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院出差工作计划书 出差工作计划表优选(优质5篇)

小编:曼珠

做任何工作都应改有个计划,以明确目的,避免盲目性,使工作循序渐进,有条不紊。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计划呢?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计划范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设计院出差工作计划书 出差工作计划表优选篇一

2.我们到达__以后,先弄清楚__有哪些灯具市场,以及这些灯具市场的档次,应对的客户群体等。然后根据__的实际情景做一个详细的计划书,先开发那个灯具市场、用多少时间来开发这个市场、用什么样的方式来开发市场、每一天几点出发拜访客户,每一天拜访多少个客户、应当和客户谈些什么样的问题、什么时候结束拜访、并且写总结报告和开发市场的具体细节等等。在拜访的时候不止是当当推销的我们产品,还要了解__当地的需求。了解__当地最大的led消费群体是谁;了解__当地led最大的经销商是谁,目前在代理哪些品牌;了解__销量最好的产品是什么,大概在什么价位;了解__最不好卖的产品是什么,并且找出原因;了解在__最有知名度的led品牌和销量最大的led品牌,并且分析他们有哪些优势和缺点。看看我们有没有机会趁虚而入。

3.在拜访客户的时候要注意考察客户的综合实力,有没有本事代理并且做好我们的品牌,如何有这个本事我们便可直接和他谈合作的事情,让他了解我们的企业文化、组织架构和市场前景,和拿出我们的样品给他看,告诉他代理我们品牌有什么好处,我们能够帮忙他赚到多少钱以及具体的合作事宜等。

4.在开发市场的时候,并不是所以的都和我们想象的那么顺利,我们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首先,在任何情景下必须保障我们人身安全,尽量避免与别人发生争执,不与别人打架斗殴,应当住在比较安全的宾馆,并且记下当地公安局的报警电话。迷路时应当打110.出第二个就是如果客户拒绝我们,我们应当询问客户为什么不能理解我们的产品,原因是什么,并且做好记录!

5.出差前应当详细的了解产品性能和卖点,以及了解公司的相关政策,了解__的天气情景、和地理环境、历史、经济、人文、和当地led市场的基本情景和led的消费水平等,准备好自我以前在__的意向客户资料和公司供给的客户资料等。根据这些情景写一份详细的出差计划、交给领导审核,以便于领导提出合理的提议等。还要准备好产品图册、合同、报价表、产品样品、个人随身物品和足够的金钱。并且告诉家里人自我的行程。

6.由于__天亮比较早,天黑比较晚,根据当地人的生活习惯,我将__每一天8:30出发,上午可能拜访4个客户,这个根据实际情景随机应变。中午1点-3点吃饭休息,准备午时要拜访时所用的资料等。午时也大概拜访4个客户左右。7点30分左右结束,晚上写总结报告,并且打电话向公司领导汇报当天的行程和具体的工作情景,以便于领导了解我们的实时动态,了解我们的需求,给予我们供给适当的帮忙。如果有应酬应当结伴同行。

8.行程结束时应当把当地销量较好且有特色的产品带回来,并且做一个详细的总结报告和客户拜访记录。顺便带些当地的特产回来与大家分享。

设计院出差工作计划书 出差工作计划表优选篇二

经过上次9月份第一次的出差,已基本熟悉了公司出差的一些流程,以及和老客户沟通的方式方法,还有一些工作流程:如日常对账等内容。上次出差杨哥也安排我独自去了解市场上的透明盖信息,虽然未能找到意向比较好的客户,但也了解了一些信息(已在9月份的总结中体现)。

本次出差依然和杨哥一起,根据杨哥计划这次出差具体路线和拜访的客户是河北计划去的是石家庄(2天),主要是拜访马文忠了解他现在的招标情况;然后是去周立军哪里催款。邢台(2天)主要是去和当地德力西的代理谈合作的事。天津(2-3天)去当地市场开拓和拜访一些杨哥之前谈过的客户,交流做代理的政策。陕西计划的是到西安(3-5天)主要是熟悉新市场,摸清当地市场的情况,尤其是透明盖产品。汉中(1天)拜访施谨瑶催一下回款争取年底前再把销量提一提。

这次出差要做到以下几点:

1.严格遵守公司对业务员出差的规定

3.多向老业务员请教出差中遇到的问题:如自己在和客户沟通时遇到的相关政策问题,以及如何应对客户提出的要求等。 4.学习老业务员与客户交流时一些好的方式方法。

5.了解客户目前的经营状况:店面情况、销售的主要产品、主要经营那些品牌等。 6.了解竞争对手对代理商的一些促销方式和激励政策变化等,为明年更好的与客户签订一份适合的合同打下基础。尽快的熟悉好公司对客户维护的全部工作内容及流程,为自己来独自开展工作做充分的准备。

刘国星

2011年10月18日

设计院出差工作计划书 出差工作计划表优选篇三

程诚(1985-),女,湖南常德人,华北电力大学,助理工程师。

一、项目与项目管理

所谓项目,简单地说就是在既定的资源和要求的约束下,为实现某种目的而相互联系的一次性工作任务。

项目管理,就是项目的管理者在有限的资源约束下运用系统的观点、方法和理论对项目涉及的全部工作进行有效的管理。即从项目的策划开始到项目结束的全过程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评价,以实现项目的目标。

项目管理是20世纪50年展起来的一种主要对项目的进度、费用和质量进行实时控制和管理的先进科学管理理论的方法。它在工作方式和思维模式上最大限度地改善了管理人员的工作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项目管理的应用从20世纪80年代仅限于建筑、国防、航天等行业迅速发展到今天的计算机、电子通讯、金融业甚至政府机关等众多领域。在发达国家,经过长期的探索的总结,项目管理已经广泛应用于生产和生活的各个角落。

二、传统高校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工作的管理模式

受长期以来计划经济体制和高校管理体制的影响,传统的高校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工作一般采用直线职能制的管理模式,缺乏科学有效的计划管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由于没有采用先进的项目管理模式,因此缺少总体的项目计划控制;没有建立有效的项目进度监控系统,常以个人经验来代替项目监控;没有明确而细致的人员分工,跨部门的协调比较困难,各个职能部门各自为战,缺乏对项目的责任感;缺乏对完成项目任务所必需的项目导向的重视;没有问题反馈和处理中心,对教职工的意见和建议反应十分迟钝。

三、专业技术职务聘任项目计划管理模式的建立

项目越复杂,专业分工就越细,就更需要进行全面综合的管理,需要有一个能够总体协调的工作进度计划,否则就不可能对整个项目的进度进行控制。计划是管理的五大职能之一,在项目管理中的作用十分突出。狭义地讲,项目管理就是制订计划和对计划的控制。因此,专业技术职务聘任项目成功的首要条件是有详细的计划。

1.确定项目的范围

要进行项目计划,首先要确定项目的目标和项目范围。通过表格的形式将高校专业技术聘任项目管理的项目目标、项目范围、项目所需资源等内容进行详细列出,作为项目计划和工作分解的总体依据。项目描述表如表1所示。

2.建立项目管理组织结构

(1)选择合适的组织结构。一个项目要采取什么样的组织结构由项目的特点来决定。要考虑的主要因素还包括对实现项目成果的承诺程度和对项目资源的利用程度。项目的组织结构能够强调利益的一致,打破部门的壁垒,增加项目管理职能,减少组织的重叠和垂直性,减少项目的阻碍。

项目的组织结构对项目管理的有效实施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因为组织结构的有效关系到专业技术职务聘任项目运行效果、管理效率、资源合理配置等各个方面,是项目管理的关键内容。根据专业技术职务聘任项目性质、项目规模、项目资源合理选择合适的组织形式才能充分发挥项目管理的优势。

项目组织结构的形式有很多种,如职能式、项目式、矩阵式和事业部式等。其中矩阵式组织结构又分为弱矩阵式、平衡矩阵式和强矩阵式。根据高校专业技术职务聘任的工作性质和特点可以采取项目式或矩阵式的组织结构形式。

(2)确定项目经理和项目组成员。项目经理是为项目的成功策划和执行负总责的人,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处于中心地位,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专业技术职务聘任项目中,项目经理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与学校领导协商,就项目的目标和所需的资源达成共识;从学校人事、教务、科研等部门挑选项目组成员,并取得他们的信任和支持;在项目计划编制过程中领导及指导小组成员;做好项目相关人的沟通;监控项目的进程,保证项目按时间计划执行。

项目成员则对项目经理负责,参与项目的计划制订,服从项目经理的指挥,执行计划分配的任务,配合其他小组成员工作,保持与项目经理沟通,确保项目的顺利完成。

3.进行项目分解

项目目标和范围明确后要制定出完善的项目进度计划就必须对项目进行分解,以明确项目所包含的各项工作。

项目分解(wbs)是编制项目进度计划、进行进度控制的基础,通过项目分解把复杂的项目逐步分解成一层一层的要素(工作),直到具体明确为止。项目分解主要有两种方法,一个是基于可交付成果的划分,在这种划分方式中上层一般为可交付成果的导向,下层一般为可交付成果的工作内容;另一种是基于工作流程的划分,上层按照工作的流程分解,下层按照工作的内容划分。

在专业技术岗位聘任工作分解中,可以采用如图1所示的基于工作过程的划分方法。同时,为方便开展工作,应为每个分解后的工作项目进行编号。

4.项目的工作责任分配

项目工作责任分配是对项目的每一项任务分配责任者和落实责任,以明确单位或个人在整个项目中的任务,便于项目管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管理和协调。然后以任务分配图表和组织机构图表为依据完成工作责任分配表。

5.工作先后关系和工作时间的确定

设计院出差工作计划书 出差工作计划表优选篇四

如果能够换个角度来看看现实中,业务员是如何来看待出差的?除去那些正常的工作角度外,大多数业务员往往会从个人角度来看待出差。例如,出差是散心;出差是旅游;可利用出差来回避公司内部事务或矛盾;甚至把出差当成是“搞钱”(小到车旅票据,大到客户受贿)的好机会,诸如此类……在以上诸多业务员私利下,这出差的效率自然也就高不到哪里去了。到最后甚至直接演变成为出差而出差,而不是为解决问题而出差了!

当业务人员出差效率不高时,经销商老板先别急着打业务人员的“板子”,而应先追查管理者自身责任。作为管理者,对业务人员的出差问题,必然是存在诸多管理不到位的方面。只有在安排不到位、监督不到位、服务不到位的前提下,才会出现出差效率低下的问题。

在笔者曾接触到的常规出差管理模式中,以下这几方面问题是经常出现的:

1.缺乏对出差的计划和管理。对为什么出差,出差解决什么问题,出差中的时间和进度管理等方面缺乏系统的计划和管理。

3.缺乏对业务员出差后的复查。最多也就是查查报销票据和一纸出差报告。

4.业务员的出差似乎只是销售部一个部门的事情,与其他部门没什么关系。

如何有效提升业务人员的

出差效率?

1.出差的计划性管理

简单地说,就是改变那种临时或自发的出差模式,而根据所辖地区市场状况、销售计划等前提条件,提前制定出以年度为单位的出差计划。当然,这只是计划内的出差,并不包括一些突发和临时性出差。

2.针对外出业务员的服务工作

决定业务员在外工作效率的因素有两方面:一是出差事务的计划协调;二是业务员自身的心情。而在这两个方面中,除了业务员自身因素外,来自公司总部的服务性工作,往往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业务人员解决这两个问题。

首先,是业务员情绪方面的因素。由于大多数业务员出差多是只身前往,背井离乡,孤身一人面对诸多事情,其心情难免会有些落寞。因此,如果公司总部能够提供一些服务性措施,就可以积极有效地改善业务人员的情绪。例如,每天短信发送出差地的次日天气预报,提醒添加衣服;注意人身安全;以及提前帮业务人员预定车票、酒店等。

其次,业务人员出差的工作内容之一便是拜访当地客户。这提前的预约工作最好是由总部来做。一方面,这能够体现总部对业务人员的服务;另一方面也能间接加强客户对此次拜访的重视程度。再说,这也是对业务员的一种监督。客户的拜访计划和时间由总部提前安排好,可以逼着业务人员按照总部规定的约见计划去逐一拜访客户,也就由不得业务员自己偷工减料了!

除了这些量化、理性的服务措施外,还可增加一些感性的服务因素。例如,总裁慰问电话。具体操作办法是,每天由行政部将当日在外地出差业务员名单汇总给总裁,由总裁随机抽取一位打电话过去。当然,电话内容不用谈什么业务方面的事情,完全就是关心问候。这既体现了对业务人员的关心和鼓励,也是对业务员的一种无形的压力。

3.人事部门参与管理

对业务人员的出差管理,可不是仅仅是业务部门的事情。企业的其他部门,尤其是人事部门,更要积极参与进来。业务人员的在外出差工作,其实是对其独立工作能力的一种检验。例如,在实施相关培训后,业务人员在外出独立工作过程中,是否有将培训中所学到的知识在实践中加以运用?更是一种对业务员的一种锻炼――锻炼其规划能力、应变能力、承压能力等。而这些检验和锻炼,都将是人事部门核定员工状态的最好方式,并以此作为该员工日后培训工作的设计依据和重点员工发掘依据。

4.关于出差报告

目前,业务人员所做的出差报告,大多是合成式的。所谓合成式,也就是业务员在出差回来之后,把出差几天中所处理的事情,合并撰写成报告,并与出差票据一起交上去。其实,很多时候,这出差报告也就变成了一种形式,很少能够起到多少实质性的作用。

如何设计业务员的工作

报告内容?

第一,出差前报告

在出差前,业务员就应针对本次出差所需要解决的问题和事务,做一个计划安排。例如,打算怎么解决,解决问题的步骤等。

第二,上级主管意见

对于业务人员的出差申请,主管不能简单地签署意见。而应给出具体的工作部署意见。

第三,形成出差日报制度

出差报告不能事后集中汇总,而应写成日报制度。也就是说,在外出差期间,在当日工作结束后,必须于当晚汇总日工作汇报。即便是一些以电话形式与主管沟通的相关问题,也得写进当天的工作报告,并于当日发给上级主管。

第四,上级主管在接受到业务员的报告后,迅速批复意见

上级主管应及时对出差员工的日工作汇报进行回复,可别等业务人员出差回来之后,再做指示。那样,业务人员还得在下一次出差中才能一一落实。

第五,每一业务员的出差报告,应单独存放并归档。

作为主管,得定期查看和检查业务员的出差报告。这一方面是通过对照员工上一次的工作报告,来检查其工作的连贯性。同时,也可通过对照前期年度工作规划,来核查其是否具严格落实了年度计划中的各项安排。

第六,将业务人员的出差报告公示出来(除非涉及公司机密),接受大家的监督。

同时,也可作为工作查询资料使用。

设计院出差工作计划书 出差工作计划表优选篇五

一、煤炭企业外延成本及其组成

煤炭企业成本管理与控制的主体在生产矿井,管理与控制的重点在生产过程,业界对煤炭生产成本的管理与控制方法,不论从理论还是从实践已有很多成熟和成功的典范,运用的效果也很好,这是公认且毋庸置疑的。但在煤矿实际管理工作中,存在对煤炭生产成本影响较大、在生产矿井的生产过程中又难于管理与控制的环节,这些环节无法应用目前生产成本管理的方法和途径去管理和控制。比如某集团在期间c矿井的设计上,为了早出煤,只在c矿井开凿了副井,而出煤系统与井田上部的b矿井主运输巷道联通,同时,为了加快开拓进度,又从井田上部的a矿井深部向c矿井开拓。这样的设计,当时是出煤早了,但三个矿井联通,给以后生产带来了很大的麻烦。a矿井报废后不能闭井,需要继续排矿井水,不然流入c矿井要增加80多米的排水扬程。随之b矿井报废后更不能闭井,不仅要为c矿井排水、维护公里的运输巷道,而且主井提升、通风系统均需要b矿井维持,这些成本都要加在c矿井的生产成本上,即使加强管理也难将成本降下来。笔者凭借在煤矿工作30多年的经验,根据煤矿生产与管理的特点,将这些对煤炭生产成本有重大影响而在煤炭生产矿井或煤炭生产过程中难以或无法管理与控制的成本,权且称之为“外延成本”。能够划入这个范围的环节成本有:矿井规划设计、基本建设、技术改造、品种质量、生产服务、生活服务环节和管理体制等直接或间接对煤炭生产成本有重大影响的重要环节。

二、外延成本对成本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矿井规划设计与建设对生产成本的影响

煤炭生产成本与加工制造业成本的特点有许多不同之处,一是煤炭成本受地质条件等客观因素影响较大,煤层埋藏的深浅、煤层厚度、围岩的好坏、地质构造的复杂程度等都对成本有直接影响,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难以克服,只有在矿井规划与设计时避让和利用;二是煤炭生产又受地下水、火、瓦斯、煤尘等自然灾害的影响,井下通风、排水、提升、运输、防爆、防尘、防水、防火等费用的大小直接影响煤炭成本的高低,只有在矿井规划与设计时科学合理布置,才能有效防止事故的发生,降低生产过程的预防难度,进而降低生产成本;三是煤炭生产是地下作业,工作地点不断移动,开拓、掘进和回采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掘进量的大小、提升运输环节远近与繁简对煤炭成本的高低有很大影响,只有通过煤矿提升、运输、通风、排水巷道的合理规划与设计,才能为以后的生产环节打下降低生产成本的基础;四是煤炭生产没有原材料,上述这些凝固在前期环节上的先天成本(固定成本)要占煤炭成本的60%以上,所以,煤矿规划与设计是否科学合理,是决定煤矿生产成本高低的关键环节。

随着经济的发展,一是原来政府主办的煤田(矿区)规划演变为煤炭企业的跑马圈地,一块煤田多个采矿主体的情况已屡见不鲜,不仅给生产矿井带来不安全的问题,而且给煤矿的生产过程带来较高的“一通三防”费用,进而增加煤炭的生产成本。二是煤矿设计单位由吃“皇粮”的事业单位,变为到市场“找米下锅”的企业,国家规定的煤矿设计规范不敢坚持,一味按照煤炭企业的要求降低建设费用、少要设计费用,配合一些煤矿的短期行为,把矿井开拓方式由“后退式”改为“前进式”,矿井是早投产了,但后期生产成本成倍上涨。矿井设计不合理将导致煤炭成本刚性增加弹性降低,成本控制难度增加。三是原来煤矿基本建设与煤矿生产在行业内并列管理,现在逐渐弱化为各煤炭企业的一个管理部门。原来由国家出资建设、政府组织专家参与验收、然后移交生产,转变为企业组织设计、组织管理、组织专家验收。弱化的专业管理和煤矿多元投资对煤矿基本建设费用降低的要求,形成了一个个新矿井巷道失修、采掘比例失调、申报技术改造的案例。煤矿基本建设的急功近利必然结出后期生产成本猛增的苦果。

(二)煤矿技术改造对生产成本的影响

众所周知,煤矿是地下作业,一些地质构造勘探不清是不可避免的,到实际生产阶段,地质构造逐步显现,再加上科学发展、技术更新,煤矿原设计的某个环节发生变化,影响矿井效率整体发挥是常见的。通过对某个“卡脖子”的生产环节、高耗能设备进行技术改造,可以提高矿井产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矿井整体效益。所以,对一些老矿井来讲,应结合实际情况,合理集中生产,更新高能耗设备,通过技术改造最大限度地发挥、推广和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目前,一些煤炭企业为了争产量、争排名,出现了对新矿井进行技术改造的怪现象:崭新的设备被更换,一个矿井增加几个提升井,年产量猛增,矿井设计的服务年限快速递减。这些废弃的“新设备”增加的新投入最终都要增加矿井生产成本,通过煤矿的生产成本进行补偿,矿井生产过程再加强管理也难承担。同时,按照原矿井服务年限设计的各种附属设施、设备都要提前报废,这不仅降低了投资回报,而且降低了矿区整体服务年限,影响了国家资源开发战略和布局。

(三)煤炭品种质量对成本的影响

所谓质量成本,就是指企业为稳定或提高产品质量所支出的一切费用以及因产品质量未达到规定水平所产生的一切损失。质量成本主要包括预防、检验成本和损失成本。一般来讲,对于预防、检验成本环节,我们要加大投入;而对于损失成本,则需要控制支出。

由于煤炭产品的特殊性,其质量成本管理与控制的方法也不相同。一是煤种及关键指标的天然性。煤的十大种类是天然形成的,是不可能经过洗选加工、质量控制而改变,如无烟煤加工不成焦煤。有些技术指标也是无法通过加工方法改变的,如煤炭的焦质层厚度这项越高越好的指标和硫份这项越低越好的指标,不会因为加工成本的增加而提高或降低。二是部分煤炭具有极难改变质量指标的特性。一般煤炭的灰分有外来和内在之分,外来灰分通过井上下拣矸、分储分运和一般洗选加工,即可降低灰分指标,但内在灰分是较难降低的,特别是对于极难洗选的煤炭,通过牺牲较大的精煤回收率,只能收到较小的降低效果,不是靠加大成本投入能解决的。

(四)煤矿服务体系对成本的影响

生产任何产品的企业都离不开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煤炭企业的特殊性,决定了这两个服务对煤炭成本的较大影响。一是煤炭企业远离城市,多在偏远的矿区,每个矿井又相距较远,每个矿井就是一个“小社会”,除火葬场外生活基础设施全由企业建设,而单个矿井的服务设施又形不成城市规模,水电气暖成本高,就是按市场收费,也是亏本,必然要通过不同方式摊入生产成本。随着煤炭资源的枯竭,再好的设施也要废弃或贬值。这样分散的服务设施,即使移交给政府也是亏损,所以,虽然中央一再强调,但地方政府由于承受能力问题,不愿接受。二是每个矿井都有物资(设备)采购供应、工程队、维修队、产品销售等“小而全”的生产服务辅助机构,人少有活干不了,人多平时没活干,由于量小、专业技能低且单位价格高,必然相应增加生产成本。

(五)煤矿管理体系对成本的影响

煤炭企业多为大型、特大型企业集团,在管理模式上,一般为3~4级,但核心管理层仍然是煤炭企业(原来的矿务局)和矿井。计划经济时期,企业比照政府机构模式建立企业管理机构,搞上下对口,职能重叠,形成了局矿两级一样齐全的管理机构。甚至有的企业集团,由多个煤炭企业(原来的矿务局)联合重组,仍然是按照对口模式设立了管理机构。这样三重、四重同样模式的管理机构,一方面没有体现其职能的特点,容易造成职责不清,或上级机构对下属企业干预过多,难于发挥各自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另一方面大量、重叠的管理机构和人员,一定会增加煤炭企业管理成本的支出,进而增加煤炭生产成本的支出。

三、控制外延成本的方法

(一)矿井规划设计与建设

做好矿井规划设计与建设工作,一是政府主管部门应当坚持一块煤田只颁发给一个采矿主体的原则,支持采矿主体投资多元化,取缔一块煤田采矿主体多元化。同时考虑煤炭资源的不可再生性,通盘规划老煤炭企业的矿区接替问题,科学、合理有序地开发利用国家的煤炭资源,特别是稀有的焦煤资源,为国家能源安全和煤炭企业降低煤炭生产成本奠定基础。二是国家应当对矿井设计立法,依法实施矿井设计规范,建立国家专家评审库和设计评审专项基金,由政府组织没有利害关系的专家参与矿井设计的评审、监理、验收,为煤矿安全和成本控制把好设计、建设、验收关。三是要求设计人员、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尊重科学、依法设计、紧密配合、充分论证,切实从节约的源头抓起,挖掘设计和技术工作在控制成本中的潜力。实行多队伍设计、多方案论证,背对背评比、多层次专家验收。只有坚持科学的态度,依法执行煤矿设计规范,才是降低煤矿总体生产成本的必由之路。

(二)煤矿技术改造

政府主管部门应当依法维护矿井设计的严肃性,对煤矿的技术改造论证审批,要像对待新矿井设计一样。严禁单纯追求产量、严重降低矿井服务年限、掠夺式开采的“新矿井”技术改造。防止以技术改造为名、扩大矿井产量为实的假技术改造。各级政府及主管部门,要把矿井技术改造纳入国家法律法规。一是规定新矿井在一定期限(如8-10年)内,不准进行重大生产环节的技术改造,防止“新矿井”轮番进行技术改造;二是规定矿井技术改造费用不能超过多少额度(如不得超过新建矿井的1/5),防止在技术改造中贪大求洋;三是如果必须进行技术改造,要说明技术改造的客观原因,经专家论证,属设计原因的,要追究原设计单位和审验机构的经济和法律责任。属于矿井开采原因的,要追究开采主体的经济和法律责任。只有维护矿井科学合理的服务年限,才能科学合理的利用矿井资源,才能使矿井主要设备设施物尽其用,才能有效地降低煤炭生成成本。

(三)煤炭品种质量

根据煤炭的特性,在其质量成本的管理和控制上,不能一味地通过增加加工成本、牺牲回收率这种较大的成本支出来实现微小的质量收益。应根据煤炭的特性,通过“配”的方式来提高煤炭的质量和达到用户需要的质量指标,相对降低煤炭的加工成本。如将焦质层厚度和硫份较高的煤、焦质层厚度和硫份较低的煤按一定的比例配洗,高质量煤和中低质量的煤配洗、配装,既可达到用户的质量要求,又可降低质量成本和保护稀有煤炭资源。把燃点低、发热量高的无烟煤粉碎,配入发热量低的烟煤,可提高烟煤的发热量。“配煤”要抓住三个环节:一是矿井“配建”,在矿区井田规划时,对煤种较多的矿区,不同煤种、不同煤质的矿井要搭配建设,为配煤奠定基础;二是“配采”,在同一矿井,一般厚煤(大煤)与薄煤在质量上具有互补性,实行薄厚煤层配采,不仅可以均衡矿井产量,而且可以相对提高煤质,降低质量成本。三是“配洗”、“配装”,就是按照冶金企业的质量要求,通过不同煤种、不同煤质的煤配洗冶炼用焦精煤,按照电力企业的质量要求,通过不同煤种、不同煤质的煤配装动力煤。这样将煤炭质量问题控制在生产的源头直至运输、入洗、分储等各个环节,才能提高商品煤产品的质量,降低商品煤产品的质量成本,合理利用稀缺高质煤种,增加煤炭产品的深加工能力和提高产品附加值,不断提高煤炭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四)煤矿服务体系

政府和企业都要重视煤矿生产的特殊性,搞好煤炭企业生产和生活“两个服务”的集中管理。一是对新矿区、新矿井要合理规划生活区。原则上煤矿单个矿井不再单独建设生活区,要纳入附近城市或按城市规划集中建设,形成具有城市规模和城市功能的生活服务区。对于老矿区,要结合国家“棚户区改造”、“采煤沉陷区治理”的优惠政策,也要将新的生活区纳入附近城市或按城市规划集中建设,形成具有城市规模和城市功能的生活服务区。这样不仅可以降低煤炭生产成本,合理开发生活区下压煤资源,而且可以改善矿工生活,解决矿工的后顾之忧。同时,国家要在试点的基础上,像山西省那样建立煤炭城市建设基金,解决资源性城市的后顾之忧。二是集中生产服务。每个煤炭企业集团,都要组建集团的专业化物资采购、设备租赁、设备制修、工程施工、产品销售、汽车运输等专业团队,发挥规模效益,降低生产成本。如有的企业集团,实行物资集中采购、集中配送,建立井口物资超市,实现矿井物资“零库存”,大大降低了采购成本,推进了生产成本的降低。

(五)煤矿管理体系

按照现代企业管理模式,一般机构设置模式为:一是企业集团。其应以规划战略、投资决策、资本运作为主,习惯称资本运营中心,该机构应少而精,主要负责集团的发展战略和发展目标、投融资决策和资本运作。二是煤炭企业(原来的矿务局)。其应以市场销售、安全生产、经营管理为主,习惯称利润中心。由于其是一级完整的法人企业,应承担产供销全过程的经营管理责任,机构职能相对较全。三是矿井。应以安全生产为主,负责生产过程的组织与成本管理,习惯称成本中心。由于矿井一般不是独立法人,机构应相对精简,侧重安全生产和成本控制。这样“小、大、小”的机构设置及管理体系,既体现其管理特征,又能提高工作效率,更能降低整体管理成本。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