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生哲理励志故事(八篇)

小编:碧墨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人生哲理励志故事篇一

第一天晚上小猴妈妈端来了两碗面条,一碗上面有个鸡蛋,一碗上面什么也没有,然后让小猴选择,小猴不假思索地选择了有鸡蛋的那一碗。但它吃上以后,才发现妈妈那碗居然在面的下面藏着两个鸡蛋。

第二天晚上,小猴妈妈又端来了两碗面,仍然是一碗上面有个鸡蛋,一碗上面什么也没有,然后让它选择。

小猴吸取第一天晚上的教训,选择了没有鸡蛋的那一碗,但是出乎它意料,这碗面里没有像第一天晚上那样埋着鸡蛋,只是一碗面。

小猴迷惑地看着妈妈,妈妈告诉它:“想占便宜的人,往往什么都得不到。”

第三天晚上,猴妈妈端来了两碗一样的表面没有鸡蛋的面条让小猴选择,小猴却说:“妈妈累了一天,妈妈先选。”

猴妈妈笑了,随手拿了一碗吃了起来。小猴端起了另一碗。这一次,妈妈和小猴的碗里都埋着两个鸡蛋。

猴妈妈告诉小猴:“不想占便宜的人,生活也不会让它吃亏的。”

讲完这个故事,我扭头问旁边的女儿,如果你是小猴,你该如何来选择呢?

出乎我的意料,女儿说:“如果是我,我就把两碗面条放到一个大盆子里,搅拌匀了,再和妈妈分,这样才公平,公平了,就不会打架了。”

呵,我没有想到女儿会这样说!那晚,我本来是想给女儿上一节道德教育课,没想到她却给我讲出了一个看似平常却意义深刻的道理。面条的确是该公平地吃,其它的什么都不用考虑,生活中至少我们应该努力地去这样做。

人生哲理励志故事篇二

鱼爸爸鱼妈妈带着鱼孩子,快乐地在池塘里觅食。一天,一个鱼孩子发现了一段儿蚯蚓的身体,就游过去吃,谁料,那竟然是钓鱼者下的诱饵,鱼孩子被钓了上去。

鱼爸爸鱼妈妈和剩下的鱼孩子伤心极了。

又有一天,另一个鱼孩子发现了一片儿火腿肠,就游过去吃,谁料,那也是钓鱼者下的诱饵,这个鱼孩子也被钓了上去。

鱼爸爸鱼妈妈和剩下的鱼孩子悲痛欲绝。

再有一天,池塘里沉下来许多肉渣,鱼孩子们刚要吃,鱼爸爸鱼妈妈连忙拦住,说,不要吃,那都是诱饵。

最后,它们索性不吃池塘里的任何食物了,因为它们看什么都像诱饵。终于,鱼爸爸鱼妈妈鱼孩子都饿死了。

它们的尸体浮上来,被一个小男孩发现了。小男孩自言自语道:奇怪,我经常往池塘里撒肉渣喂这些鱼,它们怎么还会饿死呢?

故事7:生活在狗身上的跳蚤

一只跳蚤生活在狗身上。一天,它嗅到了羊毛的鲜膻味。

“这是什么?”跳蚤问自己。

这时,它发现,原来狗躺在羊皮上睡觉哩。它姿势优美地一跳,那小小的身躯就离开了狗。

“妙极了,妙极了!这张皮才是我需要的!”伶俐的跳蚤说,“它又厚实,又柔软,特别是比在狗身上安全多了。在这里不必担心狗爪子搔痒,也不必怕那个没有教养的汪汪叫的家伙用牙齿咬。绵羊皮真使我感到十分甜蜜。”

跳蚤是这样开心,也没有更多地想一想,就钻进它将来的卧室———厚厚的羊毛里了。

突然,在跳蚤的小脑袋瓜里产生一种感觉:在厚厚的羊毛里,毛是那么密,爬到毛根上很不容易。

“我应当有些耐心。”跳蚤安慰着自己。

它试了一次又一次,分开一根羊毛又一根羊毛,连时间也没有计算,渐渐地开出一条通道,最后才来到毛根。

“我到达目的地了,胜利了!”跳蚤高兴地叫道。是啊,是啊!跳蚤真利索!不过,绵羊绒是那么细,又那么厚,闷得跳蚤连气都喘不过来了,就别再提如何享受羊毛的膻味了!

跳蚤精疲力竭,汗流浃背,垂头丧气。它想回到狗身上,可是,狗已经跑了。

可怜的跳蚤!为自己的过错感到难过,痛哭了好几天,最后饿死在厚厚的羊皮上。

人生哲理励志故事篇三

桑岩和同学去爬山,出了点小事故,左腿小腿骨折了,在骨科医院治疗。

13岁孩子的忧伤这是桑岩长这么大,第一次因伤住院,看望的人络绎不绝,带着各种营养品和水果。我和老公也轮流值班陪着他,每天想办法给他做可口的饭菜。

家境富足,这个时候更想让孩子享受到好的照顾。

那天中午,我开了车从家里带着煲好的冬瓜排骨汤赶到医院时,病房里很安静,只有桑岩在,老公在我快到时赶回去处理公事了。

我把冒着热气的排骨盛出来,这是桑岩从小最爱吃的,每天都吃不厌。但这次,他却没有表现出我熟悉的热情来,只是看了一眼,然后说:“妈,以后你别给我送饭了,我想吃医院的饭菜。”“怎么了?”我有些诧异,“医院的饭菜做得那么粗糙,哪有家里的可口?”

桑岩却并不回答我,又说:“你也别让那么多叔叔阿姨带着东西来看我了,好吗?”

我有些愣怔,看着他——我在这个13岁男孩的眼睛里,看到了一些柔软的忧伤。

我轻轻问他:“告诉妈妈,为什么呀?”

桑岩犹豫了一下,转过身指指旁边的床位:“因为我不想让那个哥哥心里难受。”

桑岩旁边的床位,有个比他大两三岁的男孩,小腿粉碎性骨折,已经住院半个多月了。我不知道桑岩为什么会这么说,于是我问:“哥哥为什么会难过?”

“因为……”桑岩说,“你知道吗?他没有妈妈,他爸爸在工地上班,没有时间照顾他,工地上的人有空就轮流来陪他,但是没有人给他带好吃的,他只能吃医院的饭。妈妈你看,他的柜子里面都是空的,连一盒牛奶都没有,可是你们什么都给我买,他看了,心里一定会难受的。以后我和他一起吃医院的饭,我陪着他,他就不难过了……”

我的心也不由得柔软起来,因为这个13岁男孩的善良——这些天,我只顾着他,心疼他的伤,担心着他的恢复,全力以赴地照顾他,却忽视了他旁边那个受伤的少年和他的处境、他的感受。我忽视了我们对桑岩如此丰富的宠爱,会让同样在病痛中孤单的男孩更加孤单,或者自卑、伤感……桑岩一定是捕捉到了他的目光,那目光中一定流露出了这样的感受。

可是,我还是不愿意因此委屈儿子。于是我说:“那以后我多做一些,你和那个哥哥一起吃好吗?你的那些东西,也可以分一些给哥哥……”

“不好。”桑岩打断我,“妈妈,这样他会觉得我们是可怜他,我不想那样做,如果是我,我也不会要别人可怜。妈,你就让我吃医院的饭吧,挺好的。”

我的视线忽然就模糊了,然后,我伸出手轻轻拥抱了儿子。我很惭愧,我在这一刻看到了我的自私和狭隘,已经是成年人、受过高等教育的我,对于善良的感知还不如一个13岁的孩子。

桑岩还不懂得太多大道理,甚至不谙世事,但是他本能地知道:善良就是不在病痛面前炫耀健康,不在贫穷面前显示富有,哪怕只是在一顿简陋的饭菜面前,也要隐藏手中的美味和丰盛。

那么,我有什么理由不成全他的善良呢?

人生哲理励志故事篇四

他看一眼饭盒里的鸡蛋虾仁,小孩子一样撅起嘴:“这什么呀?闻着都想吐。“我耐心提醒他:“就是前天中午你说好吃没吃够的鸡蛋虾仁。”

“最烦吃虾仁了。”他烦躁地摇头,“你不知道我最烦吃虾仁了?”

他又开始了对饭菜的挑剔。不得已,只得俯下身靠近他,轻声问:“那你想吃点什么?”

他闭着眼睛不吭声。

我开始试探:“鲅鱼水饺?”“天天过年”水饺店的鲅鱼水饺,前几天他吃了整整一饭盒。

他闭着眼睛摇头。

“要么,板栗红烧肉?”妈做的这道菜始终为他所钟爱。他张开眼睛看我一眼:“不吃。”

“那么,清炖羊排?”我刻意地用了兴奋的口吻,以激起他的一点点兴趣。

他没吭声也没摇头,但眉头厌烦地蹙了起来,又把眼睛闭上了。

我赶紧打住,脑子飞快转半天:“要么,海参捞饭?”早上,隔壁病床的阿姨吃了孩子送的小米海参粥,他闻到了,自语说,海参是好东西。

片刻,他不语,也无任何表情。我松一口气,知道他是默许了。找出一家酒店的订餐电话,要了一份海参捞饭——他现在的孩子气还在于,经常会对别人吃的东西感兴趣,又不直说,需要我一再猜测。只是,我不敢怒亦不敢言。

因为,他是老爸。

以前,他完全不是这样

以前,他不这样的,完全不这样。

两年前,因为检查出食道癌,他接受了一次大手术,术后的康复过程非常艰难漫长,他始终坚强乐观,不让我和妈多费心。记得手术后近半年的时间,他每次吃饭都会呕吐,手术造成的身体电解质紊乱也让他频繁发生状况,他开始和各种药物打交道,但一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实在难受时,顶多会无可奈何地苦笑两声,只偶尔在我问的次数多了以后,主动提出想吃点什么,从来不挑食。

身体的难受他一直忍着抗拒着,吃了吐吐了吃,每天吃五六餐饭。为了打败病患带来的精神压力,他买了一个大鱼缸,还有一阳台的花树,从来不让别人帮着打理,给鱼换水、喂食,给花浇水、施肥、剪枝、松土……他像一个顽强的斗士,乐呵呵地照顾着自己安慰着家人。

那才是我这么多年所熟悉的他,一个坚强到倔强、骨子里不愿意麻烦任何人的可爱老头。那么多年,他就是那种典型的好老爸,但现在,这个好老爸变成了无理孩童,要求、索取、闹腾、不讲理……

终究,我高估了自己的耐力。

半个小时后,海参捞饭送过来,他却睡着了。倾斜着身体,微蹙着眉头,神情显出深深疲惫,且面容看上去更加消瘦……心就那么再次深刻地疼了一下——手术之后,他的饭量下降好多,渐渐消瘦下去。再加上食物反流,他便无法再平躺入睡,睡觉时,上半身要保持着倾斜的角度。想想两年多,他每天这样度过漫长夜晚,真的很辛苦。

这次他住院后,频繁调整病床靠背的角度,成了我每天做得最多的一件事,每天从早到晚,几乎要调整几十次。他却总不满意,他忽然变成一个极其挑剔的人,挑剔饭菜的味道、睡衣的薄厚、牛奶的温度、开窗的幅度……无所不挑,毫无道理地挑。每每看他挑来挑去,同病房的病人都会偷笑,觉得他没道理,觉得他孩子气,觉得他不可理喻。

可是,我只能用最大的耐心来对待他的种种——这么多年,他所给予我的爱,足以让我心甘情愿地承受现在他给予我的折腾。

所以,我一次次对自己说,我有足够的忍耐力。足够。

但终究,我还是高估了自己,还是觉得累了。在一次次的心疼和纠结过后,在他一天天的“闹腾”之下。那是一种身心的累——紧张着他的病情,留意着他的心情,操心着他的每一顿饭、每一次睡眠……还要时时,承受他无端的不满和烦躁。且,不知何时是尽头……

他的身体到底怎么了

他这次住院,并非是两年前食道癌的复发或转移,至少在能够做到的医学检查上,缺少这种论断的证据。只是前一段日子他开始有发低烧的症状,在社区医院打了几天针不仅不见好,还越发严重起来,那天晚上发起了高烧,轻微活动一下便会呼吸困难。

觉得不妥,将他送到市医院的呼吸科。因为身体虚弱不敢活动,他也只是支撑着拍了一张ct,其他检查就再也不能做了。

但一张ct已经够麻烦,显示双肺严重感染,医生指给我看,几乎没有好地方了……用了最好的抗生素,也开始做营养支持,他太瘦,贫血、蛋白过低,对此时的他,这些问题都很严重。

这样的用药,每日花费巨大,很多药物不在报销范围内。

有一次,他指着那瓶只有10克的白蛋白问我:“很贵吧?”

我点头,又说:“没事,我有钱。”他忽然就笑了:“我知道你有钱。这个是不是对身体好啊?”

“当然。”我很确定地说。

“那就打吧。”说完他闭上眼睛,似有些安心。

旁边陪护的家属吐吐舌头:“这老爷子,厉害。”

他真的厉害,这次住院后,对每天的开销毫不过问,毫不在意每一天要花掉我大半个月的工资——我也不在意,我对他的爱,不容我在意。

但他的发烧却一直反复。

“感染太厉害,他的体质又太差,再加肺上的老毛病。”主任私下同我说,“很麻烦。”

果然很麻烦:他开始愈发严重地憋闷、心慌,一切活动,都只能在床上进行——吃饭要一口一口地喂,连咀嚼这样的动作都会让他觉得呼吸不畅;若我一时大意忘记询问,他就索性纵容自己尿在成人护垫上,那一天,我给他洗了5条睡裤……小心地问:“爸,你是感觉不到尿意吗?”

他看我一眼,点头,又摇头,反问:“你烦了?”

“不烦,是怕你弄湿了衣服难受”——我说的是真的,他向来是爱清洁的人,从不曾如此。

可是,他的身体到底怎么了?

渐渐疲倦到没有了期待的力气无法做检查,医生只能根据经验调整用药,病情并不见好转……可是,他的精神却无比饱满,有频繁支使我的精力,且饭量也逐渐增加,医生都诧异:“吃那么多?”

这些食物和昂贵的营养品让他脸上渐渐有了健康人的血色,心情好的时候,也跟我商量,出院后给他买一个钢化玻璃的鱼缸,像医院大楼里的那种;再买两只鸟挂在阳台上;还想要一块新的有日期的圆形的腕表……我在一一应着他时有个错觉:他很快可以出院回家。

但这只是错觉,他的病情并未有丝毫好转。我的假期早已超期,他对我说:“告诉领导,他们会谅解的”——可是,所有谅解都是有限度的,电话中,经理的口气已经很不满。但我的确别无选择,甚至做好了失业的准备。

对他的照顾越发艰难,晚上也几乎无法入睡——每次刚刚在他身边的躺椅上睡下,便会听见他用扇子柄敲打床头柜,立刻惊悸般醒来,问他:“有事吗?”

偶尔有事,喝水或者小便。但大多时候没有事,就是那么看我一会,示意我伸过手去,他就握那么一小会,累了,自己先睡着。

到了后来,他的睡眠格外短暂,每晚醒醒睡睡十几次,不停地敲打床头柜。我索性侧着身体躺在他身边,握着他的手,不让他制造的声音影响别的病人。他若喊我,晃晃我的手便好。

精力和体力的透支,让我消瘦憔悴下去,身心,也渐渐疲倦到极限。心里,开始不由自主地期盼一种结束。

不由自主。

只是,我无论如何都没有想到,结束会以这种方式到来。

他就真的睡了

是他住院第36天的早上,他的精神忽然开始萎靡且无法进食。

找来医生,做了简单检查后说:“情况不好,准备后事吧。”

我愣怔,前一天的晚餐,他还喝掉了一碗海鲜粥,吃了10个饱满的羊肉水饺……精神和精力一如寻常地好。

只是过了一晚而已。

而他的神志也旋即混乱起来,当即便上了呼吸机,下了病危通知。

我不能相信,一切会是那么迅速。两个小时后,医生说,没有必要再救治了,他的各项功能,心肺包括肝脏,都已衰竭,到身体的极限了。而之前,他饱满的精神和看似旺盛的精力,只是一个生命的假象。

撤下呼吸机几分钟后,他停止了心跳。两手微微垂下来,似乎重重地松了口气。而他对我说的最后一句话是:“我累了,想睡一会儿。”

没有挣扎、没有不甘、没有恐惧,在死亡到来之时,他不再挑剔,选择了顺从。那一刻他面容的皱纹全部释放,那么光洁安详。看上去也只是睡了,舒适地睡了。

他也索取了,我也回报了,送走了他。

并没有觉得太痛苦,或者痛苦被他最后的日子一点点分摊,也或者,已被疲惫遮掩。

偶尔觉得心里很空。

后来,跟朋友说起他最后在医院的日子,说起他的种种。朋友叹口气:“他这是不让你有遗憾呢,恐怕他住院的时候,身体已经很糟糕了,最后这一个多月,他是支撑着给你回报他的时间。现在,他也索取了,你也回报了,两相不欠。所以,他走了。”

那是他离开后一个月,我的眼泪终于汹涌而下。这些天,也总在想他最后的反常或者是疾病的缘故,朋友却一语道出真相——原来,是他在向我索取。

这是他给我的最后的爱吧?让我从此以后在没有了他的日子,可以伤感,可以怀念,甚至心疼,但不后悔和遗憾。不后悔没有好好回报他,不遗憾他生命中最后的日子,没有陪伴在他身边。

他给了我恰好的时间,让我来得及好好完成为人子的一切,又将这场亲情果断利落、毫无拖沓、极合时宜地收场。

而对于一个男人的人生来说,没有后悔和遗憾,难道不是最重要的吗?

想起最后一次次的握手,原来,都是他对我人生最后的交付。

人生哲理励志故事篇五

太阳悬在头顶的上空,照得玉米地一片绿亮绿亮。没有一丝风。

那个年轻的农夫立在大榆树下,边擦汗边眺望。附近的玉米苗稠密茁壮,都已齐膝高了,可他眼前的两块玉米地,稀稀拉拉,像脱发的'一片秃头。玉米地,像凝滞住了一样,纹丝不动,看不见一个人影,人们都回村里吃午饭了。

一条路穿过玉米地,在大榆树前打个弯,仿佛路让着树。这个年轻的农夫望日出那头的路,又望日落那边的路。他似乎在等什么人,他这么望,已望了好些年了。村里人说:他的心没放在玉米地里。

到了婚娶的年纪,他身边没女人的身影。村民猜,他一定在等一个女人,可能有约定。

由此推定,他的心也不放在村里的姑娘身上。

村庄里,他的祖辈留下的老屋,已破败,院子里已长了杂草。他似乎愿意过这样的日子并这样过下去。偶尔,他说:一人饱,全家饱。背地里,姑娘嫌他不是过日子的人。

村民说:他等的那个人来了,他兴许能打起精神。

他发现远处的路上有一个移动的小颗粒,像在慢慢膨胀。渐渐近了,那个人背着一个偌大的包裹,显然很沉重。

等到他看见那个人脸上的汗珠闪闪发亮,他甚至听到了那个人的喘气,他跳上路,挡在那个人面前,一声吼:别动!

那个人抬起脸,一惊一愣。

他说:你撞到我刀口上了!

那个人有气无力地说:好吧。

他一摸腰,说:你等着,我去取刀。

那个人放下包裹,支起身子,原地立着。

他跳出路,重返树荫,打开布兜,接着,闪电般一亮,仿佛那把刀已饥饿难忍,倒似他追随刀,刀在空中晃出寒光的轨迹。他和刀同时到达路中央。

他和那个人面面相对,气息在双方的中间混合。

他说:我要杀你,你为什么不逃?

那个人说:我认了,就送上门来被你杀。

他说:好小子,这把刀听村里人说,是我爷爷传给我爹,我爹传给我,它等得不耐烦了。

那个人说:我知道。

他说:你干什么营生?

那个人说:跑生意,小本生意。

他说:我种我的田,对你的生意没兴趣,我等的是你。

那个人说:我知道,过去,我都绕道走。

他说:这回为啥不绕了?那个人说:一个人不能绕一辈子,有些事绕也绕不过去。

他说:你说,啥事绕不过去?死也死个明白。

那个人说:上辈子,我见财起邪念,劫杀了你爷爷。

他说:我上辈子干了啥?你说。

那个人说:跟我的行当差不多。

他说:怪不得我种地种不像样,好端端的地,到我手里,长不成像样的玉米。

那个人说:你跟我来。

他跟着那个人来到大榆树旁的一座无碑坟墓。他说:这是我爷爷的坟。

那个人说:你守的是自己的坟。

他说:我爹说是我爷爷的坟,守着这坟,替爷爷报仇,这辈子,我就剩下这一桩事了。

那个人掘开墓(竟携带着一把盗墓铲),棺中躺着一具尸体,那皮肤似乎有弹性。那个人仿佛解说出土的古尸,说:他就是你,你看看上辈子的你,脖子的骨头还留着刀痕,用的是你这把刀,当年,我弃刀而逃,这把刀恐怕也认出了我,你拿出时,它像失散多年的一条狗,飞奔过来,不过,你是它的主人了。

他能感到握刀柄的手出了汗,又涅又热。刀似乎要滑离他的手。

那个人伸伸脖子,似乎挣脱无形的束缚,说:好了,这一下该了断了,你利索点。

他手中的刀坠落下去,扎在地上,一股干巴巴的尘土蹿起、散开。

他说:你走吧。

那个人抖开包,摊出白花花的银子,说:留给你。

他说:我不稀罕,你马上走,不然,我不知道我会不会改变主意。那个人说:一年里,我得从这条路经过几次,你的刀要是后悔,有的是机会。他说:我不想再见到你。

那个人说:你要是重操旧业,这是你的本钱,我会把生意的路子都转给你,我来种玉米,因为,杀你之前,我是个农夫。

他说:我不打算离开玉米地了,你走吧,别再走这条道了,我不想再见到你了。

那个人说:其实,我早已死了,你何必放过我?

他说:刚才,你要是逃,你倒是逃不过这把刀,你还算是个爷们。

那个人说:这一点,这把刀和猎犬的野性相似,我不跑,它不追。

那个人上路时,望了望玉米地,说:再过些日子,这里就是一片青纱帐了。

太阳悬在头顶的上空,照得玉米地一片绿亮绿亮。起风了,风拂着玉米。这个年轻的农夫立在大榆树下,边擦汗边眺望。那个人,在路上,像在慢慢萎缩,渐行渐远,远处的路上,那个人和包裹,成了一个小颗粒,最后,消失了,剩下一条伸向地平线的路。

人生哲理励志故事篇六

有一天,释迦牟尼静坐默思,探索生命的奥义。

他心有所悟。便问身边的弟子:“人生几何?”一弟子出口便答:“几十年吧。”

释迦牟尼摇了摇头。

另一弟子思考片刻,轻声答道:“真正称得上人生的只有几年吧。”

释迦牟尼又摇了摇头。

二位弟子疑惑了,便问:“依您之见呢?”

释迦牟尼沉沉答道:“人生只在呼吸之间。”

佛祖的彻悟,在常人之上。

人之一生,犹如一呼一吸,生和死,只是瞬间的转化。了悟这点。方能做到努力把握每一刻、每一秒。须务。生命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新陈代谢的过程。

人在每呼吸一瞬间,既是他自己,又不是他自己。

“人生只在呼吸之间。”时时更新自我,不眷恋旧我。不追悔往昔。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吐故纳新,让生命之树常青。

人生哲理励志故事篇七

每当我们面对一些问题时,必须心平气和地坐下来想对策或解决之道,而不是争吵解决问题。可以从对方的角度想一想,不要以己度人,记住,谦让是一种美德。这样,你就会少了很多敌人,而多了许多朋友。

在火车上某个车箱内坐了两名乘客。他们正因窗户问题而吵架!

甲说:“天气那么热,不打开窗户,会闷死人的!”说着就将窗户打开。

乙则忙将窗户关闭,说:“天这么冷,不关上窗户会着凉生病的。”

双方因互不相让而争执不停,最后,还要劳驾列车长前来主持公道。

列车长听了双方的理由后说:“我建议不如先将窗户打开,让你们其中一个冻死。然后,再把窗户关闭,让另一个也热死,那么世界就太平了!”

人生哲理励志故事篇八

且慢下手

大多数的同仁都很兴奋,因为单位里调来一位新主管,据说是个能人,专门被派来整顿业务;可是日一天天过去,新主管却毫无作为,每天彬彬有礼进办公室,便躲在里面难得出门,那些本来紧张得要死的坏份子,现在反而更猖獗了。「他那里是个能人嘛!根本是个老好人,比以前的主管更容易唬!四个月过去,就在真正努力为新主管感到失望时,新主管却发威了--坏份子一律开革,能人则获得晋升。下手之快,断事之准,与四月表现保守的他,简直像是全然换个人。

年终聚餐时,新主管在酒过三巡之后致词:

「相信大家对我新到任期间的表现,和后来的大刀阔斧,一定感到不解,现在听我说个故事,各位就明白了:「我有位朋友,买了栋带著大院的房子,他一搬进去,就将那院子全面整顿,杂草树一律清除,改种自己新买的花卉,某日原先的屋主往访,进门大吃一惊的问:

『那最名贵的牡丹哪里去了?』我这位朋友才发现,他竟然把牡丹当草给铲了。后来他又买了一栋房子,虽然院子更是杂乱,他却是按兵不动,果然冬天以为是杂树的植物,春天里开了繁花;春天以为是野草的,夏天里成了锦蔟;半年都没有动静的小树,秋天居然红了叶。直到暮秋,它才真正认清哪些是无用的植物,而大力铲除,并使所有珍贵的草木得以保存。」说到这儿,主管举起杯来:

「让我敬在座的每一位,因为如果这办公室是个花园,你们就都是其间的珍木,珍木不可能一年到头开花结果,只有经过长期的观察才认得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