10月8日-10月12日在马蹄小学学习,学习最后一天10月12日我上了一节汇报课,课堂内容是:《我们成功了》第一学时。下面是我对这节课的反思:

1.课堂掌控能力不够好,上起来比较吃力。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注意积累经验,多向其他教师请教和学习。

2.课堂结尾让学生读没带拼音的生字,这一环节应该放在前面认识生字的时候。在今后的备课中我应该统筹安排好每一个环节。

3.认识“我会认”的生字时,我应该找一些难写的字范写一下。今后一定注意重、难写的字在黑板上一笔一划的范写,让学生跟着书空。

4.我觉得自己这堂课上得不够激情,给予学生的鼓励不够具体。今后对学生的鼓励一定得具体,说出学生之所以得到鼓励的原因。

5.没能带动学生去体会人们申奥成功时的激动、欢乐和自豪的情感。在今后我应该加强带领学生体会作者思想感情能力的训练。

6.同一个生字学生举手组词后,我应该再让全班同学发挥一下再用该字组一下其他的词语。在以后的教学中,尽量多给学生回答问题的机会。就本节课来说,我是以读和认字为本,但是总体上读的环节不够多。在以后的教学中,在读的环节,我应该注意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流利—有感情。

我们的梦想一等奖教案篇四

今天五年级的同学一起学习了我们的呼吸这一节。在我们共同的学习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些问题,我需要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加以注意。

1.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学生的活动的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能够很好的指导学习进行学习。在本次课的学习中,我的主导作用不是十分的明显,似乎一直指导学生进行做题,而不是真正的自主学习。因此我想在教学中,一定要指导学习进行更加有效的学习。

2.学生的主体地位需要学生进一步的进行理解和掌握。在指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小组合作,代表讲解的过程中,学生没有真正的理解和掌握自己的地位,而是习惯性沉浸在常规的教学之中。因此学生需要理解课堂是自己的,是展示自己的舞台,鼓励学生积极的在课堂上展示自己。

第一我认为学生的预习不是非常的充分或者是许多的学生没有进行预习,许多的的学生只是在上课的时候才看书。第二,我的'预习设计有些不大合理。在预习设计之中,设计的问题太过简单和笼统,没有方法检查学生是否真正的进行有效的预习。预习的有效性是学生进行自主、合作学习,自我展示的的基础。第三没有给予不活跃学生的进行展示的机会。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我们的梦想一等奖教案篇五

《我们在呼吸》教学反思这节课不足:

本节课第二环节体验呼吸运动与呼吸的关系,在测量学生平静时的呼吸次数时用的时间太短,不能够准确的测出学生一分钟的呼吸次数,同时测量时应向学生多次强调正确的呼吸测量方法。在测量运动时呼吸次数时,在选人和运动时间上出现了小失误,不应该选体型较大或体重较重的孩子,同时运动的时间将保持在一分钟左右,这样学生呼吸的变化情况会更加明显。

在第三环节探究吸进与呼出时,可以分情况设计教学:

如果学生较多时可以多设计几组实验操作,多让几组学生代表上台做演示实验,这样可以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果学生班额较少时,可以设计为学生分组实验,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更方便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同时也体现了以学生为主的课堂教学。

优点:整节课学生都能随着我的.思路一步一步的走下去,上课学生积极回答问题,整节课的课堂气氛都比较活跃,大家都积极的参与其中。

我们的梦想一等奖教案篇六

《我们的呼吸》一课是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的内容,是学生在认识了人体内部消化器官后进一步认识呼吸器官,对人体组织的更深入的了解。本节课的设计我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科学课教学的实践性很鲜明,学生在课余时间经常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和掌握的.技能解决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真正的教育者总是教人去创造生活而不是制造生活”。

《我们的呼吸》是在“人每时每刻都要呼吸,呼吸意味着生命存在”这一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上,引领学生通过猜想、实验等一系列探究活动,认识人体的呼吸器官,了解呼吸的过程,理解呼吸的意义,并通过查阅资料、测肺活量等实践活动,讨论了解呼吸系统的有关问题。因此,如何引导学生在多项亲历活动中应用所掌握的知识和能力进行有价值的探究活动是本课的重要任务之一。

(2)培养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强调说:“教师要特别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通过主观努力获得发展。”学生的技能是不能简单地、直接地从教师那里获得,只能在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操作的过程中得以培养和提高。为此我在教学过程中通过采用多种手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唱好主角,培养学生主动发展。

我们的梦想一等奖教案篇七

一年级的小学生对校园的认识并不深刻,因此进行必要的校园参观可以让学生从感官上初步了解学习环境,为今后能够深入了解学校打下基础。从学生自身考虑,对学校的了解可以增进他们对学校的喜爱之情,增进师生之情,增进安全意识,对其今后的学习生活有很大的帮助。通过本课的学习,不光使学生了解学校的基本设施,同时还要让学生学会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力。

(2)措施分析

措施一、利用“探密小分队”的形式,进行校园的参观活动。它的优点是让每位同学都成为这个小分队的成员,增强活动的神秘感,从而激发同学的兴趣,更好的对校园进行观察。

措施二、利用动手画图的活动,让学生充分展现自己的才华和优点,发挥其创造力和想象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效果分析

通过对学生上课的成果分析(他们画的图。)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分析学生掌握知识的效果。从结果看出,大部分学生对这样的上课内容的安排感到兴趣十足,同时他们都通过这堂课了解了学校的基础设施,从而规范了他们在学校的日常活动。

我们的梦想一等奖教案篇八

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我和学生一起完成了《我们的学校》一课的学习。回顾整个教学活动,我最深的体会是采用研究型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了求知过程的.探究者,师生关系更为民主、平等,教学已不拘于课堂40分钟,而是将课前准备、课堂教学、课外实践相结合,重在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研究型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本课教学中,我尝试了研究型学习方式。针对三年级学生刚刚开始培养研究学习能力这一特点,结合本课教材内容,教学过程分为了课前学习研究、课内汇报交流和课后延伸升华三部分。

我们的梦想一等奖教案篇九

在上第一课《植物新生命的开始》时,我让学生自己准备各种植物的种子,虽然也提到要带凤仙花的种子,但是一般孩子的家中都是没有凤仙花种子的,凤仙花这种植物现在也不是很常见了,第一节课几乎没有一个孩子带来的,不过其他的种子孩子们带了好多,凤仙花的种子我则通过各种图片进行展示,所以基本没有影响第一课的上课效果。在这一节课上,我慎重地布置学生准备下一节课要用的凤仙花的种子和播种用的各种工具。看得出,孩子们都去精心准备的,有的孩子特意去店里买了凤仙花的种子,还准备了花盆和泥土,我感到很欣慰,看来同学们对种植凤仙花都很感兴趣。

《种植我们的植物》这一课的教学,我先从介绍凤仙花开始。我通过让学生自学书本上第19页“资料库”中有关凤仙花的资料,让他们说说你获得了哪些关于凤仙花的知识,让孩子们进一步去了解凤仙花。然后介绍凤仙花的播种方法,引导学生思考“花盆的底部为什么要有出水孔”、“出水孔为什么要用瓦片盖住?瓦片怎样盖最好?”、“为什么要浇适量的水?”等问题,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播种方法。同时,考虑到我们这一所学校是农村学校,有大半的学生都是外来务工子女,有的学生家里没有花盆,估计父母也不会特意去给他们准备花盆。在浙江小学的科学论坛上,我看到了有位老师用大号的饮料瓶,改装成的花盆特别的实用,我便把所有的图片都下载了下来,制成了幻灯片,放给孩子们看,让孩子们回家只要借助于家中没用的饮料瓶,简单制作一下,就成了一个完美的花盆了。只要剪下饮料瓶上部漏斗状部分,拧去瓶盖倒置,里面先塞上棉花,再装上泥土;瓶子剩余的`部分再剪低一些,作为储水用;把剪下来的上部倒置上去,用胶布粘好,一个改良版的饮料瓶花盆便做好了。孩子们对于这个变废为宝的花盆都很感兴趣,同时对花盆里培育出的盛开鲜艳花朵的凤仙花也非常感兴趣,我大力发动学生,回家去试着做一做这个花盆,希望人人都能培育出属于自己的凤仙花来,供接下来的日子对凤仙花的种子的萌发、凤仙花茎和叶的观察做好准备。

当然观察凤仙花种子的发芽,书上还介绍了在透明的杯子中进行播种,我也跟同学们介绍了这一种方法,同时也让他们试着做一个这样的装置。学生对于种子发芽,到底是先长根还是先长茎和叶搞不清的,大部分学生会理所当然地认为肯定是先长茎和叶的,因为种子种在泥土中,他们看到的就是发芽。所以首先启发学生想办法如何亲眼看到种子的萌发过程,让他们先说一说,然后阅读教科书上介绍的用透明杯子种植植物来观察根的生长,并且提醒学生“不同方向都放置种子”,为后面观察根总是向下生长做准备。

我们的梦想一等奖教案篇十

《我们成功了》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三组课文中的一篇课文。本组教材是围绕“爱祖国”这个专题编写的。通过对本组课文的学习提升孩子们的爱国情感及民族自豪感。《我们成功了》这篇课文描写的是7月13日的夜晚,北京申奥成功后人们兴奋、自豪的心情和欢乐的场面,表达了人们强烈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有一位教育家说过:给学生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丽的舞蹈。课堂是什么?课堂是激情燃烧的动感地带,是他们求知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舞台,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地方。学生们潜力是无限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给了学生足够的舞台。为了打造好这个平台,教学中我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充分相信学生,使学生乐学、会学,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我们都知道,如果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快乐、满足的话,就会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所以在课堂上,我努力创设轻松、自由、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让孩子们的思维在无拘无束中发展、飞越、撞击。

2.努力当好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课堂上,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他们知道学习是自己的事,在课堂上,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他们知道学习是自己的事,在课堂上教师和他们是平等的。对于学习,他们必须自己去选择、自己去思考,从而初步建立不唯书、不唯师的意识。因此,教学写字时,我让学生自己去观察生字,并提醒同学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此外,在课堂上,我还巧用激励性的评价语言,如:你真会读书,让老师又一次回到了207月13日的夜晚;谢谢你,你们写字给了老师和同学们美的享受等。让学生在我的评价中找到学习语文的自信和乐趣。

3.“以读为本,以学定教”,在课堂教学中,我尽量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全面实现教学目标,重视三维目标的整合。既教书,又育人。如:在阅读教学中,我把读放在首位,让学生把课文从读正确——流利——有感情。并使学生在读中掌握课文内容,在读中感悟人们的快乐、喜悦和自豪的心情,从而增强了民族的自尊心和自豪感。

与此同时,我还重视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和发散性思维的训练,让学生在训练的过程中,发展语言,增强民族自信心。

当然教学当中肯定有许多不足之处,有一部分学生没有被调动起来,朗读感情还不到位等问题,这都是我今后要努力去做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