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认识笔画的教学反思 中班美术活动乌龟教案及反思(实用8篇)

小编:曼珠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大班认识笔画的教学反思篇一

1、让幼儿根据故事中的情节将画面画出来。

2、要求幼儿能抓住乌龟和小鸟的特征进行绘画。

3、尝试利用鲜艳的色彩把画面画的丰富,发展幼儿的创造力,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4、鼓励幼儿与同伴合作绘画,体验合作绘画的乐趣。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重点:要求幼儿能抓住乌龟和小鸟的特征进行绘画。

活动难点:让幼儿根据故事中的情节将画面画出来。

幼儿已学过故事《会游动的小岛》。油画棒、绘画纸、人手一份。范例一幅。

一、开始部分

1、复习《会游动的小岛》,引导幼儿欣赏引出活动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2、《会游动的小岛》原来是什么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画乌龟。

二、基本部分

1、出示范例引导幼儿欣赏。

师:提问小朋友看,你在画面上看到了什么?(引导幼儿欣赏完画后回答)。

师:那你们知道这幅画是怎么画的吗?

2、教师示范绘画乌龟和小鸟的方法。先用笔画乌龟的背壳,再给乌龟画上头和眼睛嘴巴,最后给乌龟画上四条腿,先画小鸟的'头再画它的身体,接着画上小鸟的翅膀和尾巴,再给画面添画上天空和湖面等相应的背景,最后给整幅画图上漂亮的颜色。

4、幼儿自由绘画《乌龟》,教师进行指导。

三、结束部分

展示幼儿作品,引导幼儿评价作品。比比谁的画面丰满,色彩鲜艳。

新《纲要》指出:“既要贴近幼儿的实际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要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眼。”因此我设计了本次中班美术活动,使得幼儿能够结合绘本的特点,发挥幼儿的想象。

大班认识笔画的教学反思篇二

很多关于画车的教案,都是停留在画常见的车的外形这一层面上,如何把司空见惯的题材上出新意,就要创新了,而自己的这个创新又必须能启发孩子们去创新。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美国学者杜威认为:“兴趣是刺激儿童学习的好形式”。幼儿只有对事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会注意力集中,参与主动,投入积极,从而获得知识经验,依据这一教学理论我设计这一活动,让幼儿初步认识了不同汽车,了解其车辆的不同功能,并借着幼儿的兴趣,我让幼儿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发挥,鼓励幼儿设计出新型的功能独特汽车来方便我们的生活。幼儿通过游戏、讨论、想象、创作出新型汽车,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观察生活的习惯,以及记忆形象的能力。

2、引导幼儿了解不同汽车的不同功能和它们基本构造。

3、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鼓励幼儿设计各种造型及功用的汽车。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教学重点、难点

1、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设计各种造型及功用的汽车。

活动准备

音乐、课件

活动过程

1、创设活动场景,引起幼儿活动兴趣。

教师与幼儿一起玩车:开车玩游戏,(配音乐)游戏场地的不布局也让我费尽心思,就是能起到让孩子真正玩起来的作用。

(1)并请个别幼儿说说:你们玩的是什么车?有什么用?由那些部分组成?

(2)你还见过大马路上还有哪些汽车?它们有什么用?(请小朋友相互讲讲,教师逐一出示相应的图片)

2、看课件,拓展孩子的思维。

(1)请幼儿说说跟我们平时的汽车有什么不一样?

(2)它们有些什么功用呢?

3、谈话活动——想象中的汽车

(1)小羊遇到难题了,你们愿意帮助它吗?小羊种了一片桃园,秋天到了,桃子熟了,小羊想把这些桃子卖掉,可是自己又不会爬树,桃子没法摘下来,怎么办呢?我们给小羊造辆汽车来帮助它,但是造辆什么样的汽车来帮助它呢?(幼儿相互讨论后回答)

(2)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不方便呢?我们需要造一辆什么样的车,才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

4、幼儿作画:

(1)你准备设计一辆什么样的车?(点指导幼儿围绕“想象中的汽车”这一主题进行交谈。)

(2)我们设计的汽车造型要特别,还要给人们带来方便。(教师引导幼儿大胆想象)

(3)幼儿设计新型汽车。(教师引导幼儿画出造型新颖,功能独特的汽车)

5、作品评析:

(1)请幼儿一起动手布置一个汽车博览会,幼儿做讲解员,讲解自己的作品。

(2)请已经设计好汽车的小朋友拿着自己的汽车相互介绍一下,也可以介绍给旁边的老师听。

6、放音乐《开车歌》,幼儿作开车动作出活动室,结束本次教学。

教学反思

这次的活动设计流畅,目标设立准确,活动从导入、过程、到结束,层层递进,环环相扣,重点突破,难点解决。教师情绪饱满,教态自然大方,语言亲切、,师幼互动效果好,在活动中,我注意到了利用眼神、情绪、语气、动作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幼儿积极愉快的参与美术活动。通过本次活动教学,有以下思考:

1、美术课前的准备除了有形的课堂资源的准备之外,更要准备的是老师多方面的知识、深厚的文化底蕴。这得靠老师长期的积累。

2、要注重美术课堂教学的'创新

新的基础教育理念要求课堂焕发出师生的生命活力,如何使孩子在每一堂课中兴趣盎然,通过美术教学活动去唤醒他们对生活的感受,引导他们用基础的艺术形式去表现他们内心的情感,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达到认识、操作、情感、创造的整合的道路中,我还有很多的不足,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不断提高美术素质以外,不断的改进教学方法,上好美术课。

大班认识笔画的教学反思篇三

1、通过欣赏故事、玩色,感知红、黄、蓝三原色混合所产生的色彩变化。(难点)

2、学习用棉签棒蘸颜料作画。(重点)

3、大胆地动手操作,喜欢用棉签棒作画。

多媒体课件;红、黄、蓝颜料;白纸(画有毛毛虫的轮廓).

一、欣赏故事《好饿的毛毛虫》,感知色彩混合后发生的变化。

提问:

1、这只毛毛虫一开始是什么颜色的?

2、毛毛虫吃了红颜色的果子,身上变出了什么颜色?

3、接着它吃了什么颜色的果子,身上变长出了什么颜色?

4、它又吃了什么颜色的果子?身上变出了什么颜色。那现在它身上有哪些漂亮的颜色呀?

二、幼儿操作。

2、教师交代玩色要求。

3、老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大胆玩一玩。

三、展示幼儿作品,引导幼儿一同欣赏。

1、师:我们一起来看看,你的毛毛虫都变成了哪些颜色?

小结:原来呀,几种颜色混在一起会变出各种各样的颜色来。

2、关于毛毛虫还有很多好听的故事呢,带上我们的作品一起去教室听吧。

四、活动延伸:

可以让幼儿观看视频或听故事,让幼儿知道毛毛虫长大后就变成美丽的蝴蝶。

作为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的不同特点,给予每一位幼儿以激励性的评价,充分挖掘作品中成功的东西,给予积极的肯定,使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到手工活动的乐趣,从而增强自信心。

大班认识笔画的教学反思篇四

在我们的生活中美是无处不在,需要我们去发现。“染纸”是人们在最初的无意识中发现的,后来成为中国传统的一种民间美术,因其变化无穷最能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是一种适合幼儿特点富于游戏性的美术活动。能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和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幼儿创作的兴趣。

1.认知领域:通过活动了解我国民间艺术悠久的历史,初步感知染纸工艺的乐趣。

2.情意领域: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增加幼儿对色彩变化和创作的乐趣。

3.技能领域:尝试用折叠、浸染的方法染纸,体验不同折法产生的色彩、图案变化,并感受对称美。

教学重点:积极参与染纸活动,尝试用折叠、浸染的方法染纸,感受其中的乐趣。

教学难点:尝试重叠晕染的效果,感受深色能遮盖浅色的颜色特性。

两种不同的纸张(白纸、宣纸各一张),4—6幅范例,字条,4张彩纸,事先学习几种折纸的方法(米字折、田字折、折扇折、任意折),彩色墨水,宣纸,水彩盘,旧报纸,抹布,磁带,录音机。

一、开始环节:

1.出示纸张导入:对白纸和宣纸进行比较,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小结:白纸厚而硬,吸水性差,遇水不容易破;宣纸薄而软,吸水性强,遇水容易破。

2.复习米字折、田字折、折扇折、任意折的折法。

二.基本环节:

1.出示范例:请幼儿观察再次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2.教师示范讲解染纸的过程及方法:

(1)先折叠:每折一次都要压平,这样等下染出来的纸就平整,这时候不需要打开。

(2)染颜色:把折好的纸的角或边浸到水彩盘中,想要花纹大一点就在颜料中多染一会儿,想要花纹小点就在颜料中少染一会儿。这时候宣纸里面吸饱了颜料,刚才老师说宣纸湿了很容易破的,要把里面的水分去掉一些,所以把它放到旧报纸里轻轻地按一下就可以。

(3)打开作品:小心地把它打开,按折的顺序打开就不容易破,平放在旧报纸上晾干。

3.教师提出要求,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播放欢快的音乐):

(1)要求:保持地面、桌子、身上干净,可以用不同的折法染出来的效果不一样,打开时要小心平放在报纸上晾干。

(2)幼儿动手操作:提醒幼儿注意色彩的搭配,使画面色彩明快。同时别让颜料滴下来。

(3)帮助能力差的幼儿把作品打开。

(4)幼儿可尝试多种折染的方法,感受不同折染方法能产生变化无穷图案的乐趣。并启发幼儿大胆设计折叠方法进行染纸。

三.结束环节:

1.讲评、展览:

师幼欣赏,简单介绍自己的作品。进一步激发他们对民间工艺的热爱,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2.教师总结

延伸环节:

小朋友们,这些染纸太美了,这样美丽的染纸到这儿是不是就结束了?他们还有什么用途吗?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发挥创意挖掘更多的用途。

教学反思

这次活动是一节手工制作活动—染纸,是利用吸水性较好的宣纸折叠后再蘸上颜料,然后渗透形成图案。同时以游戏的口吻来调动幼儿学习的欲望,开始我请幼儿动手操作来发现白纸和宣纸的不同并复习几种折法,在以变魔术的方式出示范例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因为染纸活动是有一定的技能技巧,于是把纸的角或边变成了嘴,像喝饮料一样把有颜色的水吸在纸上,要求每张嘴喝的水的颜色都不一样。这样讲解幼儿比较容易接受、理解,在操作时都能较好地掌握。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还是出现了问题,特别是在最后展开时,可能是幼儿有些过于着急导致作品被扯坏。但是在这次活动中幼儿对染纸有了初步的感受,同时也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树立了信心。教师始终以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出现,注意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和创作能力的培养,同时也对幼儿进行了审美教育。

大班认识笔画的教学反思篇五

《纲要》明确指出: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指导幼儿应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物品等来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开展其他活动。为幼儿创设展示自己作品的条件,引导幼儿相互交流、相互欣赏、共同提高。

本次活动就是采用幼儿身边常见的核桃壳、果冻壳、绘画纸等来制作小乌龟,从中体验成功的快乐,初步培养幼儿应用身边的物品进行装饰,美化生活的意识。

1、学习用核桃壳、果冻壳创作小乌龟,表现出小乌龟不同的形态。

2、发展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培养手工创作的兴趣。

3、培养幼儿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及创新意识。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1、核桃壳、果冻壳、剪刀、绘画纸、水彩笔、棉签人手一份,木胶每组一盆。

2、制作好的小乌龟三个,沙盘一个。

一、出示材料,引题。

1、在你们的桌子上,有些什么呀?这些核桃壳、果冻壳可以做什么呢?(幼儿自由的回答)

2、看看老师把它变成了什么。(出示范例)这些小乌龟有什么地方不一样?引导幼儿说出小乌龟的各种动态。

二、教师讲解示范。

1、把核桃壳或果冻壳盖在彩纸上,沿着外壳的边缘在纸上画一个圆,然后在圆上添画乌龟的头、四肢和小小的尾巴。

2、剪下“乌龟”。

3、在核桃壳、果冻壳边缘涂上木胶,粘在圆圈上。

4、最后用水彩笔装饰乌龟壳。

三、幼儿动手操作,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1、每位幼儿至少做一只小乌龟,先做好的,还可以多做几只。

2、提醒幼儿画圆时,一手按住核桃壳或果冻壳不能移动。

3、启发幼儿用不同颜色装饰乌龟壳。

4、提醒幼儿注意木胶用的不要太多。

5、注意保持桌面、地面的整洁,做完后能自己收拾干净。

四、展示作品,相互欣赏。

1、请幼儿将做好的乌龟送到“沙滩上”。

2、鼓励幼儿相互欣赏,互相比较。

3、也可以让幼儿带着自己的小乌龟一起游戏。

观察操作材料,直接导入课题,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重点讲解示范了木胶的使用方法,因为这种形式的活动是幼儿第一次尝试,教师适当的示范和讲解能使幼儿掌握正确的操作方式,为幼儿顺利操作做好铺垫。

给幼儿一个自我展示的机会,同时也加强了同伴间的交流,进一步体验成功的快乐。

大班认识笔画的教学反思篇六

本班幼儿对动物很感兴趣,为了激发幼儿的兴趣和爱好,引起学生观察其他动物尾巴特点的兴趣,结合纲要精神及本班幼儿实际,特设计了本节活动课。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在比较中了解动物尾巴的特点,获得长短、圆扁等关系概念的经验。

2.让幼儿能根据各种关系续编儿歌。

3.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让幼儿在比较中了解动物尾巴的特点,获得长短、圆扁等关系概念的经验。

难点:让幼儿能根据各种关系续编儿歌。

活动准备

各种动物图片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

幼儿跟老师做手指游戏

二、看图说话

2.出示第一组动物图片:

你们看到哪些动物来了?谁来说一说你最喜欢哪个小动物,它的尾巴是怎样的?

3.出示第二组动物图片:

在这几只动物里,你最喜欢谁?它的尾巴又是怎样的?

4.你还知道哪些动物的尾巴有什么作用呢?

三、诵读儿歌

2.读后提问:儿歌里介绍了几种动物?它们的尾巴是怎样的?

3.师述:这首儿歌是以问答的形式出现的,前面先问,后面再答,问什么就答什么。我们读的时候也要注意先问后答。

4.小朋友跟老师一起读儿歌两遍。(第一遍,老师教小朋友读。第二遍小朋友做小老师教老师读。)

四、创编儿歌

五、结束活动

教学反思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于选择的儿歌内容与孩子们最喜欢的小动物有关,所以能够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也因为孩子们已经积累一些有关动物知识,又有一定的表达能力,所以一开课创设一个充满儿童情趣的动物园比尾巴大赛的情境,让幼儿调动各个感官,仔细观察,细心发现,大胆地说。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我让幼儿充分发挥学习主人翁的角色,在玩中学、学中玩。课堂气氛轻松愉悦,幼儿很容易就理解了儿歌的内容,也了解了一些动物尾巴的特点,所以在创编儿歌时,小朋友也能抓住动物尾巴的特点来进行创编。但也由于我是一个刚转岗的教师,在上课过程中语言不够儿童化,上课的语言艺术也还有待加强。

《米画》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大班认识笔画的教学反思篇七

活动目标:

1、在熟悉米的特性的基础上,初步学习米画的作画步骤。

2、幼儿能大胆发挥想像,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景。

3、乐意参与表演,大胆学说角色对话。

4、懂得在别人有难的时候要想办法去帮助他们。

活动准备:

1、幼儿认识米

2、大盘子、米,范画图片若干

3、幼儿有在沙子上画画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语言引导,引起兴趣。

提问:在平时,我们用米来烧饭,今天老师带小朋友用米做些有趣的事情好吗?

(二)老师出示范画,引导幼儿欣赏讨论。

(三)老师操作演示。重点演示作米画的步骤:

将米倒在盘子里铺平,并用手指在米中自由作画。

(四)幼儿创作。

1、引导幼儿发挥想像

2、鼓励幼儿自由创作

(五)引导讲评。

(1)幼儿互相欣赏作品

(2)说说制作时的体会,共享成功乐趣的环境。

活动反思:

米和沙有着相似处但是在做画时也有着区别,湿沙子的凝固性较强,而米却没有,因此在做米画时需要很大的面积,这样一来幼儿也有了更大的想像空间。同时创作米画是幼儿手指的直接接触能够锻炼幼儿手指的精细动作,这也有别于用笔做画,因此在活动中幼儿很感兴趣,如果有什么不足就是时时提醒幼儿不要把米撒到外面。

课后反思:

纲要中指出:“要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艺术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一个幼儿的想象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为幼儿创设展示自己作品的条件,引导幼儿互相交流、互相欣赏、共同提高。”

此活动是主题活动《有趣的汉字》的一个延伸活动,我利用“米”字的对称性,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结合他们已有的经验和已掌握的技能——绘画,发动幼儿在汉字的基础上进行对称绘画,使幼儿得到多方面的发展。

活动开始时,我以捉迷藏的游戏形式导入,游戏是幼儿喜闻乐见的一种方式,可以使幼儿迅速的集中精神,很快的进入课堂角色中来,然后我又让幼儿亲自动手,通过简单的折纸勾勒出“米”字格,使每一位幼儿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在设计过程中,我把重难点放在了装饰的“对称性”上,虽然课前就丰富了幼儿对对称的认识,但在实际绘画过程中,仍有部分幼儿未能将对称的意思完全理解,以导致在对称装饰时出现错误,导致作品的不完整。在活动的结尾,我让幼儿布置展示角,把自己的作品展示在大家面前,让幼儿通过相互欣赏,相互交流,得到发展,同时对于幼儿的每一点进步给予肯定和鼓励。活动中幼儿的积极非常高的,兴趣也很浓厚,我自己也在活动中得到了很大的收获。

通过活动,让我知道自己在设计活动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如对幼儿的实际能力和水平有所考虑却没有很好的得到解决等等,需在今后的工作中多加思考与反思。

大班认识笔画的教学反思篇八

活动目标

1、初步掌握小海星和贝壳的基本特征。

2、尝试用深浅对比的颜色配色,使画面色彩鲜明。

3、进一步学习在指定的范围内均匀地进行美术活动。

4、愿意参加美术活动,感受绘画活动的快乐。

环境创设

范例一张;教具:小海星、贝壳各一;幼儿人手一份:绘画纸、油画棒、记号笔。

重点与难点

掌握小海星和贝壳的基本特征。

用深浅对比的颜色配色。

活动过程:

一、欣赏重现

1、(出示海星)提问:这是什么?它是什么样子的?它生活在什么地方?它的好朋友有谁?(出示贝壳)看!这是谁呀?贝壳长什么样子的?小海星最喜欢和贝壳一起玩了(出示范例)

2、示范讲解

一天小海星醒来了,它展开了身体,伸出5条腿:1、2、3、4、5,穿上漂亮的.外衣(画上与范例的花纹),去叫妹妹起床,妹妹也醒来了,它展开了身体,伸出5条腿:1、2、3、4、5,穿上漂亮的外衣,它们可喜欢用深浅对比的颜色配色的衣服了。

它们找到了它们漂亮的朋友――也喜欢穿用深浅对比的颜色配色的衣服的贝壳,一起玩躲猫猫的游戏,看贝壳躲在哪里?(躲在小海星后面)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还有一个贝壳躲在了海星妹妹后面,它会穿什么花纹的衣服呢?(请一个幼儿上来演示)

它们玩着、笑着吐出了许多的泡泡,玩得多高兴呀。

二、联想创作

1、鼓励幼儿画出小海星和贝壳一起玩的游戏。

2、引导幼儿合理布局。

3、提醒幼儿用深浅对比的颜色配色,使画面色彩鲜明。

三展示交流

1、看看谁的小海星和贝壳玩躲猫猫玩得最开心。(引导幼儿观察重叠的位置)

2、比比谁的小海星和贝壳的衣服最漂亮。(引导幼儿发现用不同深浅对比的颜色配色,和一些与众不同的花纹)

价值分析:

第一环节,通过欣赏、提问可以集中幼儿的注意力,以及了解小海星和贝壳的基本特征。

以边讲故事,边示范可以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明确绘画的方法和过程。

第二环节,教师在幼儿创作过程中的指导,可以直接影响幼儿的作品。

第三环节,引导幼儿如何评价作品,鼓励幼儿在以后的绘画中有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