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少数民族工作计划 少数民族入党志愿书(大全6篇)

小编:笔尘

时间流逝得如此之快,我们的工作又迈入新的阶段,请一起努力,写一份计划吧。通过制定计划,我们可以将时间、有限的资源分配给不同的任务,并设定合理的限制。这样,我们就能够提高工作效率。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的计划书范文,方便大家学习。

少数民族工作计划 少数民族入党志愿书篇一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各族民利益的忠实代表,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马克思列宁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分析了资本主义制度本身无法克服的固有矛盾,指社会主义社会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社会、最后必然发展为共产主义社会。《共产党宣言》发表一百多年来的历证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正确的,社会主义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慧的结晶。

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毛泽东思想指引,经过长期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斗争,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后,顺利地进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

我们不但要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也要高举邓小平理论旗帜。邓小平理论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指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理论。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在跨越世纪的新征途上,一定要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用邓小平理论来指导我们的整个事业和各项工作。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国共产党人,总结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实现全党工作中心向经济建设的转移实行改革开放,开辟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逐步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政策,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基本问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当代中国的马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引导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不断前进。

中国共产党在社会基主义初级阶段的本路线是:领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中国共产党在领导社会主义事业中,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其他各项工作都服从和服务于这个中心。要抓紧时机,加快发展,充分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产力的作用,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做到效益好、质量高、速度快,努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这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的立国之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整个过程中,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

我之所以要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因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巩固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积极支持人民当家作主,切实保障人民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的权利。广开言路,建立健全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的制度和程序。加强国家立法和法律实施工作,使国家各项工作逐步走上法制化轨道。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保持社会长期稳定。坚决打击各种危害国家安全和利益、危害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犯罪活动和犯罪分子。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这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中国共产党坚持对人民解放军和其他人民武装力量的领导,加强人民解放军的建设,充分发挥人民解放军在巩固国防、保卫祖国和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用。

中国共产党维护和发展国内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坚持实行和不断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积极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帮助各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经济、文化,实现各民族团结统一!

此致

敬礼

申请人

20xx年x月x日

少数民族工作计划 少数民族入党志愿书篇二

为满足求新、求奇、求变的旅游消费心理,越来越多的旅游者对游览原始自然环境,体验民族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特别是白联合国宣布1993年为“国际原住民年”后,在台湾掀起了不小的原住民热潮,原住民的部落风貌、祭奠、图腾、生活方式,甚至原住民都被展现出来。与此同时,台湾原住民部落也主动思考如何在恢复部落文化的同时,以文化产业的形式来重振部落凋敝的经济和社会。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台湾原住民部落观光营造运动应运而生。

从旅游资源的状况看,台湾原住民部落与大陆的少数民族社区有很多的相似性。那里不仅有优美的自然风光、良好的生态环境,而且传统的服饰、建筑、歌舞、手工艺品、神话传说、宗教信仰等,都具有较高的旅游吸引价值,是宝贵的旅游资源。本文试图从台湾原住民部落观光营造的理念和实践中,为大陆的少数民族社区旅游开发提供借鉴。

一、台湾原住民部落观光营造的理念和实践

台湾原住民部落观光营造源于“社区总体营造”。所谓“社区总体营造”,是指“社区居民自动自发参与,发挥创意,进行全方位的经营和管理,建立属于自己社区的文化风貌”(喜饶尼玛、石竣溴,2005)。由于台湾原住民文化具有“异族观光”(纪俊杰,1998)的魅力,在对原住民部落重新进行规划、设计、建造后,向旅游者开放,以满足旅游者的观光需要,这便是台湾原住民部落观光营造。在经过多年探索后,目前在台湾涌现出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原住民部落观光案例,它们对恢复和继承部落传统文化、振兴部落社会、经济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1.台湾地区原住民部落观光营造的“内在”化理念

台湾地区的原住民部落观光营造,特别强调部落的营造不仅是一个有形空间的营造,而且是对原住民“心灵”和“精神”的营造,是一种“内在”的过程。这种“内在”的过程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它是通过原住民积极参与观光活动的规划,使原住民发现自己部落的人文、历史、环境等特色,发觉从祖先传承而来的自然、人文及生活资源的丰富性,让子孙后代能持续利用,让原住民的文化、经济再兴;另一方面,通过原住民部落族人对于自己族群文化的了解与认同,保持原住民分享互助的精神、自发性关心,参与部落公共事物与劳动,凝聚族群共识与团结(黄国超,2000)。

从上述理念出发,台湾地区原住民部落观光营造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文化传送、社会整合以及社会化。具体的做法是:首先,成立民间团体组织作为部落营造的组织机构;其次,开办各种形式的部落文化学习班、培训班,让族人了解部落的传统思想、文化知识,掌握部落艺术品的制作技能;第三,规划和设计部落营造的方案,组织部落族人对方案进行讨论并达成共识;第四,以文化产业的方式,落实规划设计方案。

2.“自下而上,由内而外”的营造模式

1994年台湾“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宣布的推展“社区总体营造”工作中指出:“社区整体营造”是一个全面性、整体性规划参与社区经营创造的过程。该项工作之要旨,基本上以社区居民为主体,专业团体担负协助的角色,整个工作推展要由社区本身做起,并且必须是白发性的、自主性的,而政府的角色相对只是初期提供各种诱因和示范、着力于理念推广、经验交流、技术提供及部分经费的支援。

按照“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的“社区总体营造”的要求,台湾原住民部落营造采取以部落参与为主轴,部落、政府、专业团体通力合作的营造模式。部落、政府、专业团体扮演不同的角色并分担不同的任务:部落族人为部落观光规划、设计、建设的主体。具体而言,原住民知青为规划、设计的核心力量,全体部落族人为具体执行力量;政府在部落营造中扮演促成者的角色。他们是资源的提供者,经费的赞助者,不同行政决策部门之间的协调者;专家、学者在充分尊重部落居民的愿望的基础上指导部落的规划、设计和建设。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部落营造中,特别尊重部落族人的意愿。例如,在茶山部落总体营造中,“行政院”原民会本来希望将补助经费广泛用于各项建设,但部落居民坚持大量兴建凉亭,因为在族人的心中,凉亭是族人“分享”成果、欢笑的地方,族人希望把“分享”的价值观呈现出来昭告世人。最终,原民会答应了族人的要求,茶山部落形成了凉亭建筑和凉亭节为主要文化特色的部落观光。

以台湾台东县卑南族部落营造为例。·台东县卑南族部落营造依靠的主要力量是一批出于保留母文化的目的,回到家乡承担起部落重建的年轻人。他们在部落耆老的号召下,从谋生地返回部落从事部落营造工作。他们的主要工作是:调查部落族人对部落营造的态度,传达部落营造的理念,组织部落族人对部落营造的设想进行反复的商讨,最终达成共识;在部落耆老的协助下,成立“社区发展委员会”,并负责部落营造的全面工作,包括部落营造规划书的撰写、部落营造经费的筹措、营造工程项目的实施等。在此过程中,台湾的文建会、台东县文化局和城乡局,仅对台东地区的原住民部落营造提供了经费辅助和专业辅导。而专业规划团体也只对规划方案的制定和工程项目的具体实施进行必要的指导。

3.把文化特色作为部落观光营造的最大的“资产”

在经历了400多年的外来文化的冲击后,尽管台湾地区原住民文化已呈大幅凋萎之势,但是相对汉文化而言,它仍具有相当的特殊性和珍奇性。台湾地区原住民部落观光,以各部落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文化作为部落观光营造的最大“资产”。

由于每个原住民族群都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和对人生的理解,以及与之相对应的生产、生活方式,即使为同一族群每个不同的部落也有各自的历史脉络及部落个性,所以在原住民部落观光营造过程中,每个族群和部落都十分注意彰显本族群和部落文化特点,形成各具特色的原住民部落观光。具体而言,台湾原住民部落主要是围绕母语、信仰、风俗、工艺、乐舞和祖先的生活智慧与哲理等,组织、策划观光休闲活动。从目前台湾比较知名的原住民重建部落中各选一族群,展示部落文化的特色(见表2)。

二、台湾原住民部落观光营造对大陆民族社区旅游开发的启示

1.保护和继承民族传统文化是民族社区旅游开发的根本目的

民族文化是维系民族社区存在的纽带,是民族社区旅游的灵魂,更是决定社区旅游能否持续发展的关键。为此,在民族社区旅游开发中,应把唤起少数民族对传统文化价值的认同感;强化少数民族对传统文化内涵的认识和理解,萌生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激发少数民族青年继承民族文化传统的光荣感和使命感,树立传承民族文化的信心等作为根本的目的。与此同时,通过挖掘民族文化的旅游价值,充分展示民族文化的魅力,让旅游者了解民族文化的丰富内涵,感受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

为实现上述目的,我们可以通过少数民族的社区组织和宗教组织,在民族地区开办语言、舞蹈、音乐、手工艺、礼仪等方面的学习班、培训班。并把学习班的学习成果,如雕刻晶、绘画作品、编织物等,装点在社区的重要路口和民居房院,形成具有民族特色的人文景观。还可以把雕刻晶、绘画作品、编织物等,作为旅游工艺晶、纪念品出售给旅游者,在增加旅游收入的同时扩大民族传统文化的影响。还可以把民族语言、民族礼仪和民族歌舞应用到旅游接待和娱乐活动中,营造出浓郁的民族文化氛围。

目前民族地区旅游进入了大发展时期,但是旅游规划、管理人才的培养却不能适应快速增长的旅游市场要求,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发展。据统计,2001年,西部12个省、区、市拥有旅游专业的院校319所,仅占全国的27%;在校生数为万人,仅占全国的23%。不仅如此,即使在校的少数民族大学生中,也有相当大比重的人不愿回自己的家乡从事旅游经营和管理工作。

旅游人才的培养是民族地区旅游发展的关键。为了尽快培养出适应民族地区旅游发展要求的人才,笔者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第一,国家和地方政府应采取一定的优惠政策,吸引旅游规划和管理专业的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投身家乡的旅游工作,并逐步将其培养成民族地区旅游规划和管理的高级人才。第二,聘请旅游规划、管理方面的专家和学者,针对民族地区旅游的特点开设相关的培训班、辅导班,以提高民族地区现有旅游规划和管理人员的理论水平和专业技能。第三,充分发挥民族地区基层文化组织、团体和民间艺术家的作用,借助他们在民族文化、艺术等方面的特长和技艺,组织、策划民族旅游活动项目,设计民族文化景观等。利用他们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加强民族地区社区旅游的对外宣传,提高民族社区旅游的影响力。

3.确立少数民族社区居民的利益主体地位

旅游业发展的目的不仅要满足旅游者在精神上的需要,为政府增加税收,为旅游企业牟取赢利,更重要的是要使少数民族地区脱贫致富。但是,目前由于少数民族社区居民的经济力量有限,政府缺乏具体的保障措施,导致民族地区旅游开发的利益集中在少数人或少数部门手里中,而少数民族社区居民则承担着由旅游业的发展而引发的环境恶化、物价上涨、生产生活秩序被打乱等各种压力。

为了确立社区居民在旅游开发中的利益主体地位,应给予民族社区居民以下权利保障:第一,知晓权。社区居民就旅游开发将对本地未来一段时期内社会、经济、文化、环境发展带来的影响,以及如何保护当地的社会、文化、环境等问题有比较全面的了解。第二,决策权。要给予社区居民在对是否开发当地的旅游资源、开发的速度与时机,以及对开发的重大旅游项目的设计、立项等方面的决定权。第三,利益分配的权利。社区居民参予旅游开发的利益分配。第四,优先权。要优先安排社区居民的就业和接受文化教育、岗位培训。第五,使用权。社区居民有权使用为旅游者而兴建的服务设施和环保(回收水和废水处理等)设施等。只有让少数民族社区居民获得了旅游开发的利益,才能调动社区居民的积极性,才能避免社区居民与旅游者之间的矛盾冲突,保障旅游业可持续、健康的发展。

三、结束语

少数民族工作计划 少数民族入党志愿书篇三

节日一直在我们生活里出现,每个地方也有不同的节日文化。那么贵州少数民族节日有哪些呢?就让小编来告诉你吧。

三月三节——吃五色糯米饭

五色糯米饭

“三月三”是布依族传统的民族节日,各家各户都要集款集粮,煮酒买肉聚餐。这实际是整个村寨的一次群众集会。

习俗

聚餐后,村民原地就坐,静听寨老宣布民主制定的《议榔规》。各村寨制定的《议榔规》,以前还借用汉字的音、义,把条文刻在石碑上,立于寨中使其家喻户晓,人人遵守。《议榔规》对于维护村寨安宁和公有财物,增强人民团结有积极意义,类似现在的乡规民约。三月三节日晚上,家家户户都要吃五色糯米饭。

四月八节——吃黑糯米饭

黑糯米饭

“四月八”是苗族人民在每年农历四月初八怀念祖先、纪念英雄的日 子。

图片来源:人民网贵州频道

习俗

这一天,他们载歌载舞,以表示对祖先、英雄的景仰和凭吊。贵阳、惠水、龙里等地都是欢度“四月八”的场所。而布依族传说中的“四月八”则是“牛王”的生日,因而把这一 天 定为“牛王节”。荔波一带的布依族群众在这一天做黑糯米饭敬“牛王”,让牛休息一天;罗甸、册亨、安龙、贞丰一带的布依族群众则还用枫树叶泡水给牛洗澡。

六月六节——煮酒、吃肉

鸡肉

六月六是布依族的传统节日,有些地方过节的日期根据农事情况而定,可以移到六月十六或六月廿六日。

习俗

佳节到来,每家每户也要出钱出粮,煮酒、买肉聚餐。这天早晨,家长带领孩子到田边去杀雄鸡,意思是期望秋季丰收,同时,借此给孩子们讲述农业生产常识,传授田间管理技术,从小培养孩子们热爱生产劳动。此外,布依族青年男女在各自约定的地点,白天在歌场上对唱,晚上还到布依村寨里继续对唱,用这种方式表达彼此爱慕之情。

“查白”歌节——吃汤锅

汤锅

“查白”歌节,是布依族人民的重大节日之一。这个节日起源于布依族民间故事。

习俗

据传说,有一对布依族青年男女查郎和白妹,在劳动中建立了真挚的爱情,贪婪的财主抢走了聪明的白妹,害死了朴实善良的查郎,白妹悲愤交集,放火烧毁财主大院,并跳入烈火,以身殉情。多少世纪以来,每年农历六月二十一日就成了布依族人民的“查白”歌节。每年这天,黔、桂、滇三省边界的布依族青年男女,从四面八方聚集在兴义市一个叫做查白的地方,喝山歌,吹木叶,弹月琴赛歌,以期在歌会上找到意中人。

仡佬族吃新节——吃新米

新米

"吃新节"是贵州各地仡佬族的传统节日,多在农历七月初七举行,有少数地区在农历六月初六。

习俗

在贵州仡佬族中流传这样一则神话,说谷种是狗随仡佬族祖先到天上去取谷种,由于祖先的被天神扣押,狗不得已,只有用自己的尾巴悄悄把谷种带到人间,从此人类才开始有谷种种植。“吃新节”是以祭祀祖先和自然神为主要特征的节日,主要通过祈神、娱神,来达到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意愿。

侗族萨玛节——吃鱼、打油茶

打油茶

祭祀萨玛的时间一般在春耕之前(农历正月或二月)或秋收之后(农历九月或十月)的农闲时的吉日。

习俗

侗家人的祭萨涵盖了母性崇拜、祖先崇拜、英雄崇拜。“萨”是侗族人民普遍祭拜的始祖母,是婆婆,是女性的意思。祭品中最重要的是鱼,其次是油茶,祭祀的主要是妇女,油茶是侗乡最著名的食品,也是女性最喜欢的食品,妇女们在萨坛前一边打油茶,一边唱颂萨神歌,其乐融融。

敬桥节——鸡蛋、鸭蛋

红鸡蛋

敬桥节,是苗族的主要节日之一,每年农历二月二日为敬桥节。

习俗

敬桥节,这天,苗族人民时兴修桥补路;还时兴补送已婚但未坐家的姑娘去夫家落户。同时,家家户户都要煮熟几十个鸡蛋、鸭蛋、并染上各种颜色作为送客礼物,有的还用网袋装着五色蛋给孩子们玩。

过卯节——鱼、肉酒、饭

鱼肉

水族卯节水语叫"借卯",被称为"东方情人节",也称"歌节",于每年水历十月(相当于农历六月)辛卯日举行。

习俗

水族认为过卯节的日子与成年丰歉、人畜兴旺有关,因此忌讳丁卯署火的日子。

火把节——包棕子,打粑粑 “

包粽子

火把节”是彝族最隆重 的传统节日。农历四月二十四日是小火把节。六月二十四日是大火把节。

习俗

这天,村村寨寨都要宰牛,分而食之;家家户户都要包棕子,打粑粑,待客送礼。节日夜晚,彝族男女老少身穿盛装,高举火把,犹如一条火龙环寨绕行,然后在田边地头举行象征性的扑杀农田害虫仪式。同时还燃篝火、开晚会,举行赛歌。

端节——鱼包韭菜

鱼包韭菜

端节是水族盛行的最隆重的节日。每年农历八月下旬至十月上旬期间的 “亥日”,便是过“端”的日子。

习俗

不同地区轮流过不同亥日的端节。节日那天,四乡八寨的亲友都到过“端”的寨子去做客饮酒,欢庆丰收。端节的摔跤、斗牛、敬酒等活动。白天,水族群众还要聚集在端坡上举行赛马、击铜鼓、吹芦笙等活动。

盘古王节——糯米饭

糯米饭

瑶族盘古王节又称达努节、祖娘节、瑶年,是瑶族最隆 重的节日。

习俗

瑶族盘古每年农历五月二十九日,瑶族群众为纪念创造天地万物的祖先大神弥洛陀,要杀猪,做糯米饭,全家欢聚,亲友寨邻互访做客,吹芦笙、跳舞、唱歌,以示庆贺。

龙舟节——吃粽子

粽子

龙舟节是每年农历五月二十四至二十七日,此时万人盛装,云集江边,参加龙舟出发前的献祭活动。

习俗

比赛开始,几十条龙舟破浪前进,两岸锣鼓、礼炮齐鸣,观众呐喊惊天动地。岸上还举行对歌、跳芦笙舞等活动。入夜,余兴未尽,青年男女相聚对歌,倾诉真情。

端节:

又称为“世界上最长的节日”,是水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相当于汉族的春节。水语称"借端"、"过端"。依据水族典籍水书、水历的规定,端节在水族历法年底、岁首的谷熟时节举行,时值大季收割、小季报告团种的年终岁首阶段。因此,端节是辞旧迎新、庆贺丰收、祭祀祖先和预祝来年幸福的盛大节日。节期正对应农历的八月至十月。

卯节:

又称"歌节"、“东方情人节”,水族重要的民间节日。每年水历九、十月(农历五、六月)择一卯日举行。当天,青年男女打着伞,手拿花帕到卯坡唱歌、歌舞和游玩。晚上,人们汇集村寨广场,击铜鼓、敲皮鼓、吹唢呐、演出传统的花灯剧等。还邀请客人饮宴。

吃新节:

吃新节,是中国南方少数民族(如苗、侗、仡佬、基诺等民族)地区为了庆贺丰收并祈福来年丰收而举行的传统农事节日。大多在农历六月至九月间农作物成熟或农作物即将丰收期间举行。节日期间将会举办与少数民族生活相关的活动,如游方、祭祀、斗牛等活动。

六月六:

布依族人民十分重视这个节日,有过"小年"之称。 节日来临,各村寨都要杀鸡宰猪,用白纸做成三角形的小旗,沾上鸡 血或猪血,插在庄稼地里,传说这样做,"天马"(蝗虫)就不 会来吃庄稼。而在苗族,"六月六"则是祭祀祖先的节日。

七月半:

农历七月十五日(有些地方,尤以华南,是七月十四日,相传是宋代末年蒙古人入侵某地,居民为逃难而提早一天过节),道教称为中元节,佛教称为盂兰盆节(简称盂兰节),民间俗称鬼节、七月半。

少数民族工作计划 少数民族入党志愿书篇四

蒙古族:蒙古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有旧历新年,蒙古语为“查干萨仁”,即白色的月。此外还有那达慕、马奶节等。傣族:泼水节、关门节和开门节,均与佛教有关。布朗族:厚南节是布朗族盛大的年节,人们称之为迎接太阳的节日。

黎族:就黎族来说,过得最隆重和最普遍的节日是春节和三月三。

纳西族:纳西族也有火把节。而本民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是骡马会、农具会、龙王会和朝山会。

乌孜别克族:主要有开斋节、古尔邦节,诺鲁孜节。藏族:传统节日中以藏历新年、沐浴节、雪顿节和望果节最有规模、最具特色。此外还有达玛节、赏花节、上九节、郎扎热甲节、俄喜节、罗让扎花、沐浴节、驱鬼节、响浪节、酥油花灯节、望果节、转山会等等。

侗族:姓氏节及赶歌会、姑娘节、斗牛节、花炮节等。傈僳族:主要节日有澡塘会、收获节、过年节等。每年农历二月初八举行传统的刀杆节,阔什节,相当于汉族的春节。维吾尔族:传统节日有肉孜节(即开斋节)、库尔班节(即古尔邦节)和诺鲁孜节节。

瑶族:瑶族的民族节日较多,主要有盘王节、达努节等。此外还有“耍歌堂”节,又叫“耍望”节、晒衣节、干巴节、月半节、祝著节等。

八、龙舟节、吃新节、赶秋节、花山节、晾桥节等。其中以过苗年最为隆重。苗年相当于汉族的春节,一般在秋后举行。

白族:主要节庆活动有大过年、三月街、绕三灵、火把节、耍海会、拜日望等。其中三月街、火把节饶有特色。锡伯族:传统节日有春节、端午节等,其中最具民族特色的要算是抹黑节和西迁节。

彝族:此外还有跳公节、插花节及二月八年节等。土家族:土家族的传统节日中,“以赶年”最为隆重,土家族过“小年”,也要比汉人提前一天。还有土牛毛大王节。阿昌族:耍白象是阿昌族传统节日。

三、布依族四月八、六月六等。羌族:“祭山大典”,又称祭山会、山神会等。

京族:京族岁时习俗中隆重的民族节日为“唱哈节”,包括祀神、祭祖、文娱和乡饮四项重要活动。

少数民族工作计划 少数民族入党志愿书篇五

1、加深对少数民族的了解,知道有关少数民族的风俗、民情、文化等知识,有尊敬少数民族的情感。

2、鼓励幼儿大胆地说。

能运用语言大胆地说出少数民族的风俗、民情、文化。

师生交流——幼儿竞赛。

(一)师生交流。

师:听说你们知道很多关于少数民族的事情,你们愿意去考考他们吗?(幼儿和老师交流。)

要求:大胆地考问老师。

(二)幼儿竞赛。

师:刚才你们考了老师很多问题,现在老师也要考考你们。

1、抢答题。

(1)云南地区有多少少数民族?

(2)哪个少数民族喜欢吃手抓饭?

(3)世界上时间最长的狂欢节叫什么民族?

要求:谁先抢到板谁回答。

2、必答题。

要求:每人抽取一张纸,每组轮流回答。

(三)结束评价。

少数民族工作计划 少数民族入党志愿书篇六

在屋里就坐的时候,要跪坐,忌双腿直伸、脚朝人.

吃完饭有长者领着做“都瓦”的时候,忌东张西望或站起.

衣忌短小,上衣一般过膝,裤脚到脚面,最忌户外穿着短裤.

回族人尊敬长者,禁止居室里面忌放猪皮、猪鬃等制品.

回族非常注意并尊重别人的自尊感,顾全别人面子,不喊外号.

茶叶和红糖是回族人的节日佳品.

龙州等地的妇女还有嚼槟榔的习俗,有些地方槟榔仍是待客的必需品.

不爱吃胡罗卜、西红柿、芹菜等.

满族人大部分聚居在东北三省,以辽宁省最多.

满族最突出的禁忌是不准杀狗,禁吃狗肉,禁穿戴带有狗皮的衣帽.

有吃狗肉的习俗.常用一种叫“麻格里”的家酿米酒来招待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