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创作心得体会 新闻创作心得体会(实用7篇)

小编:笔尘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心得体会,它们可以是对成功的总结,也可以是对失败的反思,更可以是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通过总结和反思,我们可以更清楚地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找到自己的定位和方向。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秀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创作心得体会篇一

在我的创作生涯中,新闻创作一直是我的主要创作领域之一。随着我不断地摸索和学习,在新闻创作的过程中我也积累了一些心得体会。下面,我将分享一下我的这些心得体会。

第一段:提前准备

在新闻创作中,提前准备非常重要。在进行新闻采访时,要提前了解被采访对象的情况,从而更好地进行提问。比如对于某一行业的专家,我们可以提前搜索相关领域的资讯和介绍,了解具体的概念和掌握一些专业术语。准备工作的充分,是成功采访一个好的新闻消息的前提。

第二段:抓住新闻创作的重点

在进行新闻创作时,要时刻牢记新闻的核心是什么。不同的新闻事件,他们的核心是不一样的,确定核心后,我们就要将新闻的视角、主题、重心等方面围绕着核心来展开创作。这样能更好的表达出新闻的真相和思想内涵。

第三段:协作与实践

在新闻创作过程中,协作和实践也是非常重要的。新闻的创作不是一人的事情,是整个团队协力完成的。因此,在进行新闻创作时,要与团队其他成员密切协作,合理分工,保证新闻稿件的质量和效率。同时,也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发现自己的不足,不断完善自己,进步成为一名更优秀的新闻工作者。

第四段:注重语言、通顺表达

在新闻创作中,语言表达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好的新闻稿件应该用精炼、生动、通俗易懂、严谨的语言来表达思想,这样才更能吸引读者,传递信息,展现新闻价值。因此,我们在写作中应该注意语言的规范性、表达的清晰度、美感等方面。

第五段:发挥创意和创新

新闻创作中,创意和创新也非常重要。新闻稿件如果能有个性化的元素,能让读者在其中相信你的品味、感受到你的想象力和思考能力,是更值得阅读的。因此,在新闻创作中,要发挥自己的创造力、主观能动性和个性特色,突破传统的写作模式和套路,从而更好地促进新闻创作的发展。

总之,在新闻创作中,只有积极学习经验,不断地反思提升,才能不断地发掘潜力、爆发创新,成为一名良好的新闻工作者。希望以上经验能够为更多的新闻工作者提供借鉴和启发,让他们在新闻创作中发挥出自己的才华、创造力和热情。

创作心得体会篇二

《狙击唐小婉》的故事来源于我一个非常好的朋友。他曾经跟自己的学生有过一段不伦之恋。在他的倾诉中,一个电影故事有了它的雏形:

一个性感小萝莉向有家室的男老师复仇,最终将他逼上绝路。酷!极致!参考的感觉就是美国的《水果硬糖》。

在我近些年的观影和阅读经验中,影响我最深的,一个是韩国的写实类型片,另一个则是日本的悬疑推理小说。前者对社会话题和人性复杂的深度开掘常常令我窒息,后者则在细节陈设和推理步骤上给了我想像的空间。在写作时,当我为推进行动线头疼或者崩溃于戏剧情境营造时,我时常会看看奉俊昊、朴赞郁和罗宏镇的电影,或者翻翻东野圭吾、岛田庄司以及道尾秀介的小说。

《狙击唐小婉》是我对写实类型片的一次尝试。我对社会结构以及历史进程的话题没有兴趣,能打动我的,还是作为一个生命个体的自身的欲望,尤其是身体的欲望。从立意之初,我们便将这个故事确定为惊悚悬疑片。如何将一个“约炮成性”的大学老师放置在“惊悚悬疑”类型框架下,成为我们首先要面对的问题。

我一直认为,类型片跟现实题材最大的区别在于它的“封闭型”和“假定性”。故事虽然是取材现实生活,但吃喝拉撒睡这种日常生活经验是要被屏蔽在我们故事之外。我们只想跟随一个“被整”的男人完成一次寻找真相的冒险过程。我们看着他遭遇了何种压力和阻拦,我们也看着他顺其自然地掉到复仇者设计好的陷阱中。至于他是否应该受到“道德的惩戒“,则不在我们探讨的范畴,而且我也不认为电影应该承担这种简单的、廉价的道德评判功能。

中岛哲也是我特别喜欢的一个日本导演,他的《被遗弃的松子的一生》影响我很多。他的时空跳跃的讲述方式以及mv式的影像风格令我深深着迷。一直以来,我都想用中岛的风格来进行一次影像尝试。幸运的是,我跟摄影师在这一点达成了深深的共识——用中岛的《告白》作为我们的视觉参考。而且,同样是发生在校园里的复仇事件,故事上也有相似之处。

拍摄的时候,北京的天气非常配合我们,很少出太阳,以阴冷为主。这正符合我们对画面的理解——低调、克制。在后期处理中,我们又有意地降低了饱和度和对比度,以有电影感的“青”为主,剔除日常生活感,也力争让每一幅画面做到“有意味”。

惊悚片的氛围其实有一半是来自于声音。如果说这次拍摄留有什么遗憾的话,那就应该是声音。筹备和拍摄期没有充分重视到声音元素,这给后期声音处理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尤其是那场审讯室的戏还丢掉了现场的同期声,尽管通过后期补录对白,但还是很难还原当时的气氛。所幸,丢掉的是声音,如果是画面的话,补拍则几乎不可能。这对我个人而言,是一个极大的教训,无论经费如何紧张,dit的人员费用还是不能省的。

在这个片子的拍摄上,我们在最大限度内完成多种商业尝试。床戏、雨戏、巷内追逐、浴室谋杀、公路追车、野外翻车等等,几乎是动作和色情相关的商业元素都被我们放了进。有的超过我的预期,有的则差强人意。我是一个完美主义的创作者,几乎每天从片场拍摄回来后,我都会突然发现,某个设计好的特写镜头或者人物的关系镜头没有给,就很遗憾。一个导演曾经跟我说,拍电影就是在完成了规定动作之后,再玩花的。这句话在我拍这些场面的时候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虽然很多场面对于一个正常商业片来说没什么难度,但是,对于一个小制作、而且没那么多片场经验的导演来说,确实是一个极大的考验。

十天的拍摄,六十四分钟的片长,九百余个镜头,我们已经力求做到了最好,至于呈现的结果如何,只能接受观众的批评了。

创作心得体会篇三

近些年,水彩画正在从小画种的行列向架上艺术越来越稳的发展。水彩画多元化的发展激发了许多年轻画家的创作激情与欲望。伴随着水彩画发展趋势逐渐壮大的过程中,水彩风景画仍然占有着重要的地位。

水彩风景画写生本身难度就很大,特别是对于西北地区风沙大、干旱少雨,一年当中大部分时间气候都特别寒冷干燥,所以很多画家采取水彩风景画的室内创作。我从中获得的一些心得体会。

(1)水彩风景速写是沟通生活和创作的'最好桥梁。艺术创作源于生活,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艺术大师罗丹曾深有感受的说过:“无疑的,一个庸人在抄录自然的时候,永不能产生一件艺术作品,因为实际上他“视而不见”故他徒然描画种。种琐屑之处。结果是平板呆滞,没有生命……反之,一个艺人“时而有所见”,故他的慧眼能深深洞察到自然的奥秘。”

(2)水彩风景速写是提高水彩画技艺水平的有效途径。技艺,技艺,技的目的是艺。艺常新,技无穷,但起码要学到中、西两方面的基本技术。而水彩画技艺的要旨在于“千锤百炼”、“熟能生巧”,在于对技法中“水分”、“时间”、“色彩”三大要素的驾权与把握,在于怎样做好“减法”,而求得洗练、精到的表现。

(3)水彩风景速写是锻炼色彩感觉、提高捕捉色彩、表现色彩能力的重要手段。“彩”是水彩画的魅力所在,要想得到它,就需要要大量的画水彩速写,特别是多画小风景速写,它能使你学会把握色光、空间、调子的无穷变化,感悟大自然色彩美的魅力,从而画出真实而生动的色彩关系。而长期的关在画室里,必然使你的色彩迟钝,色彩就必然画的虚假、单调、生涩、概念。其实大量的色彩本身是无能为力的,只有他们被组织好,其强度符合画家的情感强度时,才获得自己充分的表现力。

吴冠中曾说过,“水彩,水、彩,其特点就在水和彩,不发挥水的长处,它不上油画和粉画的表现力强;不发挥彩的特点,比之水墨画神韵又见逊色,但它妙在水和彩的结合”。我总认为:水彩画一旦失去了它淋漓、透明、清新的特点,也就失去了水彩这一画种特有的魅力。湿画法很难控制水色流动所产生的水色交融,水色交融是在湿画法中湿画而成,技法性高,很难控制和掌握所要预想的效果,失败常常多于成功。因此我对水彩风景画绘制的步骤总结如下:

我选用霍多夫190克中粗纹理的水彩画纸,用2b铅笔起稿。铅笔稿力求准确、肯定,以少擦改为好。画面中如有留白的地方可以用留白液进行覆盖。

铅笔稿起好后,将水彩纸正反湿透,平摊在玻璃板上,用板刷将画纸与玻璃间的气泡赶走,此时的画纸既湿润又平整,可趁湿将大的基本色调画出。水彩画要做到下笔稳、准、狠,因为水彩画不易修改,且干后颜色易变浅变灰。因此画的颜色要比预想的深一些,至上而下,一气呵成,第一遍颜色要大胆放松。

将上色画稿裱在画板上,进行进一步的刻画。在深入刻画时要保留住初时的特殊效果。在风景画中第一遍颜色尤为重要,成功与否有很大的关系,后面的刻画主要是为了补充和完善第一遍色中的不足和过分之处。

对于技术,正如罗丹所言:“轻视技法的艺术家,是永远不会达到目的、体现思想感情的——这样的艺术家就像一个忘记给马喂草的骑马人。”我做为一个年轻的学者,深知水彩画是一个技艺性很强,技术难度较高,难以驾駩的画种。于是熟练的掌握水彩画的技能技法是至关重要的。现在的美术界出了很多技法方面的书,有些人抛弃根本一味的追求一些新奇的技法。其实绘画的技法不是其目的,它是为了表现内容服务的。画家只有熟练的掌握了绘画技法才能随心所欲的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一个画家只有做到了有手艺和功力才能像中国绘画那样“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风景画要有情调,表现一定的意境,要求作者对所描绘的对象具有真实的感情和表现的激情。凡是感染人的情调,都是作者真情实感的体现,感情从实践中产生的,要熟悉和热爱生活,从平凡的生活中发现情趣和新意,并将抽象的感受找到形象和色彩的依据,使之具体化、形象化、从触景生情转化为融景于情、借景抒情,进而使画面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达到诗情画意的境界。

艺术之路没有捷径可以走。

每次想偷懒拿来一张拍好的片子便开始勾线然后准备填色,和小时候玩的色彩游戏一样,可是想法一刚开始萌生就被打回现实。一幅好的作品,不是客观物象机械的翻版,不是依靠照片画,画完了还像照片。而是站在审美高度,对所画物象做出的独特的判断,强化了所画物象的精神品格,表象了人化的自然。

对于每一张水彩风景画创作,我都会精心的去设计。意在笔先,大胆取舍,在构思尚未成熟周全之前,不宜轻易动笔。作品所追求的趣味,形式,以及作画过程中哪些地方要实,哪些地方要需,哪处先画,哪处后画,画面中的画眼如何能做到点睛之笔,均需打好腹稿。这就要求我们作画开始时就要预料到作品完成后的后果。绝不能仓促上阵显得脚忙手乱不可收拾。艺术之路没有捷径可以走。怀斯认为,一个人的艺术的境界与深度是和他对事物的恋爱程度有深厚的关系的。作为年轻一代的我们,对水彩画创作应该树立这样的思想观念:第一,深入生活,面向自然,只有亲身感触丰富多彩的世界,才能有感而发,作品方能打动读者。第二,水彩画家必须要从重技轻艺的思想中解放出来。一些水彩画对于水色交融的迷恋疏于读书,不想事,痴于“技法”,只顾作画面的“效果”。创作出的美术效果很容易游离于整个美术思潮之外。因此,当务之急就是要加强我们水彩画的文化修养,强化水彩画的思想内涵。共同努力创作出具有民族特色的水彩画。

创作心得体会篇四

诗歌是一种文学形式,其词藻精美,语言华丽,富有意境和情感,深受人们喜爱。作为一名文学爱好者,我也尝试过写诗,从中获得了很多有价值的经验和启示。下面就是我对诗歌创作的一些心得体会。

第二段:感受之一——创作初期

诗歌创作的初期是最为关键的阶段,这时要格外注重灵感的引导与积累。可以通过阅读诗歌经典,聆听优美的音乐,观赏自然景色等多种途径来获取创作灵感。还可以采用多种写作手法,如抒情、写景、议论等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写作前的状态,心情和环境都是非常重要的,尽量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让自己的心境与创作意识相吻合才能达到最佳的创作状态。

第三段:感受之二——表达与修辞

只有具备一些写作技巧,才能让诗歌更具创作意义,打动读者的心。因此,怎样用简洁精准的语言、抒发情感、表现画面、构建意境,是我们在写作中应该考虑的问题。此外,修辞手法的运用也很重要。比如,用擬人、比喻、拟声等手法来丰富诗歌的内涵,达到心灵感悟的效果。充分发掘自己的语言天赋,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是每位诗人的必修课。

第四段:感受之三——关注细节和实际

诗歌创作时,光有心情是不足以写出好的作品的,还需要关注实际,关注小细节。例如:“烟花三月下扬州”,这一句歌词在表达扬州的美景之余,还旨在表达出三月天烟花盛开的活跃氛围。这样的写作方式,点滴之间都极为生动,让人不禁感到诗意盎然。所以我们可以通过细致观察、体察,来描绘出诗句中的情景,细化到每一个细节,让作品更加自然、真实,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第五段:总结

诗歌创作是有一定技巧和规律的,但归根结底是需要读者灵魂深处的思考和创造力的发挥。只有在认真的积累和敏锐的感知中,才能产生出真正的经典之作。因此,我们应该不断地学习、探索,借鉴经典中的灵感,运用修辞手法与深厚的情感,用心感受生活的点滴,写出自己风格独特的诗歌作品。

创作心得体会篇五

创作是人类活动的一种形式,是表达思想、情感和创造力的媒介。作为一个创作者,我从我的创作历程中汲取了许多宝贵的教训和经验,这些都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从创作中学到的一些心得和体会,希望对正在创作中的人们有所帮助。

第二段:明确目的

在创作中,一个明确的目标是成功的关键之一。一开始,我总是想要写一篇受人欢迎的文章或者创作一个深受人们喜爱的作品,但是并没有实现这个目标。我很快就发现,成功并不是结果,而是过程。一个成功的创作过程是需要长时间耕耘的,这其中包含了探索、学习和尝试。明确目标可以帮助我们集中注意力、保持动力和对结果保持理智的预期。

第三段:学习与实践

创作是一个学习与实践的过程。与他人交流并与专业人士保持交流,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获得更多的技巧和知识。而且,每一次实践都是磨练技巧和提高水平的机会。我总是尝试挑战自己并尝试新的事物,以不断地扩展我的创作领域。这也帮助我更好地理解我的优点和缺点,从而更好地改进自己的创作技能。

第四段:创新与思考

创新是创作的重要部分,它要求我们不断地挑战常规和推翻传统的观点。比如,当我想开始写一本小说时,推翻我的常规思维方式并找到一种不同的结构和逻辑思维方式,对于提高我的创作技能非常有帮助。创新和思考需要我们跳出既定框架,放松心态并以新的眼光看待问题。

第五段:信心与耐心

在创作过程中,信心和耐心就像锻炼肌肉一样重要。我常常听到“写作是孤独的”,这也很容易搞垮一个人的信心。但是要理解,在创作过程中,每一个成功和失败经历都会成为我们的一部分。拥有信心可以帮助我们克服起伏和挫折,而耐心也可以帮助我们在最艰难的时候披荆斩棘。

结论

创作是一个挑战自我、超越自我、探索自我的过程。随着我们不断的学习、实践、思考和创新,我们可以提高我们的技能、加强我们的信心和耐心,最终实现自己的目标。希望这些心得和体会可以对正在创作的人们有所帮助。

创作心得体会篇六

四年快接近尾声了,心想着自己这四年来的绘画作品,感觉在校基本就是为了完成作业去绘画的,作品中几乎完全没有自己的感想,同时那一大堆都属于写生作业说实话交作业也就是为了得到老师的好评所以每次考试作业很认真的画给给老师点评。

不过这次系里的毕业创作可是费了很大的精力和时间去认真着手的。在毕业创作还未进行时我那时就考虑绘画一幅油画油画风景,不过一般我觉得像我们这么大的男生都喜欢绘画一些美女,不过为了打破世俗我在找素材上花费了很多时间。首先找了一幅满足大众化的漂浮荷叶,我将这素材给了相应的指导老师让他们给于指导,老师看了说这种素材很适合但是可能会花的很平淡。时间过的很快应为外出自己耽误了创作时间学校即将要交毕业作品,这加快了我寻找素材的速度,猛的某天我在网上看到了一张新意的图片《莲花组图》,这张图片看上去最吸引我的就是那荷叶。看到了这些荷叶荷花我的绘画兴趣来了,创作的激情也随之到来。随后又找了大量关于荷叶荷花的图片。

找到这些图片立即打印到手,买好了相应的绘画材料工具,把所有准备工作做到了位。首先我看了这原始图片作了相应的构思,心想绘画时不能按部就班要画出自己的思想,画面面一定要有个吸引别人的转地方。在绘画过程中我省略了很多东西把一些次要的统统都去掉。构图完成后,型打好后就是上颜色和刻画。我沉思了好久后决定画面以绿色为主,整幅画面以蓝绿色调为主,这样突出淳朴的风俗。在刻画细节方面我思考的最多在荷叶刻画上我根据场景需求将枯黄的荷叶莲蓬荷花刻画成主体,其次我都是统统粗略的带过。在描绘枯黄的荷叶时我心里很矛盾,心想究竟是画水墨画样子还是写实类型?经过一番斟酌,最终决定采取水墨感觉,这样更能充实画面内容。接着就是荷花,这些荷花都是很新鲜的,当画到这里时我想到的就是将鲜嫩的荷花跟莲蓬枯黄的荷叶做对比,这样加强了画面的对比效果。不过在绘画那么多的荷花的时候我只将几朵做了深入刻画其中以单独在外面的那些刻画最深入。

绘画过了很长一段时间看着画面就觉得有点不足,感觉画面对比度不够,吸引度不强。通过几天的停手思考终于想到了一些方法,一个想法就是将画面分组成两幅组图各有特色却相互关联而且有过度效果。一幅画面以成熟的荷叶莲蓬将凋落的枯黄荷叶为主,而另一幅则以含苞待放的鲜嫩荷花初生的荷叶尖为主。由左到右逐步变化。让两幅组图更具对比与吸引力。

荷花在我国已有三千年的历史。传说农历六月二十四是荷花的生日,所以古称荷花为“六月花神”。荷花,不骄不躁,宛如一个饱读诗书的女子,处事坦然自若,遇事信心倍足,在她面前,再名贵的花儿也得甘拜下风。她清爽脱俗,不妖不艳,象一个高贵的小妇,静静地为丈夫守候在家门。

我喜欢荷花,因为它美,不论是海棠般的红荷花,小姑娘般的粉荷花,还是那雪一样的白荷花,都那么美。它到哪儿,就会给哪儿增添一丝幽雅。

莲与文化关系最深的是中国。自古以来,中国人便喜爱这种植物,认为它是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的高尚品德的象征,因此诗人有“莲生淤泥中,不与泥同调”之赞。周敦颐还在《爱莲说》中把莲和各种类型的人物联系起来,“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从古至今,许多人都有这种想法。在中国文学里,与莲有关的诗词歌赋,不计其数,莲也有许多不同的名字,最常见的有荷、芙蕖、菡萏等。

中国画以荷花作为夏天的标志,在中国的瓷器、地毯和戏服上也常绘有荷花。荷花盛开是丰收的预兆,也是夏天有代表性的美丽景色。北京故宫附近的北海公园本来是御花园,园中有人工湖,湖面大部分为莲叶所覆,莲叶有时候高出水面将近2米,开着千万朵清雅芳香的花。莲叶下可以行驶小船。

中国有许多与莲有关的话语,莲子代表连生贵子,藕为佳偶。并蒂莲代表一对恋人,藕断丝连是指男女虽然分手,但情意未绝。

据说在公元五世纪,南齐东昏候“凿金为莲花以帖地,令潘妃行其上,”曰:“此步步生莲花也!”因而后人称美人之步为莲步,又称女子之纤足为金莲。

没有别的植物可以像莲那样把亚洲各种不同的文化和谐而完美地融在一起。

荷花是中国绘画艺术不朽的主题,古来就有“清除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雅句来形容荷花的清新之美。中国画家更是以不同的笔法诠释和演绎了千变万化、多姿多彩的荷花艺术,将荷花的恬静温雅之美发挥到了极致。尽管一些新锐的艺术家,在创作国画作品时,艺术效果还不够稳定,但是他们也为中国的绘画艺术增添了新鲜的血液。

西方也有不表现荷花的经典油画作品,寄予了人们对荷花的美好希望和理想,其中最值得提到的是印象画派。克劳特—莫奈(1840—1926)法国印象派画家在这些一流的印象派画家中,我愿举出克劳德·莫奈,他吸吮了我们这个时代的乳汁,在对周围事物的礼赞中,他成长起来,并将日臻成熟。

这是作家左拉为画家莫奈写的诗。莫奈1840年生于巴黎,是一名杂货商的长子。少年开始习画,临摩名师的作品,他经常在殉道者啤酒馆中高谈阔论,他在这里的所见所闻及学会的绘画技巧,远胜于任何课堂的教诲。因家人不满他的愤世独行,而断绝了对他的一切财力支持,只得靠朋友们的帮助,后他又不顾家人反对,与卡蜜儿结婚,生活一直窘迫。在印象派第一次画展中,因莫奈有一幅《日出印象》的油画,被评论家不无讽刺意味地杜撰出“印象派”这个名词。卡蜜儿因病去世后,莫奈又与欧雪德遗孀结婚。随后经济条件有所好转,画界声誉也有提高,但他对此时毫不吝惜的赞誉全然无动于衷,全身心投入绘画之中。尽管晚年的视力不断衰退。莫奈晚年在吉维尼的家中,修建了一个池塘花园,种上了睡莲,成为他油画创作的泉源,创作了一批《睡莲》组画,画面上池中的倒影与水中的光芒相映成为一片合谐的色彩,虚实之间充满了自然的生趣,绿色的合谐。

水面正氤氲在浓雾中,而睡莲开放在朦胧中,不确定的弧形轮廓线显示莲花晃荡的动态,不同的笔触在多维视幻觉间保持了一种生动的张力。生命从四面八方涌来,遮挡天空,繁茂得近乎粗俗,转瞬即逝的光影与生机盎然的花叶都一同溶化在一种无序状态之中。莫奈的花园与《睡莲》,是他将对东方艺术的体验转换到花园与绘画上,是出自对东方情境的想象。睡莲池畔的植物,系为了可以透过水面的反射,产生倒影,以营造幻境的气氛。此情此景,马拉美曾写有这样的诗句:“它深浓的白,包含这一个空无不可及的梦,包含着一种永不存在的快乐,我们所能作的只有继续屏息,向那幻影致敬。在意外的脚步声来临前,在我走避的时候、这朵完美的花在升起的水泡中清晰可见……”。莫奈的《睡莲》系列呈现出超越物体的表象,直探物体本质,这是对东方思想空无的诠释。

创作心得体会篇七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童年,是一幅迷人的画,勾勒出我多少动人有趣的故事;童年,是一首婉转悠扬的短笛,奏出了我多少纯洁美好的幻想;童年,是一束绚丽的茉莉,儿时的欢笑像茉莉散发出的醉人的芳香,朵朵洁白的花瓣就仿佛是一件件回忆。童年是快乐的,童年的感觉是美好的,童年的回忆是陈旧的。

我的童年就是在农村长大的。农村长大的我,小时候总有无穷的乐趣:田野,土房,小伙伴,过年等等历历在目。童年里发生的趣事像天上的星星一样多得数不清。其中最亮最耀眼的还是我的奶奶和过年时对我的映像最为深刻。说起这农村的新年,那习俗可多了,吃年夜饭,请门神,贴对联,祭祖,放烟花,习俗多得数也数不清。我的童年是我最快乐的时光。是我生命的第一个阶梯,成长进步的第一个脚印,未来旅途的第一个站点。爱因斯坦说:“我们所经历的最美好的事情,它是所有真正的艺术和科学的源泉。”童年的快乐回忆正是我艺术创作的源泉,他影响着我的艺术创作思路。

小时候的我对奶奶和过年的影响特别的深刻,一直就想画一幅表达奶奶爱和新年的作品。只是因为技法有限,一直未敢尝试。所以进入大学之后我很认真的学习专业知识,希望在艺术和技法上可以更上一层楼。别人说妈妈的爱是无私的,伟大的,而奶奶的爱却是温暖的,奉献的。每每想起奶奶,小时候的往事便历历在目。我时常梦见奶奶和我的童年,梦见奶奶轻轻地牵着我的小手,呢喃着我的乳名……奶奶啊,您可知道吗?您永远活在我的记忆中,活在我的心里啊!

所以我毅然的决定以奶奶和传统的中国农村过年为这次创作题材,但是,奶奶去世都那么多年了,而且,奶奶生前是很少拍照片的,那怎么办呢?这个难题顿时让我一筹莫展。这个时候邓老师的一句话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她说:“艺术形象它凝聚着艺术家的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闪耀着艺术创造的光辉,能给欣赏者以美得享受。”是呀!绘画并不是摄影的替代,摄影师留住美丽,而绘画是加工美丽,一张绘画作品或多或少的凝聚了创作者的想法和观点。俗话说:“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既然没有艺术形象就自己从生活中去挖掘形象,创造形象。正如英国的一句名言:“画家和诗人都是允许撒谎的。”这个时候我想到了自己曾经获奖的一张人物摄影作品,表达的主题正是祖孙情。正好可以用来作为这次创作的参考。照片拿给了邓老师看了,老师告诉我一定要处理好艺术创作和摄影照片的问题,以及构图技法等方面的问题。在老师的提醒下我上网看了很多有关绘画和摄影以及艺术概论构图等的知识,老师的帮助让我受益匪浅!

所以我按比例把画布的大小等比例缩小到拷贝纸上面,接着算出画面的黄金分割点位置,标出黄金分割线,中线。把主要人物老奶奶头部安排的黄金分割的区域。一般人物朝向的位置画面要空旷,显得画面不闷。所以老奶奶朝向的视觉区域在画面中要开阔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