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音乐是好朋友教学反思(精选8篇)

小编:XY字客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音乐是好朋友教学反思篇一

本周听了朱xx老师的复习课,给我的感觉就是教师讲的详细、具体,不仅抓住了本单元的重难点进行复习,还抓住了学生易错点进行复习 、巩固。让学生学而有效。尤其是写话这部分的内容设计更是让我感受颇深。写话课是语文园地二中的一个内容。

教师导课用猜谜语的形式,一上课教师就说:同学们,咱们玩一个游戏吧,猜猜他是谁?请你认真看,仔细听,看谁猜得又快又准。而猜的这个任务就是学生非常喜欢的大头儿子。”这样做不仅拉近了学生和老师之间的距离,而且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愿望。

本次写话是分三个方面来写,第一是他是谁?第二是他的样子?第三是做什么事?这部分内容也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教师在指导写话的时候,先让学生整体感知本次写话的要求有哪些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然后再分步指导,做到了分层推进、循序渐进,由扶到放,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境界。每一个环节教师先和学生共同完成内容,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自己应该如何去写。尤其是第二个方面,写好朋友特点时,教师通过句子比较,如:他的脸圆圆的,笑起来有个小酒窝。第二句:他的脸圆圆的,她很爱笑。这两个句子相比较,知道为什么第一个句子好,因为第一个句子用了叠词,还写出了朋友的一个特点,从而让学生明白写人物外貌的时候,不仅要抓住他的特点,还要把句子写清楚,写具体。

再写第三个方面的时候,教师这样引导:既然是好朋友,在一起一定会做很多事,就像课本上的同学和她的好朋友张池,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出示文中的句子:我们天天一起上学,一起回家。我们经常一起打乒乓球。)你发现了吗?那个词语出现的次数最多(一起)和好朋友经常做的事,可以用上一起这样的词语。既然是好朋友,我们常常做一些事情,你能在这两个句子找一找常常的近义词吗?(天天、经常)。这样学生就知道在写的时候为什么要用上这些词。

第四:完成写话,水到渠成

在教师分步指导学生写好的基础上,最后再完整的介绍自己的好朋友。学生在这样的指导下由易到难,就能轻而易举地完成这篇写话。学生在写话前,教师出示了写话格式的小儿歌,学生不仅知道了如何写,还知道写话时应注意的格式。教师通过本次写话培养了学生的写话兴趣,使学生掌握了写话的方法,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想像能力。

通过这次听课,使我明白了在以后的写话过程中应该如何做才能使学生学的扎实、才能唤起学生的写话兴趣,不再让学生惧怕写话,爱上写话。

音乐是好朋友教学反思篇二

动物是小朋友们最为熟悉的朋友,一提起小动物,小朋友们便滔滔不绝地讲起与动物相关的故事,爱动物是孩子的天性。那么,怎样让幼儿了解动物,进而能根据它们的特征、生活习性进行分类,并简单的掌握家禽、家畜、野兽、飞禽的概念呢?根据幼儿的认知特点,我们幼儿园的新课程里设计关于动物的主题活动,让孩子们能更加贴近动物、爱护动物。

在本次主题活动中,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让幼儿观察狮子、牛、燕子、鸡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给孩子们一个主动学习与发展的机会,让幼儿自己总结出动物的分类,使他们对家禽、家畜、野兽、飞禽的不同特征有个清晰的认识,从而掌握野兽、家畜、飞禽、家禽的概念,进行一个概念上的提升。

孩子们对于动物的喜爱程度是根据小动物的可爱程度来决定的,我们班的孩子喜欢兔子、

游戏是孩子们最喜欢的,通过游戏的形式可以对所学知识进行复习巩固,教师以游戏的身份介入游戏中,既便于观察幼儿又拉近了与幼儿的距离,在《动物找家》游戏中幼儿又进一步巩固了对家禽、家畜、野兽、飞禽的认识,另外在第二遍游戏中,教师可以增加幼儿难以归类的动物,再一次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幼儿在活动中增强了胆识,增强了集体荣誉感和合作意识,能直接在游戏中展示自己的才能。当然,在游戏的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不足,还有三个家的布置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场所的特征应更加的明显些,这样“小动物”们就不会进错“家”了。教师应该真正的参加游戏,以猎人的身份去抓捕动物,这样孩子们才会对游戏更感兴趣,才能起到预设的效果。

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孩子们应该保护它们,教师提出问题,让幼儿带着问题观看视频,通过观看视频,孩子们了解了动物为什么会越来越少的原因,通过观看视频,孩子们真正了解到保护动物从我做起。

在教学中,我以游戏的形式贯穿其中,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做,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尝试用这种形式来开展以后的教学中,充分拓展孩子的潜能,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使自己不断地进步、成长。

文档为doc格式

音乐是好朋友教学反思篇三

“动物王国”这一主题活动,旨在使幼儿学会关心、爱护动物,具有初步的生态环保意识。活动开展以来,幼儿通过自己的搜集、交流能够对常见动物的名称、生活环境、用比较丰富的词汇表达出来。几周活动使孩子们对动物有了较为系统的了解,同时也增加了孩子们对动物的喜爱之情以及保护的意识。

在与幼儿不断的交流、互动中,我不断进行思考,以下是我对一节综合活动讲述活动:《动物是我们的好朋友》的反思:

综合活动:讲述

动物是我们的好朋友

活动目标:1.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要善待动物。

2.能用完整的语言表述动物和我们人类的密切关系。

活动重点:知道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要善待动物

活动难点:能用完整的语言表述动物和我们人类的密切关系。

活动准备:故事《猎狗救人》、了解动物和人类的关系

(自评:这次活动在周四展开,早在一周之前,我便请幼儿搜集有关动物和人的密切关系的资料,并请幼儿自己用图画的方式表达出来,这样在活动进行中,孩子们有了一定的经验准备,才能更好的参与其中)

(1)讲述猎狗“铁蛋”就猎人的故事

师:你们喜欢狗吗?为什么呢?

(自评:抛出这个问题后,孩子们发言很踊跃,对于生活中常见的动物,孩子们的兴趣很浓厚)

师:有一条猎狗它叫铁蛋,关于它有一个有感人的故事,我们一起来听听吧。

(2)讨论:猎狗是怎样帮助主人的?

(自评:当一个孩子用自己的语言回答出来后,我表扬了他然后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故事中是怎么说的”。这样的要求,目的是让幼儿的语言完整起来,更加逻辑。)

(3)师:你喜欢故事中的猎狗吗?

(自评:当听完故事后,从孩子们的回答中可以看出,孩子们的感情都是一致的,都被忠诚的猎狗所感动了。但是孩子们的思路都在猎狗的勇敢上,并没有体会猎狗与主人的密切关系,所以,我引导:猎狗不仅仅勇敢,它还对它的主人有着深厚的感情,想想看,如果主人平时对待它怎么样?这样引导后,孩子们的思路打开了。)

(1)讨论:你们还知道哪些动物和人的故事?

(自评:由于事先有准备,再加上前面的故事已将幼儿对动物的情感有了一定的烘托,所以,孩子们很积极的和小伙伴进行交流与分享。)

(2)请幼儿讲述

(自评:上一环节的是一个生生互动,情感交流的过程。可以使用视频展示的方式边出示自己准备的图片,边来讲述故事。孩子们的故事不仅仅精彩还渗透着许多的知识,如:海豚与自闭症小孩,沙漠中的骆驼艾米)

(3)阅读活动,请幼儿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了解

(自评:在画册中,我准备了一些图片,可以对幼儿的经验进行补充,并在阅读中,请幼儿自己讲一讲图片告诉我们什么。)

(自评:孩子们很喜欢这种角色的表演活动,在这一环节中我随机参与孩子们之中,发现孩子们有些模仿小动物,有些模仿动物的好朋友人类,模仿小动物其实就是幼儿巩固动物习性的过程。模仿表演活动让幼儿乐趣无穷,也让本次活动生动许多。)

(自评:孩子们的回答都是小动物的形态上面的,似乎偏离了主题,我有些着急,急着找机会“拨乱反正”让中心重新回到人于动物关系的主题上去,后来想想我的问题就是这么问的,况且有些情感需要自然的喜爱,过渡的强调反而会起反作用,所以听孩子们按照自己的思路讲了下去。)

活动小结:这次活动从听故事到自己讲故事,进而表演最后交流,紧扣活动的重点和难点,听故事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让幼儿的情感、思维自然的进入。本次活动不仅仅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能力,让幼儿有想说、敢说、有机会说的环境,更重要的是升华了幼儿对动物的喜爱之情,和继续探索动物与人类、大自然奥秘的愿望。

活动反思:因为有了幼儿的课前的经验准备所以课堂气氛很活跃,只有幼儿主动积极的参与其中,才是活动的意义所在。在这次综合活动中我抓住了重点知道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要善待动物。活动中不断引导幼儿体会情感,丰富幼儿的内心感受。在难点的攻破上,因为有了前面情感的渗透,才能使得幼儿想说,重点加强幼儿在语言方面的完整性和逻辑性。活动中幼儿表达对动物的情感时,总是喜欢模仿它们憨态可掬的样子,这让我有些着急了,我觉得有些偏离主题,其实孩子们的模仿表演不正是表现对动物的理解和情感吗?所以换个角度,跟随孩子我们就会有新发现的。

音乐是好朋友教学反思篇四

森林里有一对非常要好的好朋友,它们就是蓝皮鼠和绿毛龟。

一天,蓝皮鼠对绿毛龟说:“听说大海边风景非常美丽,我们明天一起去海边旅行好吗?”绿毛龟说:“好啊,我也想去海边吹一下海风呢!”第二天早上,蓝皮鼠背上旅行包,骑在了绿毛龟的背上,它们出发了。一路走到大海边,蓝皮鼠看到浩瀚的大海,激动得想冲进海水里,可是想到自己不会游泳,只能在沙滩上叹气。绿毛龟看到好朋友不开心了,就拉着蓝皮鼠坐在它的背上,慢慢地走进海水里,绿毛龟载着蓝皮鼠开始了海上旅行。蓝皮鼠坐上绿毛龟的背上望着无边无际的大海,吹着海风,露出开心地笑容。天上的海鸥说:“快看,这有一只蓝皮鼠坐在绿毛龟的背上面,太神气了!”蓝皮鼠兴奋地挥着手向海鸥问好,绿毛龟说:“大海里的风景真美呀!有海鸥、有海浪、还有沙滩......”蓝皮鼠说:“是呀,这里可比我想象的还要大呢!”

音乐是好朋友教学反思篇五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个美丽的村子,村子里住着一对朝夕相处、亲密无间的好伙伴。一个叫小朋、另一个叫小友。他们一起回家、一起上学、一起吃饭、一起玩耍,简直就是形影不离。

放暑假了。小朋骑着大牛,背着竹筐,去帮妈妈到对面山头捡木柴。路上小朋唱着山歌,玩着弹弓,经过一片大湖时,看见小友在那捉鱼。便马上骑着大牛朝小友方向去。小朋下了牛,看到小友满衣裳都是水,罐中有着四五条大鲤鱼。小朋想请小友去帮他一起捡木柴,小友十分高兴的就答应了。

他把鱼罐挎在肩膀上,准备上去骑大牛。可是小友比小朋矮的多,又没有小朋那么壮,使劲爬也爬不上。这怎么办呢?小友想出了个点子,让小朋帮他拿着鱼罐,他再上去。于是,他把鱼罐递给小朋,他踩着石头要上去。可是小友把大牛弄疼了,大牛很生气,抖了几下,小友被大牛吓得摔倒在地,旁边两只小鸟叽叽喳喳在笑。这时,小朋突然高兴地大叫!小友问:“干嘛!”小朋说:“我想到了个好点子!”小友兴奋的说:“什么办法!快说来听听!”小朋先爬上牛背上,小友叫道:“小朋,你可别把我丢下!”小朋笑道:“我不会把你落下的!我现在就拉你上来。”小友把鱼罐挎在肩膀上,猛地一上来,小朋拉着小友的手,使劲一拉!小友终于上来了!他俩玩着弹弓,骑着大牛,有说有笑的。

人们应该像这对好朋友一样,互帮互助,这样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音乐是好朋友教学反思篇六

在歌曲《一对好朋友》这节音乐课中,我尽量结合学生特点,使该课以活动形式开展教学,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歌曲。通过唱歌、谈话,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说一说、想一想,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学习唱歌时,充分利用媒体:录音机、琴,激发学生想唱、学唱的欲望,带动学生活泼快乐的学会唱歌曲。再通过分小组活动,如编创舞蹈动作、做游戏、全班比赛表演,增进学生互助合作精神,培养了学生审美情趣。

音乐是好朋友教学反思篇七

易接受和掌握。而且真正是不知不觉、自然而然掌握的,但这对我们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对生活、对学生、对音乐学习规律的深刻洞察力,深刻的文化素养以及较高的教育教学技巧。

1、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情境是音乐课中“情感渗透”的前提和基础。教师依据音乐审美教育的目标和学生的'心理特征,精心创设一个音乐审美情境,使师生在特定的音乐审美情境中触景生情,在情感共振中完成情感渗透,从而让学生获得情感体验,陶冶情操。本课设计中,引导学生感受自然环境的变化和春天美丽的景色,激发学生热爱春天的情感。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强烈的兴趣,自发调动全部感官,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从而用心去感受和体验音乐。

2、以听觉为主线,反复聆听

音乐的审美感知是通过听觉进行的,因此,“听”应作为学生音乐教育的一条主线。正如课标中指出:“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听觉是学习音乐的基础。发展学生的听觉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部活动中。”在本课学唱新歌环节中,教师精心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导入——初听——音乐记忆——学唱歌词——歌曲处理。归纳起来可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用音响导入法,初听歌曲《一对好朋友》旋律,感受体验歌曲情绪;第二层,学生对歌曲旋律多次聆听、哼唱,在审美体验中记忆音乐,为后面的学唱歌词作铺垫;第三层,用多种形式学唱歌词,听唱结合,巩固记忆;第四层,感受音乐意境和歌词的意境,加深对音乐的审美体验,让学生自主选择合适的声音表现自己对歌曲的理解。通过这四个层次,努力体现了以审美为核心,在审美体验中走进音乐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在听音乐、感知音乐的过程中学习音乐,把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部活动中。

3、设计音乐活动,积极参与

音乐新课标指出,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应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参与音乐活动放在重要位置。只有当学生参与到音乐活动中去,成为音乐课堂的主体,自己主动地去探寻、领悟时,才能使他们全身心地进入音乐,从而获得音乐审美体验。为此,课堂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些音乐活动,如歌表演、打击乐器伴奏、音乐游戏等,让学生通过音乐实践体会音乐学习的乐趣。本课中,教师启发学生创编歌表演、用打击乐器伴奏,学生立刻活跃起来,他们分组合作设计了动作;选择了串铃、三角铁、沙球等乐器为歌曲伴奏。在此后的合作表演中,学生有的唱,有的跳,有的伴奏,每个人都能以自己的方式走进音乐,并通过参与真正地聆听音乐、领悟音乐、享受音乐,合作能力、创造力和音乐表现力也得到了提高。

4、师生互动,共同体验

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共同活动,教师与学生之间教与学的积极定势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前提。新课程提出通过师生互动改变传统的“要我学”为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式的“我要学”,从而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真正的体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创设充满音乐美感,利于学习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很快地进入角色,投入到学习音乐的情境中。本课教学中,教师时而与学生翩翩起舞,时而为学生出谋划策。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不断给予鼓励和帮助;当学生取得成功时,教师也为之兴奋不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以一个参与者、指导者的身份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这堂课也有很多不好的地方,比如,在用自己的“乐器”为歌曲伴奏时,一年级的孩子更多的是专注于手上的动作,而忽略耳边的音乐,这样容易造成节奏乱的局面,课堂的纪律也很难把握,以后要引导学生多关注音乐。

音乐是好朋友教学反思篇八

我有个只比我小三天的好朋友,名叫瓜瓜。他浓眉大眼,塌塌的`鼻子,一张瘦瘦长长的脸。人如其名,他有着一幅和田野里能唱的小青蛙一样清脆响亮的好嗓子。他很喜欢唱歌,也唱得特别棒。我和瓜瓜从小一起玩耍,从不吵架,是最要好的朋友。

不过瓜瓜的大嗓门有时也会带来不好的影响。有一次我们去听一个钢琴演奏会,在会场里大家都很安静,可是瓜瓜的大嗓门还是不改,继续大声地说话,引得大家都朝我们看。我连忙拉拉他的衣服轻声对他说:“瓜瓜,小声点,这儿是公共场所,要安静”瓜瓜听我一说也发现有些不对劲,往四周一看,发现大家都在朝他看,他的脸一下子就涨红了,吐着舌头不好意思地连声说:“对不起,对不起!要安静!”在我的不断提醒下,他也终于改掉了去哪儿都大声说话的坏习惯。

家长见我们相互帮助,和睦相处都每常高兴,夸我们是一对好朋友。我也希望我和瓜瓜能一直和和美美地相处,快快乐乐地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