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三国演义读后感800字 三国演义读后感800字初中(7篇)

小编:翰墨

写读后感绝不是对原文的抄录或简单地复述,不能脱离原文任意发挥,应以写“体会”为主。读后感书写有哪些格式要求呢?怎样才能写一篇优秀的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后感的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三国演义读后感800字 三国演义读后感800字初中篇一

整本书围绕着“智”和“勇”来描写的。人物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曹操的诡诈;刘备的谦逊;孔明的谨慎和智谋;周瑜的心胸狭等,人物性格鲜明,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我个人认为书中旳智要大于勇。比如诸葛亮在西城用的空城计,吓退了英勇善战的司马懿,像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可故事中也有“智不化谋,勇不当敌,文不拿笔,武不动枪的”。像汉室刘禅,每天只知道吃喝玩乐,不理朝政,心甘情愿的把蜀国献出。最后竟然上演让后辈耻笑的——乐不思蜀。谁会想到一个国家的皇帝能做出这样时移俗易的事呢?在当季社会,也用类似的人,仗着父母有权势的富二代、官二代们,整天无所事事,到头来一事无成。

有勇无谋,大敌当前,只能拼死应战。吕布和颜良刘是很好的例子。如果吕布在白门楼听从谋士的话,何必被曹操拉出去斩首呢?如果颜良把刘备在河北的事情说清楚,何必被义比天大的关羽所砍呢?古人云:有勇无谋。祸福占其,祸居上福居下,入阵必中计,死无不目。再看看国家——魏国,曾经煊赫一时,蜀国攻无不居,吴国名震江东。从国家就能看出皇帝的性格,曹操欺压百姓遭人恨;刘备爱民如子受拥护;而孙权心胸狭窄人见人怕。

三国中魏国最厉害不是浪得虚名。曹操用兵精炼,再加上司马懿用兵如神、英勇善战,即使诸葛亮也逊色一筹。但他们也有致命的弱点,曹操疑心太大,司马懿过于狡猾。曹操如果不一心向讨伐蜀国,也不会受到诸葛亮三次埋伏导致亲自率领的七十万大军最后只剩下二十七人,损失之重大。我们这个时代也有像司马懿这样的人,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择手段,不计后果,达到目的后坐享其成。事情总有败露的时候,还是脚踏实地得来的好,哪一个假皇帝能做长远呢!

《三国演义》值得我们学习的人很多,刘备的善良,关羽的义气,张飞的勇敢等等,愿我们多学习他们的优点,做一个积极向上的人。

三国演义读后感800字 三国演义读后感800字初中篇二

妈妈不止一次地在我面前啰嗦:“我国四大名著很有名,作为一个中国人你一定要多看这一类的好书,为初中做准备……”而我,由于对长篇小说不感兴趣,所以除了看过《钢铁是怎么炼成的》以外,其他书基本上都“无一问津”。寒假期间,老妈终于“强迫”给我买了一本《三国演义》,并让我看完后谈谈感想。

虽说厚厚的书让我感觉内容太多了,但是当我看完“宴桃园豪杰三结义”之后,就迫不及待地往下看了,由于速度“过慢”,我花了六天才看完前六十回。最吸引我的当属“用奇谋孔明借箭”这一回合。

在这一回合中,上通天文,下通地理的诸葛亮在大雾中使曹营以为有敌军来袭,不但让对方水军损失几十万支箭,还运用自己的计谋,成功挫败了周瑜的谋害。他知道周瑜让他借箭的真正目的是想迫害自己,为了保证双方的利益,便运用自己的智慧,使得周瑜无话可说,只能甘拜下风。

而在我读完后60回合之后,最令我佩服仍然是诸葛亮,因为在《武候弹琴退仲达》这一回合中,诸葛亮在马谡失守了街亭之后,诸葛亮竟能在如此的短的时间内运用“空城计”迷惑司马懿,使其以为城内有军队而巧妙退敌。

其实这和诸葛亮对司马懿的了解有关,因为他知道,司马懿从来都是多疑的,对一些可能有陷阱的地方从不“跳进”去,这次,他也没有听从小儿子的建议,而是迅速撤军,到最后知道了事情的原委,才后悔不已。

但是这跟诸葛亮的智慧还是分不开的,这:“空城计”如果诸葛亮没有想出来,蜀军乱作一团,就会被打的大败。甚至亡国。而如果在魏军15万的军马中脸色突变,就会使司马懿发现破绽,进而导致大败。所以,诸葛亮的智慧以及沉着冷静是能“吓跑”对方的主要原因。

而书中其他一百多回合的故事我也不再一一列举了。看不,妈妈叫我读《三国演义》并不是没有道理的啊!我现在只是看不惯看的太迟了。

三国演义读后感800字 三国演义读后感800字初中篇三

说到袁绍兄弟(袁绍、袁术)想必会历史的人都会偷笑。因为他们两个人一个比一个傻,一个比一个牛。

先说说俩兄弟小时候吧!袁绍是婢出,袁术是嫡出。但袁绍品行装得很好,而袁术却原形毕露。所以,大家对袁绍很好,但总好像看不起袁术。袁术对这一点深感不满,便指责大家说,你们不鸟吾,反而理吾家之败子?大家说他傻不傻?傻,这当然是傻。傻到什么程度呢?傻到让大家从此与他更疏远,还常在背后说其坏话。而袁绍呢?有点牛。在兄弟相处的时候,袁绍常当众讽刺袁术。兄弟俩的童年就如此飘过。也不免埋下仇恨。

到他们大了以后,一个叫董卓的枭雄称帝,想“废立”。但他失败了,只好将皇帝踩于足下,使其听话。这给了人们一个忠告——现在皇帝虽是弱不禁风,但要从名义上正面打击,仍然是不大容易的。但袁绍够牛,没有吸取到这个教训。他竟在不久之后,提出了“另立”。当然,没人傻到会去抢做这个皇帝,个个拒绝。而袁术呢?更牛,还带着点傻乎乎的。袁术很快表态——反对!为什么呢?因为他竟想“自立”!对于此“冤家对头”要“自立”,袁绍当然不会给予支持。于是,袁术终于忍不住了,便自己“单身一人”,争当皇帝。没料,竟还真成立了一个新的政府。但当然,下面是一片反对!开始袁术还洋洋得意呢,来一个,铲一个。但到了最后,这位“吃饱了撑着”的家伙终于撑不下去了,被人铲光了,地盘也被移为废墟……袁术见大势不好,只好带着残兵败将落荒而逃至深山老林。袁术那边,就先告一段落了。

袁绍看着弟弟“自立”失败,一边偷笑,一边就打消了“另立”的念头。后来袁绍的谋士沮授与田丰提出了“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什么话?我们把他谋士的话与曹操谋士的话比较一下。曹方那边的话是这样的:“奉天子以令不臣。”什么意思?就是为皇上作出奉献,供奉皇帝,以统一天下,使那些叛国者不得好死。而袁绍的呢?他那边的话是说,要利用好皇上,使全天下的人都屈服于他们手下。多么罪恶的人啊!恶到连手下都那么恶!其实袁绍只是说说这建议好而已,但一直没实施(大概舍不得军粮吧)。可见,袁绍还是一个名符其实的吝啬鬼。

随后,曹操与袁绍反目发生了渡官河一战。袁绍在这战役时,兵力赛过曹操的三倍。但他输了,并被杀了。因为他太自大,步步逼退曹操,不料使曹操补给更快,使自己的军粮越来越少……而后,袁绍几个儿子都被杀了。而袁术不攻自破,发病吐血,病死他乡。

大家都佩服袁绍两兄弟——真够傻够牛吧?

三国演义读后感800字 三国演义读后感800字初中篇四

今天,我读了《三国演义》,顿时有感于怀。

人们都认为三国是在公元190年到公元280年这90年里,实际上真正的”三国是在“三分天下吴蜀魏”那个时候,但要是只写真正的三国,那么曹操和其他三国名人就没有出场的机会了,《三国演义》也就没有那么好看了。

枭雄,也就是凶猛的英雄,最先想到的就是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更令他威风八面,加上他平时南征北战,在人们心中自然会成为枭雄。他的基本策略是招降纳叛,因此他得到了人才和武将还有许多他想要的东西,但是,曹操随着自己的发展,野心也开始膨胀,从枭雄摇身一变成奸雄,从骑都尉升到丞相,就差没当皇帝了。当我看完曹操的事迹后,再回顾他以前的事,不得不承认他很了不起,是一个真正的枭雄。

很多人都说刘备是枭雄,我却不这么认为,曹操每次打仗都是冲在前面,刘备就很少出马,但他战黄巾,斗吕布时,他打的很英勇。刘备是靠着诸葛亮和那一群大将夺得了一片天地,皇叔的称号和携民渡江的事再加上他的武将丰功伟迹,在人们心中真不知道他的人气和地位飙升到什么层度。

孙权是个好皇帝,可“藉兄父之基业”这几个字使他很难堪,但他带兵打和政治方面都很卓越。在《三国演义》里孙权既没有曹操那么凶猛,也不像刘备那么懦弱,因此名声比较好,活得比曹操和刘备长,使得吴国的寿命长。

匆匆忙忙地赶了一个下午,没打完,也打不完,过不,看在我是新手又打字辛苦的份上,还是饶我吧。

三国演义读后感800字 三国演义读后感800字初中篇五

在我的读书生涯中,我的启蒙书籍就是《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是我开始获得读书的乐趣。俗话说读好书,好读书。在这古代的小说的熏陶下我获得了十分大的乐趣。

《三国演义》讲述的是一件的发生在东汉末年的事,那时候群雄并起,唯有曹操获得了天子,奉天子以令诸侯。在人人都想获得天子的情况下为什么只有曹操获得了天子呢?这个问题引起了我对《三国演义》的探索之情。

人人都说曹操是一个奸雄,我却不这么认为,我认为曹操是个真英雄,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奸是对忠来说的,而在那群雄纷争的年代里谁奸、忠呢?从当时当地的人来说,对象是汉朝皇帝,是刘家。从当时当地汉朝的臣民说,对汉朝、对刘家不忠的是奸臣。但从整个历史,从此时此地的人来说,一非汉朝臣民,二非汉帝近属,硬给曹操戴上奸臣帽子,为汉献帝喊冤,并不是没有道理。但是,问题也不简单,尽管过了多少朝代,甚至到了今天,还是有人对曹操夺取刘氏家族政权有意见,岂不可怪。

说怪,其实也不怪,其中还有个道理。

国家这一理念是近代才形成的,古代的人对国家的观念并不那样具体。政府比较具体的象征是皇帝,有了皇帝,也就算有了政府了,既而也就会有统一的安定的局面。没有皇帝,没有政府,天下就大乱了。所以,在古代“忠君爱国”这四个字总是连用的。要爱国就得忠君,不忠君也就是不爱国,皇帝没有了,也就失去了忠的对象,也就失去了和平、统一、安定的秩序。至于皇帝是什么人,什么样子,那倒关系不大。重要的是要有一个统一的政府。所以曹操就是想让全国统一,这伟大的理想就需要耍一点奸招这是肯定的。我就不相信刘备没有耍过奸招,所以说曹操是奸雄是不科学的。

曹操掌握了汉献帝这一重要人物,建立了政府,颁布法令,也就适应了广大人民要求统一、和平的愿望,符合了时代要求。奉天子以令诸侯这一政策,造成了瓦解敌人的军事优势,壮大了力量,巩固了统治。同时,也继承了汉朝的政治遗产,利用了汉朝的政治机构和人才,逐步建立安定的秩序,颁布法规,发展生产,得到人民的拥护。同样,江东孙权这一家,虽然割据江南,却还用汉朝官职,用这块名号办事。四川的刘备更是自称汉朝宗室,用这名号来骂曹操是卖国贼。这几家的宗旨其实是一样的。直到曹丕称帝以后,这两家才先后称帝。要说曹操挟汉帝就是奸臣,那么,到过来,曹操不挟,还是会有人挟的。曹操用上这个名号,从公元196年到220xx年,帮助汉朝多延续了20xx年。要是曹操不挟,如他自己所说的,“正不知有几人称帝,几人称王。”中原地区的分裂的局面延长了,民不聊生。正因为人心思汉,所以汉朝这个名号还可以继续利用,曹操一生不称帝,到曹丕继位,经过曹操二十多年的经营,内部巩固了,另一面,蜀、吴一时也攻打不下来,才摘了旧名号,另起新名号。

就在我悟出了这一点以后,和我爸爸争论,爸爸见我言之有理就说:“服了你啦!”这是我找到了看书与阅读的快乐。

阅读是可以令人快乐的,更是可以增加自己内心涵养的一种休闲,所以阅读时我快乐,因为我悟出了阅读的真谛。

三国演义读后感800字 三国演义读后感800字初中篇六

这个寒假里我读了《三国演义》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它讲述了从东汉末年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故事。书中写的刘禅,吕布、袁术、袁绍、刘表、刘璋,周瑜,鲁肃,张飞、许褚、典韦,这些人物给我的印象很是深刻。

书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关羽,因为他降汉不降曹、秉烛达旦、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温酒斩华雄中这些故事都是耳熟能详的,我很佩服关羽能杀掉那么多厉害的人。

三国里最有智谋的非诸葛亮不可,因为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足智多谋,而且一生谨慎,鞠躬尽瘁。他借东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智料华容道,巧摆八阵图,七星灯,以空城计退司马懿,以锦囊妙计杀魏延,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所以诸葛亮让我很佩服。

曹操在《三国演义》中被称为奸雄,他说刘备与他是并世英雄,说得刘备都不敢听,但是他没有杀刘备这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大度。周瑜眼中只有诸葛亮,与诸葛亮誓不两立,周瑜还说:“只要把诸葛亮杀了,东吴的天下就太平了。”后来周瑜又发现刘备也不是一般人物,便想杀刘备,想把刘备留在东吴,东吴的天下也太平了。我感觉周瑜气量狭小,不像一个英雄。刘备很重视人才,起初赵云并不是刘备手下的大将,但他仍十分器重赵云,几次留他后,他终于归到了刘备门下。后来,多亏赵云单枪匹马从曹营救出了阿斗,才使阿斗脱险。所以这些事例让我知道刘备很重视人才,赵云对刘备很忠诚。

三国演义让我学到: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曹操赤壁之战之所以会败,我觉得还是因为曹操没有听取并接受别人的意见,所以让我知道一定要听取别人的意见。三国给了我许多启发,也让我开始对历史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人要足智多谋,不能野蛮行事,做事还要三思而后行。

《三国演义》中形形色色的人物千姿百态,各长有短,总的来说,读过这本书之后我大开眼界,而以上几人也给了我很深的感受。让我知道了,人有所长,必有所短,不应以善小而不为,以恶小而为之的道理。这真是一本值得品读的书啊!

三国演义读后感800字 三国演义读后感800字初中篇七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一部三国多少热血豪杰,多少经典故事!其中《桃园三结义》是我印象最深的一章。“刘备、张飞、关羽”小说里最有名的三位英雄豪杰。想知道他们是怎么认识,什么时候认识的吗?

刘玄德家里很穷,每天只能靠卖草鞋为生。有一天,刘玄德刚卖完草鞋,看见了文榜,就唉声叹气,然后有人问:“大丈夫不去为国家出力,在这叹什么气?”刘玄德说:“我本是汉室宗亲,今见黄巾大乱,但是不可以杀贼安民,只能恨自己无能,所以才叹气。”刘玄德之后才知道,这个人姓张名飞,字翼德。

之后,俩人一起到村店中饮酒,之后又见到了一位壮汉,推着车子,来到店里休息,并且大声叫来小二快去拿酒来,好让他去投军。刘玄德一见,便邀请他一块座,并问他的名字,大家应该都知道,这人不是别人,正是关云长,关羽。三人一起到张飞的庄上,一起谈论大事,看见越谈越投合,就决定结为兄弟,张飞的庄后有一桃花林,桃花开的正旺。次日,三人便在桃林结为兄弟......

这一结义,就有了很多的故事。三人互相照顾、同床睡觉,虽然不是亲兄弟,但是和亲兄弟一样亲。可从《诸葛亮智算华容,关云长义释曹操》看出,诸葛亮知道关羽是不会杀曹操,可是刘玄德却不知道,关羽空手回营,便让诸葛亮赐死,刘玄德在旁边求情说,三人结义时,说同年同月同日死,请诸葛亮记过,将功赎罪,孔明才才饶了关羽一死。

刘、关、张三人虽誓说同年同月同日死,但关羽却第一个死的。关羽带着大儿子关兴去应战敌人,但是却被孙权用计抓获,被抓后,关羽关兴宁死不服,便英年早逝了。刘备和张飞知道后心中愤怒难平,便要起兵征东吴,可是张飞因为对将士们不好,平时又打又骂,被范疆和张达陷害,取了道级给孙权。百家笔记网刘备得知后,心中十分恼火,誓死也要杀了孙权,扎营七百里外,要征伐孙权。可是刘备最终没有听孔明的话,病死了。刘、关、张三人就这样与世长辞了。

关、刘、张这三人就是因为关羽,让他两人也丧命。可见的三人的义气有多重,每个人都是有勇有谋的好汉,但又因为他们的深情厚谊毁于一旦。虽然是晋王司马炎统领了三国。但刘、关、张的故事却在我的心中回荡。

这三位英雄,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守卫国家,不辞辛苦。他们各有各的特点。张飞性格直爽,但重情义。关羽骁勇善战,刘备有勇有谋,他们都在为国家而战斗。

岁月悠悠,桃花开谢,当年的桃园早就湮灭在历史的长河中,可是桃园结义的精神情怀,永远烙刻在中华民族的血脉里。《桃园三结义》我最喜欢的文章!

作者:潍坊市坊子实验学校六年级 鲁雅婷

指导教师点评:小作者在《三国演义》选取了《桃园三结义》这个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写读后感,可见刘关张三人那种真诚的兄弟情谊和为拯救家国、抛头颅洒热血的伟大精神打动了她。“岁月悠悠,桃花开谢”时光流逝,刘关张三人虽然已经烟消云散,可是他们与国与家的担当责任的意识,却成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