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认识计算器计算教学反思(实用5篇)

小编:曼珠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认识计算器计算教学反思篇一

对于一年级新生来说,信息技术是陌生而吸引人的,大多数小朋友认为信息技术就是电脑,就是玩游戏。所以正确引导这些小朋友去初步接触信息技术是很重要的。故此,在第一堂信息技术课要使学生明确什么是信息技术,信息技术的学习任务、学习目的是什么,怎样学好信息技术等问题。此后结合教学大纲要求,提出每一个学习阶段的学习任务。可以将学习任务明确化、通俗化、具体化。同时注意将任务简化,同时将学生任务简化为基础与技巧两部分,便于让学生抓住重点,保持良好的学习情绪。例如在学习《认识计算机》一课时,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我先读一些少年电脑报上的科幻文章吸引他们,再讲计算机的神奇功能,吸引学生。接下来就开始讲计算机的组成了。

首先提问:人是怎样处理问题的?然后在黑板上写“2 + 3 = ”这道题,你是通过什么知道的呢?我又读"2加3等于几?",你又是怎样知道的呢?告诉学生:

1.通过自己的耳朵、眼睛将信息输入给大脑;

2.通过自己记忆的`知识,经过大脑运算;

3.通过手写出答案或用口回答。同样计算机也是这样工作的。

这时马上有学生举手问计算机的耳朵、眼睛、大脑、手和口是什么呢?我告诉学生:计算机是由五个部分组成的,用键盘和鼠标把信息输到计算机内,这两个部件就是我们说的耳朵和眼睛。大脑就是记忆运算部件,也就是我们看见的那个形状象箱子一样的东西,它叫主机。

最后的运算结果就通过显示器(形状象电视机)和打印机显示出来,这就是电脑的手和口。经过这么一讲,学生明白了,计算机是由:键盘、鼠标器、主机、显示器和打印机五个部分组成的。接着讲:主机内部除了有运算器外,还有一个"仓库"又叫存储器,一个"心脏"中文名字叫中央处理器,英文缩写:cpu。形象的类比,把复杂、抽象的机械原理说得通俗易懂、简单明了,学生一听就懂,很快都学会了。

认识计算器计算教学反思篇二

1.用计算器计算下面各题。

2675×(120÷24)=

(2159+675)×26=

8722÷89×58=

2.先用计算器计算,再找出每组算式的规律,把横线上的算式填完整。

(1)99×97=(2)21×9=

999×997=321×9=

9999×9997=4321×9=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南山小学排球队队员的身高情况如下。(单位:厘米)

男生:138143130141137

142136139134140

女生:150142143145130

128141139137135

分别求出学校排球队男、女生的`平均身高。

只要大家脚踏实地的复习、一定能够提高数学应用能力!希望提供的四年级数学用计算器计算练习题,能帮助大家迅速提高数学成绩!

认识计算器计算教学反思篇三

《认识计算机》一课是一年级学生学习电脑的入门课。在这之前,学生不知道什么是显示器,什么叫主机……可以说这一节课的能否上好关系到以后学生对电脑是否感兴趣,是否愿意学。所以说,怎样把这节课上好,我费了很多心思。

我想一年级的孩子一定愿意听故事,要通过一个故事引起孩子们的兴趣。我给同学们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乐乐小朋友告诉我她晚上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来到了一座宫殿门前,她刚要进去,门口把守的士兵对她说:“小朋友,这里是电脑王国,我们规定凡是来这里的人,必须认识我们电脑家族当中的主要成员,还要回答他们提出的问题。乐乐小朋友遇到了困难,她向同学们求助。这时我就问同学们愿不愿意帮助乐乐小朋友?要想帮助她,必须先和电脑家族当中的主要成员交上朋友。

引发了学生学习电脑的兴趣,在新授当中,我做了多媒体教学课件,介绍了显示器、主机、键盘、鼠标、音箱、打印机这些电脑主要组成部位的作用和特点。让学生听完自己总结。在课件当中,我采用图像、声音相结合的方式。在图像上,用到了卡通图像,学生在看到这些图像时,都瞪大了眼睛,非常好奇;但在听到了以儿童化、第一人称配音的声音时,又都听得非常认真。总结时,学生们都争先恐后,说得非常好。学生每总结出一个,我都贴一个板书,结合一年级学生认字不全的特点,在每个板书上都加了拼音。

学生总结完以后,我做小结。然后告诉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电脑家族当中的主要成员了,现在我们可以帮助乐乐小朋友了。这一部分还是在课件中完成,乐乐小朋友从“智慧门”进入到电脑王国中,她每游玩一个地方都要回答一个问题,采取抢答的方式。通过抢答,看看谁是最乐于助人的小朋友。这样一来,不仅巩固了刚学过的知识,还能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参与意识。

当乐乐在同学们的帮助下,已全部答对了这些问题时,电脑王国奖励给乐乐一些电脑部件,这时乐乐又问同学们了:“我怎么把它们组合成一台电脑啊?”我问同学们:“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也组合一台电脑啊?”让大家以小组为单位,看看哪个小组组合得最快。这不仅能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还培养了学生们团结协作的能力。

最后,我问同学们,我们能用这台电脑干什么。让大家进行小组计论。这是结合实际生活,锻炼学生们观察事物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这节结束了。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还开阔了眼界,锻炼了同学之间的团结协作能力和动手能力。这节课充分考虑到了一年级学生的认识特点,在教学设计上力求让学生在玩中学、乐中学。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创设的情境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进行引导,体现了新课改思想。

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学完以后总结,教师小结时,可以让学生看看身边的计算机每个组成部分都是什么样的。在课件中,介绍的不全,如键盘有白色的,还有彩色的;主机箱有立式的,还有卧式的;鼠标有三键式的,还有两键式的……这些教师在小结时,应该加以补充。否则学生可能以为这些部件就像课件中所看到的这样,没有其他的样子了。

在以后的教学中要避免出现这些情况,把课改的精神吃透,贯彻到教学当中,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真正实现素质教育。

认识计算器计算教学反思篇四

教材教学内容应与生活时代紧密联系,以动手配置一台电脑活动为主线,教学中体现学生为主体的.学生观、发展观和知识观,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综合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本节教学,不宜采用抽象的术语,应以感性认识为主,采用体验学习、模拟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任务驱动等多种方法,通过实物接触、教学课件等直观方式引导学生认识计算机。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教学中常常有这样的体会,教师若能选择好时机创设问题情境,学生的兴趣就会提高,因为包含着未知因素的新问题能刺激学生的认知冲突,能在学生中引起认识上的争论,促使学生进一步探究,使其产生一种内在的求知欲。所以,我们在课堂上要有目的地巧设问题,形成不同的问题情境,就可以引起学生认识上的矛盾,造成一种积极的“心理紧张”,这是发展学生兴趣,加强学生思维的训练的一个好方法。在本节教学中,我利用猜谜游戏,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培养了学生主动去学习信息技术的习惯。

二、师生讨论、讲授新知

小组讨论进行学习活动,精彩,妙不可言,学生形成了互助、互勉、互爱、互尊的良好人际氛围,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本人认为组织小组活动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倡导教学民主、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教师只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者、伙伴、促进者等多种角色,而学生是积极的参与者。学生之间建立了良性的竞争与相互的人际关系。尽量营造民主、宽松、和谐的心理气氛,充分理解、信任每个学生,尊重他们的思想感情和独立个性,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自主学习条件,提供成功创造的机会,引导他们对自己和他人做出合理评价。

2、备课时要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所要体现的新理念。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有一定的趣味性、可行性和探究性。活动主题要有一定的开放性,要设计好哪些内容需要小组活动,什么时候进行小组活动。

三、课堂实践、设计虚拟购机方案

本课以学生为中心,并设计虚拟购机方案来吸引学生的注意,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的积极性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通过实践操作设计,体验了成功,同时更大胆了表达了自已的想法,增强了他们学习的自信心。本节课后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合作精神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四、不足之处

这堂课还存在不足的地方——没有照顾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这也是信息技术学科普遍需要面对的一个难题。学生自学知识所用时间长短不一,他们的这种差异是由主客观原因造成的。在今后的备课环节,我将多多注意分层次教学有关的研究探索。“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是信息技术课追求一种境界,我们的学生如果信息技术每天都在进步,那将是最美好的事情。老师要能在课堂的全程为学生营造平等、宽容、尊重、理解、和谐、愉悦、进取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想投入、能融入课堂的学习,朝“我自信,我参与,我快乐,我成长”的方向发展。

认识计算器计算教学反思篇五

孩子们对于计算器应该不陌生,如果简单的教他们如何输入数据,如何计算出结果,好像效果并不理想,而且可能好多孩子不感兴趣。巧的是,前几天买了华应龙老师的专着《我这样教数学》,其中就有一个关于计算器的教学实录,正好借用一下吧。仔细研读华老师的教学设计,发现名师真是了不起啊!能够把这样的知识让孩子们学习兴趣盎然,太佩服了!

今天我也带着华老师的教学设计上了讲台。一进教室,满屋子的计算器按键声音,我平静地跟孩子们说:“今天我们要学习计算器,看来同学们对它特别感兴趣,不过要想上好这节课,王老师先提两个要求:一是把计算器的声音关掉,二是把计算器先推到课桌左边,需要用的时候再拿出来,好吗?”“好!”孩子们答应地挺痛快的。

课堂上基本按照华老师的教学程序进行。()不过在计算2345-39×21时,可能有部分孩子输入错误,出现了一些错误结果。不过我并没有慌乱,而是借此机会又给学生1分钟的时间再次输入数据进行计算,后来出现了两个不同的结论。虽然有的孩子利用科学计算器算出了准确结果,但是他们并不晓得这样的计算器和普通计算器有何不同,于是我又告诉他们二者的区别,引导他们思考如果用普通计算器,不用笔记下中间结果能不能计算出结果?救孩子们的思考范围来说,肯定是不知道的,这时候我告诉了他们m+和mr的用法,孩子们利用这种方法算出准确结果后欢呼雀跃啊!

由于时间关系,这节课只进行到用计算器计算22222222×55555555后,八班的孩子们利用2×5=10、22×55=1210、222×555=123210,找到规律后直接说出22222222×55555555=1234567876543210,在这里我很佩服李虹珊这个小姑娘,有的学生只说出了末尾肯定有1和0,只有她发现了前几位和后几位的关系,真是不简单啊!

后来,我又借势引导学生自己试着写出这个算式的竖式,孩子们学习了新知识,心里可高兴了!

华老师的教学设计实在精彩,可惜我在利用时感觉不是特别得心应手,这就是自己与名师的差距啊!给自己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